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元代蒙古族男子的发型是怎样的
元代,蒙古族统一了中国。蒙古族男子多把顶发在额下垂一小绺,如桃形,其余分编两辫,绕成两个大环垂于耳后。元代男子的巾帽,多带幞头,大致与宋代相同。百姓则喜扎巾。而蒙古族男子则戴一种用藤篾做的“瓦楞帽”,有方圆二种,顶中装饰珠宝。
贵族妇女戴“姑姑冠”,冠用绒棉做成,上缀珠宝,高约33厘米。
B. 跳蒙古舞女孩发型
发型应与所跳的舞蹈相适应,一般有如图几种发型: 中国的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 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
C. 蒙古族图片
这里56个民族都有(图片)
http://club.china.alibaba.com/club/post/view/21_6304200.html
D. 以前古代蒙古人是什么发型
蒙古人的头发是辫发,他们的一大半头发都会被剃掉,仅留下前额上的一撮头发。这撮头发一直垂到眉毛,并把多余部分剔除,稍留些耳边上的头发。这里的头发尽量留起来,梳成辫子,长长地垂于耳侧。总体的样子就是两束辫子垂于耳侧,仅留前额一撮头发非常可爱。蒙古的女人结婚作了新娘,剃去前半部分头发,仅留后半部分并扎起来然后戴上类似于朝鲜人的那种帽子。帽子就像倒扣的钵盆使他紧贴于头上突出帽沿,蒙古人叫Bocca,帽子用树皮做成边上装饰漂亮的丝绸和羽毛。
蒙古男士的梳头辫发与修饰胡须等都有古老的传统习俗。古代蒙古人都留一种叫做“呼和勒”的发式。汉文献中称作“婆焦”。它的样式像汉族小儿在头顶留的三搭头,将头顶四周一弯头发剃去,留当前发而剪短散垂,将两边的头发辫做两髻,垂悬于左右肩之间。或者将额顶的散垂发剃掉,后脑上的头发编成一到数股,下垂于后背或系成垂鬟的习俗。这种发式通过元太祖、元成宗、元世祖的画像可知大概。民间传说中认为蒙古男士留有如此发式的原因在于模仿了部落的象征鸟——游隼或海东青的缘故。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男人放弃了留“呼和勒”发式的传统,直至解放为止都留有一种“贴别”的发式。贴别是把前额部分的头发剃掉,剩余头发分三股编成一条辫子,平时下垂与后背,参加劳动或走路时以顺时针方向盘绕在头顶上。男人的贴别发式的主要部分是从未剃过的“胎发”保留下来的。蒙古男孩子第一次剃发留贴别的行为叫做“乌日波”仪式。由于蒙古人认为奇数是阳数,偶数是阴数,所以一般在
小孩长到三、五、七、九岁时,选择吉日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小孩的接生婆操刀剃发举行“乌日波”仪式。把剃下来的头发用哈达或白布包好珍藏终生。乌日波仪式是男人成长历程上的第一个庆典。所以尽量进行得严肃而隆重。在庆典上长者或接生婆给孩子品尝鲜奶和朗诵祝赞词,预祝孩子一生平安、健康、富足。男孩子长到十三至十五岁就意味着进入少年时代,从这时开始在辫子上系扎黑色线穗儿,从成年开始男人可以在贴别辫子上戴假发套。
蒙古男人剃头时要选择吉日良辰而且必须在上午的时间里进行。一般年长者为年少者理发。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年长者自己拿剪子(刀子)动了自己的头发之后,年少者才可以开始理发。忌讳亲生儿女为自己的父辈理发。理发时从右侧往左侧剃,不能动脑后的辫子。把剃下来的头发丢放在房屋西北方向的高地上。不能踩踏剪下来的头发,不能把头发与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也不能把两个人的头发混放在一起。
蒙古男人不能够长时间不理发或披散着头发走路。只有守孝期间不理发。过年或参加重大庆典活动前必须理发。
胡须是蒙古男人成年的标志。所以留胡须或留什么样的胡须有约定俗成的年龄规定。如果少年留胡须的话,马上就听到:“你跟爷爷是同辈?和父亲是弟兄?”等别人的嘲讽言语。男人到了二十五岁可以留上嘴唇的胡须。把胡须两端撮好略让往上翘,这种胡须称作“老虎胡子”,是年轻力壮的象征。男人到了三十七岁,被认为是进入了成熟老练,智勇双全的年龄,可以留下巴的胡须。到了四十九岁以后就可以留络腮胡,六十岁以后,对胡须不加以特别修饰,顺其自然,但是注重一种“五缕全胡”(两腮、下巴、上唇胡须下垂两角),认为这种胡须是德高望重,有福之人的标志,受到众人的尊敬。可是有些地方习俗中,保存着爷爷和父亲去世以前不能留胡须的约束。
E. 蒙古舞发型能给提供几款吗
