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我姓吳的文字圖片集

我姓吳的文字圖片集

發布時間:2025-08-09 03:53:59

『壹』 諧音漢字笑話

某學校開學點名,有一個班主任別出心裁,對學生說:「我念學號,你們自己報一下名字,這樣大家就認識了,好不好?」

「001號」「報告老師,我姓焦,我叫焦配。」老師有點暈問到:「這是誰給你取的?」「我爹」「你爹是干什麼的」「開種豬廠的!」

「002號」一個女生站起來「報告老師,我姓張,我叫張德開。」

「003號」「報告老師,我是張德開的孿生弟弟,我叫張不開。」「這是誰給你們起的名?」「是我爸,他是賣鉗子的。」老師趕緊喝了口水。

「004號」「報告老師,我姓區(這個字念餓「喔」)我叫區夜,這是我媽給我取的名,她說生我的時候剛好打暴了一個電腦游戲」老師的心臟有點不舒服了。

「005號」「報告老師,gan你娘」「你怎麼罵人啊」「沒有啊,老師,我是說我姓甘,叫甘妮釀,我老爸是造酒的。」老師吃了一片葯

「006號」「老師,我姓苟,叫苟不理」「你老爸是開包子鋪的吧」「老師,您真聰明!」老師已經有點站不穩了。

「007號」「我姓蒯(快,三聲)叫蒯貨」「你別告訴我你老爸是開貨棧的」「老師,你可真老土,我老爸是拉皮條的。」老師的嘴角已經滲出了血。

「008號」「老師,你去死」「什麼?你說什麼!」「我是說我姓倪,叫倪去寺。我老媽是個信佛的人,我的名字有意思吧?」「有意思,有意思。」老師快哭出來了。

「009號」「老師,下回說。」「為什麼下回說,你現在就說。」「不是了。老師,我姓夏,叫夏匯爍,我老爸是個說評書的。」老師已經感到天旋地轉了。

「010號」「老師,我姓高,叫高完。」「我姓陰,叫陰敬。」「我姓梅,叫梅良心。」「我姓吳,叫吳晴。」「我姓毛,叫毛蓉蓉。」.......
老師仰天長哮:「天啊,我碰上了一群什麼學生啊!」口噴鮮血,倒地氣絕.

一個口音很重的縣長到村裡作報告:「兔子們,蝦米們,豬尾巴!不要醬瓜,鹹菜太貴啦!!」
(翻譯:同志們,鄉民們,注意吧!不要講話,現在開會啦!!)

縣長講完以後,主持人說:「鹹菜請香腸醬瓜!」
(翻譯:現在請鄉長講話!)

鄉長說:「兔子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翻譯:同志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是大碗吧!
不要醬瓜,我撿個狗屎給你們舔舔...
(翻譯:不要講話,我講個故事給你們聽聽..)

河南

老董是河南人,來到南方吃早點,一進門就問:"小姐.睡覺(水餃)多少錢一晚(碗)?"服務員很不高興,就說:"沒有.只有

饅頭."老董說了:"哦,摸摸(饃饃)也行."服務員極為惱怒,罵到:"流氓!"老董極為驚訝:"六毛?太便宜了!"

