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姓杜的文字圖片

姓杜的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16 11:57:46

A. 杜姓氏的由來

杜本是一種樹木的名,也稱甘棠,即杜梨,屬古代的陝西長安地區生長一種杜梨枝,是神農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長栽培的樹,已經成為該氏族的社樹,即神樹。

這支氏族崇拜杜梨樹為氏族的原始圖騰,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國家後稱杜城,最終形成國和姓,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1)姓杜的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杜氏始祖

杜康、姬伯、羋囏(熊艱)、杜蒯。帝堯裔孫劉累之後。上古時代,帝舜封堯的兒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孫在夏和商時都是諸侯。到了周初成王時,唐國不敬當朝天子,被當時攝政的周公旦滅掉,而把其弟叔虞封於唐,把唐國原國君後裔遷到杜,因此改稱唐杜氏。

周宣王時,唐杜國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稱杜伯。杜伯風流瀟灑,使周宣王的寵妃女鳩著迷,於是設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為所動,惱羞成怒的女鳩惡人先告狀,反誣杜伯欺負她,周宣王於是斬殺了杜伯。

杜伯死後,其子孫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遺族便以國為氏,稱為杜姓,他們尊杜伯為杜姓的得姓始祖。

當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萬,為全國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河北、河南、遼寧、湖北四省,大約占杜姓總人口的31.5%。其次分布於山東、四川、廣西、山西、安徽、甘肅、廣東七省區,大約占杜姓總人口的34%。

河北居住了杜姓總人口的9.4%,為杜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冀豫魯鄂、川甘、遼寧三大塊杜姓人口聚集區。在冀京津、陝晉、內蒙古中部、遼寧大部、吉林南部、山東北端、河南西部、鄂渝北端、寧夏東部、甘肅中部和東部。

新疆喀什地區、廣西南部,杜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6%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2.8%,居住了大約38%的杜姓人群。

在河南東部、山東大部、湖北大部、皖蘇北部、湖南北端、川渝大部、雲南東部、貴外I西部、廣西中部、廣東東南、甘肅南部和西部、寧夏東端、內蒙古西部和東部、黑龍江北部、吉林北部和中部、遼寧東北、新疆西北。

杜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4%一o.66%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5.7%,居住了大約36%的杜姓人群。

B. 杜姓的來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杜蒯,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氏。「杜」字作為植物解釋,是中原地區魯、楚國對某一類植物的稱謂,非晉、秦、衛國所據地區的稱謂。

在晉、秦、衛國所據地區,「杜」就是牡宰,亦稱灶宰,通「屠」字;「蒯」就是一種專門屠宰犧牲的刀劍。杜蒯,是春秋時期晉、秦、衛諸國掌管膳食和祭祀犧牲的官吏,是官職稱謂,通稱宰夫。

後來戰國時期的魏、趙、韓、秦諸國仍以「杜蒯」為內宮宰夫的官稱,歷史上著名的「杜蒯」有數人。在杜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省稱杜氏,世代相傳至今。

杜琪峰


(2)姓杜的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遷徙分布

明神宗萬曆年間(1573—1619年),福建、廣東等地的杜姓人開始向台灣謀生。明思宗崇禎年間(1628—1643年),大臣杜三策曾奉命出使台灣。之後,杜姓人便有進入台灣謀生的,至清代始有記載。

清嘉慶元年(1796年),福建人杜伯瑞又攜家人進入台灣淡水鎮硬石里進行墾耕。近代,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前,又有不少杜姓人從大陸移居台灣。杜姓人多分布台灣苗栗、新竹、台南、彰化、台中地區。

當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萬,為全國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河北、河南、遼寧、湖北四省,大約占杜姓總人口的31.5%。

其次分布於山東、四川、廣西、山西、安徽、甘肅、廣東七省區,大約占杜姓總人口的34%。河北居住了杜姓總人口的9.4%,為杜姓第一大省。

C. 我姓杜,求唯美杜姓文字圖片 ,心情圖片

D. 我姓杜卻杜絕不了你的溫柔的圖片

自己做的,勿嫌,謝謝

E. 百家姓里有沒有人姓杜

杜在百家姓排47位。
杜Dù:舜封堯之子丹朱於唐。周成王時,唐國因不服王命被滅,成王改封唐國後人於杜(今西安市東杜陵)。宣王執政後,杜國君在朝任大夫,人稱杜伯。杜伯因得罪了宣王的寵妃,被宣王屈殺。杜伯子孫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一支以杜為姓。杜姓另一支為北魏時期鮮卑人獨孤渾氏改姓。
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記載,並注為「黃帝時人」。《酒誥》也記載到:「酒之所興,肇自上皇。」這說明黃帝時期已有杜姓。傳說杜康是黃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黃帝所居之地「軒轅丘」,在今河南新鄭。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國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說杜康是杜姓始祖,那麼,這個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遠,杜康以後的世系缺乏文字記載,一些姓氏書對杜姓起源另有說法。

