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发型图片 > 最贵的田黄石价格图片

最贵的田黄石价格图片

发布时间:2022-02-16 08:35:46

Ⅰ 田黄石和金田黄的价钱及区别

金田黄

产自印度尼西亚爪洼岛的太阳溪,由于这种石头在未经加工时,看上去很像是肥皂,被称为“肥皂石”。 由于是从800米长的溪水和泥沙中挖捡而出,也称太阳石、太阳仔冻石,田黄精石,金田黄冻。
“金田黄”是含镁和锰较多的方解石,学名是“镁锰方解石”或者“镁菱锰矿”,“金田黄”颜色艳丽,有红色、橙色或者黄色等不同色调,而“金田黄”的红色、橙色或者黄色正是来源于方解石中所含的锰了。
“金田黄”属于方解石;其化学成份钙1.11 锰0.89 (CO 3)2,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由较高纯度碳酸钙,氧化硅等无机化合物组合而成;摩氏硬度3.5-4.5,易雕刻,一般温度下不干不裂。一般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其摩氏硬度为3.5~4.5,比重为2.9~3.0。
由于没有赏玩石头的传统,这种石头在当地并没有受到任何特殊的待遇。直到2000年前后,这种石头进入中国台湾,被加工成艺术品进行收藏,它的名字也相应改成了“太阳石”。2005年这种石头被台商带到大陆,开始在少量藏石爱好者之间流传,名字也改为现在的“金田黄”。在此过程中,这种石头的价格开始逐级上行。而从2008年开始,中国金田黄市场逐渐形成,金田黄原石及其制品的价格,也进入了加速上冲阶段。

