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漫图片 > 彝族动漫图片

彝族动漫图片

发布时间:2022-05-07 10:45:22

① 彝字怎么

彝的笔顺:


彝剧

[yí jù]

彝族戏曲剧种,在彝族歌舞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虎彝

[hǔ yí]

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器上刻画虎形。

彝则

[yí zé]

经常的制度,准则。

彝议

[yí yì]

不变之论。

彝器

[yí qì]

古代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称。如钟、鼎、尊、罍、俎、豆之属。

殷彝

[yīn yí]

殷代常法。

居彝

[jū yí]

见“居夷”。

六彝

[liù yí]

祭祀所用的六种酒器。因刻画图饰各异,而名目不同。

彝义

[yí yì]

常理。

彝式

[yí shì]

常规;定式。

彝俎

[yí zǔ]

泛指礼器。

彝理

[yí lǐ]

常理;正道。

彝经

[yí jīng]

旧典;常典。

棐彝

[fěi yí]

辅成教化。

非彝

[fēi yí]

亦作“非夷”。不合常规的法度。

斝彝

[jiǎ yí]

古代祭祀用的有禾稼饰纹的酒器。

彝宪

[yí xiàn]

1.常法。

荣子方彝

[róng zǐ fāng yí]

长方体,侈口方唇,颈微束,腹外鼓,圈足下沿外侈,盖作四坡式屋顶形,正中的钮帽亦作屋顶形。

百乳彝

[bǎi rǔ yí]

一种周代酒器,周围有二百十六乳。

② 56个民族图片!要说明是那个民族的哦~!

56个民族图片如下:

1、布依族。

13、羌族。

14、畲族。

15、乌孜别克族。

16、瑶族。

17、藏族。

18、壮族。

19、阿昌族。

20、傣族。

21、德昂族。

22、鄂温克族。

23、鄂伦春族。

24、侗族。

25、东乡族。

26、赫哲族。

27、汉族。

28、满族。

29、珞巴族。

30、蒙古族。

31、怒族。

32、土家族。

33、塔吉克斯坦族。

34、仡佬族。

35、锡伯族。

36、保安族。

37、独龙族。

38、柯尔克孜族。

39、傈僳族。

40、黎族。

41、普米族。

42、水族。

43、土族。

44、台湾少数民族。

45、纳西族。

46、撒拉族。

47、门巴族。

48、维吾尔族。

49、塔塔尔族。

50、裕固族。

51、彝族。

52、拉祜族。

53,佤族。

54、哈尼族。

55、京族。

56、景颇族。

(2)彝族动漫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这一阶段首先认定了(包括历来公认的)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

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等38个少数民族。

2、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在第一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把民族识别工作引向深入。本阶段对上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所剩族体名称(183个)进行逐一研究,新确定了15个少数民族,即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

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同时,将普查中自报的74个族体分别归并到已确定的53个少数民族中。

3、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阶段中,1965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至此,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56个。

4、第四阶段: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本阶段的民族识别工作除继续为一小部分族体的认定进行调查研究外,主要进行民族成份的恢复、更改和某些族体的归并工作。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恢复、更改民族成份的人数在1200万人以上。

中国民族识别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了民族工作中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问题,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③ 红色精神手抄报句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读了毛主席的《长征》,就像是听了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

2、“长征是宣言书,和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70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

3、四渡赤水称得上战争史上的妙笔,巧渡金沙谱写出军事家智慧的旋律。在一望无际的高寒荒原,藏族同胞送来青稞、牦牛和棉衣,在腹背受敌的紧急关头,大凉山深处走来彝族兄弟。有人拽着马尾才爬过雪山,有人拄着枪托才撑出草地。多少年之后,枪林弹雨编成了不朽的故事,漫道雄关流传为永恒的记忆。

4、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5、“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④ 中国有56个民族,都是哪些每个民族的习俗和特点都是什么

中国有56个民族,包括:

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斯坦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4)彝族动漫图片扩展阅读