F. 求杜氏家譜,我姓杜,想知道自己的完整家譜,請好心人士幫幫忙,下面有我的問題補充

1、天津武清杜氏家譜不分卷-(民國)杜涵修,1943年鉛印本一冊-河北大學

2、浙江嵊縣剡北杜氏宗譜十卷-(清)杜汝藍杜世思等重修,清宣統二年(1901)清介堂木活字本-日本、美國

3、浙江東陽峴西杜氏宗譜口口卷-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木活字本-浙江東陽縣紅旗鄉白坭堪力(存卷1、2、17、18)

4、浙江衢縣銅峰杜氏家乘不分卷-(民國)杜氏四房董事重修,1946年木活字本二十三冊-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員會

5、浙江青田晉昌郡杜氏宗譜六卷-(民國)杜持主修,1919年鉛印本五冊-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6、福建福清晉安杜氏族譜不分卷-(民國)杜逢時輯,1932年福清杜氏鉛印本-福建省圖書館福建師范大學

7、江西南昌金堂杜氏宗譜囗囗卷-民國間活字本-江西檔案館(存一卷)

8、山東瀆縣瀆州杜氏家乘-(清)杜銀漢等六修,清道光七年(1827)澤裕堂刻本冊-國家圖書館

9、湖北杜氏宗譜十八卷-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寶田堂刻本八冊-湖北圖書館(又一部)

10、湖北江夏杜氏宗譜十八卷首卷-(清)杜利川等修,清光緒十二年(1886)寶田堂活字本八冊-人民大學

(6)姓杜的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杜氏姓氏部分源流:

一、以國名為姓起源。杜本是一種樹木的名,是神農氏中一支氏族的神樹。這支氏族崇拜杜梨樹為氏族的原始圖騰,建立國家後稱杜城,最終形成國和姓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二、以先祖名為姓起源。春秋時期,楚國有君主名叫熊艱,號稱杜敖。其後人以「杜」為姓。

三、以官職為姓起源。杜蒯是春秋時期晉、秦、衛諸國掌管膳食和祭祀犧牲的官吏,是官職稱謂,在杜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杜」氏。

G. 關於姓杜姓杜的圖片和唯美句子

哈哈,一說姓杜,就想到了肚子,哈哈,不算唯美,哈哈,笑的太開心,樓主見諒見諒

H. 姓氏文字圖片我姓杜

I. 歷史上姓杜的名人有哪些

1、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2、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3、杜預

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任曹魏尚書郎、西晉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官至司隸校尉。

太康五年閏十二月(285年初),杜預逝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贈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成侯。滅吳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4、杜詩

河南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贊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5、杜聿明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漢族,陝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

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尉連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隊長,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旅長、副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

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昆侖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常委和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事組副組長。

閱讀全文

與姓杜的文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生短發動漫微信頭像圖片 瀏覽:94
戴帽子女生簡筆畫圖片 瀏覽:849
短發男學生發型圖片 瀏覽:907
土豪圖片男生活照現實 瀏覽:333
電腦如何淡化ppt圖片 瀏覽:643
自己在家如何做個假棒圖片 瀏覽:519
藏族人物圖片簡單 瀏覽:54
金所泫可愛的圖片 瀏覽:159
陸軍繪畫圖片簡單槍 瀏覽:553
藍田鍾靈毓秀高清圖片 瀏覽:935
女生睡覺漫畫圖片 瀏覽:116
word內圖片列印出來缺失 瀏覽:174
word變白圖片 瀏覽:995
苗條運動女生圖片 瀏覽:57
揮手再見動漫圖片 瀏覽:499
用布做衣服圖片 瀏覽:440
動漫圖片開始 瀏覽:778
海青短發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588
精緻高中生女孩圖片 瀏覽:542
朋友圈小文字圖片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