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彈盡糧絕盡是什麼意思
作戰中彈葯用完了,糧食也斷絕了。指無法繼續作戰的危險處境。
宋·魏了翁《故太府寺丞兼知興元府利州路安撫郭公墓誌銘》:「田燧以忠義人千四百當廣眾數萬;血戰三日夜;矢盡援絕;遂死之。」
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掩護主力,阻擊日寇,最後~,投江壯烈犧牲。
⑵ 古文中有哪些文字表示結束,完結或盡頭
1、終
讀音:zhōng。
意思:終結、結束,引申為極限、停止、盡頭等。
出自:《說文》「終, 絲也」,意思是將絲線扎緊,象徵結束。
說文解字:此字的右邊是「冬」字,冬乃四季之盡頭,故引伸為「盡頭」之意, 而「冬」字的下面兩點表示「冰」,上面部份則表示織線用完時的樣子,和左邊的糸字部相呼應,來表示完結之意。
如:終點、劇終、期終考試、有始有終
2、盡
讀音分別為jǐn和 jìn
意思:完畢、死亡、流盡、盡頭、達到極限等。
出自:《廣韻》盡,竭也,終也。意思是盡就是完成,最後的意思。
如:彈盡糧絕、苦盡甘來、取之不盡、盡頭、盡善盡美。
3、窮
讀作qióng或者gōng,
意思:最早見於甲骨文,造字本義為身居洞穴,身體被迫彎屈、不自由,後引申為物質上困頓的、不得志的、貧困的,又引申為追究、終結、盡、完等。
出自:《小爾雅·廣詁》窮,竟也。意思是窮就窮盡,完結。
如:《戰國策·燕策》圖窮而匕首見。意思是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結束
拼音:jié shù
基本解釋
1、完畢,不再繼續。
例如:這個演講結束了典禮。
2、裝束;打扮。
結束而出。——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收拾;處置。
4、拘束
⑶ 彈盡糧絕下一句是什麼
彈盡糧絕沒有下一句。彈盡糧絕,是漢語成語,意思是作戰中彈葯用完了,糧食也斷絕了。指無法繼續作戰的危險處境。
出處
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白話文:「你挺身與戰爭,屢次獲勝。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再支持,於是率領部眾幾千人回到南方。」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陷入困境。
近義詞
山窮水盡:
意思是山和水都到了盡頭,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
出處
宋·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白話文:「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彈盡糧絕、網路-山窮水盡
⑷ 糧彈盡一成語瘋狂猜圖
彈盡糧絕
[dàn jìn liáng jué]
出處
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釋義
作戰中彈葯用完了,糧食也斷絕了。指無法繼續作戰的危險處境。
近義詞
彈盡援絕
危在旦夕
瓮盡杯乾
山窮水盡
瀕臨絕境
⑸ "彈盡糧絕"的近義詞是什麼
"彈盡糧絕"的近義詞有:危在旦夕、山窮水盡、瀕臨絕境、金盡裘敝、彈盡援絕、瓮盡杯乾
"彈盡糧絕"的讀音:dàn jìn liáng jué
釋義:意為彈葯用完了,糧食也斷絕了,泛指無法繼續作戰的危險處境。
出自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⑹ 是什麼意思有一句成語叫「彈盡糧絕」
一、 在古代並沒有「彈盡糧絕」之說,相應的說法有「矢盡援絕」與「糧盡援絕」
二、當你去查「彈盡糧絕」的出處時,往往有二:
1. 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2. 宋·魏了翁《故太府寺丞兼知興元府利州路安撫郭公墓誌銘》:「血戰三日夜,矢盡援絕,遂死之。」 可以看出,在這里並未提到過「彈」字~~~
三、彈字解釋 彈字作兵器用,有以下幾種解釋:
1. 彈弓所有的鐵丸或泥丸 如「彈丸之地」,就是此種用法
2. 一切彈射類武器呈球形的裝載物如投石器里的石頭~~ 四、探究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彈射類武器的攻擊范圍有限,尤其是彈子,因其殺傷力有限(殺傷力大的攻擊距離有限),所以並不能被列為軍隊常用武器之列~~我們更為熟悉的是弓與孥——弓弩矢也(說文解字),所以有「矢盡援絕」之說…… 「彈盡糧絕」多為軍隊用語,而經上述分析,這不可能出自古代,而且古代各種文獻中,也並沒有關於「彈盡糧絕」用法。 「彈盡糧絕」中「彈」的用法在古代第一次出現(本人知道的)是在清朝:「弓弦響處,那彈子如雨點一般打將出去,真是「彈無虛發」,每發一彈,岸上即倒一人。」(清 李汝珍《鏡花緣》 第二十六回)……可這也只是「彈子」而並非軍隊中所有的攻擊武器~~~
綜上:
1. 古代並沒有「彈盡糧絕」之說,只是有相關用法。
2. 「彈盡糧絕」應該是起源於近代,這句話應該是「矢盡援絕」與「糧盡援絕」的組合,即「矢盡糧絕」——到了近代,這個「矢」便成了「子彈」,因而成為「彈盡糧絕」!
⑺ 七言絕句、彈盡糧絕、獨門絕技、陷入絕境是什麼意思
七言絕句是近體詩的一種體裁,四句,每句七個字,二四句尾入韻。這里的絕是「截」的意思,意思是從七律里截出來的四句,或前後,或兩頭。
彈盡糧絕是指戰斗中子彈和糧食都用光了。這里的絕是沒有、斷的意思。
獨門絕技指某種武功或藝術獨家所有,沒有別人掌握同樣的武功或技能。這里的絕是絕無僅有、唯一的意思。
陷入絕境是指事情發展到十分危險或困難,令人絕望的地步。這里的絕是指走投無路、令人絕望的意思。
⑻ 彈盡糧絕什麼意思
很明顯,彈盡就是無法前進了,沒有進攻的武器,糧絕就是沒有糧食了,堅守陣地也不可能了。形容的不就是進退兩難,已經到了最後關頭,沒有一點出路與退路了。面臨絕境了。
⑼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五十字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
1932年,楊靖宇將軍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
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9)彈盡糧絕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楊靖宇將軍犧牲5年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10月下旬,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在蒙江縣建立了民主政府。新政府成立後,立即籌備為楊靖宇將軍重新安葬。
修墓經費解決後,便開始備料、選擇墓地、買棺木,這些准備工作在一個月內便完成了。李咸陽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書書寫了碑文。
石碑正面鐫刻「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之墓」13個大字,下款書寫著「靖宇縣民主政府暨靖宇縣各界人民同立」,背面鐫刻著楊靖宇將軍傳略。
楊靖宇將軍的陵墓修建在保安村西北的一個平崗上。青磚砌成的墓室,前面橫額上寫著「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英名千古」。墓室里安放著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擺放著楊靖宇將軍放大的頭像照片。墓室周圍砌起青磚花格圍牆,墓室門前矗立著楊靖宇將軍的墓碑。
⑽ 彈盡糧絕的意思
彈盡糧絕dàn jìn liáng jué
釋義:意為彈葯用完了,糧食也斷絕了,泛指無法繼續作戰的危險處境。
近義詞:山窮水盡、危在旦夕、瀕臨絕境
反義詞:兵精糧足、源源不斷、方興未艾
用 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陷入困境。
出自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