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们谁有猫和老鼠猫狗老鼠一套图片
B. 《狗猫鼠》的主题、主要内容、人物形象
1、主题思想:
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明了作者同情弱小者和憎恶暴虐者的态度;结尾时在叙及眼前对付“猫们”的态度和策略时,对当时社会上纵容邪恶,不能除恶务尽的现象进行了鞭挞。
同时表现了作者与军阀斗争到底的韧性战斗精神,也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2、主要内容:
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
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3、人物形象:
(1)猫,是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有时又是一副媚态的暴虐者。
(2)鼠,就是是遭到压迫的生活于社会最低层的劳苦大众。
(3)狗,就有两层含义,一是“多管闲事”的或者说是不愿与猫作对的狗,另一个就是与猫打了擂台,和猫争抢压迫群众权利的人。
1、创作背景:
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是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围绕着“女师大”学潮,鲁迅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鲁迅写的许多杂文揭露他们的本质,使他们露出原形。“现代评论派”以退为进,发表一系列攻击作品,1926年2月21日,作者鲁迅写下此文予以回击。
2、艺术特色:
此文采取托物喻人的手法而环环相扣。从“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写起,把现代评论派的先生们妄图诬蔑作者鲁迅是狗的丑恶用心抖露了出来。
借着查考狗猫成仇的原因,既顺便给了“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学者一击,又以童话故事中的有关解释,非常巧妙地把现代评论派的先生们和“没眼力”的狗等同了起来。接着,用“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启开下文,很自然地写到了猫和自己仇猫的原因。
在此之下所插进的“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一个自然段,貌似多余。而其实把矛头对准了现代评论派。
尤其是“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一正义’的旗子……”等语,把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它们的奴才们不如虫蛆、不如鸷禽猛兽的本质勾画了出来。
说到自己仇猫的原因,不但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猫的两个特点,正好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奴才们相似。由猫的配合写到人的配合,特地举出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的情况,不是闲笔,更不是赘疣,而是为了反封建的需要。
写完蒋氏婚礼之后,说“我毫不生气,这是因为无须我到场”,旋即又讲到自己仇猫的原因,紧扣文章主旨。
C. 猫和老鼠动画片中可爱的狗父子的图片
http://www.pdasky.com/infoimg/2004121054271409.jpg
http://www.dvd9.cn/upload/img/2004110913181446.jpg
http://bt.acnow.net/ShowBT/38811.htm
www.verycd.com
D. 求兔子,狗狗,猫咪还有仓鼠的动漫图片= =越多越好啊
我有一张忒可爱的,狱寺的小猫,家教里有好多小动物,你自己慢慢看,我就发一张猫的。
E. 帮个忙,找几张猫鼠狗在一起的图片,和睦滴
这只狗狗叫俊介,被评为了最萌的狗狗,看看吧!
F. 猫和老鼠我最喜欢那只狗了 想找一个它的图片当头像
忘采纳
G. 《猫和老鼠》里面的角色是什么名字
1、“猫狗鼠”中的狗狗:斗牛犬斯派克
要是说“猫狗鼠”算是主角团的话,就必然有狗狗斯派克的名字。狗狗斯派克是只斗牛犬,平常时候比较凶,但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又格外温柔。斯派克出场的次数不少,每次汤姆和杰瑞有矛盾,杰瑞无法应付,就总是会主动招惹斯派克。而斯派克对汤姆没有什么好感,每次看到汤姆都会教训汤姆一顿。同时,汤姆也非常害怕狗狗斯派克。
H. 《猫和老鼠》里两角色分别叫TOM和JERRY。那那只大狗英文名是什么
那只狗叫Butch。有一集叫休战伤害,里面猫狗老鼠签合同,合同上的名字都有的。
I. 猫、狗和老鼠以前是最好的朋友吗发几张图片看看。
J. 猫狗鼠的寓意是什么
猫狗鼠这篇散文表面上似在写猫、狗、鼠,实质上是托物喻人,借动物画出反动派及其奴才的嘴脸,抒发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闪现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文章的第一部分自“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写起,揭露了“现代评论派”说鲁迅“仇猫”因而诬蔑他是狗的恶毒用心,然后借查考狗猫成仇的“动机”,以覃哈特博士《自然史底国民童话》一书中狗猫结怨的解释,巧妙地将“现代评论派”的先生们和“没眼力”的狗等同起来,从而推翻了他们立论的根据。接下去,鲁迅将“现代评论派”与动物相比,指出:“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侯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形象地揭露了这伙说假话、干坏事、搞阴谋诡计的伪君子禽兽不如的真面目,表达出对他们的厌憎。第二部分谈到仇猫的原因,作者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是这种动物的性情与别的猛兽不同,“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是它有“一副媚态”。文中用生动的语言,勾划出“猫”的嘴脸和灵魂,概括出“猫”的本质特征,使这一动物形象远远超出了自身的自然属性,让人明确地领悟到它所包藏的社会内涵。
第三部分追述了仇猫的远因。作者告诉我们其理由很简单:“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文中记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夏夜纳凉之时,祖母讲了关于猫与老虎的故事,猫曾是老虎的先生,当虎学到本领想杀掉猫的时侯,猫却因留有一手而幸免,这使幼年的鲁迅对猫的狡猾有了认识。接着又引出对鼠的叙写,鲁迅厌恶“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大个子的老鼠”,而对于人无伤害的“只有拇指那么大”的弱小者——隐鼠,则同情和喜爱。当他听到自己救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被猫吃去了”以后,即刻使他“愤怒而且悲哀”,决心与猫为敌,他写道:“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童年的这种心态,充分表现出鲁迅对弱小的怜悯和对强暴的仇恨。
后来虽然意外地得知隐鼠不是猫所伤,但他和猫的感情“始终没有融合”。到了北京以后,因为猫伤害了兔的儿女们,“旧隙夹新嫌”,作者对猫更加仇恨,表示绝不心慈手软,这里既总括了全文,也照应了全篇。虽然作者运用曲笔,说现在自己“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但鲁迅对猫的态度是没有改变的,也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