⑴ 束.人.囚.石.木.器.火.土.灶.吐哪些是象形字哪些是指事字
束,會意。從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繩索把木柴捆起來。
人,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側面站立的人形。
囚,會意。從人在囗(圍)中。本義:拘禁、囚禁。
石,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塊。本義:山石。
木,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樹木形。上為枝葉,下為樹根。本義:樹木。
器,會意。從犬。《說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義:器具。
火,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本義:物體燃燒所發的光、焰和熱。
土,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塊,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變填實,小篆又變為線條。本義:泥土,土壤。
灶,會意。從火從土。繁體從穴,鼀(cù)聲。本義:用磚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燒水的設備。
吐,形聲。從口,土聲。本義:東西從口腔中湧出。
⑵ 從甲骨文演變到漢字的圖,舉一些例子5條以上,不過越多就越多分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商) (周) (秦) (漢)(魏晉)草書
=======================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⑴ 「聲」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必要組成部分。在遙遠漫長的太古時代,人類從本能的「哭聲、笑聲……」或模仿大自然的「鳥鳴、蟲叫、獸吼、風聲、雷聲、雨聲……」中逐漸分化出具有一定意義、代表一定事物的「聲音」,這就是語音的進化。例如:「ma、ba」用於代表「媽、爸」可能是從哭聲「啊……」中分化出來。語音進化到現代,已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漢語中大約有4×400=1600種聲音。語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規律,從現代語言中可以分辯出一些線索。例如:
「鵝、雞、鴨、貓……」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據其叫聲而定其名的。
「哈、喔、噓、哎唷……」等聲音是直接表示人類在不同情緒下的自然發聲。
「五→午」、「苗→渺」、「木→冒」……音相通,意相聯。
【原文】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
⑵ 「形」是語言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遠古時代人類主要面臨的是生存和種族延續問題。在與大自然和猛獸毒蛇等的斗爭過程中,有時需要用「形」或「畫」來表示事物。例如:遠出狩獵,為了不至於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樹幹上做一些標記。人類在狩獵時,也注意觀察野獸的足跡,以辨別出野獸的特性。另外,人類也可能出於對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對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畫上「日、月、人、山、木、屮、動物、祖先……」等圖象。
《說文解字》說,「黃帝的史官倉頡看見鳥獸的腳印,明白可以用形來區分事理,開始創造文字。」
【原文】皇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háng 野獸經過後留下的痕跡)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
「審(審)→宀番→宀采田」,「番」謂田中野獸的腳印。「采」辨別也,象獸指爪。「審」,悉也。
【原文】采,辨別也,象獸指爪,分別也。獸足謂之番,從采、田,象其掌。審,悉也,知審諦也,從宀、從采。悉,詳盡也,從心、從采。釋,解也,從采。採取其分別物也。
由「圖畫」經過一個簡化過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徵,開始了「文字」的進化過程。拼音文字是由原始圖象向表示聲音的字母方向發展,以語音作為主體。漢字由原始圖象向「象、數、理」方向發展,用不同的圖象來表示各種各樣的意思。
⑶ 「象」是創造漢字和《易》說理預事的主要方法。「日、月」等屬於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這些基本部件相互組合,產生各種各樣的「象」,創造出更多的字。基本部件和字還可以進行更高層次的組合,產生用於表示各種事物、各種意念的諸多文字。
【原文】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如:「明→日月」、「易→日勿→日月」,「旦→日一」(下邊的「一」表示「地」,與「☰」卦三陽爻象「天、人、地」相通),「顯→日業」(「業」,表示地上有茂密的樹木,「日」已上樹梢,太明「顯」了)。
這些字還可以組成更多的字。如:「盟→明皿」、「踢→易」、「濕→氵顯」、「但→亻旦」……。
造字和易理在這里完全相通,即所謂的「取象生理」的模糊思維和「陰陽互動」的二分原理。
⑷ 「數」概念是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人類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無」和「有」。沒水喝會渴,沒東西吃就會餓。「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會挨餓。「有」進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數的概念。