『貳』 我姓吳,我爺爺是照字輩,爸爸是義字,我是問字輩,想知道我們是屬於吳氏家譜中的發源中的那支派

屬於高甸吳
安徽桐城吳姓
2007-08-17 08:04閱讀:2,716
安徽桐城吳姓X吳(Wú),常見姓氏之一,百家姓排六,本義為大言也。《集韻》、《釋名》中「吳」通「虞」(秦漢以前,吳虞不分)。據傳,遠古吳氏族,以句(讀「勾」)芒玄鳥為圖騰。吳由太陽和玄鳥組成。句芒是鳥身人面,少皞氏之子,曰重,古代神話中的木官(春神)。
吳姓的英文翻譯: Wu(大陸/台灣)、Ng(港澳)、Goh(新加坡)、Ngo(越南)、Oh(韓國)、Woo(仿西方)。
吳姓的起源與演變
據《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元和姓纂》和《中國姓氏》等典籍記載,吳姓的淵源由五大支組成:姜姓、姬姓、吳回氏族、姚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出姜姓。吳氏族以「騶虞」為圖騰,解釋為吳,作為氏族之名。騶虞是一種古獸,其聲音十分洪亮。吳氏族屬於炎帝部落,姜姓,活躍於隴山之東的姜水旁,所居之地稱吳山。炎帝時代的吳權是吳氏族的首領,其後裔吳樞是黃帝的生母。夏朝時,姜姓吳氏族隨夏族東遷到觀津,曾與神射手後羿比射的吳賀,是其後裔。姜姓吳氏的歷史至少有5000年。
第二支出自姬姓。產生於周初,也稱周族姬姓吳,是吳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影響最久遠,人丁最興旺。商末周文王之祖父古公亶父封長子太伯於吳岳,封次子仲雍於雍原。因古公亶父欲傳位於文王之父季歷,太伯與仲雍知其意,便斷發紋身奔荊蠻,歷經四代到達梅里。仲雍之曾孫周章建立吳國,亦稱句吳。前585年,壽夢正式稱吳王。前473年被越國滅,吳國的子孫遂以吳為氏。這支吳姓主要活動於華東一帶,隨後向中原、華北和華南發展壯大,已有2600年的歷史,國亡之後大批使用吳姓的歷史也有2400多年。
第三支出自吳回氏族。黃帝之後裔顓頊之子稱,稱之子老童(卷章),老童有二子重黎、吳回,在舜時代二人先後任祝融,祝融是遠古火官名。夏朝時,吳回氏族沿渭水北岸東遷到山西平陸的吳山。商朝時,吳回氏族一直活躍於北方, 首先沿黃河而下進入河南新鄭地區,建立吳方國。後東遷到濮陽雷澤之西,最終到達山東臨朐東北朝陽古城,史稱王吳,是商朝東方的強大方國。商末的吳伯乃是這支吳回氏族的後裔。這支吳姓有4000多年的歷史。
第四支源自姚姓。舜部落是東夷族一支,舜接堯之位而居中原,占據古吳之地,今山西平陸吳山之旁的歷山,史稱有虞氏。禹接舜之位建立夏朝,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即今河南東部的虞城。姚姓虞國一直作為東部的重要方國而存在,商朝時國亡,子孫以吳為氏。秦末安徽宿縣大澤鄉發動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首領吳廣,就是姚姓吳的後裔。這支吳姓也有3500年的歷史。
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吳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稀少。宋朝以後才出現北方外族改姓的事件:北宋的西夏國黨項族有吳姓,元朝的蒙古人中有吳姓,清朝滿州八旗烏爾錫氏、烏拉氏、烏蘇占氏、兀札喇氏、烏雅氏、烏蘇氏等氏族集體改姓吳。南方地區的漢族中融入外族基因的事件主要發生在明清時期。
桐城吳姓的源流與分支
據《吳回照軒家傳》記載,安徽桐城的吳姓宗族都是元明之際由徽州遷來,但分為三個不同的宗派,即高甸吳氏、麻溪吳氏、馬埠吳氏,其中以高甸吳氏最興旺發達。而徽州吳姓又是吳王夫差的太子吳鴻之後(一說季札之後),所以,桐城吳姓應屬姬姓吳氏。
【高甸吳氏】
在明清時期的吳姓宗族中,安徽的桐城高甸吳氏也是非常顯著的一支,它不僅人丁興旺,宗族顯貴,而且到近代還產生了清末著名文學家、桐城學派的後期代表人物吳汝綸。
高甸吳氏以始遷桐城的吳泰一(名玉,一名偉,字文桂)為一世始祖。大約在元朝末年,吳泰一為了逃避兵亂,攜帶老母程太君和夫人汪氏,由安徽婺源黃嶺花橋遷來桐城南鄉峽山一個名叫高甸(《桐城吳先生(汝綸)全書·傳狀》又作'高店')的地方居住,後裔子孫繁衍發達,遂稱高甸吳氏。並在峽山建立吳氏宗祠。
高甸吳氏自第二世起便分為兩大支。吳泰一生了兩個兒子:吳七評、吳八評。長房吳七評一支後裔叫做高甸吳氏保慶(姚永概《吳摯甫先生行狀》中作'寶慶')股,他們在高甸中庄建立吳氏支祠;二房吳八評一支後裔叫高甸吳氏榮華股,他們則於老沖建立支祠。《吳摯甫先生行狀》記載說,高店吳氏兩支興衰榮顯有別,長房保慶一支'多科甲仕宦',家門備極興盛,而二房榮華一支,除請前期有一位名叫吳生南的'以古文名於京師'(其實也只是小有名氣)外,其餘則衰微不顯,直到近代,才產生了'曾門四弟子'之一的著名桐城派古文家吳汝綸。
