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可爱图片 > 可爱雕鸮图片

可爱雕鸮图片

发布时间:2022-12-17 16:47:38

㈠ 这到底是不是猫头鹰

是种猫头鹰,学名应该是雕鸮。雕鸮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希望你能及时将它放生,如果受伤了,可以和当地森林公安、动物园或是野生动物救助站等机构联系。

中文名:雕鸮

别名:恨狐

学名:Bubobubo

英文名:eagleowl

中文俗名:大猫头鹰希日-芍布老兔猫头鹰夜猫子大猫王

分类地位:鸟纲、鸮形目、鸱鸮科(Strigidae)

分布:为全国大部分省区留鸟,除海南、台湾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体长55—90厘米(约婴儿的身高)体重15000—40000克(约3—8小包食米)

感官能力:视觉95;嗅觉10;听觉95

特殊技:有在夜间视物的本领。

保护级别:国家II级保护动物

濒危原因:

1、人类猎捕和捡拾鸟卵。

2、草原上投放鼠药,使之中毒。

鸮形目(Strigiformes)鸱鸮科(Strigidae)的鸟类。学名为Bubobubo。体大,长达70公分(约2.3呎),头上有两束羽毛(耳羽束)。眼大,橙色;体羽茶色,有褐斑,下体色淡。栖息和繁殖于岩穴和树洞。黄昏后栖息于树枝上,主要觅食啮齿类(兔)和大型禽类。雕鸮或称欧亚雕鸮,栖息于欧洲、亚洲和北非,英国所见者多为迷鸟。与美洲大雕鸮(B.virginianus)有亲缘关系(参阅角鸮〔hornedowl〕条)。其他几个雕鸮属(Bubo)的种亦称雕鸮,如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点斑雕鸮(B.africanus)和东南亚的林雕鸮(B.nipalensis)。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识认方法:头部有显着的面盘,为淡棕黄色。眼的上方有黑斑,颈部有黑褐色的皱领,耳羽发达,突出于头顶两侧。体羽主要为黄褐色,有黑色斑点和纵纹。

雕鸮是中国鸮类中体形最大的,体长56~89厘米,体重1400~3950克。面盘显着,为淡棕黄色,杂以褐色的细斑。眼先密被白色的刚毛状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个大形黑斑。皱领为黑褐色。头顶为黑褐色,羽缘为棕白色,并杂以黑色波状细斑。耳羽特别发达,显着突出于头顶两侧,外侧呈黑色,内侧为棕色。通体的羽毛大都为黄褐色,而具有黑色的斑点和纵纹。喉部为白色,胸部和两胁具有浅黑色的纵纹,腹部具有细小的黑色横斑。虹膜金黄色或橙色。脚和趾均密被羽,为铅灰黑色。

[编辑本段]生态习性

住: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疏林、高山和峭壁等。

行:夜晚活动。善于夜空中在林间飞行。

休息:躲藏在密林中的树枝上。

食:肉食性。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其他兽类、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

性格:性情凶猛,单独活动。繁殖:繁殖期为4一7月。筑巢于树洞中、悬崖峭壁下面的凹处,或者直接产卵在地面上的凹处。巢内无铺垫物,或仅有稀疏的绒羽。每窝产卵2一5枚,由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成长:雏鸟出壳后需要由亲鸟喂养。

[编辑本段]种群分布

雕鸮有7个亚种分布于中国。北疆亚种仅见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准噶尔亚种仅见于新疆西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和阿拉套山等地,天山亚种分布于内蒙古西部、西藏西部、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西部,塔里木亚种仅见于新疆哈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尼雅河等地,它们均极为罕见。西藏亚种为中国的特产亚种,分布于四川西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以及青海的中部和南部。东北亚种分布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较为常见。华南亚种分布于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和山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也比较常见。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鸮类中个体最大的雕鸮

