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国各地胶囊旅馆特别多,住过一次感觉如何
别的地方不知道,我住过南京的胶囊旅馆。胶囊旅馆,其实就是图个新鲜,体验一下还行,真的长期住,有些受不了。
第三,价格并不便宜,胶囊旅馆造价并不贵,但是我住的那家一晚上也要50-80块,有些小地方的旅店也差不多这个价了,并不划算,周边的旅店也有百元一天的,相较之下性价比并不高。
以上是我的对南京胶囊旅馆的体验,但是胶囊旅馆的价值还是有的,比如用在医院或者是户外,用在医院价格便宜可以解决患者家属的居住问题,在户外贴合年轻人追求新奇的体验,不建议像我体验的那家一样开在闹市跟传统商业旅馆竞争,那样发挥不了它的价值。
㈡ 日本的胶囊旅馆,到底住的是寂寞还是贫穷
我个人觉得日本的胶囊旅店住的是贫穷,因为胶囊旅店的价格是比较低的,并且也没有一定的安全性,许多的外国旅客去日本旅游的时候都会去体验日本的胶囊旅店,有时候是因为预算不足,有时候也是为了体验这种独特的住宿方式。
第一,胶囊旅店的优点这个旅店最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价格是比较便宜的。胶囊旅店在最先开始的时候是为了去满足一些,因为上班而没有打到车的人,可以使得他们去选择一个便宜又方便的住宿地方。
在选择入住方式的时候,我们应该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去的是一些风景式的旅游景点,可以去选择民宿,如果需要大一点的空间就可以去选择比较大的酒店。自己的预算不足,并且资金也比较少,就可以去选择胶囊旅店进行入住。
㈢ 胶囊旅馆除了房子的投资外,其他的设施需要多少钱市场情况如何
安全设施被。看你所在的城市了。上海不是有个胶囊旅馆么。你可以去学习下。
市场情况就是。所有房价都在1万以上。租、房月租金都在1500以上还有希望。
不然。住的人会很少。估计也就适合北京 上海 深圳 这样的地方。因为现在的工资都差不多可以养活自己。
㈣ 大兴机场胶囊休息舱多少钱一晚
胶囊酒店多数都位于机场航站楼,特别适合临时转机的旅客休息或者过夜。胶囊酒店的硬件设施则很简单,甚至有些胶囊酒店连卫生间都没有,必须到公共区域洗漱。但是胶囊酒店的优势却十分明显,价格便宜、距离机场近(就在机场航站楼)、省下了很多交通费,所以很多旅客喜欢在胶囊酒店休息,春节前夕很多胶囊酒店的预订率将近100%。据去哪儿网大数据显示,国内胶囊酒店平均价格在每小时31.4元,单人每间夜均价143元。而国内的胶囊酒店的预订率一直居高不下,远远超过机场周边的传统酒店。
但是胶囊酒店在方便的同时,也有无法替代传统酒店的缺点。一是面积小,很多胶囊酒店为了压缩空间设计更多客房,不仅取消了卫生间,客房内部也十分狭小;二是隔音差,胶囊酒店隔音差,晚上可能要伴着隔壁房间的呼噜声入睡;三是安全性差,日本胶囊酒店经常爆出行李遗失的新闻,我国单间式的胶囊酒店在这方面会好一些,但是如果发生火灾等旅客逃生也是隐患。
那么35元一小时、300元一晚的大兴机场胶囊酒店值吗?其实35元一小时略高于国内胶囊酒店的平均价,倒是不贵。
㈤ 胶囊旅馆大多只有在繁忙的都市地区才有吗
胶囊旅馆大多只有在繁忙的都市地区才有,因为日本可怕的加班文化,促使了胶囊旅馆的诞生。这种旅馆是几十个整齐撂起来的“胶囊”。每个胶囊“盛放”一个顾客。有人说它很像宇宙飞船太空舱,也有人说像棺材。2011年初中国首家胶囊旅馆现身上海火车站北广场附近。2011年8月,继北京、上海和西安之后,又一家胶囊旅馆现身昆明。 定义;“胶囊旅馆”日文叫“カプセルホテル”,就是“Capsule Hotel”的音译。人们也称之为“太空舱酒店、旅馆”、“胶囊公寓”、“格仔旅馆”“棺材旅馆”“节能青年客栈”。是日本极有特色的,充分体现日本资源节约与空间创意的便捷式旅馆。除了独立开店,胶囊旅馆往往与桑拿洗浴一并对外营业。“胶囊旅馆”非常符合如今人们倡导的低碳、环保理念。由于他的低碳排放、经济实用、安全卫生、节约资源等诸多就有点,现已被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等国家都已建成了“胶囊旅馆”经营情况超出寻常的好,一般入住率都在100%以上。这说明这种旅馆形式是非常适合 现今社会大都市快捷、便利的生活要 胶囊旅馆的最初设计者是建筑家黑川纪章[1]。