最方便而且效果不错的方法就是:带上路边经常有卖的那种,有一个个白鞭子,顶是一圈白毛的帽子。自己头发可以散着也可以编辫子放后面。就已经有蒙古效果了。参看还珠格格里的香妃
F. 元朝时蒙古人什么发型
元代蒙古人的发式 — 辫发
辫发的历史颇为古老,从历史记载和遗物遗迹等可知,历史上曾辫发的民族有戎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等。历史上记载北方民族的发式有椎发、索发、被发、披发、编发、辫发。称谓虽多,但除椎发外,其余都是辫发的不同称谓。后来由于出土文物的证实,匈奴的椎发,也是辫发。椎发并不像有些壁画那样在头顶中央留一撮发,系成朝天的椎形。椎发也是辫发。《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所说“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史记·朝鲜列传》“卫满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史记·西南夷列传》:“此皆魋髻,有邑聚”,这里的“魋结”或“魋髻”,想必亦是辫发一类。
元时蒙古族发式,自宋元时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有相类似之处,皆被发。官则“或辫,或打纱练椎,庶民则椎髻”。所说的“椎髻”,即剃去其顶成三搭头,前头为马鬃式,左右缯辫,为之练垂式,或曰练椎或椎髻,蒙语为“失必勒格尔”。也有独拖一辫者。在元代剃匠书《净发须知》引《大元新话》中,记载当时的蒙古人发式有大开门、一字门额、花钵焦、大圆额、小圆额等多种名目。孟珙《蒙鞑备录》云:“上至成吉思汗下及国人,皆剃婆焦如中国小儿留三搭头。在囱门者稍长则剪之;在两下者总小角,垂于肩上。”郑所南着《心史·大义略叙》云:“鞑主剃三搭,辫发。三搭者,环剃去顶上一弯头发,留当前发,剪短散垂;却析两旁发,垂绾两髻,悬加左右肩衣袄上,曰不浪儿。言左右垂髻,碍于回视,不能狼顾。或合辫为一,直拖垂衣背。”郑麟趾着《高丽史》记载:“蒙古之俗,剃顶至额,方其形,留发其中,谓之怯仇儿。”怯仇儿,蒙古语发辫也。约翰·普兰诺·加宾尼所见之蒙古人发辫是:“在头顶上把头发剃光,剃出一块光秃的圆顶,从一个耳朵到另一个耳朵把头发剃去三指宽,在前额上面,也同样把头发剃去二指宽。在这剃去二指宽的地方和光秃圆顶之间的头发允许它生长,长到眉毛那里;由于从前额两边剪去的头发较多,在前额中央剪去的头发较少,就使得中央的头发较长;其余的头发允许它生长,把它编成两条辫子,每个耳朵后面各一条。”鲁不鲁乞在他的《东游记》里,也描述了他所见的发辫:“在头顶上把头剃光一方块,并从这个地方前面的左右两角继续往下剃,经过头部两侧,直至鬓角,把两侧鬓角和颈后的头发剃光,把前额直至前额骨顶部的头发剃光,在前额骨那里,留一簇头发,下垂直至眉毛。头部两侧和后面留着头发,把这些头发在头的周围编成辫子,下垂至耳。”
G. 蒙古盘发型图片图库
不好看,你笨蛋。
H. 请问各位大侠:蒙古族女生有什么好看的特色发型
蒙古族女性的发型很普通,没有结婚的一般是扎三辫……已婚的就可能是其他的发型了,不过现在也跟个性化的发型也不少……
I. 契丹吐蕃女贞蒙古等少数民族图画发型发饰特点
公服紫皂福巾,紫窄袍,束玉带或穿红袄。常服高圆领左衽绿衣窄袖袍。贵者紫里貂裘,青者次之,腰带有弓、剑、__、算囊、刀砺等_。
士兵皆髡发露顶左衽。契丹及其从属部落百姓也只能髡发,有钱人想带巾子,需向政府缴纳大量钱财。
契丹服饰,根据《辽史》记载东北契丹人、垂发于耳畔,近年东北库伦、河北宣化、张家口等辽墓,均出土契丹人壁画,可与传世《卓歇图》对照。库伦一号辽墓和二号辽墓壁画,发现垂发有一些形式变化,有在左右两耳前上侧单留一撮垂发的,有在左右两耳后上侧留一垂发,两侧垂发与前额所留短发连成一片的,有在左右两耳前上侧留一撮垂发与前额所留短发连成一片的,有在左右两耳前后上侧各留一撮垂发,顶与前额均不留发的,所垂均为散发。
J. 蒙古族头发怎么扎
远古时候大多用蝎子辫,蝎子辫的由来就是蒙古族,现在蒙古族姑娘怎么扎头发的都有。
蝎子辫:
1、从最上面取一大股头发平均分成3股、
2、最上面一层编成麻花辫3在2上,1不变1在3上,2不变从右边取出一小股为4
3、2和4合并,为5
4、5在1上,3不变
5、从左上方取一股,为6
6、5和3合并为7
7、7在5上,1不变,然后重复第5步,继续往下编
8、编到最下面,两边没有头发了就接着编成麻花辫
9、把头发稍微拽松一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