雕鸮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类环境中。在新疆和西藏地区,栖息地的海拔高度可达3000~4500米左右。通常活动在人迹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栖息,常缩颈闭目栖于树上,一动不动,但它的听觉甚为敏锐,稍有声响,立即伸颈睁眼,转动身体,观察四周动静,如有危险就立即飞走。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雕鸮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但食性很广,几乎包括所有能够捕到的动物,包括狐狸、豪猪、野猫类等难以对付的兽类和苍鹰、鹗、游隼等猛禽,其中大约兽类占55%,鸟类占33%,鱼类占11%,两栖类和爬行类占1%。

由于雕鸮在夜间活动,所以一般认为它并不捕蛇。其实,当它发现蛇从草丛中缓缓爬出的时候,就会立即变得兴奋起来,眼睛发出炯炯的光芒,并且转动着圆圆的脸盘,似乎在估算着双方力量的对比,然后瞄准蛇的头部,从树上猛扑过去。但它也的确是较少捕食蛇类,所以第一次进攻往往并不成功,常常不能抓住蛇的要害。这时蛇就会愤怒地扭动着身体,转过身来准备缠卷住雕鸮。雕鸮则会展开两个宽大的翅膀,抗拒蛇的缠绕,并且用锐利的爪子刺穿蛇的鳞甲,进入肉体,然后寻找一个破绽,用嘴猛地咬住蛇头后面相当于心脏的部位。痛苦万状的蛇经过激烈的挣扎之后,渐渐不支,终于松开了身体,成了雕鸮的一顿美餐。

繁殖期随地区而不同,在东北地区为4~7月,而西南地区则从12月开始。此时雄鸟和雌鸟栖息在一起,在拂晓或黄昏时相互追逐嬉戏,并不时地发出相互招唤的鸣叫声。交尾之前先互相用嘴整理羽毛,并作亲吻状,雄鸟不断发出“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的叫声,雌鸟则伴随着发出“西、西西西、西西西、西”的声音,反复5分钟左右,然后雄鸟雄鸟跳到雌鸟的背上交尾,并且一起发出欢快的鸣叫声。交尾后大约一周左右,雌鸟就开始筑巢。通常营巢于树洞中、悬崖峭壁下面的凹处、或者直接产卵于地面上的凹处。巢内没有任何铺垫物,有时产卵后垫以稀疏的绒羽。每窝产卵2~5枚,以3枚较为常见。卵的颜色为白色,椭圆形。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35天。

雕鸮在我国有一定数量,但在不断减少。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

㈡ 雕鸮和猫头鹰的区别雕像(雕鸮与猫头鹰的区别)

1、雕鸮和猫头鹰的区别。

2、雕鸮和猫头鹰的区别图片。

3、鸮与猫头鹰的区别。

4、鸮是猫头鹰的一种吗。

1.从外形上看,鹰和雕有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雕的腿上有毛而鹰的腿上没毛或者说羽毛很少。

2.鹰的腿部一般是覆盖着角质鳞片,但是雕就是很明显的覆盖着茂密的羽毛。

3. 从它们的捕食对象来看,体型较小的鹰一般捕食老鼠这类小型动物,而体型较大的雕则会捕食小鹿这类较大的动物。

4. 爪子看,雕是一种体型较为庞大的鸟类。

5.北美大陆的海雕体长能达到100厘米,翼展张开甚至比一个人的身高还要长,超过200厘米。

6.雕的体型庞大,凶猛异常,甚至可以捕捉山羊和鹿。

7.雕的视力非常好,在好几千米的高空也能发现地面上的猎物。

㈢ 最漂亮猫头鹰的种类

猫头鹰又称长耳鸮/枭,是夜行性鸟类,大多数种类几乎专以鼠类为食,是重要的益鸟,而且猫头鹰是唯一能够分辨蓝色的鸟类。由于它们的外貌丑陋,叫声凄厉,给人以恐怖的感觉,因而招致一些人的厌恶,甚至有一些迷信传说,认为它是不吉利的鸟,其实都是不正确的。从它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来说,应该大力保护才对。