1979年,新日本观光株式会社在大阪梅田开办了首家胶囊旅馆,1985年,随着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的举行,为容纳大量观光客而紧急修建的胶囊旅馆,经电视台报道之后开始被社会广知。 踏进旅馆大门,热情的工作人员会递上一双消毒拖鞋。旅客付钱后,便得到一把衣柜钥匙,可以把随身携带的行李锁进衣柜。旅馆内部随处可见张贴的“静”字样,以提醒客人保持安静。走廊两侧的胶囊分上下两层,很像中国的卧铺车厢。“胶囊”的长宽高 胶囊旅馆图片(3) 分别是2米、1米和1.25米,一个身高1.80米的成年人躺下翻身是没问题的,坐起身来也不会碰到头。一床、一桌、一台电视,基本是内部的全部家具了。袖珍桌子也就门把手大小,只能放眼镜、手表等小物件。墙壁上有一排电子开关,是控制胶囊内灯光、温度及音响设备的。 胶囊旅馆不会因为廉价而忽略卫生,不论房间是否更换旅客,床单、枕巾等就寝用品都是每天一换。游客一进门,就要换上专用睡衣。 大概是为了保证胶囊内空气流通,每只胶囊都没有门,只有一个卷帘以保护游客的隐私。当然,透气的卷帘无法阻止声音的袭扰,不远处的洗手间及淋浴室的声音会若隐若现地传进来。深夜,走廊里此起彼伏的鼾声也会响成一片,旅客可以带上耳塞隔音。 旅馆特点 清早起来有免费提供的洗漱用品。这里的牙刷很有意思,不需要挤上牙膏就能刷出满嘴泡沫。除了公共浴室的淋浴,这里还有人工温泉。由于池底装了超声波装置,激荡的水流可以给您捶腿、敲背、浑身按摩,真是很解乏。 沐浴后,男士可以使用免费的一次性剃须刀,女士也有各种免费护肤品。木梳虽然不是一次性的,但分为使用过和未使用过的两个篓子。每天都有工作人员清洗,然后放入紫外线灯箱消毒。 公共休息室里有多个自动售货机,出售香烟、果汁、咖啡、泡面、电池、冰淇淋、汉堡包等。沙发旁有免费杂志,爱热闹的人可以和大家一起看电视。如果感觉疲劳,往自动按摩椅里扔几个硬币,就能享受20分钟电动按摩。有的胶囊旅馆设有读书室,商务人士可以在此使用电脑办公,免费的宽带无线网速度很快。 针对人群 藏身在办公大楼里的胶囊旅馆,主要针对晚上加班,赶不上末班车的上班族客群供他们休息补眠。有别于传统胶囊旅馆,阴暗老旧的刻板印象,这种胶囊旅馆很不一样。以黑白为基本色调,处处充满摩登现代感,旅馆以观光客和女性客人为主轴贴心设计,不只厕所跟楼层男女分开,就连电梯也要分男女,让女客人住得舒适放心。 进入一个一个小胶囊里不怕睡得不舒服,业者采用高级寝具,让你一夜好眠。胶囊旅馆摆脱不景气阴影,以新面貌开拓无限商机。 洗浴区 拿着钥匙,首先去更衣间,换上衣柜里棉布和式浴服,电梯直接送到位于地下2层的浴室。尽管浴室里间的风吕池、淋浴台、桑拿房,和一般的日本浴室别无二致,外间一应俱全的按摩椅、电视、化妆室和牛奶贩卖机也并不新鲜,泡个舒服的热水澡,倒真的很解乏。在干净的盥洗室里洗漱,佩服日本人的整洁与自律——偌大的盥洗室,每个客人洗漱完毕,都会把一次性用具小心地扔到废物桶里,再用面纸把台盆边的水擦干净。[2]入住方式 只能爬进门 休闲区 泡了澡、喝了牛奶、做了按摩(当然是按摩椅,旅馆里附设中式、泰式マッサージ(Massage,按摩),不过价格不菲的),带着一身轻松来到地下1层的休闲区。尽管已经是凌晨一点多,还有不少人或者躺在休息厅的沙发上看电视,或者在阅览区看漫画和杂志。旁边的电子游戏房里倒是空无一人,可角子机、老虎机和格斗游戏机屏幕上花花绿绿的灯光依旧终日闪烁。 宿眠区 上2楼,来到整个旅馆最有特色的所在,也是“胶囊旅馆“名称来源的宿眠区。极有创意的空间构成,一进宿眠区,整个宿眠区如分成很多进,按照英文字母顺序编排。每一进的两面墙上,如蜂巢般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分布着20余个“胶囊洞”,每个洞长宽不过1米,进深也就一人左右,这仅容一人坐、卧的小空间,就是客人们的卧室了。(三楼有男女合宿、三人合宿的“大洞”,形制相似,只是面积大一点而已)。 每个胶囊洞都有和更衣柜手牌相同的编号,“看,像不像太空舱?有没有一点科幻世界里未来人的生活空间?” 内部区 《纽约时报》记者田渊弘子(音译)日前来到中西淳入住的“胶囊旅社新宿510”采访。放眼望去,旅社楼道两旁是两排整整齐齐的格子间,好似火车卧铺。格子铺共分上下两层,每个格子间深不过2米,宽和高不过1.5米。 格子间全密闭。一个人在格子间里最多能半躺半坐着,根本站不起来。格子间还没有门,只有一个薄薄的屏风作遮掩。 每个格子间只配有一盏灯,几个衣架,一条薄毯,一个枕头和一台小电视。小电视只能用耳机听声音,因为格子间隔音效果差,就连轻微咳嗽声都能被“邻居”听到 胶囊旅馆图片(5) 。 