“金田黄”在市场上通常被称为“印尼金田黄”或者“台湾金田黄”。该石种产于印度尼西亚一个不太知名的地方——“太阳溪”,所以当地又称之为“太阳石”或者“肥皂石”,质地优良,也有山产的“山料”和河中采掘的“水洗料”之分。据商家说,其产量也很稀少。市面上通常见到的“金田黄”原料多为团块状、结核状,有的带有共生的“石皮”,透明度较高。上等“金田黄”比寿山石中品质较好的“冻石”的级别还要高。其金黄、橙红、粉红等颜色非常有特征,也很好看,且与产于中国福建地区的顶级名石——寿山田黄非常接近,所以有商家称之为“印尼金田黄”。由于“金田黄”最早进入的市场是中国的台湾地区,也是最早由台湾商人带入福建地区销售的,因此也有“台湾金田黄”的说法。金田黄 金田黄
“金田黄”在本世纪初登陆台湾时,并没有引起藏家的特别兴趣,也没有什么大的轰动。但是,近两年来“金田黄”再次进入福建地区后,身价便陡然暴涨:在印尼当地,台湾商人的原料采购价格已从一公斤原石3000元台币涨到3万元台币(约合人民币6000多元),涨幅约是10倍,而且这一价格仍在不断攀升;福建地区一方石印从原来的1万元到几万元,一下就涨到了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少商家甚至认为,优质“金田黄”的价格已经超越了黄金。有媒体近日还称:“在台湾,金田黄的行情价是500元/克,比黄金还要贵。即便如此,金田黄的身价现在仅为田黄的1/3。”于是,很多商家都在期待,“大陆市场目前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后市应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放言鼓励藏家:“现在是最好的投资和收藏时机。”甚至有媒体报道厦门玉石市场时用了“震荡连连,金田黄想做下一个黄龙玉”的标题,认为“金田黄”也应该像黄龙玉一样,可能还有几万倍的涨幅。
称“金田黄”名不正且言不顺
尽管详细的矿物学报告还未出台,但根据矿物学家的肉眼鉴定和已有的一些介绍资料,我们仍然可以弄清楚“金田黄”的材料本质。
“金田黄”是含镁和锰较多的方解石,学名是“镁锰方解石”或者“镁菱锰矿”,英文名为Kutnahorite,也可翻译为“锰白云石”。“金田黄”颜色艳丽,有红色、橙色或者黄色等不同色调,属于艳色方解石的集合体。我们知道,纯的碳酸钙就是方解石或者文石,含镁多时就多了白云石的成分了,含锰多时就多了菱锰矿的成分了。所以,虽然“金田黄”为方解石,但有较多的白云石成分和较多的菱锰矿成分。而“金田黄”的红色、橙色或者黄色正是来源于方解石中所含的锰了。
“金田黄”一般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具有不完全的板面解理和贝壳状断口。其摩氏硬度为3.5~4.5,比重为2.9~3.0。“金田黄”主要形成于外生作用条件下,产于近代海底沉积、黏土或石灰岩洞穴中,也可形成于内生作用,产于温泉沉积及火山岩的裂隙和气孔中。“金田黄”的材质在外表上酷似寿山田黄,但两者在折光率、硬度、透明度、质感等物理性质上却大相径庭。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或许是寿山田黄太令国人着迷了,抑或目睹了寿山田黄近几年价格狂飙,于是商家便把这种外来的石头称为“金田黄”。这一名不正且言不顺的称呼现已让寿山田黄的粉丝及商家大为反感,也令很多国人懵懵懂懂。我想如果老外听了这个名字,可能更会莫名其妙。因此,这个“金田黄”也需要正名。
那么,应该怎么命名呢?目前,在政府机构没有下达约束性的、具备强制力的文件来对“金田黄”进行命名的情况下,用材料名+工艺名的二名法或是一个首选方案:工艺名或者可以就叫“金田黄”,但材料名必须是科学名,因此称之为“橙色方解石”或许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样,“金田黄(橙色方解石)”或许能够纠正市场对于这种漂亮石材的种种失之偏颇的理解。
硬度高于寿山田黄适合做印材
“金田黄”摩氏硬度为3.5~4.5,因此这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石头以其比寿山石、寿山田黄明显为高的硬度和不容易被指甲划伤的优点,理所当然地成了文人骚客的理想印材。
我们知道,寿山田黄是福建产寿山石中的优良石品,它与寿山石一样,主要也是由地开石、珍珠石和其他黏土矿物组成,硬度很低——摩氏硬度只有2~3,有可能为手指甲(指甲的摩氏硬度为2.0~2.5)、铜钥匙(铜钥匙的摩氏硬度为3.0)刻动。作为广义的玉石,寿山田黄一般只作为图章石和工艺美术雕刻石料。但是,不少商家在介绍“金田黄”时,都强调“金田黄”很软,如称其摩氏硬度在3以下或在3~3.5之间等。总之,为了和寿山田黄“攀亲”,基本把“金田黄”的硬度人为地界定为与寿山田黄相当。这就很容易让人误以为“金田黄”与寿山田黄在物理属性上区别不大。而实际情况是:作为方解石致密集合体的“金田黄”的摩氏硬度比方解石单晶体的硬度要高,为3.5~4.5。所以,行内的雕刻师对“金田黄”下刀后发现:作为雕刻石,“金田黄”与寿山田黄或“昌化田黄”相比,用起刀来还真有点儿难度。
此外,不少业内藏家(包括雕刻师)敏锐地捕捉到了“金田黄”显而易见的优点——上手后有细腻、润滑之感;看起来,还有与寿山田黄一样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高贵浓艳的橙黄色。
各色“田黄”你追我赶论高下
市场价值是检验艺术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往往最令人们关注,各色“田黄”固然也不例外。
翻翻寿山田黄在中国的历史,其价格或许会令人失望,因为这种稀有的石头在中国历史上竟一度不甚值钱,即使到了明代与皇权拉上了关系,它也大都被当做奇效的治病之粉。只是到了清代,特别是相传以“玉痴”和“石痴”而闻名天下的干隆皇帝做了一个“福寿田”的黄石美梦之后,寿山田黄便从此一跃成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身价陡然百倍,以至于被一些人称为“石帝”。显然,寿山田黄在清代的发迹要归功于干隆皇帝那个着名的梦和他的“博爱”。
被奉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以及“石帝”后,寿山田黄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款”:清代,“一两田黄一两金”;民国时期,“易金三倍”;今天,就不是“一两金”或“三倍金”的问题了,而是“一克田黄值千金”:寿山田黄价格一路上扬,优质者在收藏市场上的宣传价格竟然高达每克数万乃至数十万元,让不少石痴“望黄兴叹”。这还不算,近年来,从矿物组成、特征及成因都与寿山田黄相同或类似的“昌化田黄”的横空出世,又让藏家蒙了一头雾水。现在更热闹了,产自印度尼西亚的“金田黄”又来中国溜达,而且在硬度、质感、光泽、折光率、透明度等方面都可以和寿山田黄及“昌化田黄”一论高下,且报价一路上扬——今天的一方石印高达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写到这里,我不禁感叹:300多年前的干隆爷如果看到这个具有帝王专宠的黄色的“外来户”,又会作何感想呢?说不准,尽管这种黄色的石头并未承载丰富的中华文化,它也会像产自缅甸的翡翠一样,真正会令今天的中国藏家如痴如醉,让世人为之癫狂。

