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展的甲骨文字畫能賣多少錢
曾聽一位專家這樣分析字畫價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的說誰的字畫能賣多少錢,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再說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人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在有職務,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麼等他退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不好意思,只能說這么多,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
② 急需關於甲骨文字體的圖片和資料
甲骨文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後把占卜時間、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不過具體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詳略的差異,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辭最為完整,同時也是現存數量最多的時期。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辭的甲骨,這些字都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大量的甲骨文及銘文既記載了當時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氣象、占卜方面的情況,又標志著文字接近成熟。圖為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
介紹
甲骨文主要發現於河南安陽殷墟,迄今為止發掘出存世的大約有15.4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其中大陸收藏的有97600多片,台灣收藏的有30200多片,香港有89片,因戰爭和商業因素流散到海外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前蘇聯、德國、瑞士、比利時、荷蘭、瑞典等12個國家有26700多片。其中日本在侵略中國時曾有組織地在殷墟盜掘,因此收藏最多,有12000多片。目前世界上有500多位學者專門研究甲骨文,發表專著有2000多篇。
商周非常迷信,商周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並將占卜的事情、時日和結果等刻在上面,故甲骨文字也稱卜辭。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氣候、習尚等許多方面,是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資料。
甲骨文大約有4500個單字,已解讀的有三分之一左右。根據研究,甲骨文中已經使用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漢字造字法。在字義的使用上可以明顯看出假借方法。形聲字佔25%左右。今天,形聲字佔90%左右。
甲骨文和是漢字成熟的標志,和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一樣屬於表意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的一種表意文字的前身。它的書寫材料一般為龜骨、牛肩胛骨,也可以刻在牆壁,木器,石器等處,有刀刻的,也有朱書、墨書的。中國古代長期存在,春秋後期漢字脫離甲骨形態,逐漸不被認知,但是一般會被當做「龍骨」賣給葯材商做葯材之用。直到1899年(清光緒25年),在一個偶然機會里由金石學家王懿榮發現被考證為商周遺物。
民國初年經董作賓先生的研究整理,將收集到的甲骨文分為五期:盤庚武丁時代、祖庚祖甲時代、稟辛康丁時代、武乙文丁時代、帝乙帝辛時代。郭沫若在研究了甲骨文以後,認為甲骨文從初創到成熟,起碼要經歷1500年以上。