空间小,“蚁族”也得把所有生活用品都堆放在格子间内。整间旅社设有统一餐厅和公共卫生间,楼道里满是烟味,摄像头到处都是。 中西淳告诉记者:“这儿就是一个爬进来睡觉的地方。你得适应一下。”他说,自己只带了两套西装,因为根本没有衣橱。 近年来被东南亚、欧洲各国效仿,就连发达的英国、法国、德国、立陶宛都相继也建成了类似的胶囊旅馆,由于它的低碳环保、低廉价格和便捷服务,深受差旅一族年轻游客的欢迎,入住率非常高。 中国商家也不失时机地结合国情,在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广州、深圳等地也在筹建这样的旅馆、客栈,上海和安徽的已经开业。相信这种低碳环保、经济便捷的青年旅馆一定能在短期内成为中国新的一种投资业态,成为低碳生活的新方式。 目前国内也出现了几家生产胶囊旅馆设备的厂家,杭州、西安、上海也相继出现了专业的生产胶囊旅馆设备的厂家。看来,中国的胶囊旅馆业要进一步发展,除了等待市场对新事物的认同外,还需要政府的鼓励、认同,社会的支持及专业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才行。 胶囊旅馆(11张) 亮相西安 位于西安市交大南门御城龙脉的西安悠游胶囊公寓经过一年多时间筹划,选址,设计,安装,终于亮相了,所展示产品系西安胶囊旅馆设备有限公司产品,真正的中国制造,中国第一。 初步定价---每天38元 三天100元 一周200 元 一月800元 免费项目--数字电视 宽带 24小时热水 空调 暖气 现身上海 中国首家胶囊旅馆现身上海火车站北广场附近。据旅馆工作人员介绍,“胶囊旅馆”在300多平方米的面积内分3个区域共布置了68个1.1米见方,长度2.2米的特制睡床,内设单独的电源插头、时钟、可调光壁灯和平板电视机,旅馆内有冷暖空调和无线宽带网络。 “胶囊旅馆”将在上海开业 每人基本费28元 据《新民晚报》报道,没想到,上海也有了“胶囊旅馆”,在中山北路近沪太路口。旅馆老板说,现在还没正式营业,不过上门打听的人不少。 钢框架的“胶囊”,宽和高约110厘米,长220厘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空调让人冬暖夏凉,有枕头被子、通风扇、可调灯光、闹钟、电源插座、液晶电视,还能上网漫游。据旅馆工作人员介绍,“胶囊旅馆”在300多平方米的面积内分3个区域共布置了68个格子间,分成A、B、C三区,另有浴室、卫生间、吸烟区、小卖部和存物区等。每人收基本费28元,每小时再加4元,比如洗个澡再睡上一觉,10个小时就是68元,一天是88元。 胶囊旅馆,据查这是国内第一家。虽然别的城市有过“胶囊”公寓,但那是山寨版的“胶囊”。上海这个“胶囊”是国际标准,材料、尺寸、设施、服务和防火防盗等,都有讲究;除了构造格局不同,经营方向也不一样,别地是长包的房客,而这里是以小时计算的旅客。 由于胶囊同走廊之间仅有布帘相隔,胶囊的私密性不够,据电视台实地考察的结果,胶囊内开灯时,走廊上看胶囊内的行动较清晰;另外,由于胶囊二层的梯子是金属制品,较滑,攀爬需小心。据悉,上海的胶囊旅馆仅接受男宾。 再现昆明 继北京、上海和西安之后,2011年8月,又一家胶囊旅馆现身昆明。50平米的旅馆中分两层放有10个胶囊,每个胶囊有2平方米,内设电脑,还可以切换为电视。每个胶囊都对应一个储物柜存放私人物品,在门口鞋柜上也有专用的消毒拖鞋,共用的卫生间也编上了胶囊的号码,防止住客拿错。胶囊旅馆由于经济实用原文来自 http://bbs.028chunxilu.com/thread-1631-1-1.html
㈥ 北京现共享“胶囊旅馆” 最低半小时六元,你想试试吗
半个小时六块钱,那么一小时就是12,晚上临时睡个觉,按照正常的八小时来算,就是96块钱,说实在的,还不如直接住宾馆,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这样,同样的价格,可以完全独立,而且随心所欲,空间面积还大,环境卫生也相对好一些,为什么要住胶囊宾馆。
我自己很传统,不喜欢这种束缚的感觉,尤其是成为产业链一样的东西,居然还共享,感觉就像是机器人或者蝼蚁一样的存在,在商家眼里,就是赚钱工具,在外人眼里,就是那种社会最底层的人,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真是可悲。