碳酸盐质玉石碳酸盐玉

化学成分 CaCO3结构 细粒状结构硬度 5碳酸盐玉外观图 碳酸盐玉外观图
象征意义 纯洁之石
颜色 白色
矿物成分 石英岩、白大理岩
光泽 玻璃光泽

碳酸盐玉:平川秀色雪域高原翠岗云海丹峰山茶碳酸盐质的玉石其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 CaCO3 )或白云石( CaMg(CO3)2 )。这类玉石的名称很多,主要是根据产地、颜色、花纹等的不同而命名:
“汉白玉”
纯白色,细腻均匀,最为着名的产地是北京房山周口店。有时用来仿白玉。也有人用粗粒的大理岩染绿后仿翡翠。
“云石”
产于云南大理,灰色、深灰色、深绿色、褐色的花纹衬托在白色的底色上,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效果。其白色部分是方解石,而暗色花纹中含有金云母、绿泥石、角闪石、黑云母、炭质。
“灵璧玉”
产于安徽灵璧的石灰岩。战国时代就已开发利用。其中有三个着名品种:红皖螺、灰皖螺、磬云石。前两种含有地质上称之为叠层石的化石,即蓝绿藻低等植物群体的遗迹。而磬云石是含有金属矿物和有机质的一种非常细腻的石灰岩,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有一套磬云石做的磬。
“百鹤玉”
又称“百合玉”。产于湖北鹤峰距今4.3亿年的古老地层中,是一种含有海百合茎化石的石灰岩。其中,生物碎屑的形态有圆形、椭圆形、长条形或圆锥形,颜色有白色、红色、绿色、褐色。适宜制作金钱豹、梅花鹿等动物摆件或是香炉、宝塔、花瓶等仿古玉器。
"蜜蜡黄玉"
产于新疆哈密地区,是一种黄色的白云岩。其颜色来源于所含的氧化铁。 呈明显的蜡状光泽。
“木纹玉”
产于黄河沿岸,是一种木纹状的白云岩。其纹理由铁质渲染而成。最初用于桌面、茶几、装饰板材等,近年来多用于茶具、酒具、健身球等小件物品。
“阿富汗玉”
近年来在市场上出现的新品种,由很纯的方解石组成。

Ⅱ 田黄石价钱怎么样

我们从林石雅集寿山石网可以看出,一两田黄十两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一两田黄百两金,目前拍卖会上最贵的田黄石已经拍出克价20万了,田黄石的价格已经是越来越值钱了。

Ⅲ 田黄石价格多少钱一克 - 百度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7-30

Ⅳ 田黄石价格怎么样

我们在林石雅集寿山石网资料上可以看出,一两田黄十两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一两田黄百两金,目前拍卖会上最贵的田黄石已经拍出克价20万了,田黄石的价格已经是越来越值钱了。