「數」向易符方向演變,逐漸從文字中分離,形成八卦,並在歷史上的夏、商、周時期形成《易經》(《連山》、《歸藏》、《周易》)。例如:奇數(一、三、五、七、九)和偶數(二、四、六、八、十)是兩組不同性質的數。若奇數屬陽,偶數則屬陰。在《河圖》和《洛書》中以「黑、白」或「實心、空心」分別表示。《易》中用「陽爻、陰爻」(、)表示。數字「一、二、三」中若按《易》之思維,將「一」視為陽爻「」,「二」即為「」,「三」即為「☰」。按陽爻重疊之原理,將陰爻也重疊,即為「、、☷」。若再將「、」符號組合,即產生所有的易符。
研究「數」的加減乘除為算術。研究「數」的「象」,並且以「象」說「理」,這是演繹《易經》了。漢字中,字根重疊現象比比皆是,這是「數理」在造字中的具體表現。例如:
唱→口昌→ckv(「唱」,從口、昌聲)
哭→吅犬→kv(「哭」,從吅、獄省聲)
噪→口喿→口品木→zkv/zkvm(「喿→品木」,表示樹上有許多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叫,「品」三口,評頭品足。)
囂→頁→xvy(「囂」,從、從頁。頁,首也)
土→十一→ti(《說文解字》中,土→二丨,從二,二為陰數,象地。模糊元碼中按直觀分為「十一」,與「士→十一」相同。)
【原文】二,地之數也,從偶。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
壞→土不→ht(壞,一說瓦未燒,毀也。)
【原文】壞,丘再成者也。一曰:瓦未燒,從土、不聲。
圭(gūi)→土土→gtt(圭,瑞玉也,上圓下方。)
【原文】圭,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谷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侯,從重土。
垚(yáo)→土圭→ytv/ttt(元碼字典)(垚,土高也。如:堯→垚兀,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
【原文】垚,高也,從三土。堯,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又如:金→鑫,木→林→森,水→淼,火→炎→焱,又→雙,人→從→眾,乂→爻……。通常,字根相重表示「多」,三重表示「眾」。
⑸ 「理」是「象、數」的擴展。漢字外延的演變主要是通過「理」來擴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裡明白、事情變得明顯……」等。
上述漢字演變的五個階段「音、形、象、數、理」,本質上也是創造漢字的五種基本方法。茲舉一例說明:
「貓→犭苗→犭艹田」字,「犭、屮、田」都屬於象形,貓叫聲「miǎo」,所以,「貓」聲定為「māo」,造字時聲部用「苗」字表示。「苗→艹田」,音通「渺」,意為「田中渺小之草」。貓可能是在神農氏農業耕種時期,才被人馴養用於對付損害農作物和糧食的老鼠的。定十二生肖可能要早於這個時期,這也許是貓沒被收錄的原因。漢字造字時,若兩個重疊表示多。「艹→屮屮」表示草多,這是漢字造字中「數」的概念。「苗」本意小苗,「苗」字也延伸為「可培育的人才」,蓋小孩、小苗相象,理則相通。這樣,「苗」字外延就擴大了,這是,「理」的例子。從「貓」字的解剖中,可以看到「聲、形、象、數、理」五種基本造字方法,並能看到漢字演變的歷史沿革。
回答者:鄒光坤 - 副總裁 十一級 11-27 12:13
漢字的演變
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字體的演變過程,按時代和字體的對應,大體上可分為六種字體,具體如下:
行草
帛,紙
楷書
漢,唐
竹簡,帛
隸書
漢
石
小篆
秦
青銅器,石
籀文
周,春秋,戰國
龜甲,獸骨
甲骨文
商周
主要載體
代表性文字
形成時代
甲骨文展示
甲骨文
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烏龜甲殼和牛的肩胛骨上,故稱"甲骨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氣候,習尚等許多方面,是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先後出土約14萬片,單字總數約4500個,可認者約1700字.甲骨文是現在漢字的"祖先",距今約3000多年,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即從那時開始.
金文展示
小篆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實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其中,統一文字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政策.統一後的字稱為小篆.此種書體上承東周時秦國器銘與刻石文字,會融各地書風而成,為中國第一次統一之字體,居書史轉變之關鍵.秦文是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書體,故秦文又稱"秦篆",後人又用"小篆"稱之,以與"大篆"區別.秦代刻石保存小篆書跡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諸石最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本殘存,則最能見其真相.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則體現出自然朴實的風格.
隸書:
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於秦代下層人物中間,相傳為程邈在監獄中將其整理成一種新字體.圖為湖北出土的秦隸竹簡.
隸書:
隸書在漢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發展,變無規則的線條為有規則的筆畫,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圖為漢隸.
楷書:
中國東漢(25--220)末年,一種新的漢字字體:楷書出現了.圖為楷書的創始人鍾繇 .
楷書:
楷書筆畫平直,字形方正,書寫簡便.直至今天,楷書仍是漢字的標准字體.圖為鍾繇作品《宣示表》.
