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粉筆字書寫的28個筆畫
啟明按:之前啟明整理了一些關於毛筆書法的文章,今天整理的這篇文章是關於粉筆書法的,主要內容是粉筆字教程以及平常用得著的粉筆字實用技巧。其中粉筆字教程這塊主要講了三個方面,分別是粉筆字的書寫姿勢、粉筆字的執筆方法、粉筆字的運筆方法;粉筆字實用技巧部分則主要是引用的一位老師總結的關於粉筆字的書寫技巧,啟明看過之後覺得作者更多的講的是粉筆字的結構問題,當然也帶有一部分是講運筆的。
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發現,其實平時自己的粉筆字之所以寫得不好,可能是因為從未系統地了解過粉筆字的書寫方法,這啟明大家能夠有耐心看完文章並努力實踐,相信你的粉筆字書寫水平絕對會不斷進步~
全文如下:
作為教師,都希望自己有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因為在課堂上要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除了教師的分析講解,舉止表情以外,板書的優劣往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可以說,工整、漂亮的板書是課堂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寫好粉筆字,是每一個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不可缺陷的一種專業基本功。那麼如何寫好粉筆字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粉筆字的書寫姿勢
黑板是豎立固定在牆上的,因此,粉筆字就只能站在黑板前,採用「站立懸臂」的姿勢書寫。
書寫時要注意做到:頭平、身正、臂曲、足穩。
1.頭平是為了保證視線的平正,使寫出的字行列整齊。隨著書寫高度的變化,可略有仰俯,但要經常保持頭部平正不歪斜。
2.身正是指身體端正不偏斜。要隨著書寫位置的左右變動而平移。直也不是僵硬呆板,應該以自然大方,書寫方便為好。
3.臂曲是指執筆的右手臂曲成直角,舉到眼的高度最便於書寫。隨著書寫位置的上下、高低變動,手臂彎曲程度也要作相應的變化。左手或持書或按黑板或下垂,都要以輕松自然方便為准。
4.足穩是指兩腳分開站立,以保持身體的平衡、穩定。隨著書寫高度的變化,可以踮腳或屈膝,隨機應變。
課堂教學中書寫粉筆字應注意以下幾點:
1.示範性。教師在課堂上寫板書,也是做寫粉筆字的表演。學生不但要模仿教師的字,也要模仿教師寫字的姿勢。(啟明按:啟明能夠很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刻意模仿小學語文老師寫字的情景,那時候語文老師楊老師上課喜歡用隸書來書寫板書,我對隸書最初的認識就是源於楊老師。)所以,教師不但要能寫一手好字,還應注意自己的姿勢要優美大方,處處為人師表。絕不可以隨隨便便,胡寫亂畫。
2.靈活性。為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教師有時讓學生直接觀看書寫過程,這時,要求身不擋字。寫字姿勢要靈活調整,並保持身態的大方。
3.變動性。黑板版面大,書寫范圍廣,需要及時移動身體,變換姿勢。(示範區和練習區的變換)
4.間歇性。即邊講邊寫,而不是一氣呵成。(重點筆畫的書寫,就是要停下來讓學生看清楚,有時候還要書寫兩遍以上)
二、粉筆字的執筆方法
粉筆形體短小,質地松,容易斷。由於這個特點,加上黑板擺放的特殊性,粉筆字執筆法與毛筆字、鋼筆字都不相同。通常採用"三指法",即拇指、食指、中指三者齊力握筆,其中拇指、中指對應相抵,食指在前控制行筆方向,其餘二指(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相依即可。在前的食指距離粉筆頭約1.5厘米,這樣書寫起采既著力又靈活,如果離粉筆頭太近,執筆的手指某部位會靠在黑板上來回摩擦,影響書寫的流利;如果離筆頭太遠,無力控制行筆,寫出的筆畫會太輕而不清晰,影響觀者的視覺效果。
指實掌虛
執粉筆時還要指實掌虛。「指實」即手指執筆要緊而有力量,寫出的字才能剛勁有力;「掌虛」就是手心不能握拳,而要留有一定的空間,使運筆靈活,這樣寫出的字則流利而不呆板。另外,筆身與板面成30°夾角為宜。
三、粉筆字的運筆方法
寫好粉筆字,結構是關鍵,筆畫是基礎。要寫好筆畫,首先要明確怎樣的筆畫是好的筆畫。一般地說,好的筆畫應遒勁有力,氣血連貫,顧盼呼應。要寫出如此豐富多彩、生動多變的筆畫,就要靠運用多種正確的運筆方法,但是平拖硬拉畫出僵直呆板的線條是不行的。
不論使用什麼筆書寫漢字,總是離不開經過長期總結具有優良傳統的毛筆運筆法的(啟明按:這里推薦大家看看啟明的另外一篇文章《最全的歐楷筆法動態圖(田氏歐楷基本筆畫)》)。粉筆字與鋼筆字同屬硬筆,運筆方法與技巧也基本相同。學好了毛筆字和鋼筆字的運筆方法,也就為學好粉筆字運筆方法打下了基礎。