我国常见的种类有红角鸮、雕鸮、鸺鹠(xiu liu)、长耳鸮和短耳鸮。

红角鸮是一种小型鸮类,比鸽子还小一些,上体褐色,有黑色和黄褐色斑;后头部有黄白色斑,下体淡褐色有暗褐纵纹,头上有两簇小型耳羽。栖于山地、林中深处,平时昼伏夜出,嗜食昆虫。遍布我国东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为留鸟。
红角鸮的图片
雕鸮是大型鸮类,体长约半米,体褐色,有黑斑纹,耳羽甚长,尾短、翼宽;下体有黑纵斑,胸部斑比腹部斑宽大。留居于东北、河北及山西等地。 雕鸮的图片

鸺鹠是我国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种小型鸮类,它的整个上体以棕褐色为主,密布有狭细的棕白色横斑;翅及尾羽黑褐色,在尾羽上有六条鲜明的白色横带,头部不具耳羽,这些特征使它很容易与红角鸮区别开来。鸺鹠是昼夜活动,因而白天在林中也很容易遇到它,为我国南方留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鼠类及青蛙等。 鸺鹠的图片

长耳鸮上体黄褐色,有密集的黑褐色斑,下体淡色有黑褐色纵斑,耳羽长。栖于低山地带,平原森林中,白天很少活动,黄昏后飞出觅食,以小型兽类和昆虫、小鸟为食,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新疆等地。对农业有益。

短耳鸮与长耳鸮外形十分相似,但比长耳鸮色较淡,下体淡色有十字形黑褐色纹,耳羽较小。栖于平原、耕地、草原等地,昼间常可见于平原或沼泽地带,平时潜伏于草丛间,夜间觅食;以啮齿类为主,白天以昆虫为食。繁殖于我国北方,越冬时刻遍及全国。对农业有益.

㈣ 国内常见的猫头鹰有哪些种类(最好有图片)

国内常见的猫头鹰种类有:

一、鬼鸮(学名:Aegolius funereus)是鸟纲鸱鸮科的鸟类,雌雄羽色相同。额、头顶及枕部褐色,有白色椭圆斑。面盘白色外侧羽缘褐色。胸以下为白色,有褐色纵斑。翅褐色。

