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只因长得太美,每次打仗都要戴面具是哪位将领
电视剧《兰陵王》在热播的时候,想必很多观众都能发现兰陵王打仗经常是戴着面具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剧组编造的还是历史上真有此事?
因为长得太过秀气,在战场上经常遭到敌军的轻视与嘲弄,嘲笑北齐竟然派一个白面书生来领兵打仗,可见北齐实在是没有优秀的人才了,兰陵王自己被嘲笑倒是没什么,但听见敌军居然这样侮辱自己的国家,对国家政权有着强烈的拥戴之心的他如何能容忍这样的不敬的嘲弄呢?
于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慑力,守护国家的颜面,兰陵王在每次打仗的时候都要戴上面具。
自打戴了面具以后,兰陵王驰骋沙场杀敌可谓所向披靡,威名远扬,令敌人闻风丧胆。
兰陵王从此更加得到了军士和百姓的爱戴,因为他的面具上刻着修罗的图腾,北齐的百姓们便依此创造了一种驱邪的舞蹈,认为只要像兰陵王一样戴上修罗面具,就能躲避一切灾难,将妖魔鬼怪所带来的疾病、天灾都一一驱逐,从而保护天下的安危。
只可惜兰陵王如此青年才俊,本能有机会为保家卫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却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落了个冤死的下场。
邙山之战大获全胜之后,北齐后主高纬为其召开庆功宴会,在宴会上,后主感其忠孝,担心兰陵王纵使有如此过人的军事才能,也难逃负伤败北的魔咒,毕竟不是神,没有金刚不败之身,便说:
“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兰陵王甚是感动,便回答:
“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即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没有什么害怕的,也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很显然,熟知其待人处事的人,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为了国家献身,万死不辞。
普通人说这种话,可能确实没什么影响,可偏偏说出这句话的,是兰陵王啊,是有着崇高地位的一级将领。
皇帝一听这话:什么意思,还想要跟我分家?篡位之心竟如此深厚!
而让这层顾虑雪上加霜的,是随即台下开始表演的《兰陵王入阵曲》,看着台下的臣子们如此拥戴兰陵王,皇帝对其的不信任与猜忌又更进了一步。
事后,兰陵王意识到自己的失言,便开始逐渐隐退,希望能打消后主对自己的顾虑。
可后主并没有放过他,573年五月,后主高纬派使者徐之范携了一杯毒酒来到兰陵王府,要其好自为之,兰陵王自知命数已到,端起毒酒,一饮而尽。
即毙,年仅三十三。
后人不慎惋惜,有道:“文襄诸子,咸有风骨。虽文雅之道,有谢(萧)何、(陈)平。然武艺英姿,多堪御侮。纵咸阳赐剑(白起),歼覆有征。若使兰陵获全,未可量也。而终见诛翦,以至土崩,可为太息者矣。”
一代豪杰就此埋没,可悲,可叹!
⑵ 为什么历史上拥兵百万的宋朝,却老是一直打败仗
现在电视剧改编更注重和历史相符,因此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看官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清朝剧节奏快,宫内纷争乱而多;宋朝节奏慢,注重礼法,人民生活较为富裕。但就是这样经济、兵力同时发达的朝代,为何在后来割地求和,兵败如山倒呢?
图片:宋仁宗不知前线事情剧照
从这三点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其平衡点才能够有互相抗衡的力量,而像宋朝这样一味的抑制武将,只会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权再次推翻,一个曾经富庶的朝代就这样匆匆走向了灭亡。
⑶ 白起为什么被称为战神,白起领兵作战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
白起之所以会被称为战神是因为他这一生从来就没有打过败仗,可以说只要他出手就没有失手的时候。并且在战国时期六个国家加起来总共战死了200多万人,可白起一个人杀的人数就接近了100万,从人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杀神和战神,所以在那个年代只要一提起到白起的名字,大家都会情不自禁的打冷颤。此外白起还喜欢设置陷阱勾引敌方过来,一旦敌人进入埋伏圈,就命令提前埋伏好的士兵对敌人进行惨烈的屠杀,而且这种勾引人的作战方式在之前是没有过的,所以很好用,毕竟那个时候常用的作战方式就是大家面对面的进行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