1.要寫出有強有弱、有實有虛、有粗有細、遒勁凝重、飄逸輕松的不同的筆畫,就要調整好用力的大小,控制好上下的起落運動,微妙的提按粉筆,不能平均用力。
2.要寫出流暢、穩健、有剛有柔的筆畫,就要控制好運筆的緩急,行筆要有快慢之別,不能勻速運筆。
3.黑板是豎立著的,粉筆比鋼筆粗,只能寫大字,運筆就不能只靠手腕和手掌,而主要靠臂肘腕的連動。要寫出有俯有仰、有曲有直、有長有短的不同筆畫,就要靠臂肘腕的靈活轉動和緊密配合,巧妙地進行多方向的提按擺動。單靠上下或左右的死拉硬拖是遠遠不夠的。
4.粉筆酥軟,容易磨損,書寫觸板圓頭會立即磨平。如果不轉動粉筆體,寫出的字只能粗扁軟弱。要寫出剛健清新、有骨有肉、或方或圓、或粗或細的筆畫,就要學會捻轉粉筆體,調整筆頭,還要善於使用粉筆頭的斜面和稜角。
② 為什麼有人說圖中吳海萍的楷書比田蘊章的楷書更雄渾霸氣、高古活潑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對歐陽勛的《窮而無靈》一文進行了評介,認為《窮而無靈》與《大病臨終》一脈相承。這句話雖然有點偏激,但也指出了歐陽勛楷書的致命弱點:「沒有精神,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人」,「沒有力量」,沒有霸氣,更沒有朝氣。自然,垂死的人是僵化和不活躍的。
吳海萍,田蘊章的人物性格各有特點。但是,在功底、在雄渾霸氣、高古活潑上,吳略勝數籌。
③ 誠心求教:歐楷書法的老師或高手,點評一下我的歐楷寫得怎樣哪些不足如何改進
寫的很不錯,很難看出來有什麼問題,足見練習的功底了,只是有些細微之處還不夠老到,有些筆畫,不夠順暢,如「丑」最後一橫,橫寫出氣貫如虹感覺就對了;有些架構還不完整,如「初」衣旁豎長了一些,「修」三點再靠左一點,就比較體現歐體之正豎有度,氣在其中的格局。如果不是臨摹,你已掌握歐體的基本特徵,假以時日,再體現自己個人的書法風格,可入書法專業高手之列。
④ 祭侄文稿潦草不堪,為何書法價值遠高品相精美的歐楷
《祭侄文稿》雖較為潦草,但書法價值遠高品相精美的歐楷,其原因歸根到底是我們能從冰冷的文字中,感受到顏真卿濃烈而又悲憤的情感。顏真卿是唐朝著名書法家、名士才子,他開創了一代新字體——“顏體”,風格獨樹一幟,和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三人一同稱為“楷書四大家”,和另一書法大家柳公權同稱為“顏柳”,一生所作頗豐。
行書與楷書的筆法大相徑庭,其實我們不應將兩者進行拉踩對比,行書有行書的價值,楷書有楷書的價值,都需要我們用審美的眼光去欣賞品味。
⑤ 適合女生練的字體有哪些
著名女書法家張秀的小楷適合女生練。
張秀小楷「十足明清閨秀風格,秀麗柔婉之外又加一些剛勁明快;兼收一些隸意;還有一些唐人寫經。總之很美。」
作家董橋著文《張秀那一手閨秀小楷》,贊嘆張秀作品「一筆不苟散發著明清閨秀小楷的流風遺韻」。
中國書協副主席黃琦評論張秀書法「運轉自如,不附輕巧;追求疏逸,能去媚柔」。
擴展資料:
小楷的審美標准:
一、平和簡靜
1、小楷中的這種審美境界以王羲之為代表,他追求一種和諧的美,這種境界,相逢短合度,穠纖得中,輕重協衡,剛柔相濟,奇正相錯,方圓並用,肥瘦得體。
2、骨肉勻稱它要求矛盾著的雙方都應處在適當的限度之內,從而保持一種合乎情理的和諧,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能會於中和,斯為美善。
3、但必須注意,中庸不是絕對的平穩,而是一種動態的和諧,是一種相摩相盪,生生不已的動態平衡,所謂中和一致,位育可期,從而使藝術的形式美得到最豐富的表現,這種審美境界,創造出高度典雅,和諧的作品。
二、朴自然
1、小楷中的這種審美境界以鍾繇為代表,這種審美境界追求著一種質朴,天真,自然,平淡的氣息,它要求作品厚重而不輕佻,強烈而不膩滯,樸素而不濃艷,深沉而不恣狂,含蓄而不恢奇,不事雕鑿,不裝巧思,從而表現出一種樸素自然,平淡率真,渾然天成的審美境界。
2、老莊哲學認為人與自然應處於一種親切和諧的統一體中,而大朴不雕是一切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它們並不否定法度和技巧的作用,但他們更強調於規律中獲得的絕對自由,他們主張無為而無不為,不工而無不工,這種審美觀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3、試觀鍾繇的小楷,古雅之中天趣溢發,朴實之中富有異趣,不著一點色相,不帶絲毫做作,意味醇厚,令人咀嚼不盡,其實顏真卿,傅山,王鐸的小楷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⑥ 中性筆的點怎麼寫 就是丶。收筆的地方和下筆的地方粗細一樣。,按筆也一樣求指教謝謝
中性筆不知道是什麼筆。。。。是不是就是水芯筆呢?