Ⅳ 田黄石多少钱一克 田黄石为什么这么贵

品名:田黄石
参考价格:¥68.00
包邮
来源————XX网购
满意请采纳。谢谢

Ⅵ 田黄石价格

你测一下硬度,还有就是拍清楚了。看似有罗卜纹

Ⅶ 田黄石的价格

你这个是田黄的摆件。这么漂亮的摆件少见。

Ⅷ 昌化田黄石现在价格一般多少钱一克

昌化田黄石要看是老坑的还是新坑的,老坑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田黄石的成交记录最高香港拍卖过20万8千一克!一般普通品相的也在万把块一克了。

Ⅸ 田黄石什么价位

福州的寿山石经过1500多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产地在神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一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田黄的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把贡、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的田黄冻者,极为澄澈,色如蛋黄,产于中坂,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质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二、寿山村东南有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出石少,佳质尤罕,现在市场上所见的水坑石佳品,多是百千年前的旧物。水坑石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三、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其中高山系是山坑石的代表。高山石通灵莹丽,石品多达百种,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高山、油白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源于杜陵坑山溪处的善伯洞,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色鲜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四、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山,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好的是芙蓉石,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温润,凝脂,细腻。

五、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

你没有提供详细的资料我无法给你判别但可以介绍一些方法
近年寿山石市场上出现有仿真寿山石,所谓仿真就是“假货”。作假者一般都是假冒价值高的名贵寿山石如田黄石、荔枝萃、都成坑、善伯洞等等。假货中又有全假与半假之分:全假的是采用树脂之类的透明化工材料、采用高压渗色做出各种假的名贵寿山石。这种假货容易识别,只要一动刀迎刃而解,因为刀感它不是石头而是树脂。半假指的是用外来的叶蜡石,通过着色假冒寿山石,如用有色石粉人造石皮的假田黄石,动刀后石皮就会一小块一小块地自行脱落。

还有一种拼合寿山石,将天然寿山石的碎石块通过粘合加大。寿山石市场上偶有硕大的田黄石,颜色、石质也上乘,价位也不高,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原来是由诸多小田黄石精心拼凑而成。
两种常见的鉴别法:

一:经验识别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寿山石行家们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虽然不同的鉴别行家,总结的经验和鉴别方法不尽完全相同,但归结起来,其切入点不外乎以下几种:外形,包括形状、棱角、皮相;色彩;质感;肌理,包括纹路、裂格。

1、田黄石的识别

如何鉴别“石中之王”田黄石,这是寿山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鉴别能力。古今寿山石鉴赏家和研究者鉴别田黄石的经验可归纳为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和比重。

(1)形状 根据田黄石的地质形成和演变历史,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练的机会。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 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黄色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

“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4)肌理 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黄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 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 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格线挺直而利落的,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格粗大而深长的,石性多软,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质较松嫩,时见之于上坂。格斜浅而短小的,质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也较常见。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黄色。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 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各色田黄石,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虽寒冬腊月,也感温存有情,入手可亲。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7)比重 2.6--2.65

2、田黄石的防伪

田黄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因其珍稀难觅,价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贾以连江黄假冒田黄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黄石与某些石种有相似之处的特点,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乱真,因此田黄石收藏者必须加以防备。

常见的制假现象:

一种是利用色泽接近田黄石、肌理似有萝卜纹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状,并用硬器点凿或置于硬砂中翻滚,然后沾上土或着色,再加蒸煮,使其颜色外形与无皮的田黄石相似。这种假田黄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细观察,其外表凿痕密布,终不自然。只要透过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为伪物。

第二种是假造石皮。或用颜料涂染,或用胶水调石粉涂抹其表,或泡药水高压加温,再经磨制,就像紧裹着石皮的田黄石。然而,这种假石皮松而脆,颗粒粗大,浑浊不透,干结如疤,难以受刀。辨认时,一经摸或加油,不久,其图文均不见。雕刻时也只能刻制组线条景物,而不能精雕细刻。

