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朝皇帝顺序及关系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干隆:清高宗干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干隆皇帝第十五子。干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㈡ 清朝皇帝顺序列表是什么
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
一、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二、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三、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
四、玄烨(圣祖),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五、胤祯(世宗),年号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六、弘历(高宗),年号干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七、永琰(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八、绵宁(宣宗),年号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九、奕宁(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十、载淳(穆宗),年号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
十一、载恬(德宗),年号光绪,1875年登基,在位34年。
十二、溥仪,年号宣统,1909年登基,在位3年。
统一全国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指挥八旗兵,以吴三桂为前导,兼程入关。
在山海关之战中击败大顺军,进占北京。十月,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后来清廷下令停止弊政,并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正式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清朝定都北京后,南下剿灭农民军。与此同时,南方的明朝遗臣相继拥立朱氏皇族建立政权,史称南明。此外还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明抗清。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
孙可望投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彻底灭亡。
1661年,延平王郑成功收复了当时为荷兰殖民地的台湾。永历帝被害后,郑成功之子郑经继续使用南明永历年号,礼待南明宁靖王朱术桂,但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和监国。1683年,清朝攻克台湾,明郑结束,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清兵入关后历经20多年的战争,基本统一了全国。
㈢ 清朝皇帝的顺序排列表
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
一,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二,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三,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
四,玄烨(圣祖),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五,胤祯(世宗),年号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六,弘历(高宗),年号干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七,永琰(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八,绵宁(宣宗),年号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九,奕宁(文宗), 年号咸丰,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十,载淳(穆宗),年号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
十一,载恬(德宗),年号光绪,1875年登基,在位34年。
十二,溥仪 ,年号宣统,1909年登基,在位3年。
(3)清朝皇帝顺序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最后的王朝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击败。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
世祖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佐下,于同年五月攻占北京,四个月后清朝将都城迁至北京,开始了它在关内的统治。
世祖顺治皇帝在位的十几年里,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忙于消灭李自成的部队及一些明朝的残余力量。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消灭了明朝最后一支力量,清朝才彻底征服了中国。
公元1662年,顺治帝薨,其子玄晔在辅政大臣敖拜、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的辅佐下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干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清康熙、雍正、干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嘉庆皇帝不如康熙帝与干隆帝一样有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在统治上一直延续其父的政治方针,清朝进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道光帝在位期间,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他们以鸦片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人们深受鸦片毒害。
其后中国的大门便被洞开,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清朝的实力几近崩溃。咸丰帝死后,皇太子载淳(同治帝)即位,其母慈禧太后在大臣奕欣的协助下处死肃顺等辅政大臣,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统治,不断的割地赔款。
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衰落,一些爱国的进步人士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其中,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历程。1905年,孙先生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1911年,武昌发生起义,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支持革命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迅速解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㈣ 清朝历代皇帝排序
清朝历代皇帝排序(含后金)具体如下:
1、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
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2、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在位时间1626年-1643年。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
3、清世祖福临(顺治),在位时间1644年-1661年。
崇德三年,出生于沈阳永福宫。六岁登基,年号顺治,由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自盛京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喀喇城,顺治帝提前亲政。
4、清圣祖玄烨(康熙),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5、清世宗胤禛(雍正),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雍正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6、清高宗弘历(干隆),在位时间1736年-1796年。
干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干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7、清仁宗永琰,后改颙琰(嘉庆),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干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8、清宣宗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在位时间1820年-1850年。
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9、清文宗奕詝(咸丰),在位时间1850年-1861年。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10、清穆宗载淳(同治),在位时间1861年-1875年。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11、清德宗载湉(光绪),在位时间1875年-1908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12、清宪宗溥仪(宣统),在位时间1909年-1912年。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4)清朝皇帝顺序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1、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2、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皇太极认识到后金政权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要实现长治久安,并进一步开疆扩土,必须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
3、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在位期间,清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愿望,“顺治”是其年号。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明年改元顺治。年号“顺治”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
4、康熙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5、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6、干隆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干隆。康熙时,清朝开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巩固。干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干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干隆的治国理想。