民族认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的民族区别处于混乱模糊状态。为了使我国各民族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识别。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这一阶段首先认定了(包括历来公认的)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等38个少数民族。

2、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在第一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把民族识别工作引向深入。

本阶段对上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所剩族体名称(183个)进行逐一研究,新确定了15个少数民族,即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同时,将普查中自报的74个族体分别归并到已确定的53个少数民族中。

3、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阶段中,1965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至此,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56个。

4、第四阶段: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至今。本阶段的民族识别工作除继续为一小部分族体的认定进行调查研究外,主要进行民族成份的恢复、更改和某些族体的归并工作。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恢复、更改民族成份的人数在1200万人以上。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有两个特点:

1、第一,小聚居大杂居。

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l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但在这些地区同时也是汉族人民的世居地,其比例也相当高,如内蒙古、广西、宁夏三个自治区的汉族人口都超过了当地少数民族人口总和,分别占到79%,62%,64.58%,新疆的汉族人口也占40%强。

同样,在各汉族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近20年来,少数民族杂、散居人口增长快,民族杂散居的县市越来越多。

2、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各民族平均分布在30个省区,其中29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云南、贵州、新疆4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之和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再加上辽宁、湖南、内蒙古、四川、河北、湖北、西藏、吉林、青海、甘肃、重庆和宁夏,以上16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91.32%。

另外,我国陆地边境线全长2万多公里,绝大部分都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⑤ 彝族的图腾是什么

彝族的虎图腾崇拜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人们出于对动植物的一种特别的亲近感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他们以本身崇奉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标记甚至将其作为本平易近族的祖先。中国云南的彝族人对虎的崇拜就是源于这种古老的图腾崇奉。 彝族的平易近间史诗《梅葛》记录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他五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后便用雷电来试天成果天裂了用什么补呢吗天神们认为世界上的器械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五个儿子去将虎礼服然后他们用虎的一根大年夜骨做撑天柱如许天就稳定下来了。 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心做天心肠胆虎肚做大年夜海虎血做海水大年夜肠做成江小肠做成河虎肋做门路皋比做地盘硬毛做树林软毛做青草细毛做秩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黑虎氏族是彝族的远古先平易近其最大年夜的特点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为图腾并且一向保持到如今。彝族人称虎为罗很多处所的彝族人至今自称罗罗即意为虎族。他们自认为是虎的平易近族每年都要过虎节日期从阴历正月初八的接虎祖开端到正月十五日的送虎祖停止。虎节时代全族人合营欢快跳老虎笙和祭虎祖以祈福消灾。他们在举办祭祖典礼时用画有虎头的葫芦瓢来象征本身的祖先。 很多彝族人认为本身是虎人。有的村寨至今还传播着"人逝世一头虎虎逝世一只花"的鄙谚。在他们的姓氏中常见的罗就表示他们是虎的后代。汉子自称罗罗濮或罗颇意思是雄虎;女人则自称罗罗摩意思是母虎。彝族人以前就通行火化他们认为尸体火化之后便可返祖为虎了。 在彝族人聚居的处所还有很多以虎称呼的山岗和水流和村寨因为虎人栖身和生活的处所就应以虎来为其定名。 虎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它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被彝族先平易近敬奉为原始图腾成为吉祥与幸福的象征。因为虎被他们奉为祖先因而在一些彝族人家中的神龛上供奉虎形祖灵大年夜门上挂着虎形辟邪墙壁上挂着虎图腾壁挂在村寨路口设有外形像虎的石虎神。彝族人称虎神为罗尼这是他们心中最灵验最崇高的神。虎神可认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称心如意和吉祥安然。他们把本身和家庭和家族的幸福都依附在虎神的护佑之下。

⑥ 春节档电影你最喜欢哪一部

春节档我喜欢的一部电影当数《你好,李焕英》。

这部电影笑中带泪,的确很感人。电影里的第一句话“人家都是小棉袄,我可能是我妈的貂”,这句话还是很有触动的。

我们一个男性朋友快40岁了吧,哭的稀里哗啦的。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最柔软的跟父母有关的部分由电影来触动。