真的不是很熟悉 ,不過如果是毛筆的話,你可以找這個文章讀讀《最全的歐楷筆法動態圖(田蘊章歐楷基本筆畫)》,里邊有點 畫 的 動態圖。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哪位知道那種 :把1-9九個數字 添在9個格子里,橫豎斜都等於15的那個口訣
1到9橫豎斜都等於15的方法:
第一行:4、9、2
第二行:3、5、7
第三行:8、1、6
九宮格游戲對人們的思維鍛煉有著極大的作用,從古時起人們便意識到九宮的教育意義。千百年來影響巨大,在文學、影視中都曾出現過。九宮格最早叫「洛書」,現在也叫「幻方」 。
(7)歐楷文字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在《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曾破解九宮格,口訣: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有肩,八六為足,五居中央。中國唐宋時代風行重排九宮游戲,在3×3方格盤上,放有1—8八個數,剩下一格為空,每一空格其周圍的數字可移至空格。先設定初始排列數字,然後開始思考如何以最少的移動次數來達。
河圖、洛書是數學里的三階幻方,中國古代叫「縱橫圖」。九宮格游戲正是在縱橫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縱橫圖最初用古代數學家們的日常教學。後來發展為人人喜歡的數學文字游戲。在九宮格之後又衍生出便於攜帶的滑板類游戲——重排九宮。
⑧ 古詩《絕句》內容是什麼
絕句
杜甫 〔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寫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後終於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並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麼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於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並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⑨ 舊的繁體字有幾種寫法
舊的繁體字有兩種寫法,如下圖所示:
一、舊的釋義
1、過去的;過時的(跟「新」相對)。
2、因經過長時間或經過使用而變色或變形的(跟「新」相對)。
3、姓。
二、說文解字
舊,舊畱也。從萑臼聲。鵂,舊或從鳥休聲。
譯文:舊,保留舊的。字形採用「萑」作邊旁,採用「臼」作聲旁。鵂,有的「舊」採用「鳥」作邊旁,用「休」作聲旁。
三、組詞
念舊、仍舊、陳舊、依舊、懷舊等。
⑩ 哪裡有書法賞析啊最好是書法作品(圖片)加文字賞析
我給你提供一篇吧:
《祭侄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也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書於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紙本,行書縱28.2厘米橫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鈴有「趙氏子昴氏」、「大雅」、「鮮於」、「樞」、「鮮於樞伯幾父」、「鮮於」等印。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張晏、鮮於樞、明吳廷、清徐乾學、王鴻緒、清內府等收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祭侄稿》是顏真卿為祭奠就義於安史之亂的侄子顏季明所作。唐天寶十四年(775),安祿山謀反,平原太守顏真卿聯絡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餘口。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攜歸,揮淚寫下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祭侄稿》作為一篇祭文,作者書寫時的心緒可想而知,整幅卷面並不清爽,干凈,筆跡急促,匆忙,塗抹,刪補時時可見。縱觀全篇,悲憤慷慨之氣浮於紙端,開始時作者尚能駕馭住自己的感情,寫得大小勻稱,濃纖得體,至「賊臣不救,孤城圍逼」再也抑制不住百感交集的憤激,像火山迸發,狂濤傾瀉,字形時大時小,行距忽寬忽窄,用墨或燥或潤,筆鋒有藏有露,至「嗚呼哀哉」,節奏達到了高潮,隨情揮灑,任筆塗抹,蒼涼悲壯,躍然紙上。起首的凝重,篇末的忘情,無不是作者心情自然流露。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所以使此幅字寫得神采飛動,起伏跌宕。《祭侄稿》輝耀千古的價值就在於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不計工拙,無拘無束,縱筆豪放,一氣呵成,血淚與筆墨交融,激情共浩氣噴薄。《祭侄稿》是顏真聊最精彩的行書,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元鮮於樞跋語謂:「《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元陳深日:「《祭侄季明文稿》,縱筆浩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若天造豈非當時注思為文,而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極工耶?」
《祭侄稿》作為顏書著名的「三稿(另二稿《爭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諸代從刻本中,歷代效仿者不絕,褒贊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