===========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學家王懿榮認識並高價購藏。此後十年間先後搜購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劉鶚、羅振玉及美國人方法斂,英國人庫壽齡、金璋,日本人林泰輔,加拿大人明義士等,共得甲骨數萬片。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有計劃地迸行殷墟發掘,先後發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約二萬五千片。以後殷墟仍不斷有甲骨出土,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陽小屯南地發掘甲骨四千餘片。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鄭州商代中期遺址中還檢到有字甲骨兩片;自1954年始,又先後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陝西豐鎬、周原遺址、岐山鳳雛出土西周時期有字甲骨約三百片。
自甲骨文首次被發現迄今,出土的甲骨已有十五萬片以上,分別藏於中國大陸、台灣省和港澳地區,以及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蘇聯、德國、瑞士、比利時、荷蘭、瑞典等國家,南朝鮮也有收藏。
出土的甲骨文多已著錄出版,早期的有劉鶚的《鐵雲藏龜》、羅振玉的《殷虛書契》和《殷虛書契後編》、明義士的《殷虛卜辭》、林泰輔的《龜甲獸骨文字》、王襄的《簠室殷契徵文》;後又有董作賓的《殷虛文字甲編》、《殷虛文字乙編》,胡厚宣的《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錄》、《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甲骨續存》等。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的《甲骨文合集》對甲骨文發現八十多年來已著錄和未著錄的十幾萬片甲骨材料進行系統的科學整理,廣泛搜集全部出土的甲骨資料,分期分類,共收甲骨約四萬片,編為十三冊,為研究甲骨文和商史提供了系統的資料。另外,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的甲骨,已收入《小屯南地甲骨》一書。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德國等國所藏的甲骨,也已著錄成書,分別發表。
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聲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漢字,仍是以象形字為基礎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備後代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從語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其句子形式、結構序位也與後代語法基本一致。
由於商王幾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內容涉及商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從甲骨文中有關商代階級和國家的資料可知,商代的奴隸和平民由眾、芻、羌、仆、奚、妾等不同身分的人組成,奴隸主和貴族有先公先王和他們的配偶如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各級官吏則有臣、尹、史、犬、亞、馬、射和侯、伯等;軍隊有師、旅等;刑罰有刖、劓、伐等,並設置了監獄。甲骨文中也記載了商代人殉人祭的狀況,對於解決商代社會性質有直接關系。商王朝經常對外發動戰爭,被征服的方國對商王朝稱臣納貢,甲骨文中常見氏(致)來、入馬牛羊象龜等記載。
甲骨文中有關商代社會生產的內容很豐富。在農業方面,有裒田、作大田的記載,還有各種農作物如黍、稷、麥、耒、稻等的名稱。商王關心農業收成的豐歉及風雨、降低對農業收成的影響,常見立黍、省黍、求年、告秋之卜。在畜牧業方面,馬、牛、羊、雞、犬、豕等都有記載,且畜養量較大並有專門牢廄。祭祀時常用掉大批牛羊。漁獵在商代社會生活中仍起一定作用,甲骨文記載的獵物有鹿、麋、豕、象、虎、狐、魚類和各種鳥類,狩獵方法有田、狩、逐、阱、射等。甲骨文里還有關於貝、朋、珏和舟、車以至傳遞制度等商業、交通方面的材料。
甲骨文中有關商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亦很豐富。在天文歷法方面,有日食、月食和鳥星、新星、大星等記載,也有「十三月」等閏月材料和干支記日及每日不同時間階段的「時稱」等。在氣象方面,有不少卜雨、卜風以及易日、雲、雷、雹、雪、虹等記載。在醫學方面,有頭疾、牙疾、鼻疾、言疾、肘疾、足疾、踵疾等疾病的記載,也有關於生育的記載,表明當時能准確推知預產期。
