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紅軍大刀圖片文字講解

紅軍大刀圖片文字講解

發布時間:2022-02-08 23:52:31

㈠ 提供一下紅軍長征的生活細節!!!

(1)中央紅軍到達楊家園子時,雖此地人煙稀少,十幾家老百姓還是賣了幾十擔馬鈴薯給紅軍。

因無水的關系,馬鈴薯就被連皮帶泥蒸熟。戰士們都手持一茶盅連皮帶泥的馬鈴薯,毛澤東也手持著茶盅,一樣是連皮帶泥的馬鈴薯。毛澤東一面吃馬鈴薯,一面微笑著對戰士說:「同志們!吃不飽不要緊,總供給部已到前面辦糧了,今天到孟家園再吃中飯。」戰士們雖然吃得滿嘴都是泥,口裡牙齒都是沙,但他們感到上下一致,官兵同甘共苦,所以人人都充滿北上抗日的熱情。

(2)毛澤東沒有在安順場坐船渡河。他在安順場住了一天,然後向磨西出發。快到磨西時,也要過一個鐵索橋,這座叫鐵棒橋的鐵索橋沒有瀘定橋長,但橋下的水流卻很急。部隊正在過橋,飼養員牽著毛澤東的馬先過橋。橋左右一擺,馬就跳著嘶叫起來。毛澤東馬上趕到橋頭,叫警衛員幫助飼養員把馬牽回來。他說:「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想到部隊想到大家,為了一匹馬,誤了那麼多同志行軍,多不好呀!」

(3)長征中,周恩來要和部隊一起行軍。因為睡眠不足,他騎馬時經常打瞌睡,容易摔下來,所以他就步行。有一天夜裡,周恩來剛剛睡著,一位參謀有事向他請示。周恩來在睡夢中「嗯」了一聲,這位參謀以為他同意了,就去執行。第二天提起此事,周恩來說完全不知道。後來他給參謀們作了一個規定:以後必須把他喊得坐起來,才算叫醒。

(4)進攻松潘是周恩來病倒前草擬的最後一個作戰計劃。自過雪山以來,他身體一直不好,經常咳嗽。盡管他自己不說,警衛員們都知道他相當虛弱。他們想方設法讓他多休息,而周恩來總是按習慣工作到凌晨2點。他常不上床睡覺,而是趴在桌子上打個盹兒,醒來又繼續工作。「副主席更瘦了,他的長鬍子更長了。」警衛員魏國祿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周恩來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對人和藹可親。長征途中,他親手把傷員輕輕扶上擔架,唯恐別人的手用力太重。

(5)1935年1月29日紅軍與川軍的戰斗間隙,黨中央政治局在土城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決定部隊迅速渡赤水西進。會議確定朱德、劉伯承仍留在前線指揮,周恩來、陳雲負責過江事宜。紅軍撤退時,突然受到川軍攻擊。正在3軍團前衛第4師指揮作戰的朱德親自帶一個排的兵力進行掩護,使部隊安全撤出前沿陣地。當朱德決定親自到前線指揮作戰時,毛澤東連續吸煙不說話。朱德把帽子一脫,說:「得嘞,好伙計,不要光考慮我個人的安全,只要紅軍勝利,區區一個朱德又何惜,敵人的槍是打不中朱德的!」肖華回憶說:「朱德手提駁殼槍,來到我們這里親臨指揮,掩護大部隊過河。他一直同我們堅持到天明,才和我們一起渡過赤水河。」

(6)紅軍總司令朱德不僅同戰斗員一樣割麥和打麥子,並且割下來以後從一二十里遠的地方挑五六十斤回來。他經常對戰士和工作人員說:「你們這些青年人割不到四五十斤,唉!什麼青年?」除毛澤東、周恩來沒有工夫參與此種勞動之外,黨中央書記張聞天和年近60歲的徐特立、林伯渠也來幫忙弄麥子。紅軍中這種上下一致共甘苦、同患難的精神真讓人佩服。

(7)賀光華回憶長征中劉伯承在5軍團行軍時說:當5軍團已經基本上上路出發了,劉伯承才騎上馬隨後衛部隊行進。我們司令部的同志都很擔心他的安全。軍團長董振堂一再催促他先走,他卻非常沉著,很有信心地說:「你們都先走,我斷後。」

(8)胡奇才回憶說:徐向前是紅4方面軍中最忙碌的人。他日理萬機仍不失統帥風范,總能沉穩處置,應付自如。徐向前身體瘦弱,少語寡言,卻有著驚神泣鬼的勇武。長征前夕,我見他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在單杠上翻上翻下,練得認真刻苦,直到大汗淋淋才肯罷休。為使自己能有個強健的體魄以適應艱苦環境,他總是利用可利用的機會,認真、刻苦、主動地磨煉自己。