第三种是改变别的石种色泽,使它类似田黄石,又“巧妙”地使表层肌质变换成田黄石的“裹皮”,伪造成乌鸦皮田黄石,但其皮层浅薄如纸,这种假品,因皮色过于透明,皮质也过于细柔,所以易于识别。

第四种是利用某些质地与田黄石相似的石种进行冒充。这种冒品的识别,要求鉴别者必须熟悉几种与田黄相似的石种的特性,以便进行比较和鉴别。如掘性高山石与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萝卜纹,但前者石性较松,后者石质微坚,都不如田黄石温润。又如鲎箕石也属掘性高山,质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状。再如旧洞善伯的黄色结晶体,虽可与田黄相比美,但没有石皮与萝卜纹,而且肌理时有金属砂点,有时还有“花生糕”浑点,与田黄相比,相去甚远。此外,黄色荔枝冻石因偶有石皮和萝卜纹,也常被石贾制成方章,冒称田黄冻,这种冒品要价极高,且因为没有人工痕迹,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识别,但细察之下,还是可以发现这种荔枝冻质地过于通灵,萝卜纹也较粗,缺乏田黄的稳重感。

近年,有关部门在研究田黄的内部成份中,用某种科学的方法,改变一些石材的分子结构,使其色泽与内部结构接近于田黄石,但终不能温润其质、丝纹其体,由此可见田黄石的天生丽质并非人工所能牵强达到。

二:X射线衍射鉴别法 即据石种的衍射图来识别。

寿山石的特性

寿山的特性是它有别于其它石种的重要特征。归纳起来,寿山石主要有六大特性。

一、光泽 叶腊石型的寿山石多具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当其它矿物较多地掺杂其中时,则是土状光泽。

二、硬度 硬度主要是根据各组成矿物的含量及特性而定。以叶蜡石为主时,其硬度、密度特点多接近于叶腊石矿物;以地开石为主时,则接近于地开石。叶腊石解理完全,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断口参差不齐或呈片状,具滑腻感。硬度为2.32--3.05,多数小于2.5。密度为2.71—2.84,以2.75—2.83居多。其内层结合较强,层间较弱,容易形成薄片。这就是为什么寿山石“柔而易攻”的原因。地开石的硬度多在2.6左右,密度在2.5—2.7之间,以2.62居多。当寿山石含伊利较多时,密度可达2.9—3.1。

三、颜色 研究表明,寿山石的颜色基调只有两种,即黄色和灰色。它之所以呈现出灿若云霞的缤纷异彩。这个原理就象调色板一样,以红黄蓝为基色,可以调出变幻莫测的万紫千红。例如“月尾绿”,以黄绿色为主,“月尾紫”,以紫色为主,“芙蓉石”则有灰白、白色、黄色、绿色,色黄者,多质地纯净,具有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四、热能性 寿山石是火山岩蚀变产物,具有较低膨胀系数,所以有热稳定性。热处理好后能保持强度。经过煅烧,更显特别洁白和高光亮度,优质高岭石的耐火度高达1800度。

五、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不稳定原子核自发放出射线现象。当放射值大于40伽玛时,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对人体有害。科学工作者经过70多个钻孔和大量槽探内系统放射性伽玛检测,发现寿山叶蜡石矿的放射值为25—30伽玛,峨嵋叶腊石矿的放射值为20—30伽玛,均低于40伽玛,所以,寿山叶腊石的放射性人体不构成损害。

六、药用性 寿山石因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己得到开发利用,通过深加工后,可作为食用糖果粉料以及制作饮用茶壶、化妆品填料、陶瓷器原料及医药掺合剂等。

寿山石的保养

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易变,石色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如何才能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呢?