除了戏剧的元素之外还打了怀旧牌,穿越到80年代重新做一次女儿重新做一次母亲,角色的换位的确可以打动很多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包括我自己,也是我喜欢的主要原因吧


它是根据贾玲亲身经历改编,讲述女演员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触摸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梦想的故事。也是一部让人看了流泪的喜剧,往往温情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

⑦ 知名彝族演员查尔木嘎病逝了,你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其实查尔木嘎脑瘀血的原因也是因为饮酒,大家都非常悲痛的留言,说不喝酒应该就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啦,为什么要喝酒呢等等之类的,甚至还说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是彝族人的骄傲,说永远走好,他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最后,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查尔穆嘎去世,我们都不需要再去深究了,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祝福她,多多支持他的作品,支持他所宣传的文化,希望他一路走好,相信即使他不在了,她所宣传的文化也会在大家的带领下发扬光大,文化不能被忘记。

⑧ 五十六个民族图片和名称

现今的中华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

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斯坦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

(8)彝族动漫图片扩展阅读: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家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分布区域:

中国历史悠久,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而民族的分布特点则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据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

⑨ 我国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第四套人民币上,1角到10元共7个面值的正面共有14个民族。其中10元上有汉族,其他13个为少数民族。

具体为:

10元:汉族、蒙古族

(9)彝族动漫图片扩展阅读

1元

1988.5.10发行,古钱满版水印,另外还发行有票面图案颜色相同的1990年版和正面主色稍红、钞票号码为黑色的1996年版。正面是侗族和瑶族妇女头像,左边是“燕子桃花”图。

燕子是欢快勤奋的报春鸟,桃花绽开于春光明媚之际,“燕子桃花”占近春光,将万里江山装扮得分外妖娆,并寓意美满幸福和青春常在。币背画是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似一条巨龙,盘旋于起伏延绵的群山峻岭之巅,气势磅礴,雄伟庄严。

2元

1988.5.10发行,古钱满版水印,另外还发行有票面图案相同,币背主色稍浅的1996年版。正面是维族和彝族妇女头像,左旁是“绶鸟翠竹”图。绶鸟即吐绶鸟,俗名火鸡。

“绶”谐音“寿”,含长寿之意。翠竹系君子之象征,刚直正派,虚心劲节,素为文人雅士称道。大文豪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无居竹”之名句。币背画面是海南的“南天一柱”景观。

南天一柱位于海南省最南端的三亚市海边,面朝大海,背先靠山岩。海滩之上,块块巨石,经过风雨海浪的雕琢,变成了各种奇形怪状,其中有块刻有“天涯”的立石,其右边有块刻着“海角”的卧石,再向右就是拔地而起的一块巨石,上刻“南天一柱”,它是海南着名的旅游胜地。游人漫步茂林繁花之中,徘徊于“南天一柱”海滩之上,别有一番情趣。

5元

1988.9.22发行,正面是藏族和回族男子的头像,左侧是“仙鹤劲松”图。仙鹤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编织的图案就是“仙鹤”。鹤又喻为贤能之意,古代招贤诏书称为“鹤板”。

⑩ 56个民族各有什么特点

1、汉族104 248万人,占中国人口的92%。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中国。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汉代开始称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主体,对世界文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着称于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与各兄弟民族发展了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2、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占70.4%)、吉、辽、黑、新、甘、青、宁、冀、豫等省区。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善畜牧、骑射,住蒙古包。汉文帝时,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促进胡汉民族团结,自古引为佳话。

历史上,蒙古族曾出现过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等代表性人物。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1947年,蒙古族聚居区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

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蒙古族聚居地区工农业迅速发展,草原牧区面貌大为改观,实现定居放牧。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文已有700多年历史。每年夏秋之际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日。

