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和土字組成名字,姓丁,男孩,
丁思宇(丁思宇):
姓名筆畫數分別是:2 9 6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為:3 11 15 17 7
思:有才能理智,勤儉勵業,家聲克振,名利雙收,晚年勞神。(金)
宇:一生清雅平凡,中年奔波勞苦,理智充足,晚年吉祥,忌車怕水。(土)
『貳』 丁姓氏的由來
出自子姓。春秋時宋國有大夫宋丁公,死後,其子孫以謚號為姓氏,稱丁氏。
郡望:
濟陽郡:戰國時為魏邑,西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蘭考東北
。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一部分設置濟陽郡,治所在濟陽。
堂號:
馴鹿堂:後漢丁茂,小的時候死了父親,家裡很窮。他對母親最孝,母親死後,他自背了土築墳,又栽了松柏在墓旁。白鹿從
山上到墓旁守護墓。太守舉他為孝廉,拒不受。丁姓又以「濟陽」為其堂號。「萃渙」等為堂號。
遷徙分布
秦漢時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省境,同時已有遷至今河北、陝西、廣西、湖北等省者。如,秦末項羽將丁公(名固)為薛人(今山東滕縣南),劉邦部下丁義起於留(今江蘇沛縣);西漢時丁寬為梁人(今河南商丘南),丁外人為河間人(今河北
獻縣東南),丁明為瑕丘人(今山東袞州東北);東漢時丁邯為陽陵人(今陝西咸陽市東北),丁茂為合浦人(今屬廣西);東漢末,丁遵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太守,在當地安家。三國、西晉時期
,丁氏在江南分布更為廣泛。如三國時魏國丁儀為沛人(今江蘇沛縣),吳國丁諝為錢塘人(今浙江杭州),丁覽為山陰人(今浙江紹興
),丁奉為安豐人(今河南固始東南),後徙家臨川(今江西撫州市
);西晉丁紹為譙國人(今安徽毫州),丁義為建城人(今江西高安)。唐初,有丁氏族人隨陳元光入閩。北宋,有長洲人(今江蘇吳縣
)丁謂,任崖州司戶參軍,其後裔分衍崖州(今廣東崖縣西北)及廣州。丁氏入粵始祖還有:丁允文,南宋時開基潮州;丁肇憲,明初由潮州徙梅州;丁侖,明代徙豐順。清嘉慶年間,閩粵丁氏有移居台灣者,此後又有人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國。
『叄』 姓丁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丁謂,蘇州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北宋真宗時任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後升至宰相,被封為晉國公。其修復京城的故事被尊為古代「運籌學」運用的典範。
『肆』 百度圖片,姓丁姓氏圖怎麼做
當然是需要軟體來製作了,一般的如Pixlr 。picsart都可以製作,在就是裝B神器這款軟體里有模板可以套用來製作。
『伍』 從古至今,姓 丁 的名人有哪些 丁從何而來
丁姓起源
出自姜姓。以謚號為氏。據《通志·氏族略》雲: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分封諸侯,姜太公望受封於齊。其子伎,死後謚號為「丁公」。其後遂以「丁」為氏
據《三國志·孫匡傳注》雲:三國吳時,孫權因其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
出自西域回族姓。伊斯蘭教穆斯林本無姓氏。元朝末年,有人名丁鶴年,其曾祖名阿考丁,祖父名苦思丁,父名職馬祿丁,從兄名吉雅謨丁。其後漢化,遂以「丁」為氏.
遷徙分布
河南省蘭考縣一帶、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歷史名人
丁密:東漢岑溪人,字靖公,以孝順而知名,父母亡故,在墳邊築屋守三年,相傳有雙鳧(野鴨)飛抵屋旁小池,見人而馴伏,時人以為是其孝行所感應
丁令威:西漢遼東人,傳說曾學道於靈虛山,後化作仙鶴歸遼東,停在城門華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仙鶴徘徊於空中,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遂沖天直上而去。
丁復:漢初人,隨高祖劉邦舉兵於薛,後助高祖平定三秦,破項羽將龍且於彭城,官大司馬,封陽都侯。
丁允元:南宋常州人,字叔中,淳熙(公元1174-1189年)間任少卿,後因忠諫貶官潮州太守,撥田租興學養士,築橋利民,百姓"名宦祠"祀之.
丁蘭:東漢河內郡人,少年母逝,用木頭雕母像,每日服侍如活人。鄰居張叔,酒醉罵木像,用手杖擊像頭。丁蘭怒而打張叔,被捕。傳說告別木像時,像為他落淚。
姓氏排名
根據2005年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主持完成、袁義達 鍾蔚倫主編的《當代百家姓》里所發布的百家姓最新順序,丁姓排名48位。百家姓排名177位!
