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過年word圖片

過年word圖片

發布時間:2025-05-23 19:53:43

1. 春節資料,圖片

春聯http://image..com/i?kw=&sc=img&cl=2&tn=image&ct=201326592&pn=&rn=&lm=-1&ie=&rs2=&myselectvalue=&f=&pv=&z=0&from=&word=%B4%BA%C1%AA

http://image..com/i?kw=&sc=img&cl=2&tn=image&ct=201326592&pn=&rn=&lm=-1&ie=&rs2=&myselectvalue=&f=&pv=&z=0&from=&word=%B5%C6%C1%FD

在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中,最受人們重視的要算春節了。臘月里,天寒地凍,農活較閑,人們有較充裕的時間,因而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比起其他節日來更為豐富多采,而且這些活動都具有特別濃郁的節日特色。

過去,在廣大城鄉圩鎮,賣年畫的,賣吊錢和窗花的,賣燈和鞭炮的,賣臉譜和春聯的……一片紅紅綠綠,年貨攤一個挨著一個,喜氣洋洋,充滿著節日的氣氛。

到了臘月三十日,時針移過午夜十二點(子時)的時候,鞭炮聲立即響成一片,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個早晨。

春節古時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個早晨。《爾雅》,對「年」的註解是:「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圓缺一次為一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每年的開始從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了漢武帝時,由於「觀象授時」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司馬遷創造了《太初歷》,確定了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新年。此後,農歷年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

據《詩經》記載,每到農歷新年,農民喝「春酒」,祝「改歲」,盡情歡樂,慶祝一年的豐收。到了晉朝,還增添了放爆竹的節目,即燃起堆堆烈火,將竹子放在火里燒,發出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使節日氣氛更濃。到了清朝,放爆竹,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更加熱鬧了。清代潘榮升《帝京歲時記勝》中記載:「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聞爆竹聲如擊浪轟雷,遍於朝野,徹夜無停。」

在我國古代的不同歷史時期,春節,有著不同的含義。在漢代,人們把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南北朝時,人們則將整個春季稱為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為了「行夏歷,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開會議,決定使用公歷。這樣就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至今,人們仍沿用春節這一習慣稱呼。

關於春節,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這些傳說雖不足為據,但卻為春節的來歷增添了神話的色彩。

春節,象徵著團結、興旺,寄託著新的一年的希望。

猴年為何春來早?

不少人都注意到,大年初一為1月22日,是繼1966年(該年春節為1月21日)以來第二個公歷最早的春節。猴年的春天為何來得如此早?

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省天文學會秘書長蕭耐園解釋說,這主要是農歷歷法與公歷歷法差異造成。我國傳統的農歷以月亮圓缺變化為計算標尺,也就是俗稱的「朔望月」,平均長度為29.53天,因此農歷一年只有354天。而西方的公歷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計算標尺,一年有365天。農歷與實際的四季節候存在「脫節」現象,因此用加閏月的方法「補足」,一般是19年加7個閏月。

剛加過閏月那年的農歷春節大多在2月20日左右,隔年春節就會提前,再過一年再提前,最早可到1月21日(像1966年),最遲則為2月20日,相差達一個月。最近的一個閏月出現在2001年,時隔三年,自然將猴年的春節「頂推」向前了。

倒著貼的「福」

新春到,福氣到。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是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如今,福字不僅僅是過年專用,還被製作成了很多吉祥物品,如:五「蝠」捧壽的花瓶,帶有「福」字的編織品等。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多為手寫,如今,為了方便、快捷多為印刷品,不過,那蒼勁有力的筆觸依然帶給人們美好的祝福。

春節習俗

掃塵——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凈凈地迎新春。

門畫——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郁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春聯的變遷

爆竹——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據南梁人宗懍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辟山妖惡鬼。」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時了用火葯製成的鞭炮。

拜年——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裡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壓歲錢——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於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於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並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後來也稱為「守歲」「壓歲」。但這些傳說於史無據,不足為憑。壓歲錢的習俗真正始於何時眾說紛紜。>>

古時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綉字為「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306_1.htm

[1] [2] [3] [4] [5] [6] [7] [8] [9]

2. 如何用word做倒福字

方法如下:

1、插入藝術字「」字,如下圖示:

綜上所述,實現「」倒。

3. 誰有關於春節的資料或圖片。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

網路圖片有很多的。

閱讀全文

與過年word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盒子車價格和圖片 瀏覽:61
大雙文字圖片 瀏覽:201
亂發的發型圖片 瀏覽:692
陽光動漫女生圖片 瀏覽:304
不太客氣圖片帶文字 瀏覽:727
男生大起來的圖片 瀏覽:71
小女孩夏天短發型圖片 瀏覽:617
珍惜眼前人文字圖片 瀏覽:537
福建泉州圖片高清 瀏覽:403
旅館建築圖片著名高清 瀏覽:371
蔣雯麗新發型圖片 瀏覽:272
圖片修改文字美圖 瀏覽:77
圖片文字剪輯怎麼才有收益 瀏覽:256
如何調高圖片幀率 瀏覽:229
男生腰帶的圖片 瀏覽:58
word圖片保存為什麼不清晰 瀏覽:897
杜蕾斯價格圖片 瀏覽:820
如何將自己的圖片插入項目符號 瀏覽:649
餐後牙簽擺盤花樣圖片及做法簡單 瀏覽:905
一張簡單的臉圖片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