(9)翻越夾金山時,董必武等老同志堅持把馬匹讓給傷病號騎,自己拉著馬尾巴隨大隊走。中央休養連翻過夾金山算是比較順利的,沒有一個人掉隊,那時在山上掉隊就意味著死亡。

(10)過草地時,紅2軍團6師師部的幾個警衛員不曉得怎麼保存下一小塊草鞋上的牛皮。他們把這塊牛皮的兩面燒得焦黃焦黃,用小刀颳得乾乾凈凈,拿來給政委廖漢生吃,說:「政委,你餓吧?快吃吧!」廖漢生一聽就火了:「我餓,你們就不餓?為什麼就該我吃?真是莫名其妙!」「你是首長嘛。」警衛員們不服氣地嘟囔道。廖漢生卻狠狠地把他們幾個批了一通,嚇得他們垂著腦殼一聲不吭。最後還是警衛員們吃了這一小塊燒牛皮。

(11)在長征中任紅2軍團6師政委的廖漢生回憶說,過草地時,為了指導部隊採食野菜,我們根據上級政治機關下發的材料向戰士介紹哪些可以吃,哪些有毒不能吃。我也根據自己在湘鄂邊界的大山裡打游擊的生活經驗,給大家介紹幾種野菜。有時碰到了不認得的野菜,我們師長、政委先嘗嘗,證明確實無事,再向全師推廣。

(12)廖漢生回憶說,紅2軍團6師18團是一個戰鬥力很強的團隊,長征中屢屢擔負重要任務,完成得都相當出色。這與該團歷任政治委員是密不可分的。18團首任政治委員是余秋里,在則章壩戰斗中為掩護團長時失去了左臂;第2任政委楊秀山在六甲戰斗中負傷;第3任政委董瑞林在西康給部隊籌糧時犧牲;第4任政委周盛宏在成縣戰斗中率領部隊反沖擊,中彈陣亡。

(13)顏文斌回憶說,戰爭年代,師的幹部、團的幹部必須靠前指揮,必須沖鋒在前,必須撤退在後,不然士兵怎麼能聽你指揮。長征時,肖克、王震上山時,都在前面拿馬刀砍草開路,我們這些下級軍官能不靠前嗎?

(14)紅軍長征途中,胡炳雲任紅1軍團2師4團6連指導員等職。凡遇硬仗、惡仗、關鍵之仗,胡炳雲必率官兵打先鋒,做尖兵。臘子口之役,胡炳雲率10人為敢死隊主攻,11把大刀於敵群中左砍右殺。他兩腿負傷竟無感覺。直羅鎮之役,胡炳雲率突擊隊沖在最前面,殺向山頂,與敵肉搏4小時,被敵一彈擊中腹部,當場昏迷。山城堡之役,胡炳雲親率兩個連,沖上山城堡山頭。因天黑難辨敵我,胡炳雲摸著敵人帽徽與之扭打拚殺至東方發白。

(15)強渡烏江勇士之一的紅1軍團2師4團3連連長毛振華,二十四五歲的年紀,瘦高個子,人機警聰明,說話聲音很響,是湘江邊上長大的莊稼人。他打仗勇敢,像只猛虎。當4團政委楊成武挑選強渡烏江戰士時曾懷疑過他的水性,他當時就把衣服一脫,說:「行不行,當場扎兩個猛子!」引得在場的同志一陣大笑。

(16)胡炳雲回憶:在臘子口之戰中,大刀在短兵相接的情況下大大發揮了作用。紅1團6連的1排長掄起大刀,如同武術家練武一般在敵群中揮舞。突然,他被一顆流彈擊中了,踉蹌了一下,又站定腳跟,大聲呼叫:「同志們沖呀!敵人已經支持不住了!」1排長的負傷大大地激怒了其他紅軍戰士,10多把大刀在敵群中左砍右殺。不一會工夫,敵人就招架不住了。

(17)廖漢生回憶說,長征中吃苦最多的是黨員,負傷最多的是黨員,犧牲最多的也是黨員。青年團員也是這樣。據統計,紅6師僅從出發到中甸這一段,就犧牲了黨員360名、團員256名,這還不算在更為艱苦的雪山草地犧牲的同志。在他的記憶中,6師團以上幹部黨員犧牲、負傷的就不在10人以下。

㈡ 紅軍長征的全過程簡短介紹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此時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2)紅軍大刀圖片文字講解擴展閱讀:

中國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㈢ 《大刀》里主人公的刀

29軍最早在喜峰口讓大刀揚名,誕生了那首最棒的抗日戰歌.但裝備大刀不僅是西北軍的傳統,紅軍第五軍團就有很著名的大刀隊。可以說,當時大部分抗戰軍隊都裝備,包括八路軍,平型關戰斗中很多八路軍都用大刀,比如最著名的385團5連長「猛子」曾賢生,先用大刀砍,刀卷了再搶了一支三八大蓋,挑翻數名鬼子後,被鬼子刺中腹部,毅然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
29軍大刀隊的師承

29軍的大刀隊的刀法是經過名家指點的。不知道大家聽過「韓慕俠」的名字沒有?韓慕俠出生在天津靜海縣河衛南窪白村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原名韓金鏞。十六歲時,在一位鏢師的推薦下,韓慕俠拜名震京津的武術家張占魁為師。張占魁是八卦掌宗師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韓慕俠隨張占魁一直苦練武功四年多,深得真傳。一天晚上,張占魁對韓慕俠說:「你來這里四年有餘,我已將八卦絕技悉數都傳授與你,了卻一樁心願。」接著為其改名,把韓金鏞改為韓慕俠,就是期望他能象民族英雄岳飛,戚繼光那樣,為國為民,成就一番事業。韓慕俠與東北軍首領張學良素有交往,於是,他尚武救國的抱負終於在張少帥的支持下得到了實現。
張學良對韓慕俠的建議非常感興趣,他令十六軍軍長撥1000名士兵,組成武術團,並任命韓慕俠為總教官。團部就設在南開南門外於家墳洪元里一號韓慕俠的家中。韓慕俠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武術團的訓練中。他把形意連環槍簡化後用來訓練軍隊刺殺,把劈槍、崩槍、橫槍等形意槍法變化為刺、撥、挑、崩、劈五下刺殺動作,簡單易學,很有實戰價值。隨後,又訓練武術團集體沖鋒格鬥,整個練兵場殺聲不絕在訓練中,韓慕俠還注重思想教育,士兵出*前都要唱一首戰歌:「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長坂坡前逞英雄……」

韓慕俠為了破日軍的拼刺,決定將武術團改為大刀隊,所謂大刀,就是二尺的把和不輕不重的刀片,又稱「雙手帶」,用八卦形意「纏頭裹腦」,順步砍、左右砍、連剁帶劈,動作雖簡單,卻使敵人防不勝防。東北軍解散後,大刀隊被編入宋哲元二十九軍,在喜峰後戰役中,大刀隊奮勇殺敵,一夜砍殺日軍數百人,殺得日軍心驚膽戰,聞風而逃,打出了國威、軍威。

㈣ 主角的名字叫趙大刀的抗戰劇

《軍禮》是陳健執導、劉佩琦主演的電視劇,講述了紅軍轉移時阻擊戰中,趙大刀做為連長接到馬起義團長下達的任務:堅守陣地七天七夜。在第六天的時候,趙大刀帶領的的整個連全部陣亡,身為連長的他卻死裡逃生,倖免一難。望採納!

㈤ 紅軍時期武器裝備

1、紅軍「功勛炮」

1935年6月14日,紅軍紅2、6軍團(後組建為紅2方面軍)以一部分兵力佯攻湖北咸豐縣,打響了著名的「忠堡戰斗」的槍聲。在戰斗中,我紅軍指戰員始終英勇作戰。

然而,面對幾倍於我軍的敵人,在對國民黨的「圍剿」部隊實行分割反包圍作戰的時候,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遇到了國民黨軍隊強大的火力阻擊,人員傷亡比較大。在情急之中,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用一門僅有的山炮和數門迫擊炮,對敵軍實施火力壓制。就在這次戰斗中,這門山炮凸現了其神威。

當時,紅軍的炮手連續向敵軍發射了3發炮彈,一舉摧毀了敵軍的火力據點。紅軍戰士趁勢發起攻擊,在忠堡附近的構皮嶺地區全殲國民黨軍第41師,並活捉了國民黨縱隊司令兼第41師師長張振漢。

2、捷克式步槍

前捷克斯洛伐克自行研製的54式7.62mm狙擊步槍有許多零部件與前蘇聯的莫辛 ·納甘1891/30式狙擊步槍相同,但外表上有很大區別。前捷克斯洛伐克54式7.62mm狙擊步槍一直在前捷克斯洛 伐克部隊中服役,直到華約組織統一使用前蘇聯研製的СВД7.62mm狙擊步槍時才撤裝。

3、毛瑟沖鋒手槍

在紅軍裝備使用的五花八門的手槍中,數量最多的是毛瑟沖鋒手槍,它還有個中國名字叫「盒子炮」。因為它們是國民黨政府兵工廠統一製造的,而國民黨軍隊是紅軍武器的主要來源。據說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向中國傾銷的各種毛瑟沖鋒手槍達40萬支之多。當時在中國,不同地區對外國武器各有選取,唯獨對有木盒托的毛瑟沖鋒手槍可以說是「人見人愛」。