草書與行書 :
古代的中國人還創造出了兩種可以快速書寫的字體:草書和行書.草書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種.圖為用章草書寫的漢木簡.
中國浙江的"蘭亭碑亭"是個有名的地方,當年,王羲之在這里寫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圖為《蘭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行書
"今草"是東漢(25--220)人張芝所創.圖為張芝寫的草書.
⑶ 用文言文數吃了我的吐出來怎麼表達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⑷ 象形字的寫法
象形字
漢字最早就象古埃及的文字一樣,是一幅幅的 圖畫,因為這種字差不多就是照著那個東西的形狀畫出來的,所以叫它象形字。比如:「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樣子,在一群山的 中間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木頭「木」呢,本來是一棵大樹,上 面是許許多多的樹枝和樹葉,下面是大樹的根。「水」本來畫作流水的形狀,現在把它變成三點水,放在跟水有關的字的左邊。在漢字裡面,跟水有關的字的左邊,一般有三點水旁,比如:出 汗的「汗」,黃河的「河」,長江的「江」,還有流水的「流」 跟木頭有關的字,它的旁邊或者下邊有木字,如:椅子的「椅」 ,楓樹的「楓」,桌子的「桌」。跟人有關的字呢,就用人字旁 ,如:「你」、「他」、「們」,還有表示人靠在樹上休息的 「 休」田 馬 牛
水
等 都是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寫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間是個太陽,意思是太陽已落入草叢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兩個象形字的會意字。隸變以後簡化為「莫」。「莫」的本義是日落的時候,後又引申出「不」、「不要」、「沒有誰」、「沒有哪一種東西」,以及表示揣測或反問等詞義,如:莫如、一籌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惱、莫非、莫測、莫逆、莫若等詞。作為本義日落時候的「莫」,後又被新創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寫法下部是只盆的形狀(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內,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兩個象形字組合而成的會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為明白,左右雙手在盆(皿)中洗,盆中還有水,是「皿」、「雙手」和「水」三個象形字組合而成的會意字。隸變以後,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狀已寫成「皿」字。
還有如「灶、塵、國、孬」等
象形字是根據構字方式而劃分的一種漢字。
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艹」(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人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不是「指示」,是「指事」
指事字很少,就我所知上、下、本、末、朱、刃、亦、寸、叉、甘等字是典型的指事字。
《說文》:
干,犯也。從反人從一。
工,巧飾也,象人有規矩也,與巫同意。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王,天下所歸往者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
⑸ 石.木.器.火.土.灶.吐哪些是象形字哪
木,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樹木形.上為枝葉,下為樹根.本義:樹木.
石,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塊.本義:山石.
火,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本義:物體燃燒所發的光、焰和熱.
土,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塊,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變填實,小篆又變為線條.本義:泥土,土壤.
⑹ 象形字,會意字,指示字各十個
異體會意字:用不同的字組成。如「武」,從戈從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腳,表示人拿著武器走,有徵伐或顯示武力的意思。
同體會意字:用相同的字組成。如「從」,表示兩人前後相隨、「比」,表示兩人接近並立。
會意字:
明——日月齊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一人倚樹,立足休息。
采——手在樹上,採摘東西。
林——喬木叢生,成為樹林。
眾——三人團結,眾志成城。
艷——色彩豐富,鮮艷美麗。
塵——小土為塵,塵土飛揚。
災——室中失火,釀成火災。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苗——田間長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為兩截。
