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耳順之年文字圖片

耳順之年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2022-02-04 21:12:24

㈠ 麻煩看這押韻嗎 載歌載舞賀生辰 耳順之年彈指間 身體健康度晚年 踏遍青山仍未老 夕陽黃昏亦獨好

韻腳不齊,或四言,或七律,不能五句;略加修改(押an韻);
載歌載舞賀生誕, 耳順之年彈指間; 踏遍青山人未老 ,身心健康度晚年。

㈡ 人的各個年齡段稱呼

人生各個年齡段,用古語稱呼:

一、年齡段為童年:

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7歲(女)——髫年;8歲(男)——齠年;幼年泛稱——總角;童年——垂髫;10歲以下——黃口;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青少年——束發。

二、年齡段為少年:

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破瓜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20歲(男)——弱冠;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 梅之年。

三、年齡段為中年:

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四、年齡段為老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下壽;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壽;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

老年——皓首,又稱「白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鍾」、「潦倒之年」的。

五、百歲以上:

100歲——期頤、上壽;120歲——花甲重開;140歲——古稀雙慶。

(2)耳順之年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在習慣上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按出生後所經歷的日歷年頭計算,即生下來就算1歲,以後每過一次新年便增加1歲。一般按農歷新年算,也有按公歷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嬰兒,出生後就算1歲,過了公歷1月1日或當地農歷新年又算1歲。這樣,嬰兒出生才幾天,已算虛歲2歲了。這種計算方法較為實用。

周歲年齡又稱實足年齡,指從出生到計算時為止,共經歷的周年數或生日數。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時進行人口普查登記,一個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嬰兒,按虛歲計算是2歲,實際剛剛6個多月,還未過一次生日,按周歲計算應為不滿1周歲,即0歲。周歲年齡比虛歲年齡常常小1~2歲,它是人口統計中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

㈢ 六十歲的老人叫什麼

60歲為「耳順之年」,又稱為(花甲之年容 )。
古代男子不同年齡的稱謂
垂髫:3、4歲至8、9的兒童,
束發:指15歲,
弱冠:指20歲,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知命(半百):指50歲,
花甲(耳順):指60歲,
古稀:指70歲,
耄耋:指80-90歲,
期頤:百歲。
古代女子不同年齡的稱謂
2~3歲—孩提;
7歲髫年;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2歲—金釵之年;
13歲—豆蔻年華,
15歲—及笄之年;
16歲—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桃李年華;
24歲—花信年華;
出嫁—梅之年;
30歲— 半老徐娘。
古代女子的別稱有很多,主要有

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

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隱《馬嵬》:「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目

粉黛:本指婦女塗在臉上的白粉和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曲的眉毛,借為美人的代稱。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蛾眉」的省稱。

紅顏:本指婦女美麗的容顏,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裙釵:因婦女著裙插釵,因此稱婦女為裙釵。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

巾幗:本指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成為智慧出眾的婦女的代稱。如清代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巾幗英雄叫九閽。」°

仙子:白居易《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嬌娘:李賀《唐兒歌》:「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書空作唐字。」

妖嬈;李商隱《碧瓦》:「他時未知意,重迭贈妖嬈。」

姝麗:柳永《玉女搖仙佩》:「有得許多姝麗,擬把名花比。

驚鴻:陸游《沈園》:「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碧玉:萬楚《五日觀妓》:「西遊漫道浣春紗,碧玉今日斗麗華。」

傾國: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傾城:李商隱《北齊》:「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

嬋娟:姿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㈣ 耳順之年

㈤ 古人如何表達您這個字

第二人稱,在言語活動中﹐指稱與說話人相對的聽話人。「你、您、爾、汝、女、若、乃、而」等8字,在古代都有「你、你的」意思,除了「你、您」繼續使用外,其它此時你想死我們基本不用了。它們中很多本義另有其意,為什麼會用著指代「你」呢?一起來追根溯源吧!

值得注意的是,「你」和「您」,一個是平稱,一個是敬稱。但用起來還是值得講究的,千萬不可亂了親疏與輩分!

「爾」的本義是「短程集發的弓弩」

爾的繁體為爾,「爾」是「彌」、「邇」、「你」的本字。爾,甲骨文是指事,字形在三隻箭矢上加一橫指事符號,表示三箭齊射、多矢並發的集射弓弩。有的甲骨文將三隻箭矢作了簡化。金文誤將甲骨文字形中表示鏃鋒箭頭的寫成「爾」形。有的金文將相連的三隻箭矢寫成似「網」的字形。篆文承續金文字形。草書字形省去正體楷書字形下部的,將正體楷書字形上部的寫成「爾」。俗體楷書採用草書字形。「爾」由本義名詞「短程集發的弓弩」,引申出代詞「近指的第二人稱」。大約魏晉之後,人們在「爾」的基礎上另造會義字楷書:(人,說話對象)+(爾,即「爾」,第二人稱),表示第二人稱。大約隋唐期間,「你」作為專用第二人稱在白話中運用,而「爾」作第二人稱仍停留在文言中。

古代漢字中的人稱來源,體現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識:臉部的正中央為「自」(鼻子,第一人稱),臉部的下邊為「而」(頜須,第二人稱),身體的最下端為「之」(腳板,第三人稱);同樣,威猛的武器為「我」(大戌,第一人稱),而只用於短程集發的弓弩為「爾」(排箭,第二人稱)。港澳台及海外部分華人地區,目前在第二人稱上有男為「你」、女為「你」的性別區分,而傳統知識分子在第三人稱上男、女都用「他」,不分性別;中國大陸在第二人稱上男、女都用「你」,不分性別,倒是在第三人稱上有男為「他」、女為「她」的性別區分。