4、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為手動步槍,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

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5、勃朗寧手槍

勃朗寧研製手槍始於19世紀末,其產品主要由比利時的FN國營兵工廠、美國的柯爾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頓武器公司製造。

接下來主要介紹比利時製造的勃朗寧手槍。比利時FN國營兵工廠製造的勃朗寧手槍種類較多,其中有軍用手槍、警用手槍和袖珍手槍,口徑有6.35mm、7.65 mm和9mm,手槍的自動方式主要有自由槍機式和槍管短後坐式。

㈥ 尋訪紅色足跡作文400字以上與革命烈士有關

  轉眼間,中國已經強盛起來了。建立中國共產黨,早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了。建黨90周年,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身為黨的陽光下哺育的花朵,我們更應該追尋紅色足跡,弘揚紅色精神!
      盡管抗戰已經過去多年,可還是有許多老黨員與老紅軍。我的身邊就有一位老黨員,一位八、九十歲的老爺爺,雙腳已經不能活動,只能坐在輪椅上度過之後的日子。他已經患了老年痴呆症,最近的事情都已經記不清,甚至能把曾孫當成別人的小孩,把孫子當成小偷,但他記得最清楚的,是抗戰的時候。當我去尋訪這位老黨員的時候,他黯淡的眼睛似乎又亮了起來,龍飛鳳舞的講了起來:「我出生的時候,外國已經在如猛虎般的侵佔我們的祖國,在我15歲的時候,我們那些孩子,每天都盼望著當軍打鬼子。剛好晉江成立第一支武裝隊伍,開展游擊戰爭,雖然不是打鬼子,但大家都很高興。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參加了武裝隊伍。21歲,我成了黨員。當上黨員沒幾個月,我就被蔣軍(國民黨)抓去了。我原來的老伴當時也是黨員,她去救我,結果被槍斃了,留下了大毛(指老爺爺的兒子)。後來,中共晉江縣共委派人把我救了出來,我才知道我原來的老伴已經死了。我很生氣,積極參加黨員活動,發誓要打死蔣軍,有好幾次到鬼門關前走了又回來了。成立泉團晉江大隊(1949年5月)後,我也加入了。大隊主動出擊,摧毀國民黨基層政權,後來配合解放軍解放晉江(8月31日),晉江才算解放了。後來,我的身子不爭氣,垮掉了,才停止參加黨的活動。」
      我想不到,原來,抗戰有著這么多歷史,共產黨的紅色足跡,早已經深入千家,造福萬家。總有一天,我也要成為黨員,繼續黨的紅色足跡!

㈦ 紅軍長征簡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7)紅軍大刀圖片文字講解擴展閱讀:

長征准備階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長征失利階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長征轉折階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發展鞏固和南下受挫階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會師階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隊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長汀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起縣),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紅軍 。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

㈧ 紅軍名稱的來歷

1、紅軍名稱來歷
中國工農紅軍,1927年12月11日凌晨,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廣州起義。起義領導機關在發布的《紅旗號外》中宣布組織「工農紅軍」,並公布了工農紅軍領導人名單,參加起義的工農兵在起義爆發的當天就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幟。1928年5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

2、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是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全國紅軍發展到最多時達到約30萬人。由於王明「左」傾錯誤的戰略指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的第五次「圍剿」,被迫於1934年10月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在長征中,紅軍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於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後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和甘肅南部地區會師。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根據中共中央同國民黨政府達成的協議,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在江西、福建、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個地區堅持斗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閱讀全文

與紅軍大刀圖片文字講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圖片帶怎麼發 瀏覽:506
11歲農村女孩做農活的圖片 瀏覽:493
圖片如何生成形狀圖案 瀏覽:847
動態圖片ppt怎麼製作 瀏覽:723
薏米水去濕氣文字圖片 瀏覽:282
qq動態圖片怎麼發送 瀏覽:129
依靠大樹的女孩圖片 瀏覽:482
星球怎麼畫兒童圖片 瀏覽:596
動漫動態賣萌圖片 瀏覽:6
湖南美女畫妝圖片 瀏覽:278
中間編發後面兩個盤發小女孩圖片 瀏覽:949
美女很帥的圖片 瀏覽:428
媽媽早上好文字圖片 瀏覽:446
冬天穿厚衣服的娃娃圖片 瀏覽:764
動漫少女手指圖片 瀏覽:4
美女嘿絲襪誘惑圖片 瀏覽:570
簡單的羊簡筆畫圖片大全 瀏覽:120
女生減齡裙子圖片大全 瀏覽:427
情侶家規十條短又簡單圖片 瀏覽:10
ppt怎麼批量添加圖片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