淚——眼睛流水,淚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會成功。
歪——不端不正,東倒西歪。
指事字的類型:
獨體指事字例:上、一、二、下、│、八、小、ㄔ、ㄐ、爻。
合體指事字例:元、示、王、中、屯、牟、牽。
變體指事字例:ㄩ、乏、廷、逆、世、臣、幻、夏、巾。
象形字:「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特別是繁體的[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艹」(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繁體的[門]更像)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人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⑺ 吐,想問一下,哪些是象形字,哪些是指事字
象形字大多是用圖畫的方法「畫」出字,如:木,古代指樹木,就採用一種圖形畫出來,如:
再如「手」字也是象形字,表示寸關節(脈搏位置)的「寸」,也是在「手」的相對位置點一點。
我們沒必要記住所有的象形字、指事字,這需要知道上述知識,就能很准確地分辨它們。
⑻ 吐字和引字結構相同嗎
是。獨體字結構又稱為單一結構。
獨體字是以筆畫為直接單位構成的漢字,它是一個囫圇的整體,切分不開。獨體的象形字和表意字是構成 合體字的基礎。
獨體字指漢字的一個字只有一個單個的形體,不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成的。這種字大都是一些簡單的象形字和表意字。因為這類字是從圖畫演變而成的,所以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整體。 如日、月、 山、水、牛、羊、犬、隹、人、止、子、戈、矢等都是獨體的 象形字;如天,立,上、下、一、二、三、儌(四)、見、臣等都是獨體的 表意字。 應以不能拆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為獨體字。其中,部件應以在字源上有獨立意義為准。
⑼ 這是什麼古文字
篆體,漢字古代書體之一,也叫篆書。是對古文字的統稱。「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古人認為篆書為倉頡所造,其實是不可信的。一種文字的產生是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醞釀發展過程的,不可能有一個人在短時期能完成。廣義的篆體包括隸書以前的所有書體以及延屬,如金文、石鼓文、六國古文、小篆、繆篆、疊篆等。狹義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書字劃圓轉,結構依六書之義,故唐孫過庭謂:「篆尚婉而通」。
⑽ 一個象表情的字
(一)讀音
囧 jiǒng ㄐㄩㄥˇ 古同「冏」。
鄭碼:JDOL,U:56E7,GBK:87E5
縱橫碼:6
五筆:LWMV
超音:DVF5
筆畫數:7,部首:囗,筆順編號:2534251
(二)字義
「八」——眉眼
「口」——嘴
原義:光明
網義:郁悶、悲傷、無奈等
本作「冏」(粵語與「炯」同音)
《唐韻》《集韻》《韻會》並俱永切,音憬。
《說文》窻麗廔闓明,象。又伯囧,人名。周太僕。正本作囧,俗訛作冏。見《書囧命》。又與 同。
《韓愈詩》蟲鳴室幽幽,月吐窻囧 囧。[注]囧囧猶也。
<形> (象形。本作「囧」。象窗口通明。本義:光明)
同本義 [light;bright]。如:冏冏(光明的樣子):冏徹(明亮而通徹);冏寺(即太僕寺。古代官署名。掌輿馬及馬政);冏牧(冏卿。太僕寺卿)
鳥飛的樣子 [(bird) flying]。如:冏然(鳥飛的樣子)
一說「囧」通「炯」,而「囧囧」同「炯炯」。
冏卿 jiǒngqing [an official administers rear livestock or poultry] 太僕卿之別稱,掌管輿馬和畜牧等事,冏卿因之吳公。(指太僕卿吳默。字因之。)——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囧的輸入】
[編輯本段]
電腦中要輸入「囧」字,輸入法必須為支持GBK碼或比GBK更大的字碼(如:GB18030,UNICODE),繁體的BIG5碼也可以。
① 不知道讀音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五筆類的輸入法,或者使用拼音類的自然碼輸入法:
五筆碼:LWMD ,(可用五筆:海鋒五筆,設置成GBK或更大的字碼時可以輸入),極點五筆編碼為LWMV。
自然碼:自然碼默認是雙拼,也可以打全拼。輸入之前,記得打開擴充字型檔(即上面提到的GBK碼)。雙拼輸入編碼為:kbkd;全拼輸入編碼為:koukuang。這樣輸入之後,囧字就會出現在提示行上,此時,將滑鼠放在該字的位置上,自然碼會提示該字的發音等信息。這樣切形輸入的原理是,囧字第一個部件是「口(kou)」,最後一個部件是「冂(kuang)」。切形輸入就是可以這樣拆分不認識的字成為兩個認識的部件(偏旁部首),然後連續輸入部件的發音就可以了。雙拼輸入編碼中,其中b是代表韻母ou,d是代表韻母uang。還可以這樣輸入:按住Alt輸入34789,放開Alt。就是囧了
② 知道讀音的情況下就可以使用普通的拼音類輸入法來輸入
智能ABC5.23版可打出囧,具體方法:輸入「jiong8」(不含「」),然後回車,注意一定是回車!第四個字就是它了^ ^
全拼(中文簡體)第10個就是了
搜狗拼音輸入法3.2 第一個就是了
google拼音(谷歌拼音)輸入法輸入 jiong 也可打出「囧」
紫光華宇拼音輸入法V6 Beta 2 用繁體,輸入 jiong ,找一下就有了!