寿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 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 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磨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 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摆件,适宜摩玩 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久而久之,石质便会古意盎然。平时放置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榄油,让石表吸透油质,变得更加洁净莹澈。

第六,打蜡油养,因石而异 打蜡、油养是寿山石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寿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养。不同品种的寿山石,保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田坑石,温润可爱,石性稳定,无需过多抹油。时常摩挲把玩,既能养石,又可养性。

水坑石,质坚通灵,以色清为贵,只要经过认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击,即可保持晶莹,不必时常擦油。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鲜艳多彩,但是石质稍松,每遇炎夏酷暑或秋冬气燥,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彩也变得黝暗无光,所以人们从给它起了个很恰当的外号,叫“财主石”。使用这类“财主石”刻制的雕刻品,保养方法颇讲究,一般以油养为上。其方法是:先用软刷清除石表灰尘,如果油污很厚,难于清除,可先用温碱水冲洗,直到完全干净。待干燥后,再用脱脂棉花团包裹细绸布,蘸少许白茶油涂擦各个部位,即能使石质复发光彩。上油后的石雕品要陈设于玻璃柜中,或加玻璃外罩,减少灰尘沾染,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长时间强烈的灯光照射,以防石质变燥。此外,为了保持其润泽,还需在附近放几杯水让水蒸发,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

有些石种不宜采用油养法,如芙蓉石洁白细嫩,沾油则渐灰暗,失去光彩,所以,切忌与任何油质接触。平日抚玩,也应保持手掌干净无油污。如果放在洁净的脸庞或鼻翼两侧轻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最为适宜。寿山石中的老岭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质石,刻制成雕品后,外表最好进行一次上蜡揩光技术处理。经过打蜡后的寿山石,石性稳定,无需再进行油养,但珍贵的寿山石切忌随意加热和打蜡,不然有失“石性”。

第七,精选油料,切忌随意 提到寿山石的油养,很多人往往不重视保养油料的选择,任意提取油脂进行擦抹,有时甚至用猪油、牛油等不动物油,或含有化学挥发剂的香油、护发油等,这些油料不但不能起到保养石质的作用,长期使用反而会使石质遭受破坏。

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茶油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沉淀,其上层白色透明部分,清洌不腻,是寿山石保养的理想油料。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这两植物油色浊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黄而无光。

寿山石的鉴别和保养都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品种的寿山石具有怎样独特的石质和石性,只有认识、了解、洞悉每种寿山石的独特性,才能在鉴别时做到慧眼识真石,在养护时做到永驻石真。

Ⅹ 田黄石有多贵

石中之王田黄石 价值“克以万计”

长春一市民收藏的一块田黄石价值高达两千万元人民..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在明清时期,田黄石更是被当做贡品献入皇宫,因此被称为“印石之王”。

我国仅1公里地儿产田黄石

田黄石之所以珍稀,是因为它只在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一块不到1公里的水田底下的砂层中才有,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无数次。上乘的田黄石古时就是无价之宝,现在更是价格飞涨,在国际市场上被大量外国机构和专家购买。

图片介绍
http://www.china-culture.com.cn/ww/js/18.htm

阅读全文

与最贵的田黄石价格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插入图片放不开咋回事 浏览:22
美女无赤裸裸解图片 浏览:928
小飞在线图片文字识别 浏览:775
酷酷的墨镜女生图片 浏览:110
安全动漫图片大全图片 浏览:615
小钓箱价格及图片 浏览:237
美女潮流图片 浏览:261
美食背景大全高清图片 浏览:703
手机扫描王中的图片如何微信发送 浏览:270
精选图片美女 浏览:707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价格和图片 浏览:170
黄瓜装盘花式图片大全简单 浏览:739
喝牛奶的动漫男生图片 浏览:732
玻璃茶具套装价格及图片 浏览:280
红袍变紫衣服图片 浏览:846
男孩骑电动车带女孩的卡通图片 浏览:115
泰式洗头床价格图片 浏览:271
奥康女皮鞋价格及图片 浏览:108
如何在幕布思维导图上添加图片 浏览:129
女人和女孩的区别图片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