商王尚鬼,凡事占卜。占卜內容多以王為中心,就其關心的問題,如對祖先與自然神的祭祀與求告,對風、雨、水及天象、農事、年成的關注,通過貞人向上帝、鬼神、先公先王等問卜,以便預示吉凶,祈望得到保障。占卜材料多為龜腹甲(及少量背甲)和牛胛骨,用前經整治,並在背面(少量牛胛骨亦有在正面)施以鑽、鑿。占卜時,先於甲骨背面鑽鑿處用火燒炙,正面即現「卜」字形裂紋,以此定吉凶。占卜後,將所卜事項記刻於甲骨之上。
甲骨文一般先刻豎畫,後刻橫畫,先刻兆序、兆辭、吉辭、用辭,後刻卜問之事,故又稱為卜辭。一條完整的甲骨卜辭應包括敘辭、命辭、占辭、驗辭,而多數卜辭常省略占辭或驗辭。甲骨文中,有的在刻畫上塗砂或墨,有的用毛筆寫在甲骨上,也有些是先寫後刻的。
卜辭的分布有一定規律。一般來說,刻辭迎兆並與一定的卜兆有關。龜腹甲、背甲右側卜兆向左,文字右行;左側卜兆向右,文字左行;在甲首、甲尾及甲橋邊部的卜辭則由外向內行。商代占卜常從正反兩方面問疑,反映在龜甲上則有位置相應的左右「對貞」。牛胛骨中右胛骨卜兆向右,卜辭左行;左胛骨則相反。只有上端近骨臼處的兩條卜辭由中間讀起,在左左行,在右右行。骨上的各條卜辭,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刻寫,其間常有界劃相隔,每事亦反復對貞。但也有不同之卜交錯排列,為「相間刻辭」;有卜辭於甲骨正面無處容納,而轉刻其背面,為「正反相接」;有反復卜問同一件事,而將內容基本相同之卜辭分刻於數版甲骨之上,只各版卜序不同,稱為「卜辭同文」。
商代晚期自盤庚遷殷至紂王共約二百七十三年,經歷八世十二王,這一時期的甲骨文亦應有早晚先後之分。對商代甲骨的分期斷代研究,有多種分法,目前主要行用的是董作賓依據世系、稱謂、貞人等十項標准劃分的五期說,即第一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其中有些問題的討論目前仍在進行中。
1904年孫詒讓作《契文舉例》,為第一部考釋甲骨文的著作。之後,學者們運用「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卜辭」的方法,比較分析甲骨文字形的偏旁點畫,並通過音韻學、訓詁學的手段來考釋文字。其中作出貢獻的學者及主要著作有: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唐蘭《殷虛文字記》、《古文字學導論》,楊樹達《耐林甲文說》、《積微居甲文說》,郭沫若《卜辭通纂考釋》、《殷契粹編考釋》及《甲骨文字研究》,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等。自1917年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利用甲骨文進行商史研究後,郭沫若、董作賓、胡厚宣分別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殷歷譜》和《甲骨學商史論叢》等。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一書中也有很多關於商史研究的內容。近年來,很多較年輕的學者也在利用甲骨文研究商史方面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甲骨文的研究已取得很大進展,但仍有不少問題有待深入探求,如文字的考釋、分期與斷代,商代的社會、奴隸的身分以及商史上的許多問題。此外,對西周甲骨的研究尚屬開始階段,仍有許多爭議。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的課題。
甲骨文字風格演變:甲骨文字有契刻體與筆寫體兩種書體互用發展所造成,大體上說,是由契刻體向筆寫體方面發展的。董作賓氏據殷代卜辭,把貞卜人群,分為五個時。以甲骨文字變化,書體變遷,追錝時代,以十干十二友常用字為例,闡明其字形。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變化過程中,發現了各期甲骨文書寫風格不同,各有其特徵。 第一期(武丁時)的書法風格,至為宏放雄偉,以甲骨大版大字為代艱作。此類大字常是強力的,雕的筆劃很粗壯,並填有朱墨(硃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麗的小字,都極為精彩。這些都是承受中興英主武丁風格,其氣魄之宏放,技術的熟練,頗為驚人。其書家有韋、永、賓。 第二期(祖甲、祖庚時代)書風較為謹飭。祖甲、祖庚是繼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賢君,所以當時的卜師,嚴守規則而少變化。