3、回族860万人。17.7%回族聚居宁夏,其余大多数散布全国,以甘、豫、冀、青、鲁、滇、皖、新、辽、京、津等省(市)区较多。1958年在宁夏建立省级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是公元713世纪以后,中亚、波斯、阿拉伯人部分迁居我国西北,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教历十月一日开斋节与十二月十日的古尔邦节是其两大盛节。

4、乌孜别克族1万多人。新疆占99.9%,散居新疆85%以上市县城镇,部分分布在农牧区。其余散居在京、甘等省市。17世纪起陆续从中亚细亚安集延、浩罕等迁入中国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曾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城镇的多经营商业、手工业(丝绸业等),居住乡村的经营农牧业。妇女善刺绣。乌孜别克族头戴各式瓜帽,喜喝奶茶。乌孜别克族舞蹈轻盈,音乐悠扬。

5、藏族459万人。分布在西藏(占全国藏民45.9%)及川(23.7%)、青(19.9%)、甘、滇等省部分地区。西藏、川西藏族分别自称博巴和康巴。唐代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并与唐文成公主和亲,成为千余年来藏汉民族团结的佳话。

西藏1959年废除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成立藏族为主体的西藏自治区。藏族多从事农牧业。使用藏文。宗教多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文化遗产丰富,藏历新年是藏族传统节日。藏民习俗 喜穿藏袍长靴,饮酥油茶,主食糌粑。

6、俄罗斯族1万多人。新疆占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内蒙古占32.4%,其余分布在黑、辽、京等省市。18世纪以后陆续从俄国迁来。

俄罗斯族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园艺、养畜、养蜂业等。生活习俗、服饰等基本上与独联体俄罗斯民族相同。多信东正教。民风勤奋。不少人在邻邦俄罗斯有亲戚。

7、维吾尔族721万人。全国99.8%的维吾尔族人口聚居在新疆,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其余分布在湘北常德等地。1955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史称回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字。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新疆维吾尔族有经营农牧业和手工业的悠久传统,擅长植棉和瓜果园艺业。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汉唐丝绸之路开通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口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广为流传。民族节日有古尔邦(库尔班)节、肉孜节等。

8、鄂温克族近3万人。内蒙古占88.8%,主要聚居区在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鄂温克族曾有索伦、通古斯等称谓。鄂温克是本民族自称,为通古斯语大山林中的人们之意。

民族种源与北魏时黑龙江上中游的室韦及唐代贝加尔湖东北林区的鞠部落有渊源关系。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区通用汉语文。饲养驯鹿有经验。宗教信仰萨满教为主,有的残存着对熊的崇拜。鄂温克人好客,口头文学丰富,民歌悠扬,舞蹈豪放。

9、苗族740万人。贵州占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区。苗族过去因居地、服饰不同而有不同称谓。新中国依照人民意愿,统称苗族,是古代“南蛮”的后裔。

尊奉始祖蚩尤,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封建王朝时期有的苗区尚为中央政府管辖不了的“生界”。

苗族的飞歌、芦笙舞享有盛名。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苗族节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纪念民族英雄亚努的四月八。

10、德昂族近2万人。云南占99.3%,主要聚居地在德宏的潞西、临沧的镇康。唐代“朴子蛮”的后裔。曾用名崩龙族。通用傣文、汉文字。宗教信仰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有古老茶农的美称。传统手工艺制作银器。德昂族嗜饮浓茶。

住宅多竹楼。有较丰富的口头文学成果。民族乐器有芒锣、象脚鼓等。

11、彝族657万人。云南占61.7%,其余分布在川、黔等省。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不同地区还有撒尼、阿西等自称。彝族与隋唐时的乌蛮民族有渊源关系。原有象形表意的老彝文,1975年确定800多个规范彝字,在凉山州推广使用。

彝族文化绚丽多彩,发现有许多彝文抄本、碑刻、铸铜、医学着作,天文历法、音乐舞蹈、民间文学等都有独特的创造。彝族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奉祖先,并受道教、佛教影响。夏历六月廿四日的火把节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12、保安族1万多人。甘肃占97.1%,主要聚居区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新等省区。是元明时期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垦牧,设保安营,在同周围回、汉、藏、土各族长期交往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