據《吳回照軒家傳》(吳光祖,民國十三年),高甸吳氏長房保慶一支,傳到第3世為吳慶一、吳慶二。吳慶二之子第4世是吳天財,吳安四、吳安六、吳天富、吳天富又生有吳福一、吳仲善、吳仲誠、吳仲銘、吳仲貴、吳仲顯、吳仲義、吳仲仁等8個兒子。這8子'或數傳而衰,或至今猶興,其子孫繁滋,家聲顯著,則以仲誠支下為最'。
榮華股的字輩有:增、錫、溥、森。
保慶股的祠堂是崇本堂,字輩是:
世承宗德,忠厚純良,光崇先志,景運宏昌。 (作者吳光祖是20世)
自21世起,兩股同取以下十六字:
宣昭義問,自求多福,於萬斯年,孝思維則。
【麻溪吳氏】
始遷祖吳恩光,又名太一,系唐左台御史少微二十五傳後裔。於宋末自休寧長豐避兵遷入,居今樅陽縣錢橋鎮古麻溪河(今錢橋河)濱開基,為一世祖。二世祖吳應真支下分東西兩股。自五世始,東股又分為東一、東二。自五世始,二世祖天佑支下返長豐,復遷麻溪者稱長豐股。前三股為大股,每股中復分房頭,以七世名諱為房號:東一股志高支下分為儼、悅、輔三房,志明支下分為倬、仙二房;東二股志清支下分為倫、佑、俶、任五房,志仁支下分為信、價、俸、逼四房。志遂支下分為僅、偃二房;西股志廣支下為佶房,志遠支下為仲房,志善支下為(亻+態)、僟、偆、億四房,志誠支下分為仁、俅、儔三房。
自明清以來,麻溪吳氏興旺發達,涌現了一批治國安邦的優秀人才。東股有麻溪十世吳一介,官明廷河南右布政使;十二世吳用先,官兵部侍郎、薊遼總督。西股有十一世吳應琦,官明南京大理寺正卿;吳叔度官湖廣黃州知府;十八世吳世榮,官清廷福建興泉永海防兵備道,從一品。僅西股於明清兩代授、封、贈知縣、知府、千總、將軍、兵備道等正七品至從一品者達90餘人。
字輩是:貽厥孫謀,聿懷多(22世)福,繩其祖武,永言孝思
【豸嶺吳氏】
豸嶺吳氏以吳太二為始祖,宋末同兄太一、叔小七由婺源(有說是婺源大樹村,也有說休寧長豐)遷桐城,居馬埠山。太二生三子,長子道一為豸嶺吳二世,次子道二形成馬埠山吳,三子道三後世不祥。
字輩是:一正賢學,元世光昌。家法可遵,禮(22世)義文章。昭茲來許,福祿爾康。聿修厥德,長發其祥。
【馬埠吳氏】
馬埠吳氏以吳道二為始祖,字祥甫,少微後裔,於明洪武三年(1370),自婺源大樹村遷居安徽桐城東鄉馬埠山,其後代形成著名的桐城馬埠吳氏。
字輩是:自汝紹國,宏延祚昌,克相盛時,德顯名彰,忠正世篤,吉蠲孝享,崇先啟後,代有文光,經天緯地,功著旂常,象賢繩武,千古傳芳。
【(懷寧)崇讓堂吳氏】
懷寧崇讓堂吳氏以吳壽一為始祖,原籍江西饒州府鄱陽縣瓦屑壩,少微後裔孫。南宋末期,偕弟吳壽二、吳壽三遷徙於懷寧縣大豐鄉。吳壽二居桐城,吳壽三(字可夫,號新村)遷太湖縣。後裔星散各地,繁衍20餘世。
字輩是:位高由德邵,福祚自延長,必忍方能濟,維和乃致祥,一門敦孝友,萬代啟書香。
【(潛岳)至德堂吳氏】
元時,吳壽一的孫子吳宗賜,又名雲一,移居新安(今潛山)。其後宗支日蕃,尊吳宗賜為肇基祖,建祠「至德堂」,吳宗賜後裔分四支。
字輩是:承志光前緒,忠貞世代傳,功烈貽謀遠,家聲永慶延。
【(懷寧)觀樂堂吳氏】
明初,少微後裔吳升曜渡江北上,遷於安徽懷寧梅沖里(今安慶宜秀區五橫鄉虎山村),成為觀樂堂吳氏始祖,後裔現遍布安徽懷寧、桐城、潛山、岳西、安慶等地及五湖四海。
字輩是:升恆協度,奎壁聯輝,里居醇樸,祖澤崇巍,行敦孝友,言發珠璣,清廉傳世,揖讓餘徽,麟山秀毓,梅村翠微
【東中畈吳氏】
說明:關於這個吳的歸類,是筆者的個人說法,其祠堂在黃鋪水庫里名叫東中畈(讀音)的地方,估計近掛車山,以後有機會考證清楚時再予正名,現姑且此名。
字輩是:宗士志遐長,孝友肇基芳,相承為東本,柏懷永名揚
【汪河吳嘴吳氏】
據說,很久以前,有吳氏兩兄弟途經桐城的三道河(又叫三叉河)時,那時,天正接連數天下著大雨,三道河的水很大,老大沒過河,就在童鋪落了戶;老小過了河,來到黃甲的汪河,在汪河的吳嘴那兒落了戶,並稱自己是吳氏的二世祖,把自己的父親定為一世祖。
字輩是:文字光先德,兼和體道行,恭寬皆慧敏,日月放光明
【(羅嶺)陡塘吳氏】
字輩是:成平思凝,紀綱家振,世秉述繼,正大光明,先典曰一,孔曾同心,時中日省,紹學以興
【(羅嶺)繆山吳氏】
繆山吳氏家族歷史悠久,人丁興旺,世益彌遠,族益滋大,人益茲繁。現已初步知曉各房支系省內主要分布在懷寧育兒、涼亭,桐城黃甲,潛山,岳西,安慶羅嶺、皖河農場,肥西三河鎮,來安,青陽等地;省外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陝西,河南,湖北,江蘇等地。
字輩是:世應鴻文士,輝光裕德昌;明良傳紹永;經濟定家邦。