其書家有旅、大、行、即。 第三期(廩辛、庚丁時)書風轉變,陷於頹靡,前期老書家已經作古,豪放書風掃地,當期的書家,筆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筆誤頗多。此期書者,皆未署。 第四期(武乙、文丁時)的貞人,卜辭上不署書契者的名字,此一期,武乙、文丁時代新興書家,盡去前期筆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動、勁峭、時逞放逸不羈之趣。此期署名之書家,僅狄一人,其餘尚未發現。 第五期(帝乙、帝辛時代)的書風、除少數獸頭大字刻辭外,其餘的都異常嚴肅工整。理由是: 貞卜事項,王必躬親,卜辭的段、行,字都很均整,如蠅頭小楷,文風丕變,製作一新。其書家有泳、黃。
題名: 刻有文字的甲骨
主題關鍵詞: 金石拓片
圖片
Image
Image
原文
原文
龜甲5521、5538、5518、6019:刻有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殷王祖庚、祖甲時祭祀祖先之卜辭。共四片。
獸骨5402、5403:刻有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殷王武丁時旬卜王事之卜辭。共二片。
甲骨文是寫或刻在龜的腹部、背甲,以及牛肩胛骨上的文字。時間大約在盤庚至帝辛之間(分元前1401年至前1122年),內容大都是殷王祭祀、田獵、求雨、卜吉凶等占卜的記事文字。殷商人崇尚鬼神,凡事必用甲骨占卜。他們採用龜甲獸骨寫刻卜辭,占卜有關的事件,再契刻記事文字。甲骨的出土地點在河南省安陽小屯村之殷墟,初為當地農民翻耕土地時發現的。由於不知是何物,因此被當作龍骨賣給葯鋪,用以治療虛弱和破傷。清光諸二十五年(1899),當時在北京做官的王懿榮生病後,在抓來的中葯中認出了甲骨。二十九年(1903),劉鶚著《鐵雲藏龜》,第一次把甲骨以拓片的形式出版。三十年(1904),孫詒 讓著的《契文舉例》對甲骨文始加考釋。其後開始了連續不斷的發掘。
文字學家認為,一種文字從發現到成熟至少要經過2000年的發展,而3500年前的甲骨文已經出現一批形聲字,表明它是較成熟的文字。按此類推,最早的漢字應出現在夏或更早的時代。甲骨文的發現及研究,為中國文明史已逾5000年這一事實,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文字是一個民族文明的載體。中國的甲骨文和古埃及紙草文字、巴比倫泥版文字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瑪雅文字具有同等的地位,號稱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他三種文字的發展都中斷了。惟有甲骨文發展下來。在已發現的的近5000個甲骨文單字中,能夠釋讀的約1500字;餘下的3000多字多屬地名、人名、族名,可知其意,但不可讀其音;其中也有不少字因後世不再沿用,給正確考釋、研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有專家認為,由於甲骨文屬卜人應用文字范圍,並不等於社會的用字量,所以商代實際存在的字可能還要更多。
殷墟甲骨文發現百年以來,出土數量已達15萬片。它雖然是殷王室進行占卜的記事文字,而且存在形式呆板,字名簡單,識讀困難等局限,但對「文獻不足征」的商代歷史研究仍是極為珍貴的資料,而且與考古學、語言文字學和古代科學技術研究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中國國家圖書館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單位,共藏有35651片。多系名家捐贈和從私人、市肆收購而來。其中以劉體智先生的庋藏數量最多,裝在150個盒內,共28000餘片。國家圖書館所藏甲骨還曾著錄於羅振玉《殷墟書契》、胡厚宣《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郭沫若《殷契粹編》、郭若愚《殷契拾掇》中。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拓片也很豐富,除正在傳拓中的《館藏甲骨集拓》外,還有《善齋書契叢編甲骨拓本》十八冊四函,共28000餘張。在郭沫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中還收錄有該館所藏甲骨拓本十餘種之多。
③ 甲骨文蘊含了怎樣的藝術之美