我一直是这样的观点,可能一文钱不值,也没人能真正的看到,但我还是想说给自己听。共享产品有共享产品的好处,篮球,自行车,电动车,充电宝这种小东西,生活必备品,可以共享,确实足够方便。
但是不能所有东西共享,尤其是生活中私人化的一些东西,房间,衣物。其实服租聘在一开始就是共享的模式,只是没有说的现在这么好听罢了,共享给人好像不要钱或者福利性质的东西,但是用过的人会发现,所谓共享才是获取钱财的最好办法,有点像某些组织打着慈善和无助的旗号敛财,现在好多人开始宣传和鼓励人们养成公益的意识,我自完全觉得就先像洗脑,不信你可以去看那些鼓励工艺方面的组织和个人,有几个是真正的关心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只要钱到手,剩下的就和你半毛钱关系没有,很多傻不拉几的大学生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还一心想着公益和慈善,真是讽刺。就像共享胶囊和服装租聘,人家挣着你的钱,绞尽脑汁在坑你,你还想着给人家数数钱,顺便感谢人家,蠢到家了。
㈦ 胶囊旅馆 住1晚多少钱
“胶囊旅馆”全方位测评
◆空间大小 住1米8左右的人应该也差不多没问题。
◆结论 空间恰好合适,满足直身坐起要求,但是绝对无法在里面站立。
◆设施配备 配备了梳妆台、电脑桌、无线宽带、USB插口和排气系统等。
◆结论 满足年轻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入住花费 一晚四、五十元,团购最低到15元。
◆结论 价格低廉,适合收入微薄的年轻一族。
◆清洁度 空间狭小,易于店主清洁,卫生死角少。
◆结论 比想象中要卫生。
◆私密性 将男女分区,房子上层为女生区,下层是男生区,其中女生区的房间还设置有门。
◆结论 男女分离,防狼有门有店主。
★价格 不算贵,网上订购更便宜。然而正价入住,其价格与一些宽敞的“家庭旅馆”相比,就失去了竞争力。
★暂时过夜 价格低廉,入住方便,由于种种原因晚上不能回家的人,可以在这里凑活睡一晚。周围便利的交通也方便天亮了找车回家。
★图新鲜 这绝对是新鲜事物,反正也不贵,图新鲜的可以去体验下。
“胶囊旅馆”日文叫“カプセルホテル”,就是“Capsule Hotel”的音译。人们也称之为“太空舱酒店、旅馆”、“胶囊公寓”、“格仔旅馆”“棺材旅馆”“节能青年客栈”。是日本极有特色的,充分体现日本资源节约与空间创意的便捷式旅馆。
除了独立开店,胶囊旅馆往往与桑拿洗浴一并对外营业。“胶囊旅馆”非常符合如今人们倡导的低碳、环保理念。由于它的低碳排放、经济实用、安全卫生、节约资源等诸多就优点,现已被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等国家都已建成了“胶囊旅馆”经营情况超出寻常的好,一般入住率都在100%以上。这说明这种旅馆形式是非常适合现今社会大都市快捷、便利的生活要求。
胶囊旅馆的最初设计者是建筑家黑川纪章。1979年,新日本观光株式会社在大阪梅田开办了首家胶囊旅馆,1985年,随着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的举行,为容纳大量观光客而紧急修建的胶囊旅馆,经电视台报道之后开始被社会广知。
㈧ 中国二代现象的胶囊公寓成为穷二代翻身前的缩影
“穷二代”的胶囊联盟
“胶囊公寓”撕开了北京房价飞涨背景下的繁荣面纱,让人看到了大都市背后庞大密集“蚁族”的生活。随着改革进入第二个30年,中国人的穷富分野也进入了第二代。他们依托前辈的物质基础和思想轨迹继续前行,但在追逐梦想的首都北京,有的人获得的可能是整个世界,有的人获得的可能只是一枚“胶囊”。
“穷二代”这个名词概括了那些弱势又充满希望努力拼搏的人群,“胶囊公寓”则成为他们希望改变地位前的缩影。无论言辞多好,这种仅能容纳一张床的2平方米小屋,与超过半数的房屋空置相比,无疑是财富被攫取后留给“穷二代”最形象的礼物。
黄氏胶囊有8间
“觉得那不是给人住的,我来北京,宁可住多人间的学生公寓,也不愿意住那样的屋子。没有窗户,让人窒息。那么小的地方,进屋直接脱鞋上床……长期住,对身心都不好。”沈阳姑娘庄宁说,“本来北漂一族对生活的心态就很重要,一直住那种地方,心里肯定憋屈死了。”
“胶囊公寓”位于北京海淀区六郎庄五间楼47号居民楼上,是78岁老人黄日新的发明。
首个与黄日新老人签订租房协议的山西姑娘张琪在见到记者的时候特别疲惫。“住在这里几天,我发现自己变得焦虑、狂躁和疲惫,中午到国贸办事,坐10号线到这里,感觉特别漫长。”她搬进“胶囊公寓”后,最大的愿望是能睡一个好觉,但就是睡不着。“我的身体根本没法接受,我感到特别孤独,今天特别想找人讲话。”