通汉语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冶铁、制作保安腰刀有名)。习俗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擅长吹奏丝竹乐,喜唱“花儿”和宴席曲,舞姿刚健。

13、壮族1549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1.3%)及滇、粤等省。壮族由古代百越民族发展而来。自称布壮,原汉译为僮,1965年改为强壮的壮。壮族历史上出现了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将领萧朝贵、右江人民革命领导者韦拔群等杰出人物。

1955年创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壮乡源于秦汉的铜鼓、岩壁画和源于唐宋的壮锦很有名。壮族民风兴尊老祭祖、热心公益。民间喜对唱山歌,三月三歌墟远近闻名。中元节是壮族地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14、裕固族1万多人。甘肃占96.0%,主要聚居区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青等省区。是古代河西回鹘后裔同蒙古、汉等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

通用汉语汉文。宗教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裕固族从事畜牧业有丰富的经验。擅长织绣、造形艺术。多民间传说故事。民歌曲调优美、内容丰富。

15、布依族255万人。贵州占97.3%,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其余分布在滇、桂等省区。布依族旧称仲家,自称布依。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发展形成的。曾创制新文字。多通用汉语汉文。

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布依妇女善纺织、蜡染。布依族口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歌舞,山歌内容形式多样,常以歌代言。民族节日六月六是仅次于春节的盛会,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16、京族近2万人。广西占86.9%,主要聚居北部湾内京族三岛上。其余散布在黔、粤等省。京族曾被称为越族,1958年按本民族意愿称京族。

京族有本族语言及土俗字,但很早以来就通用汉语文。主要从事渔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京族青年男女喜对歌,舞蹈有跳天灯,民族乐器独弦琴音色悠扬。

17、朝鲜族192万人。吉林省占97.1%,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辽等省。是17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居中国的民族。朝鲜族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对我国东北水田开发有所贡献。

朝鲜族早在15世纪时就创造了文字,由40个音素字母拼写迭成方块形文字。朝鲜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化教育较发达,人们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体育活动。朝鲜族喜着素白色服装。特色食品冷面、泡菜。

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民风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

18、塔塔尔族0.5万人。新疆占99.9%。塔塔尔族与古代鞑靼人有渊源关系。曾用过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但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北疆城镇的塔塔尔族多经商,一部分人从事手工业或畜牧业。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民族音乐舞蹈节奏鲜明活 泼。还兴赛马、摔跤、拔河等民族体育活动。

19、满族982万人。辽宁占50.4%,其余分布在冀、黑、吉、内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区。17世纪中叶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人入关,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出现了康熙帝玄烨、曹雪芹、老舍、程砚秋等杰出人物。曾有满文,现普遍习用汉文汉语。满族重视礼节。曾信奉萨满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体育活动有跳马、滑冰等。

20、独龙族0.6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川、粤等地。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事采集、狩猎业。独龙族人好客、讲信用。过去有纹面的习俗,相信万物有灵。民族节日腊月过年,跳牛锅庄舞。

21、侗族251万人。贵州占55.7%,集中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湘、桂等省区。1958年曾创制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侗文字。现在侗族人多能用汉语汉文。侗族擅营杉木林业。妇女善织侗锦。

有优良的木结构建筑艺术传统,侗乡风雨桥、鼓楼独具特色。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扬的大歌着名。侗族民风有敬老爱幼、热心公益的传统。侗族节日有春节、祭牛节、吃新节等。民间崇拜祖先,信奉圣母神灵。

22、鄂伦春族0.7万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占51.9%)、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占44.5%),其余散布在辽宁等省。自称鄂伦春,为山岭上的人之意。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山区,现基本定居,狩猎驯养结合,多种经营。