甲骨文是中國商王朝晚期刻於龜甲獸骨上用於占卜和記事的文字,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具有文字三要素(形、音、義)的中國最古老文字系統,為漢字鼻祖。亦稱殷墟文字、卜辭、龜獸甲骨文字。甲骨文是較成熟、有系統的文字,漢字的「六書」原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甲骨文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蘇美爾楔形文字、埃及聖書文字、中國甲骨文、中美洲瑪雅文)中唯一延續發展至今的古文字,歷經金文、大篆、小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發展成今天的簡化字。甲骨文曾被埋在地下三千餘年,一百多年前才被發現,具有世界文字史上瑰寶級的地位和價值,引起許多國家的極大關注。至今,甲骨文已出土15萬片,近5000個單字,釋譯成當今公認的字有1200多字。其記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信息,甲骨文學術研究成為世界顯學。
甲骨文書法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法珍品,也是書法領域中古老而年輕、質朴而亮麗的一枚奇葩。甲骨文書法包含甲骨文契刻書法和筆墨書法兩個方面,前者是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原生態甲骨文書法,後者為經過對前者提煉、移植而在工具與載體發生重大變化形成的甲骨文筆墨書法,其中有個「刀筆轉換」過程。因此,現代甲骨文書法最基本特徵是既要有契刻遺韻,又要有筆墨情趣。
甲骨文筆法特點有三個基本筆劃:點畫、直畫、曲畫,這三個基本構件造就了殷商甲骨文蒼古雄勁、靈動多姿的藝術風格。甲骨文書寫時要注意刀筆轉換技巧。1,起筆時有露鋒與藏鋒之別。露鋒:筆毫稍斜與筆劃成一定角度,筆尖順鋒入紙,隨即按筆控制一定筆畫粗細穩定快速行筆。此時,起筆處形成尖鋒,猶如刀刻之感。藏鋒:垂直將毛筆落在紙上,控制好力度一步到位,起筆處不露鋒。2,運筆時中鋒行筆,要疾要穩,不可側鋒。疾:行筆要快,要果斷,用筆洗煉,干凈利落。穩:對橫豎直畫要控制筆鋒,力度均勻,寫出剛勁和力感。行筆中不要有提按動作,快速行筆,達到入木三分之感,表現出以筆代刀的鋒利和爽快,體現刀筆味的凝重和高雅,達到線條遒勁秀美,氣意連貫,穩重大方,氣勢強健的境界。3,收筆也有露藏鋒之分。露鋒收筆技巧:根據所寫字的筆畫長短控制腕力和筆鋒,在穩定快速行筆中邊行邊提,直到筆鋒離紙,形成懸針形。此法體現的風格是運筆犀利,剛勁如契,峻峭挺拔,鋒利爽快。藏鋒收筆技巧:在快速行筆到終點時立即收鋒提筆、斬齊。其體現的風格是運筆勁健,精氣內斂,遒美豐腴,含蓄渾厚。4,方折、曲筆技巧:方折體現在字的轉折處必須是爽利的方折,書寫時要用接筆,不能用連筆,否則會在轉折處形成圓弧,影響刀筆效果。曲筆體現在書寫時要中鋒用筆,無論內弧、外弧、上下弧、連接弧,在成弧線的過程中,注意用手指捻筆調鋒,要控制筆鋒始終處於筆畫的中軸線平滑過渡,不可形成側鋒。曲畫接點處不能留空隙,不能留接點,連接要平滑。5,點和短畫體現在甲骨文中多以「字綴」出現。點是一種特殊的短畫,表達意義很多,如粒、塵、味等,其形態各異,有三角、米粒、棗核、紡錘、方形等,無特殊筆法,可因其所會之意採用不同形式的點畫,起到點睛之美,使整個甲骨文字更加生機靈動。6,主筆、輔筆體現在寫一個甲骨文字時首先要分析字的主筆,抓住主筆寫出刀削堅勁、挺直、得勢的力感,再靈活地處理好輔筆,寫出的甲骨文才能傳神。主筆要求在曲直變化中快速行筆,一氣呵成,不能停筆、斷筆,要有氣勢。
甲骨文結體多為長方形,少量為方形,既成漢字格局,又變化多姿,在均衡、穩定、大方中頗有運動感。多數象形字繁簡不一,隨體異形,婉曲舒徐,顧盼自如,構成一種天然的形體美。後世所謂欹側多姿、朝楫呼應、穿插意連、鱗羽參差等結體法則,在甲骨文中已大體具備。其形體結構具有以下八美:一是長圓方扁參差美。甲骨文字構形相間相參,變化多端,組成一個和諧美的整體,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學原則和審美的共同心理。二是平正險絕對比美。平正是創作書法作品、營構書體的基本條件。甲骨文正是從平正-險絕-平正的多重變化與對比中,描繪出優美的字形。三是直筆圓筆線條美。甲骨文直筆字畫爽快、斬釘截鐵、剛勁有力、淋漓盡致、一瀉千里、雄渾古樸。這些線條有刀意、筆意,刀意尤重,有陽剛之美。圓筆依靠自身彈性和張力,起伏流伸,天真浪漫、自然率真,呈一派平和秀潤、婉約的陰柔之美。甲骨文直、圓線是出於自然又經過精心凈化提煉,比自然更精神,更有生氣。四是左右上下對稱美。對稱是大自然的傑作,天地萬物皆然。無論何種對稱,都起到安穩、平衡、和諧作用,最易產生端莊、嚴肅氣氛,產生縝密、質朴之美。五是高度概括象形美。從畫到字的進化,經歷圖形-符號-線條-筆畫的過程。隨形詰詘、畫成其物為象形字。高度概括、簡明扼要、廖廖數筆勾出某一物象形態。甲骨文中一部分象形文字屈伸自如、生動活潑、稚氣可愛,有一種奇特之美。六是大疏大密相生美。疏密是構成甲骨文虛實的主要手段之一,可體現在整篇中,也可表現在某一單字上。甲骨文疏密對比強烈,反差極大,是其字型美的重要特徵之一。七是有縱有斂意趣美。縱斂是一種意趣,一種感情瀉露,一張一弛、一動一靜,感應著觀賞者的心緒波浪。同時也使人領略到當年甲骨文契刻者的文化涵養與性格品位,情注筆端,字出心跡。八是錯落有致呼應美。從甲骨文大度錯位、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俯忽仰、變化多端、離合輯讓,可見甲骨文的字形之美,盡出新意於法度之中。