六郎庄在北京海淀区城乡结合部,和中关村的距离是10分钟的自行车车程。一名居住在六郎庄的青年告诉记者:“我们这栋楼里,有许多在中关村卖电脑的。”
在中关村做软件工程师的谢常财的房间大约有10平方米左右,每月房租500元。“我觉得挺有新意,对刚毕业处于过渡期的大学生,有一定的价值,能起到缓和作用,毕竟对于在城市里每月挣2000至3000元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拿出八九百元在城区租一个房子,显得难以承受。”他已经不是刚毕业大学生,但为了节约钱住在六郎庄。
2010年4月,记者多次来到这里,并在“胶囊公寓”体验了一晚。324房间内的“胶囊公寓”有两间,其规格为120厘米宽,220厘米长,200厘米高;328房间和332房间内的“胶囊公寓”分别有3个,宽度缩小为90厘米,长度和高度不变。房间内摆放的胶囊公寓,就像在一个方盒子里整齐摆放的火柴盒。
“胶囊公寓”很小,小到只能容纳一张床。不过,床头上还有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方有一个明亮的大节能灯,灯下有4个插座和一个网线插孔,符合新生代的生活习惯。其月租金为小胶囊250元,大胶囊350元。“我的‘胶囊公寓’墙壁是用钢板和混凝土做的,具有防火、防盗和防热功能,还申请了国家专利。”黄日新老人说。
“我主要希望为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或者是在街上流浪的弱势群体建造一个安身之所。”黄日新介绍,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日本的胶囊旅馆,但日本胶囊旅馆太豪华,造价太贵,每间达到1万元人民币,每月租金也高达640美元,“我的‘胶囊公寓’研制期间的造价为一个2500元,规模化生产成本大约在1500元,月租金200元到250元,属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可承受的范围”。
北京处处是胶囊
黄日新是一个热能装置动力工程师,在其78岁的生涯中,最为得意的有三件事,一是设计了北京东郊全国最大的北京华能热电站热能动力装置,二是年轻时代帮助翻译了前苏联奥运冠军的《论跑》并在中国出版,第三件事是他在1956年获得北京市运动会的800米比赛第三名。2009年下半年以来,老人进入通过发明解决中国困境的激情中。
“小说家的作用是把问题提出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但作为科学家,就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明,为社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政府解决目前突出的问题。”黄日新告诉记者,“在我的‘胶囊公寓’诞生前,北京已经处处都是‘胶囊公寓’,在天通苑,在唐家岭和小月河,只要有刚毕业的大学生聚居的地方,就有胶囊公寓,不过他们是用木板隔成的,10平方米的房间放上3张高低铺,住上6个人”。
唐家岭的名气,是在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的调查报告《蚁族》出版后迅速形成的。唐家岭位于北京海淀区城铁十三号线上地站到西二旗站的西边,是北京的城郊结合部,原住民仅有5000人,却居住了5万外来人口,绝大部分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从这里出去的电影演员王宝强,是房客们心里的传说。
廉思调查后认为,“蚁族”是一群来自西部农村或者县城的高智商群体,其中来自农村和县城的比例分别达54.7%和20.7%,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渴望融入大城市,但没有“富二代”或“权二代”的家庭背景,只能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努力改善自己的处境,“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群居”不合法,但在北京的每一个角落,可能都存在着群居的事实。在中国农科院东边的天马公寓就是聚居点之一,山西大学在北京实习的学生高源和崔鹏今年7月将毕业。他们开始住的是8人间,后来住到20人间,房租都是每月290元。“同一个宿舍的人根本就不认识,谁今天来了明天走了根本就不知道,最难受的是根本没法睡觉,贵重的东西也不敢放在身上。”他们找到黄日新,听到“胶囊公寓”已经住满人的消息后,脸上很失望。