一般通用汉语汉文。鄂伦春人纯朴好客。男女都善骑射。妇女善刺绣和制作皮制品和桦皮器皿。男女老少都善歌舞,编唱民歌、仿动物起舞。

23、瑶族213万人。广西占62.2%,集中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马、大化、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湘、滇、粤、黔等省。是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形成的民族。过去有过山瑶、盘古瑶、茶山瑶等多种称呼。狩猎业也占有一定地位。还精于染织、刺绣。瑶族爱唱歌,节日几乎月月有。宗教信仰盘瓠,是原始图腾信仰的残余。

24、哲族0.4万人。88.2%分布在黑龙江省,其次在吉林省。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汉文。赫哲族长期在三江平原完达山区从事渔猎生活。

解放后在国家扶持下,民族兴旺起来。有丰富的口头文学传说故事,普遍喜好音乐、即兴编词歌唱。

25、白族159万人。云南占84.9%,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其余分布在黔、湘等省。白族自称白尼。明清以后称民家。白族历来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普遍使用汉语汉文。白族擅长农业,并创造了灿烂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剑川石窟、鸡足山佛教建筑群等。

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白族盛大节日和街期,另一个盛大节日是六月“火把节”。白族的民族音乐、戏曲独具特色。信仰佛 教。

26、门巴族0.7万多人。95.4%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门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现也成为门巴族的自称,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族人大多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牧业和狩猎业。有少量手工业,擅长制作木碗、藤器。

门巴族与藏族长期往来,生活习俗相似,关系密切。男女都着氆氇长袍,足登软底皮靴。吃大米饭、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27、土家族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与“摆手舞”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

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深,许多习俗同于汉族。大端午、六月六等节日都要祭土王。山歌对于土家人几乎是人人会编会唱。

28、藏族0.2万多人。96.8%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地区。其余散布在川、黔、辽等省。少数人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狩猎,擅长射箭,竹编工艺精巧。妇女戴银、铜制耳环手镯。主食大米饭,也有糌粑。宗教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

29、哈尼族125万人。云南占99.5%。曾有和尼、哈尼、*尼等不同的自称。自称哈尼的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称*尼的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和澜沧。1957年创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哈尼族人善种梯田,有的高达数百级。

常用自己染织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头,妇女系绣花腰带。宗教信仰多种自然神。哈尼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哈尼人能歌善舞。

30、基诺族1.8万人。99.0%在云南省。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乡。其余分布在川、湘等省。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汉译为攸乐。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普洱茶)。

关于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传说基诺族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地方迁到基诺山区的。20世纪50年代基诺族尚保留氏族社会的古俗,长老在村社里有崇高威望。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

基诺族人喜歌舞,每当节日兴会,长者乘兴高歌,少者随之翩翩起舞。三月间过年,是基诺族重要节日。

31、哈萨克族111万人。新疆占99.8%,主要聚居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余分布在甘肃。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解放后创制并推广使用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伊斯兰教。民族体育刁羊、摔跤、骑射、姑娘追等大都为马上功夫。

32、土族19万人。青海占84.8%,主要聚居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滇、黔等省。旧称青海土人。该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古代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汉语,用汉文。

土族早期从事牧业,长于养羊,明代以后多经营农牧业。宗教信仰喇嘛教。土族擅长歌舞体育,一年多次的花儿会是他们对唱花儿的盛大节日。

33、傣族103万人。云南占98.4%,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原傣文字1954年作了适当改革。

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清明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傣族能歌善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34、克孜族14万人。新疆占97.9%,主要聚居区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史记》称属于匈奴的坚昆。清初称布鲁特(准噶尔语为高山居民之意)。经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今居南疆者通用维吾尔语文,居北疆者通用哈萨克语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经营农业。

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号称网络全书的史诗《玛纳斯》。人们好客、重礼节、善歌舞。柯尔克孜族历法年初的诺劳孜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35、黎族111万人。海南省占92.0%,主要聚居区在海南岛中部、西南部各黎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湖南等省。黎族是从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唐时称黎人。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1957年曾创制黎文。许多黎族群众兼说汉语。