「汝」的本義為河邊浣衣的女子

汝,甲骨文(川,河水,漂洗)+(女),表示河邊浣洗的女子。有的甲骨文用「水」代替「川」。造字本義:名詞,河邊浣衣的女子。

文言文中,「爾」和「汝」都相同於現代漢語中的你。只是文言文里的「爾」一般都是用在稱呼比自己輩分低或等級低的人。「汝」一般多用於稱呼同輩或後輩,表示彼此親昵。

女除了女性意思外,作通假字時,在古文中念作rú:通「汝」,意為你。如:

三歲貫女。——《詩·魏風· 碩鼠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韓非子》

「若」的本義是女子順從答應

「若」是「喏」和「諾」的本字。若,甲骨文是象形字,像高舉兩臂理順長發的女子,表示女子柔順、順從。有的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口」構成會意,強調女子順從應答。造字本義:動詞,女子順從答應。篆文將甲、金文的長發形象寫成「草」。當「若」的「順從答應」本義消失後,再加「口」另造「喏」代替;再加「言」另造「諾」代替。

「若」引申作代詞時,指長輩對順從晚輩的稱呼,你,你們。如:

若,汝也。——《小爾雅》

若為佣耕,何富貴也。——《史記 • 陳涉世家》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 •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乃」本義為女子的乳房

「乃」是「奶」的本字。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女性胸部側視時突出的乳峰。繁體甲骨文在乳峰上再加「人」,強調女性人類的體型特徵。金文將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形與乳峰形寫成雙乳峰形。造字本義:名詞,女子的乳房。篆文承續金文文字形。隸書有所變形,字形與「弓」相似。有的隸書為區別於「弓」的字形,強化甲骨文字形中的「人」的字形,表示女人的雙乳。當「乃」的「乳房」本義消失後,隸書再加「女」另造「奶」代替。 「乃」引申為代詞時,指你的。 如:

㈥ 古代10歲到100歲各叫什麼

1、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2、外傅之年:兒童10歲。

3、金釵之年:女孩12歲。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5、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

6、及笄:指女子15歲。

7、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8、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歲。

9、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歲。

10、二八:為16歲。

11、破瓜、碧玉年華:女子16歲。

12、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13、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14、桃李年華:女子20歲。

15、花信年華:女子24歲。

16、而立(而立之年):30歲,因為《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7、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18、克壯: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

19、半老徐娘:女子30歲。

20、不惑(不惑之年):40歲為「不惑之年」。

21、艾: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22、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歲。

23、六九年:即54歲。

24、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25、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26、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27、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28、還歷壽:61歲的壽辰。

29、從心之年:70歲。

30、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31、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32、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33、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34、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35、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36、中壽:指80歲以上。

37、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38、上壽:90歲為上壽。

39、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40、期頤:指百歲高壽。

㈦ 三十是而立之年,那四十,五十,六十。又分別是什麼之年呢

0歲
度:小兒初生之時。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1歲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指小孩開始學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周晬,指嬰兒周歲。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歲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指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始齔、髫年:女孩7歲。
始齔、齠年:男孩8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9歲
九齡:9歲。
黃口:10歲以下。
指數之年:9歲。

10歲
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外傅之年:兒童10歲。
12歲
金釵之年:女孩12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15歲
及笄[jī]:笄,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為16歲。
破瓜、碧玉年華:女子16歲。古代文人把瓜拆分為兩個八字以紀年。《通俗編》中雲:「若品岩贈張洎『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通俗編·婦女》「宋謝幼盤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20歲
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年滿20歲的男子。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24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徵《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半老徐娘:女子30歲。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40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
期頤、期頤之年: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百歲

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140歲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㈧ 花甲、古稀、耄耋、期頤、喜壽、米壽、白壽、茶壽等來源

自古以來,老人長壽都有雅稱。具體地說:60歲稱為花甲之年、耳順之年、還鄉之年;70歲稱為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國之年;80、90歲稱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壽得3位數100歲的稱為期頤之年。人們為長壽老人祝壽,還有喜、米、白、茶壽之說: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壽指88歲,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壽指99歲,百字少一橫為白字。茶壽指108歲,茶字的草頭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個八,加在一起就是108歲。 說起茶壽,不僅僅從字面上可以拆開來解說,它與中國茶文化還有解不開的淵源。
現代科學證明,茶富於營養,飲茶能滿足人體對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為茶中含有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的咖啡鹼、兒茶素、維生素類、礦物質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質。日本科學家發現,茶抗衰老的作用約為維生素E的20倍。日本一心臟病專家說:「中國患動脈粥樣硬化和患心臟病的比例比西方低,除了遺傳因素、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外,同時與中國人愛飲綠茶有關

閱讀全文

與耳順之年文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文檔圖片怎麼樣旋轉 瀏覽:307
場面失控圖片大全配文字 瀏覽:563
許願超可愛圖片真人 瀏覽:841
嗯品牌衣服uncle的圖片 瀏覽:222
男女結婚後怎麼生孩子圖片 瀏覽:128
海爾榨油機價格及圖片 瀏覽:1
qq頭像繪畫版男生圖片 瀏覽:198
macword圖片添加文本框 瀏覽:347
美女勤快耕田圖片 瀏覽:261
痛經圖片可愛痛苦 瀏覽:450
酒醉圖片女生 瀏覽:400
華為相冊圖片怎麼移動到電腦 瀏覽:380
女孩的圖片唯美圖片 瀏覽:603
認真寫作業的圖片動漫 瀏覽:317
戴口罩戴耳機男生圖片 瀏覽:78
pic怎麼做動態圖片 瀏覽:653
男生圖片自拍拍照 瀏覽:381
幼兒園最簡單樹圖片 瀏覽:660
正面美女裸身圖片 瀏覽:738
美女在穿衣服的圖片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