起名規則
丁-Ding-最好不用聲母是t.n.l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部使用d聲母.ing韻母和陰平調的字。-雙字名首字最好筆劃多而末字筆劃少,單字名最好用筆劃少的字。據1998年最新統計,您的姓氏是第46大姓。您的姓氏筆畫為 2畫。
字母拼寫
姓氏 大陸 台灣 香港 澳門
丁 Ding Ting Ting Teng
更多名人
丁小芹、丁文琪、丁菲飛、丁薇、丁居晦、丁棱、丁位、丁仙芝、丁元和、丁澤、丁察院、丁持正、丁黼、丁幾仲、丁默、丁求安、丁謂、丁無悔、丁羲叟、丁仙現、丁宥、丁注、丁光訓、丁廷模、丁文昌、丁石孫、丁一嵐、丁衡高、丁履德、丁鶴壽、丁遵新、丁毅民、丁德雲、丁福保、丁錫祉、丁道衡、丁翔起、丁善德、丁舜年、丁景唐、丁超五、丁維克、丁緒淮、丁緒賢、丁鴻才、丁惟汾、丁雪松、丁繼哲、丁繼光、丁浩川……
『陸』 中國史上,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1、丁謂(966-1037),字謂之,後更字公言,兩浙路蘇州府長洲縣人,祖籍河北。北宋初年宰相、奸臣。與王欽若等人並稱為五鬼。先後任參知政事(副相)、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相),封晉國公。前後共在相位七年。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時遷居蘇州。祖父丁守節,與范仲淹曾祖范夢齡同是吳越國中吳軍節度使錢文奉(錢鏐之孫)的幕僚,任節度推官,遂為長洲人。
通籍後官運亨通,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工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為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加樞密直學士。後歷任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書。
2、丁士美(1521-1577年),字邦彥,號後溪,淮安府清河縣(今屬淮安市)人,幼而聰敏好學,長而淹貫經史。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諭德、侍讀學士、掌翰林院事兼教習庶吉士、太常寺卿、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歷事三朝,輔導二帝。
3、丁度(990年—1053年),字公雅,開封(今河南開封)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北宋大臣、訓詁學家。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丁度登「服勤詞學科」進士(榜眼),授大理寺評事,累官至端明殿學士。慶歷六年(1046年),升任樞密副使。慶歷七年(1047年),官拜參知政事(副相)。
皇祐五年(1053年),丁度去世,贈吏部尚書,謚號「文簡」。
4、丁雲鵬 (1547~1628)明代畫家。字南羽,號聖華居士,安徽休寧人。天啟五年(1625)尚在作《白馬馭經圖》,瓚子,詹景鳳門人。書法學鍾、王。畫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無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絲發之間而眉睫意態畢具,非筆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內廷十餘年。
5、丁魁楚(?—1647年5月8日),字中翹,號光三,河南永城馬牧鄉丁老家人,明末大臣。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明亡後,丁魁楚與瞿式耜、呂大器等擁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清兵南下後。
丁魁楚以三百餘艘載黃金二十萬兩、白金二百四十餘萬兩入岑溪,投降清將李成棟,許以兩廣總督的職位。清順治四年(永曆元年1647年)四月初四日,被開腸破肚,至夜斷氣。
『柒』 姓丁的起源
1,源出一
第一支見諸於《姓氏考考略》。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了丁姓的諸侯。但這位丁姓諸侯的詳細情況,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
2,源出二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來於姜子牙一族。源於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謚號,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
3,源出三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於三國時期。三國時東吳孫匡將軍一族的後人全部改姓丁。這就是《三國志,吳志,孫匡傳注》所說的:孫權的族人因過失造成軍糧倉庫失火,貽誤了戰機,孫權大怒,不許孫匡姓孫。孫匡的後代子孫也被迫因襲丁姓。
4,源出四
源於改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出自於氏所改。源於改姓,出自明朝初期蘇州閶門鄒、丁二氏,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5,源出五
源於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改姓。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蒙古學者丹珠爾,屬於帝王賜姓為氏。源於回族,出自明朝時期西域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捌』 丁姓氏美圖帶文字怎麼做
『玖』 古代姓丁的有哪些名人啊
古代姓丁的名人有:
丁 恭:山陽東緡(今山東金鄉縣東)人,漢代學者,時稱大儒,曾任諫議大夫、博士。後升為侍中祭酒、騎都尉,卒於任上。
丁 謂:蘇州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北宋真宗時任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後升至宰相,被封為晉國公。其修復京城的故事被尊為古代「運籌學」運用的典範。
丁 度: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北宋文字訓詁學家,官至端明殿學士。曾與李淑等刊修《韻略》,又刊修《廣韻》成《集韻》。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屬河北省)人,後遷居祥符,北宋著名藏書家,共搜集圖書至八千卷。
丁 璉: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任朝議郎一職。
丁 敬:浙江省錢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鑒別,工於詩、書、畫,尤精刻印,開創了「浙派」,被譽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錢塘人,清末藏書家,撰有《善本室藏書志》,著錄其藏書中珍貴部分。
丁 謙: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學家。著有《蓬萊軒地理學叢書》六十九卷。
丁大全:南宋鎮江(今屬江蘇省)人,官至右司諫、簽書樞密院事、右丞相。
丁雲鵬:休寧(今屬安徽省)人,明代畫家,擅畫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會作詩。
丁啟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書。
丁耀亢:山東省諸城人,明清文學家。著有小說《續金瓶梅》等。
丁觀鵬:京師(今北京市)人,清代畫家,最精於人物畫。
丁善慶:泉州(今屬福建省)人,清代道光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著有《左氏兵論》。
丁寶楨:貴州平遠(今織金)人,清末山東巡撫,後任四川總督。山東機器局、四川機器局為其所籌建,今存其《丁文誠公奏稿》。
丁日昌:廣東省豐順人,清代大臣。歷任江蘇巡撫、福建巡撫、督船政、節度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等職,曾參與洋務運動,著有《撫吳公牘》。
丁汝昌:安徽省廬江人,清末北洋水師提督,甲午戰爭爆發後,在與日軍的威海衛一役中,拒降而自殺身亡。
丁氏(宋)女。洪慶善妻。賢而有文,字畫勁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