③ 特殊輸入方法
或是按住「Alt」鍵,再依次按小數字鍵的「34789」(在非GBK環境下小數字鍵換成22247,例如在QQ、飛信(電腦客戶端)中,只能使用"alt+22247"),松開"Alt",就可以打出一個囧字 。
【來源新證】
[編輯本段]
在甲骨文中已有「囧」字,考證如下:
關於(囧)的形義,目前主要有四種說法:
1.窗戶說。許慎《說文•囧部》:「囧,窗牖麗廔,闓明也」象形。
2.倉廩說。屈萬里:「囧字,當為倉廩一類之物,於此則作動詞用,『米囧』,意謂「新米已入倉廩也」。
3.祭名說。於省吾先生:「囧為祭名,契文亦作囧,通盟。即《周禮》詛祝盟詛之盟……囧米連文,盟謂要誓於鬼神。」
4.地名說。李孝定於囧字取形贊成窗說,於辭義則認為是地名:「卜辭囧為地名,且多與米字同見。」然為何種地名,他似又贊成屈氏倉廩說。姚孝遂、肖丁先生意見類似:「卜辭囧字正象窗牖麗廔闓明玲瓏之形,而均用為地名,無例外。」趙誠先生則說:「『囧』構形不明。甲骨文用作地名。」
可見,在囧的取形上窗戶說是影響最大與最久的,而於辭義則越到後來越趨向於地名說。但是究為何種地名則仍無明確說法,因而有必要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 非窗
「囧」是一個象形字是不成問題的。甲骨文與金文的(囧)字均作圓形,無例外。我們知道,圓形刻銘較方形難,如其字本非圖像的圓形物,它是不必費力弄成圓形的。也就是說,從象形上看,囧如為窗,則應像圓形之窗。
可是已發現的商代房屋窗戶多為方形、三角形或者可以推定為方形。一般說來,方形窗的製作也比圓形窗容易,後代一般房屋窗戶的建制也是方形的多。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商代房屋就是有圓形的窗,那也不會比方形的多。那麼《說文》所謂囧為窗牖玲瓏象形便說不過去了,因為文字的取形應該是以事物的常見形象為代表,非用一個圓形表示窗,令人難以置信。
(二)為祭祀地
囧在卜辭中為地名,是確切無疑的。僅從囧所處卜辭的句式語法就可以定論,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我將目前我所見到的有關囧的可以成文連讀的卜辭都收集起來可以發現在很多卜辭中, 囧只能當作地名理解。那麼囧是一什麼地名呢?
在那些卜辭中,有這樣幾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
1、在囧地進行的活動是「王」的活動,主語是「王」;
2、「王」後「囧」前的動作是「米」、「 囧」以眾「黍」。
綜上,囧為祭祀地是可以肯定的。既然囧為地名,既然在囧地所進行的活動是祭祀活動,則囧地不是祭祀地是什麼?這是典型的農業民族的祭祀,所登薦物品非「黍」即」米」。
現在,我們將《甲》九〇三片的卜辭翻譯一下,以便讓一般讀者更清楚地看出囧為祭祀地:
己巳這天占卜,王將在南邊的囧地舉行囧祭,在乙亥這天舉行米祭?己巳這天占卜,王在囧地舉行米祭,新米囧送給祖乙?顯然,前卜問日期而後卜問對象,具有內在統一的聯系。
【網路流行符號】
[編輯本段]
在網路文化中,它的內小「八」字視為眉眼,「口」視為嘴。它的內涵就是:
1,作為頭。表達沉重的思想。
2,作為臉。表達浪漫與激情。而在失意體前屈文化中,它的作用是前者。
3,也常常表示郁悶的表情。
【囧(Orz)的衍生】
[編輯本段]
【囧】
[編輯本段]
囧rz:這是念「炯」
崮rz:這是囧國國王
莔rz:這是囧國皇後
商rz:這是戴斗笠的囧
st冏:樓上的他老婆嗎
【Orz】
[編輯本段]
sto:換一邊跪
org:女媧/美人魚
曾rz:假面超人
增rz:拿著槍的假面超人
益rz:閉起眼睛,很痛苦且咬牙切齒的臉;另一說法為無敵鐵金剛
★rz:武藤游戲
口rz:豆腐先生
__Drz:爆腦漿
prz:長發垂地的orz
@rz:呆滯垂地的orz
szQ:換一邊並舔地的orz
胎rz:這個是沒眼睛的
Ora:衍伸用法,不過腳是跪著狀態。
or7:尖屁股
囧興:囧烏龜
orz 這是小孩(因為小寫)
OTZ 這是大人(因為大寫)
OTL 這是完全失落
or2 這是屁股特別翹的
or2=3 這是放了個屁的
Or2 這是頭大身體小的翹屁股
Or? 這也是頭大身體小的翹屁股
orZ 這是下半身肥大
OTz 這是舉重選手吧
○rz 這是大頭
●rz 這是黑人頭先生
Xrz 這是剛被爆頭完
On 這是嬰兒
crz 這是機車騎士
卣rz ←轟炸超人
國rz:這是歪咀的
圙rz ← 這是老人家的面
囼rz ← 這個是沒眼睛的
囜rz ← 沒有眼和口的
圀rz ← 這是歪咀的
囶rz ← 這是無話可說的
苉rz ← 這是女的
Oroz ←這是有小腹
Orz~ ←這是賽亞人失意體前屈
:◎:rz ←這是張大嘴巴嚎啕大哭的失意體前屈
oΩ: ←背部隆起的
囧也可以當一個Orz的臉(Orz-囧rz;srO-sr囧)
囧和Orz有不可分的關系,在現今網路上非常流行.