黎族对海南省农业开发作出了贡献。黎族妇女精于以木棉纺织黎锦。黎寨多同姓聚居,口头文学丰富,人们能歌善舞,黎族民歌曲调优美。

36、维尔族12万人。内蒙古占58.7%,主要聚居区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新等省区。17世纪中叶曾在黑龙江上英勇抗击沙俄侵略。相当多的人兼通汉、蒙、维、哈语。清代多用满文,民国以后普遍使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牧、猎业,妇女善织绣,制作狍皮坎肩。宗教崇拜自然。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人们喜好歌舞。节日盛装绸衣套坎肩,着装与清初满族相似。

37、傈僳族57万人。云南占96.9%,傈僳族主要聚居区在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四川。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主要经营农林业。过去傈僳族信奉自然万物神灵,有的残余民族图腾崇拜。住房为竹木结构,中置火塘。傈僳族善歌舞,每年十月“收获节”,狂饮高歌,通宵达旦。

38、习族16万人。广西占98.1%,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湘、粤等省。多通壮语、汉语和汉文。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人从事采煤业。妇女精于织造围裙、背带。人们喜唱山歌和彩调戏。

习俗有本族特点,也有一些近似汉族壮族。崇信多神,节日较多,民族节日以庆丰收、保平安的“依饭”最隆重。

39、畲族63万人。福建占54.6%,其余分布在浙、赣等省。多与汉族杂居。自称山客。现通用汉语文字。种植稻茶富有经验。民间工艺善刺绣、编织。山歌被称为畲族文化明珠。畲族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民族节日三月三祀祖。畲族宗族祖杖雕刻有龙头,是其图腾信仰的标志。

40、羌族20万人。四川占99.1%,主要聚居区在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古老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 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通用汉文字。主要从事农牧业,擅长打井和石砌建筑技术。

传统工艺有挑花刺绣、编织等。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伴奏乐器中的竹笛,称羌笛,是我国着名的古乐器之一。

41、佤族35万人。云南占96.9%,西盟、沧源一带阿佤山区是我国佤族主要聚居地区。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佤族经营农业为主,人们乐歌善舞。旧日信仰多崇拜山川神灵。

42、布朗族8万人。云南占99.2%,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布朗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茶(普洱茶)。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布朗人喜跳刀舞,青年人喜跳集体舞“圆圈舞”。口头文学主要有抒情叙事诗。

43、高山族约40万人。台湾省占82.0%,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山区和台东纵谷。其余分布在福建省沿海城市。无本族文字。高山族聚居村社有公有土地。主要经营农林渔猎业。善雕塑、制陶、编织等工艺。

民情豪放,善歌舞,有独特的舞乐形式杵杵乐,妇女手持长杵绕石臼舂米,伴以悦耳歌声。有的还存在蛇动物图腾残余。

44、撒拉族9万人。青海占97.8%,主要聚居区在海东地区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自称撒拉尔,由元代迁入青海的中亚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发展而成。通用汉语汉文字。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撒拉族山歌花儿受藏族影响,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


45、拉祜族41万人。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在滇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擅长狩猎,农业以茶、药、剑麻等的种植为主。传统的芦笙舞,口头文学陀普科(谜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民间曾信奉大神,清初起大乘佛教传入并流行。

46、毛南族7万人。广西占98.2%,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80年代中期族名用字由毛难改为毛南。通用汉、壮语和汉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有饲养菜牛(食用牛)的丰富经验。擅长雕刻、编织。热情待客,喜好歌唱。祭祀神灵、祖先的五月庙节是毛南族特有节日。

47、水族35万人。贵州占93.0%,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通用汉文字。古时有水书,仿汉字反写,又称反书,仅限于宗教活动使用。水族主要经营农林业。传统佳酿九阡酒。水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喜爱铜鼓舞、芦笙舞、大歌、酒歌等歌舞。妇女喜戴银饰项圈手镯。

水族历法以阴历九月为 岁首,阴历十一月的端节是水族最大节日。

48、仡佬族44万人。贵州占98.2%,以黔北道真、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较集中。通用汉语及相处较多的其他民族语,普遍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多民间故事、诗歌、谚语,音乐舞蹈优美朴素,“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生活习俗与本地汉族相似。

