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閱讀《等待》:旅美藝術家沈昱和她的近期作品
文:陳萱源
來自湖南長沙的旅美獨立藝術家沈昱,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她的作品被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在國內曾受託設計、製作和安裝大型戶外城雕工程。在廣東省第二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原廣東教育學院美術系)任講師期間,一次偶然的機會,被賀年卡上看到的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美麗校園所吸引,開始了她的赴美之旅的計劃,當她獲得俄亥俄大學藝術和藝術設計學院全額獎學金和助教津貼後,便展開了她的旅程。於2016年獲得俄亥俄大學Sculpture and Expanded Field(雕塑和擴展領域)專業的碩士學位。目前繼續在愛荷華大學研修金屬和珠寶設計。
留美期間,她的多項作品曾先後入選藝術展覽,在美國德克薩斯、北卡羅萊納、加利福利亞、紐約、俄亥俄、愛荷華等多個州的展覽館和美術館展出,她的作品多次被選入美國國家級競賽展,其主要有The 30th annual Materials: Hard + Soft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Craft Competition and Exhibition。 Denton, TX; Dimensions 2018。 Winston-Salem, NC; New Directions 2018, New York; Majestic Galleries;Alden Library,Trisolini Gallery 等。
對她來說,藝術是一種獨立的無國界語言,能夠直達觀眾的內心而不需要翻譯。作為穿行於東西方兩種文化背景下的旅者,沈昱專注於把自己對於東西方文化異同的體驗和思考,以藝術作品的形式表述出來,作為中介點,讓東西方的觀眾更多更深入地接觸到彼此不同的多元文化,並引發深入的探討和思考。
她的近作主要有:
圖一 《I和我》系列之一 2016 (纖維,魚線,絲網版印刷)
《I和我》系列之一:(如圖一)作品表達對不同文化沖擊的體驗和感受,特別是東西方文化中對個人價值的認知、界定和追求的諸多差異帶來的思考。作者以古漢語中不同類型的「我」字構建雕塑的骨骼,用絲網版印刷出傳統的青花瓷圖樣,作為雕塑的皮膚,以體現民族性。
圖二 《回憶》 2015(紙板)
《回憶》:(如圖二)作者將部分表面進行燒灼和破壞處理,當觀眾接近作品時,會聞到灼燒的氣味。沈昱說,這是一個關於創造和毀滅的故事,一個關於妥協和求存的故事,一個關於個人和社會的故事。。。。。。
圖三 《等待》2018 (鑄銅,朴樹木)
《等待》:(如圖三)成長在中國南方,對於雪,特別是身處異國所感受到的寒雪有著特別的體會。這件作品的框架,是一個邀請大家來填充具體情節的故事,無論悲傷或者喜悅,無論美好或者凄婉,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烙印。沈昱說,希望作品的每一位讀者,都能在這「等待」的瞬間,品味到自己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