【囧之繞口令】
[編輯本段]
囧中自有囧中囧,囧囧中有囧終中
囧適囧囧囧囧囧,囧囧囧又囧囧囧
囧是商囧又或冏,囧中亦有囧中終
囧亦囧囧,不囧非不囧,窘又不是囧
囧囧有囧,冏又看似囧,那麼多個囧
冏如加橫又是囧,囧也看似冏
囧,囧囧,囧中囧,囧中囧又囧,
囧中自有囧中囧,囧囧中有囧中囧又囧
囧囧囧非囧囧中有囧是囧囧又囧囧囧中有囧又看似囧
囧囧中有囧囧囧,囧囧非囧中自有囧中囧
囧又囧,冏也不是囧,冏中冏又非囧中囧
囧中囧有囧也有冏,囧囧囧中沒有冏冏自有冏中冏
囧中囧非冏中冏,也並非窘中窘
心中有囧則懂囧,念完才會囧
【囧是……】
[編輯本段]
囧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
囧是一種圓潤而不逆耳的音響。
囧是一種不再需要對河蟹察言觀色的從容,
囧是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述求告的大氣。
囧是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
囧是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囧是一種無須伸張的厚實,
囧是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囧是一種新人類的熱忱和氣度,
囧是一種對新生命的愛惜。
囧是一種態度,
囧是一門藝術,
囧是一種內涵,
囧是一種哲學。
囧是平凡的,但是囧然一看,卻又包含著萬般語言。
囧是神奇的,囧中有著對世界的探索。
囧是偉大的,
囧是需要膜拜的,
囧,就是囧,用其他的語言無法表達囧的萬分之一……
囧……
囧」是什麼?它是一個漢字,讀音jiǒng;「囧」的含義是什麼?本義是「光明」的意思。但就是這樣一個字現在被賦予更多的意義,並發展成為一種奇特的網路文化。
有人研究它如何拼寫;有人把它稱之為「21世紀最牛的一個字」;在網路的帖吧里出現了一個「囧吧」,跟帖有10600多個;眾多的人用這個字開設了博客,比如有的叫「一日一囧」,有的博客起名為「囧豬」,等等,甚至有人用它開始做生意,比如有人以這個字為由頭開設了一家奶茶店,生意很好;比如還有一個關於「囧」的專門網站。為什麼這樣一個90%的中國人不知道如何讀的生僻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據了解,「囧」字在中國康熙字典里也有顯示,後被網路進一步宣張,現在成為一種罕見的網路文化。
一個笑話:
老師布置作業:請同學們就糧食短缺發表自己的看法,美國學生問:什麼是短缺?朝鮮學生問:什麼是糧食?中國學生問:什麼是自己的看法?囧:-)
網路上原來不只是憤怒當道,網上最牛古漢字囧(jiǒng)近來也突然開始流行。有人問,為什麼這樣一個90%的中國人不知道如何讀的生僻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囧」字本意是光明,它從字典里復活,被賦予的新意是:悲傷、無奈或者極為尷尬的心情。要理解這一點非常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張人臉,那麼「八」就是兩道因悲傷和沮喪而下垂的眉毛,「口」則是張口結舌的那個口。當一個人說「我很囧」的時候,可以想像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樣。而「囧」字的發音和「窘」完全一致,簡直再完美不過了。
網路代表了新技術和新文化,在這個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隨著舊事物的消亡。新潮的網友們把古老的漢字翻出來,再賦予新鮮的含義,讓人看到古老和現代的巧妙對比。然而,這件事最妙的地方還不止於此。「囧」字的構成在中文造字法里屬於「象形」,它很像是古代的窗戶,「八」和「口」構成了雕花的窗欞。有窗就有亮,引申而來就變成了光明的意思。而現代網民在使用「囧」字的時候,居然也是用了和古人一樣的方法,也是採取「象形」,不過把窗子變成了人臉。為什麼很多人不分代際,都能迅速接受這個字的網路新含義?