49、东乡族37万人。甘肃占83.3%,主要聚居于临夏的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疆、宁夏等省区。是由13世纪进入今甘肃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人与周围回、汉人长期共处发展形成的民族。通用汉语汉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东乡族几乎人人都爱编唱“花儿”,其曲调高亢悠扬。习俗近似居住西北的回族。


50、锡伯族17万人。锡伯族自称锡伯,为古代鲜卑人后裔。有本民族文字。有的通用满、汉、维、哈语。锡伯族原是游牧民族,后发展农业,兼营畜牧业。民间文学神话传说丰富,锡伯族能歌善舞。爱好摔跤、骑射等民族体育活动。节日与汉、满族大致相同,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人从东北迁往新疆的纪念日,每年都举行庆祝活动。

51、纳西族28万人。云南占95.6%,主要聚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创造了象形的东巴文字和带音节的哥巴文字,但仅为巫师使用。1957年又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

当今也通用汉语汉文。兼营农牧业、手工业务和商业。宗教信仰有东巴、道、佛、基督教等多种。纳西族绘画、雕塑、剪纸等技艺较高。纳西人喜歌舞。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七月骡马会等。

52、阿昌族近3万人。云南占99.7%,兼通汉语或傣语,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擅于种植水稻,打制铁器技艺高。阿昌族民间口头文学十分丰富,对歌和象脚鼓舞、猴舞广为流行。工艺美术刺绣、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做工精细。

53、景颇族12万人。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区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曾以刻木结绳记事。近代创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民风爽朗、朴实,人们能歌善舞,有的是千人以上的集体舞,伴以鼓乐。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男女着装黑色对襟短上衣,妇女围艳丽的围裙,喜戴银饰物。

54、塔吉克斯坦族3万多人。99.9%分布在新疆。主要聚居区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斯坦自治县。许多塔吉克斯坦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斯坦族把山鹰看作英雄的象征。重要节日有春节、古尔邦节等。

55、普米族约3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1960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正名为普米族。原是青甘川边区的游牧部落,后来农业逐渐占居主要地位,兼营畜牧。通用汉文。

宗教信仰喇嘛教,崇拜多神,祭祀祖先。普米族能歌善舞,婚丧喜庆都举行对歌。普米族大过年即过春节,届时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

56、怒族近3万人。云南占98.0%,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怒族人大都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行狩猎、采集业。崇拜自然,基督教、喇嘛教等各有所信。怒族人喜歌舞,以此表达喜怒哀乐。服饰特点,妇女耳戴垂肩大铜环,成年男子腰佩砍刀,肩背弓弩。

(10)彝族动漫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统计的有56个,然而还有很多民族由于语言、文字、文化的失传,慢慢的被汉化或者其他少数民族化了。

而在56个民族之外的其他很多存在争议的民族,仍享受着少数民族的待遇,就算还是少数民族,各地的同一种少数民族,比如苗族彝族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别,总之56个民族只是一个比较官方的统计,56个民族外的还有很多。

阅读全文

与彝族动漫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生森林拍照姿势图片 浏览:835
男生圣诞节唯美图片 浏览:844
朝鲜中学生男生图片 浏览:130
动漫男生图片古装 浏览:569
可爱板报图片 浏览:86
怎样卖小孩衣服图片 浏览:758
室内简单烧烤图片 浏览:143
雾霾的衣服图片 浏览:990
coreldraw如何改变图片 浏览:750
简单制作表格图片 浏览:666
军用冬季衣服图片 浏览:635
庆祝可爱的图片 浏览:5
爱exo的文字图片 浏览:438
伤感图片唯美男生 浏览:807
黄油壁纸图片可爱带字 浏览:90
电动车款式图片大全小女孩 浏览:346
美女啊啪啪动态图片 浏览:619
动漫农村女孩图片 浏览:779
word图片打印如何变亮 浏览:257
超级可爱的媳妇图片 浏览: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