『叄』 我姓吳,中間有個小字、後面要什麼好聽

吳勝藍:比喻學生勝過先生,後人勝過前人。適用於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許多人主要是根據字義來取名,即根據各自不同的審美觀念,根據不同的願望、追求,根據不同的性格、愛好,起一個文字意義很好的名字。這就是說,講究字義是起個好名字的起碼要求。所謂名字的字義,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名字的本意即實實在在的含意。這種含意大多包含著起名者對被起名者的希望、追求、祝願,也可能包含起名者的個性特徵和愛好;另一方面,名字的字義還包括寓義,即借其他事物以寄託本意。

閱讀全文

與我姓吳的文字圖片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帝豪酒價格及圖片大全 瀏覽:285
圖片女孩卡通唯美 瀏覽:987
情侶動漫浪漫圖片大全 瀏覽:784
無人機如何放大圖片 瀏覽:25
男同動漫圖片 瀏覽:725
5歲小姑娘可愛圖片 瀏覽:922
手機如何裁剪圖片不要的部分 瀏覽:23
龍鳳煙圖片及價格表 瀏覽:565
黑白男生頭像卡通頭像圖片 瀏覽:921
小帥哥的圖片可愛 瀏覽:135
美女雙腿洞口圖片 瀏覽:542
蘋果電腦怎麼把圖片發微信里 瀏覽:576
灰色裙子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208
word淡雅的圖片 瀏覽:164
拍照的圖片如何發到百度里 瀏覽:835
動漫手機動態圖片壁紙高清壁紙 瀏覽:774
男人穿什麼衣服圖片 瀏覽:678
開心跳舞圖片大全 瀏覽:394
愛一個人可愛的圖片 瀏覽:948
怎麼把word圖片放到cdr里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