甲骨文章法:參差錯落、相映成趣,形成了行氣清晰、左右顧盼、前後呼應,既錯落多姿又統一和諧的生動局面。其天真爛漫、自然天成之美,實令數千載後人神往。從甲骨刻辭看章法,在行款上有縱向、橫向單行,有左行、右行多行,個別也有從下往上讀,甚至要交叉跳躍來讀。在甲骨刻辭字群排布形式上有的行距大於字距,有的行距、字距或都較大,或都較小。在字群內部關繫上則要求風格統一,字間協調。在整體布局方面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甲骨文筆墨書法在吸收甲骨刻辭特殊風格基礎上同樣有著中堂、條幅、條屏、楹聯、橫披、長卷、斗方、扇面等不同品式。也可仿各種拓片形式,或單個或組合。甲骨文書法一定要有釋文,甚至還要有款識,這是由其難識或採用假借字替代缺字所決定的。甲骨文書法作品選用雞毫筆和仿古宣書寫,用仿古印泥鈐印,會別具一番刀筆相融、古今貫通之趣。
欣賞甲骨文書法要有五種美感:一要有傳統氣息美;二要有章法形式美;三要有用筆墨色美;四要有結體線條美;五要有氣韻神采美。
甲骨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全人類的珍寶,傳承弘揚甲骨文是炎黃子孫的共同責任和歷史使命。應當讓甲骨文從象牙塔走向民間,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趙洪喜)
④ 誰知道這副甲骨文字畫寫的是什麼
那就是知足常樂。
從右到左
第一個字:知--知了
第二個字:足--竹子
⑤ 為什麼有眾多的人喜歡彭查理的甲骨文字繪畫作品
為什麼有眾多的人喜歡彭查理的繪畫作品 – 常洪
彭查理的甲骨文字畫一經出現就這么多人喜歡他的作品的道理是什麼呢?這是因為他的甲骨文的字畫,不是簡單重復、翻版、臨摹地去寫甲骨文。而是把甲骨文的字賦予了生命,是人們靈魂和意境的 物化表現。說白了,就是人們的靈魂出竅,並在那裡表現。藉助甲骨文的象形在那裡表現。靈魂是黑色的嗎?當然不是!就連最醜陋的靈魂,也是多彩多姿的。因 此,西方現代油畫的色彩學,給彭查理的甲骨文的藝術靈魂的表現,增加了無窮的魅力。所以這兩者是緊密相連在一起的,是不可分離的。而它的靈魂表現,又有喜怒哀樂, 生離死別和他的思想性、人性與哲理性;靈魂表現離不開情、景,這就具有了戲劇性。 所以彭查理的現代甲骨文字畫,具有展現人類靈魂的象形性、色彩性、哲理性和戲劇 性!這四性,就是彭查理獨創一派的基礎和風格,就是他獨步世界藝術高峰的力量 的無盡源泉!這和傳統的甲骨文字與過去的象形文字畫,有著本質的區別。
⑥ 甲骨文字畫水
甲骨文字畫水甲骨文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字,它和水沒有什麼關系,和畫也沒有什麼關系,它就是一種文字
⑦ 宋大海雅號怪夫子甲骨文字畫價格
送大海雅號怪夫子甲骨文的字畫,價格價格應該是無價吧?
⑧ 甲骨文的「貝」字畫的是貝殼在水裡的樣子。對嗎
摘要
⑨ 甲骨文的圖片
朿(1;甲骨文合集摹釋)從木、從朿,字象木有朿形。高鴻縉釋:「有刺之木也。字倚木畫刺形,由文木生意。名詞有刺之木,如*桔之類。」[308]《說文》:「朿,木芒也。象形,讀若刺。」本義是木朿。(1;殷墟甲骨文引論)第29031號第2180句
羊(1;甲骨文合集摹釋)獨全象物字,字象正面羊頭形,有角、耳、面。本義是羊。字由頭避部概全體,表整個的羊。《說文》:「羊,祥也。從*,象頭角足尾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許說「祥」為借義。(1;殷墟甲骨文引論)第29537號第2707句
壬(1;甲骨文合集摹釋)林義光釋:「古作*作工,即*之古文。機持經者也,象形。*壬雙聲旁轉。」高鴻縉按:「林說極是,壬為持經之器之象形文及借為天干第九名,乃另造*字以還其原。」[741]《說文》:「壬,位北方也。陰極陽生,故《易》曰,尤戰於野。戰者接也。象人?妊這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與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脛脛任體也。」許說非本義。(1;殷墟甲骨文引論)
⑩ 甲骨文圖片和資料
http://ke..com/view/8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