因為他們接受的不是某種從天而降的新發明新創造,而是欣喜地看到古老的造字法有了新的應用。同時,又因為傳統文化自身的力量,迅速認同了這種新鮮的詮釋。由此可見漢字的字形只是外殼,它的內核是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當漢字出現之後,中國人習慣了文字和形象之間的直接關聯。所以,盡管時光流逝,「囧」字已經幾乎被人們完全遺忘,但是一旦有機會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又可以恢復鮮活的生命力。想到後人和祖先在用相同的方式造字這一點,就讓人情不自禁地為之感動。一定有什麼東西是所有中國人共通的,它不隨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變化而消亡,所有中國人可以憑借它而彼此相認,永不相忘。
漢語之所以始終有鮮活的生命力,是因為人民始終在參與這個游戲,並且在這個游戲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第一個把「囧」和人臉聯系起來的人已經不可考,他發明了一個新玩法,然後為大家所接受。也許一段時間之後,《新華字典》里會增加一條新的解釋。而我們的後人在一千年後翻出這個字,他們能感受到我們現在的感受。想到那麼久以後漢語還依然存在,讓人覺得很寬慰。想到自己早已不在,讓人覺得非常之囧。
【由囧字衍生的各種表情】
[編輯本段]
「囧」是什麼?它是一個漢字,讀音Jiong;「囧」的含義是什麼?本義是「光明」的意思。但就是這樣一個字現在被賦予更多的意義,並發展成為一種奇特的網路文化。
有人研究它如何拼寫;有人把它稱之為「21世紀最牛的一個字」;在網路的帖吧里出現了一個「囧吧」,跟帖有10600多個;眾多的人用這個字開設了博客,比如有的叫「一日一囧」,有的博客起名為「囧豬」,等等,甚至有人用它開始做生意,比如有人以這個字為由頭開設了一家奶茶店,生意很好;比如還有一個關於「囧」的專門網站。為什麼這樣一個90%的中國人不知道如何讀的生僻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據了解, 「囧」字在中國康熙字典里也有顯示,後被網路進一步宣張,現在成為一種罕見的網路文化。
瘋狂一:「囧視頻」點擊過百萬
「近日地球上出現一些分布在各地卻有一個共性的人群,這些人都有一些很費解的能力。有些人稱他們為壯士,但更多的人稱他們為『騷擾者』或者『失敗者』,或者叫做『超囧英雄』,盡管他們沒有意識到,但是,『囧』是他們的宿命——」
這是在一個視頻短片中的一個開頭語,這個開頭語是專門為一個叫做「一日一囧」專輯所做,而這個專輯設置在現在比較流行的「優酷」視頻網站中。記者發現,所謂的「一日一囧」就是一天一個短片,一個短片表達一個意思,時間長短不等,有「穿大褲衩的女人」、「費解的司機」、「采水果的小朋友」、「愛干凈的女人」、「上課不許說話」等,一共有20多篇。每一個短片基本是漫畫的形式,而這些漫畫中無處不顯示出「囧」字演變出來的各種心態,這些視頻短片的點擊量從2萬多到46萬之多,總點擊量遠遠超過百萬。
瘋狂二:囧論壇大囧村熱線網路
目前,網路上可以點開的「囧論壇」有500個以上,類似的「大囧村」「囧字營」更是層出不窮。「囧」這種難以把握的東西,在虛擬的網路中成了聚合性的力量,成為區分網友類別的依據。
2008年4月18號,囧論壇發布了新的獎懲制度,在這個獎懲制度中,「囧」成了量度單位。該制度稱,「囧值」的積分單位為「囧」,主要用來獎勵對論壇有貢獻的會員,論壇根據注冊會員在論壇的發帖量以及在線時間,對他們進行「囧值」的評定,「囧值」與會員的等級以及所享受的權利密切相關,0~100分為小囧;100~500分為囧民;500~2000分為隊囧;2000~5000分為團囧;5000~1萬為牌囧;1萬分以上為濕囧。
瘋狂三:「囧」字奶茶店生意火爆
「這是什麼字啊?」湖北大學西門外有一家「囧」字奶茶店,門店上方的招牌上,印著大大的「囧」字,讓南來北往的人不時停下腳步,奶茶店老闆的目的達到了,「競爭激烈,奶茶主要面向學生,肯定要時尚一點了。」奶茶店老闆一開口,就知道他是典型的網路達人。