㈤ 猫头鹰的种类有那几种

猫头鹰的种类 仓鸮只是猫头鹰的一种。在我国南方有一种猫头鹰非常近似于仓鸮,它就是草鸮。草鸮的脸型很像猴子,因而很多人叫它猴面鹰。草鸮经常出没于坟场墓地,飞行时飘忽不定,鸣叫声尖利刺耳,常令人联想起墓地里游荡的野鬼孤魂。实际上,草鸮之所以在坟地出没,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野鼠可供它们捕食。 我国另一种常见的猫头鹰是长耳鸮。它们明显的特点是耳羽非常长,约有3厘米左右。这种猫头鹰是典型的以捕鼠为生的种类。猫头鹰有一种奇特的习性,它们把食物中不消化的部分都从嘴里吐出来,因吐出来的东西是成团的,所以科学家称它为食团,鸟类学家分析了1000个长耳鸮的食团后发现,长耳鸮的食物中97%是鼠类。在繁殖季节里,长耳鸮在幼雏没有孵出前就大量捕捉老鼠,贮存起来。有人说长耳鸮嗜鼠成性,这是因为它们见鼠必杀,尽管有时它们杀死鼠后并不食用。由此看来,长耳鸮是一种极有用的益鸟。 雪鸮是生活在北极附近的一种猫头鹰,它们也是捕鼠行家。雪鸮的主要食物是旅鼠。有趣的是,雪鸮产蛋的多少跟旅鼠的多少密切相关:旅鼠多的年份,它们产蛋也多。在旅鼠极其丰富的年份里,雪鸮的产蛋量要比平常多2倍(有时能产13枚);反之,在旅鼠缺乏的年份,雪鸮就减少产蛋量,有时甚至根本不产蛋。因此有人风趣他说,雪鸮生儿育女的多少要看它“胃口”的好坏。值得一提的是,雪绸跟其他猫头鹰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它们惯于白天捕食。鹰鸮跟雪鸮有相似的繁殖习性,它们也是随着主要食物的多少来调整每年的产卵量。从外表看,鹰鸮更像鹰。它们的脸盘很小,眼也不像其他猫头鹰那样向前集中,而且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均能活动、捕食。但研究表明,它们是地道的猫头鹰,所以人们给它起名叫鹰鸮。鹰鸮跟其他猫头鹰一样,也吐出含兽毛、鸟羽、骨胳等的食团。有人还看到过一个奇特的现象:一只鹰鸮吞食了一条松鸮腿,但松鸮腿太长,这只鹰鸮不能把腿全部吞进去。结果,鹰鸮就让松鸮脚留在口外,待松鸮腿上的肌肉被消化掉以后,它又将脚连同未消化的腿骨吐了出来。 红角鸮是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一种小型猫头鹰,它们的身长只有20厘米左右,比鹌鹑大不了多少。红角鸮就是传说中王刚美丽的妻子的化身。每年春夏,在山野丛林中,它那哀怨的叫声随夜风吹来给人一种凄凉感觉。红角鸮头上生育两簇直立的耳羽,看上去像两只小角,红角鸮也因而得名。红角鸮全身羽毛呈红褐色,胸、腹部发白,脚和嘴都是淡灰色。它们以毛羽等垫巢,卵是圆圆的,颜色纯白,看去很像乒乓球。红角鸮身体小,所以不太善于捕鼠,而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中包括大量的蝗虫、蛾类、甲虫和蝉。因而红角鸮也是非常有益的鸟。 最大的猫头鹰是雕鸮。这种猫头鹰体长近1米,体态魁梧。过去,雕鸮经常被人捕获并拿到鸟市上去卖。在野生环境中,雕鸮除了捕食鼠类外,也能捕杀蛇类,而且凶猛程度不亚于鹰、雕。这种凶猛的猫头鹰在人类的捕杀和对栖息地的大量破坏下已经很少见到了。 要不要保护猫头鹰,目前已不存在争论,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它们对人类的益处。鸟类学家们发现,猫头鹰的自然死亡率非常高。法国鸟类学家巴德维安在1972~1977年研究过1000对猫头鹰的繁殖。他发现,猫头鹰的幼雏之间有非常严重的同类相残现象。每年,大约有2/3的猫头鹰幼雏死于同类间的残杀中,这种现象在食物缺乏的年份更多。 其他国家的鸟类学家发现,每年大约有25%左右的成年猫头鹰自然死亡。如果加上因吃被毒死的老鼠、被杀虫剂杀死的昆虫而死亡的数量,猫头鹰的死亡率就更大。现在我们知道,猫头鹰这种对人类极为有益的鸟是很脆弱的,它们太需要人类的保护了。

㈥ 和猫头鹰很像的一种鸟比猫头鹰大

应该是雕鸮。
其实雕鸮就是最大的猫头鹰之一,因为嗜好捕杀狐狸,所以民间称之为“恨狐”。
雕鸮资料:http://ke..com/view/18080.htm?fr=ala0_1_1
以下网址为雕鸮图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B5%F1%FB%5E&in=18462&cl=2&lm=-1&pn=20&rn=1&di=3619860045&ln=1&fr=bk&ic=&s=&se=&sme=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B5%F1%FB%5E&in=25701&cl=2&lm=-1&pn=14&rn=1&di=24865224915&ln=1&fr=bk&ic=&s=&se=&sme=0

http://image..com/i?fr=bk&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5%F1%FB%5E#pn=0

阅读全文

与可爱雕鸮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木椅坐垫图片及价格 浏览:912
单纯二次元男生图片 浏览:746
卡通二次元图片简单 浏览:400
天台怎么画好看又简单图片 浏览:744
剪辑图片工具word 浏览:913
五门柜的图片及价格 浏览:370
漫画男生模板图片 浏览:260
有张的图片文字 浏览:167
伽罗变男生图片 浏览:639
女生芭蕾图片 浏览:646
动漫图片女生霸道 浏览:245
女生落日背景图片 浏览:242
黑白手绘可爱图片 浏览:732
动漫装修效果图片 浏览:643
如何将图片变成小网格 浏览:271
最美棉海高清图片 浏览:53
女孩白袜裤下面露出来图片 浏览:84
中小学生画画图片大全 浏览:931
串串桌子图片及价格 浏览:26
二次元女生图片双马尾 浏览: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