“看了《蚁族》之后,我受到很大的震撼,这些孩子都读了大学,可政府却不能为他们解决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让他们成了蚁族。他们高智、弱势、群居,很坚强,作为过来人,有必要帮助他们。”黄日新对记者说,从2009年起,他就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准备,最开始叫“蚁族公寓”,后来听从别人建议改叫“胶囊公寓”,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胶囊虽小也是家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下半年以来,北京房价以火箭般的速度上涨,在2010年3月份,北京三环内的房屋普遍进入3万元时代,而房价上涨最疯狂的通州,期房价格从每平米5000多元一直升上2万多元。房价飞速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炒房。
买不起房逐渐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逃离北上广”正在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一份来自网络的统计数据显示,有54.7%的80后选择“逃离北上广”,最直接原因是由于一线城市飞涨的房价;31%的“逃离者”则认为由于户籍制度的束缚,在一线城市存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公的现象;还有9.8%的人认为在一线城市生活“幸福性价比”太低。
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表示,胶囊公寓是在中国房地产价格奔5万之后产生的时代产物,“是对现在房地产政策及高房价非常绝妙的讽刺。年轻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要在这么一个连翻身都要扶墙的‘胶囊’公寓当中生活”。
黄日新介绍,他的“胶囊公寓”经过《北京青年报》报道后,被新浪乐居版的编辑发现,“胶囊公寓”才被人们广泛知道,并制作成一个模型放到新浪的展台上,成为2010年北京春季房地产交易会的焦点。
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和部分国外的媒体都派出记者守候在胶囊公寓,等待着有可能发生的每一个事件。新浪网更是在胶囊公寓摆放在六郎庄3个月后,利用其巨大的网络平台,组织网友体验试住,随后产生了几位愿意最先吃螃蟹的人。
山西姑娘张琪是最早从试住状态转为租住的人,她毕业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曾经获得首届中国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山西赛区的第一名,从网上看到胶囊公寓的报道以后,就来到胶囊公寓试住,后来决定租下来。“胶囊公寓是一种概念,实际的意义在于引导社会可以这样做,但它的效果还有待检验,我觉得它的巨大作用在于挑战人类居住的生存极限,我在这里住过之后,下一步可以考虑看是否可以在大衣柜里居住了。”
来自天津的温娇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她毕业于天津一所大学的环境管理专业,今年23岁,是个自由职业者,大学毕业以后就来北京打拼,两年来一共挣到5000元,她的主要生活来源还是母亲资助。
她的梦想是唱歌,还出过一个专辑《单边爱》,发行量是2000张,“主题歌是我自己写的”。她告诉记者,她曾经去找过一些歌厅、咖啡馆做歌手,“但人家都嫌我没有经验,我很受打击”,“现在我仍然希望找到一个能唱歌的工作”。