如果只是招牌上玩玩伎倆,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不過據大家介紹,「囧」字奶茶店的奶茶,真的有特色。要一杯這里賣得最好的「特色囧奶茶」,喝一口,有點咖啡、有點茶的奇怪感覺。看同行的朋友,臉上的表情早就擰巴起來,似乎真的成了一個「囧」字,「難喝也是一種味道啊。」有客人認為囧茶應該就是這個味兒。
90後網友的獨特標志?NO
2006年年底,記者第一次接觸「囧」,是一個公務員朋友通過QQ上發來,這位朋友很神秘地告知這是個漢字。商務印書館1772頁的《現代漢語詞典》,記者試過了所有的查閱方法,居然都找不到「囧」這個字。請朋友告訴了網路輸入方法,網路之後竟然發現有1200萬條信息。「只能說明你老了。」朋友很得意地說,這個字,只要會上網的90後多半都認識。
「上學期英語59!」差一分及格的事如果在90後群體中出現,周圍估計立即就會發出「囧」的感慨。這個字似乎已經成了90後網友的一種標志,「如果我發了個『囧』,他問我怎麼讀,我就絕對不相信他只有17歲。」16歲的小王說在網路中,「囧」這個字是可以用來判斷、分清「敵我」的。
網友「水管工」是四川大學一名副教授,他認為用「囧」表達情緒,體現了中國式的智慧:「古老的文化和現代網路的完美對接,這是件讓人驚喜的事情。」水管工說,他在大學低年級課堂上說出「囧」字時,感覺一下就和90後學生親近了很多。
「『囧』在網路中是表達悲傷、無奈情緒的習慣。」Sandra Chou是北京大學博士生,她之前在日本學習了兩年媒體,她並不認同「囧」字元為90後網民獨享的說法:「至少我就是個70後。」Sandra說,像在現實生活中,人悲傷了會哭一樣,在網路中,人有了悲傷或者崩潰的時候,就會「囧」,情緒顯然是和年齡無關的。
來源:日本「Orz」文化的啟示
囧,讀音Jiong,本作「冏」,像窗口通明。本義:光明,如冏冏(光明的樣子)、冏徹(明亮而通徹)、冏寺(即太僕寺,古代官署名,掌輿馬及馬政)、冏牧(冏卿,太僕寺卿)。
在網路文化中,囧的內小「八」字視為眉眼,「口」視為嘴。它的內涵就是:作為頭,表達沉重的思想;作為臉,表達浪漫與激情;而在失意體前屈文化中,它的作用是前者;也常常表示郁悶的表情,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變態猥瑣(囧這個字的表情)
關於囧的形義,目前主要有四種說法:1.窗戶說。許慎《說文·囧部》:「囧,窗牖麗廔,闓明也。」2.倉廩說。屈萬里:「囧字,當為倉廩一類之物,於此則作動詞用,「米囧」意謂「新米已入倉廩也」。3.祭名說。於省吾先生:「囧為祭名,契文亦作囧,通盟。即《周禮》詛祝盟詛之盟……囧米連文,盟謂要誓於鬼神。」4.地名說。李孝定於囧字取形贊成窗說,於辭義則認為是地名:「卜辭囧為地名,且多與米字同見。」
以上四種說法中,以「窗戶說」流傳最為廣泛。韓愈在《懷秋詩十一首》中就有一句「蟲鳴室幽幽,月吐窗囧囧。」「囧囧」在這里通「炯炯」,意思是窗戶明亮。
「囧」在網路的使用,最初的啟示來自日本,Orz是一種源自於日本的網路象形文字(或心情圖示),並且在2004年時在日本、大陸與台灣地區儼然成為一種新興的次文化。
說起囧的流行,必須要提到「Orz」,這種看似字母的組合並非念成一個英文單字,而是一種象形的符號,在日文中原本的意義是「失意體前屈」,代表一個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這個人的頭、r代表手以及身體,z代表的是腳。日本人最初在網路上,例如在電子郵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時通訊軟體中廣泛使用這個符號,表現他們失意或沮喪的心情。
中國台灣的網民受到「Orz」的啟發,用「囧」替換掉了「O」,使得日文中的失意體前屈的頭部具有了更加寫意的表情,寫作「囧rz」。
有人這樣形容囧的魅力:囧是一種態度,囧是一種哲學;囧是平凡的,但是囧然一看,卻又包含著萬般語言;囧是神奇的,囧中有著對世界的探索;囧,就是囧,用其他的語言無法表達囧的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