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漢代瓦當上的文字講解
導語:學過歷史的朋友就知道秦磚漢瓦,瓦當是中國國代建築的一個文化藝術遺產,在瓦當上小小的空間上古代建築師們在上面創造了豐富的文化價值。漢代是我國在歷史上鼎盛時期,在西漢初年,經過了近七十餘年的歲月,漢朝的國力漸漸的得到恢復,經濟上也有了較為顯著的發展,下面就介紹一下瓦當的詳細信息。
瓦當的歷史
關於瓦當的種類,一般可分為圓形和半圓形兩大類,其起源與發展歷史十分悠久,據史料及近幾年來田野考古發掘資料證實,瓦當應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的瓦當僅處於初期階段,形制、製作都比較簡單。到春秋戰國及秦代,瓦當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從形制或紋飾圖案上看,都十分精美,可以說是我國瓦當發展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到了漢代以後,在繼承秦代瓦當的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和創新,特別是在瓦當的圖案裝飾上一時涌現出大量的文字瓦當,成為漢代瓦當的一大特色。[1]
要說真正開始有瓦當,大約在春秋晚期。起初,瓦當上的主要紋飾多是獸面紋半瓦當,後來才普遍向卷雲紋發展。特別是到東周列國,瓦當就成了一些大型建築的構件,發展迅速,鼎盛一時。那時各國燒造和使用的瓦當圖案也有所不同,真可說是五彩繽紛、琳琅滿目。
如周的王城主要是飾以各式各樣雲紋的半瓦當;韓國主要是素麵的半瓦當和圓瓦當以及偶爾有雲紋的圓瓦當;趙國以素麵為主,同時有少量的三鹿紋和變形雲紋的圓瓦當;楚國亦是以素麵的半瓦當和圓瓦當流行;齊國則流行一種樹木雙獸紋和樹木卷雲紋的半瓦當,同時還出現大齊」天齊」等字樣的瓦當。燕國主要是以饕餮紋、雙龍、雙鳥和山雲紋半瓦當;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瓦當無論在圖案形態、題材內容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加豐富多彩。一時盛行各種動物圖案的瓦當,如奔鹿、玄鳥、四獸、三鶴等,也有模仿銅器紋飾的夔紋瓦當。
瓦當和其他藝術一樣,也是一定社會經濟觀念形態的反映,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對建築藝術欣賞要求的提高,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粗糙到精緻,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如漢代出現多為篆體書的文字瓦當;三國兩晉時期瓦當邊緣則有鋸齒紋;王莽時流行一種四神瓦當」,即在瓦當上面繪燒有青龍、白虎、朱雀增加內鏈、玄武形象,用以表示東、南、西、北;東晉後期,開始出現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檐頭板瓦一端開始加厚,並壓印紋飾,為後世滴水」的濫?;到唐代滴水瓦」普遍應用。
早期滴水」與瓦身的夾角一般為直角,晚期則增加至一網路以上,以利流水外瀉,具有很大的科學性,更顯示了我國古代瓦當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功能『代是一個生氣勃勃的強盛時代,漢代文字瓦當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如長樂未央」、長生無極」、千秋萬歲」、漢並天下」、延年益壽」、億年無疆」等,這些文字瓦當多為小篆書體,排列組織勻稱和諧,布局講究,可與一枚好的印章相媲美。
一、瓦當的文字
漢朝筆墨瓦當較多,按其形式來分,可分為吉語類、記事類、公用類等。1.吉語類這種瓦當數目和品種很是之多,甚至統一形式,處理手腕分歧,其風格各呈異彩。一字的如「樂」,兩字的如「凋敝」、「延年」、「長樂」、「安吉」、「萬年」、「無極"等,三字的「有萬喜」、「益延壽」;四字的至多,如「千秋萬歲」、「萬壽無疆」、「延年益壽」、「永生無極」、「四序安全」、「永奉無疆」、「永保千秋」,五字有「長相思延壽」,六字的有「宜富當貴令媛」,八字的有「千秋萬世安樂無極」等等。這些內容反映了漢朝統治階層與社會欲求凋敝、長樂、四序安全、萬壽無疆的願望,也與開初道家仙人方士之術有一·定關聯。在筆墨瓦傍邊,此中一全數銘文,不僅屬於吉語類,並且相同漢賦中的單句。
在漢代的時期瓦當工藝發展的最為鼎盛時期,瓦當的做工十分精細,在瓦當上面文字的布局十分講究,瓦當經常以動物作為裝飾比如青龍、朱雀、玄武四神、白虎等等。在漢代時期的瓦當紋飾最為精湛。漢代的瓦當風格多變。瓦當的藝術價值非常高,具有結構、造型、取材、藝術等等多個方面的欣賞性。今天就關於瓦當的問題講到這里,謝謝大家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