“我以前是和朋友合租房子,一个月要花500元,太高了。我看到胶囊公寓的报道,就找过来了。”温娇说,“那天我打电话,黄老说还有一个女孩在等着租房子,让我3点半来。”“我担心最后一间房子被租出去了,所以就提前一个小时来到这里,等了一个小时,终于租到了。”
记者看到,温娇居住的胶囊公寓属于小型的公寓,宽度大约为90厘米,床头桌上放着温娇的笔记本电脑。“平时没事儿的时候,我就出去转转,买一点吃的东西回来。”她告诉记者,她每天的生活开支是25元,早上吃灌饼,中午和晚上吃盖饭。
在4月22日记者采访温娇时,“胶囊公寓”里还是充满了怪味,与两周前首次采访闻到的气味不相上下。“我平时都把门开着,让刺鼻的气味散出去,要不晚上睡觉的时候很难受。”
居住者的联盟
2010年4月22日下午4点半左右,78岁的黄日新老人在一份《关于组建“胶囊公寓联盟”的头号文件》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由胶囊公寓的设计者、租客、网友和媒体共同组建的“中国胶囊公寓文化及产业联盟”宣告成立。
这是胶囊公寓联盟的成立仪式,没有漂亮的礼仪小姐,没有官员剪彩,也没有教授捧场。不过,现场媒体有十家左右,其中不乏美国路透社、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黄日新老人签字后,没有发表任何宣言,也没有谁报以热烈掌声,只有黄老不停地对媒体记者说:“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让我实现北京500万流动人口都能有个栖身之所的梦想。”
胶囊公寓联盟的发起人有黄日新,孟小来、温娇、周玉静等住客,“是中国第一个由设计者、租客和社会人士共同成立的居住联盟”。黄日新老人被推举为“胶囊公寓联盟”主席,孟小来任秘书长。在黄日新签字后,孟小来对黄日新说,“我们就是有组织的人了”,说罢,两人哈哈一乐。
“胶囊公寓现在还有很多不足,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有文化,不能仅仅只解决住的问题。”据称,该“联盟”先期将募集20万元的资金,设计新一代胶囊公寓,对胶囊公寓的不足进行改进,“现在我们计划再做50套”,孟小来说,黄日新已经付出了4万元的成本,自己也将投入1000元。“本联盟以推动并改善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的住宿条件及生存状况为宗旨。”
不过,在近日北京市法制办公布的《关于修改〈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草案)》中,北京市最低租房面积不得小于10平方米,“胶囊公寓”可能成为非法建筑。黄日新老人表示:“政府规定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也好,7平方米也好,还是更小的房屋也好,不能光是出一个规定就完了,总得有个可执行的办法。”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北京市有关领导对“蚁族”聚居唐家岭产生看法,正在着手改造唐家岭,但怎样解决这些刚毕业的低收入大学生的居住问题,并没有说法。这可能将导致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只能选择更远的地方居住。而六郎庄也属于北京市2010年规划要在3年内拆迁的村庄,其村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上级要求今年就要全部拆完。”
㈨ 听说过日本的胶囊旅馆吗为什么在中国不受欢迎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以往的观念,开始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当人们有闲暇的时间就会选择外地去旅行,而酒店就渐渐的成为了国人在旅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设施!不仅是在旅行过程中,许多人在出差过程中也会选择居住在酒店。
㈩ 什么是胶囊房
就是把一个很大的房子隔成很多小间,胶囊房是当今房价高涨的产物,胶囊房主要特点是面积小,价廉,因其小,像胶囊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