7、嘉庆帝生于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干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干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8、道光帝生于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
9、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10、同治皇帝即位时才5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慈禧联合恭亲王奕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皇后)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11、光绪出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绪”,由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12、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王朝灭亡。“宣统”即“大统”。“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㈤ 清朝历代皇帝的排列顺序
清朝皇帝共有十二位,从顺序来看的话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
整体上来进行划分,大该能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开创到巩固,属于前期;第二类是顺治到干隆,发展几乎达到鼎盛,属于中期;第三类是嘉庆到溥仪,一直开始衰落,属于后期。
清朝从嘉庆时期开始,逐渐走向了衰落的道路。毕竟封建统治已经过时,不符合时代的趋势。而在嘉庆、道光、咸丰之时,倒也还算稳定。
只是在咸丰十一年,随着清文宗咸丰的去世,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政变,顾命大臣全都罢黜,两宫皇太后开始霍乱朝政。此后越来越差,直到溥仪时代宣告彻底结束。
㈥ 明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图
明朝十六位皇帝 但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明十三陵早已扬名海内外,但明朝十六个皇帝,为何是十三陵呢?明太祖朱元璋死于南京,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惠帝朱允炆因燕王朱棣夺位而出走,不知所终,所以葬于何处已无从查考。代宗朱祁钰因其兄弟朱祁镇作梗废了帝号,死时以王礼葬入位于北京海淀区玉泉山北麓,直至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始恢复其帝号,并以帝王礼葬之改为景泰陵。其余十三位皇帝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十三陵。
明朝皇权内部斗争激烈,陵寝分布也有许多,除了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外,还有朱元璋爷爷的江苏盱眙明祖陵、朱元璋父亲的安徽凤阳明皇陵、朱厚熜(嘉靖皇帝)父亲的湖北钟祥市明显陵。
南明政权的弘光陵位于河南孟津东山头村;监国鲁王朱以海墓位于福建省金门县太武山西麓;隆武陵位于福州罗汉岭;绍武陵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永历陵位于贵州省都匀市大坪镇高塘山。
熙陵系明恭宗朱常洵之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麻屯乡庙槐村;兴陵系明礼宗朱常瀛之陵,位于广西省南宁市左右江汇合河畔上的三江口宋村;唐藩四帝陵系惠皇帝朱宇温、顺皇帝朱宙栐、端皇帝朱硕熿、宣皇帝朱器墭之陵,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紫山东麓;潞闵王朱常淓葬处不明;
清朝12位皇帝的排列的顺口溜: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清朝一共12帝,最后宣统很悲伤。
看清朝皇帝画像,清太宗皇太极,应该算是富态了。清世祖顺治,白白胖胖的。清圣祖康熙,怎么显得又黑又瘦,从这时一代开始清朝的皇帝都开始走骨感路线了;清世宗雍正,还算保养得不错的;清高宗干隆,虽然说瘦,但是看起来很精神有没有?清仁宗嘉庆,有点臃肿;清宣宗道光,开始演变成尖嘴猴腮了;清文宗咸丰,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际统治权的皇帝;清穆宗同治,他当位之时,慈禧就开始垂帘听政了,同治好女色,19岁就死了。清德宗光绪,光绪在近代史上比较出名,终其一生都是个傀儡,所有的抱负都为现实所打倒;宣统皇帝溥仪,末代皇帝,年老时候的样子,完全可以看出与康熙那张画像还真的很像。
㈦ 清代皇帝顺序表是什么样的啊
1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 (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十八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二十四岁福临,
2康熙帝名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六十一年。
3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十三年,庙号世宗。
4干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八十九岁。
5嘉庆帝爱新觉罗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干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干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二十五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六十一岁。庙号“仁宗”。
6道光帝爱新觉罗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
7咸丰帝爱新觉罗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8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9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三十四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
10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
从入关算起刚好10位,努儿哈赤和皇太极时在关外称后金如果算上的话共12个。
㈧ 清朝的皇帝顺序
大清皇帝排位顺序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年号天命)、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天聪、崇德)、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干隆)、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年号绪)、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
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则有11位皇帝。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个皇帝。
㈨ 清朝皇帝顺序表
入关之前有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皇帝,入关之后有十位皇帝。
1努尔哈赤,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建国号大清,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3顺治,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4康熙,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6干隆,雍正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
7嘉庆,干隆皇帝第十五子,清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
8道光,嘉庆皇帝第二子,清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
9咸丰,道光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
10同治
11光绪
12宣统
㈩ 清朝皇帝排行顺序
清朝皇帝排行顺序:
1、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位时间是1616年2月17日-1626年9月30日。他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年号天命。
2、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时间是1626年10月20日-1643年9月21日。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后金年号天聪,大清年号崇德。
3、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位时间是1643年-1661年。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年号顺治。
4、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时间是1661年-1722年。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是顺治帝第三子。
5、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在位时间是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年号雍正。
6、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36年登基,在位60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干隆。
7、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96年登基,在位25年。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干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
8、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在位时间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年号道光。
9、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在位时间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年号咸丰。
10、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在位时间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
11、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在位时间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
12、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9年登基,在位3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10)清朝皇帝顺序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清朝历史进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皇太极由后金大汗进位为大清皇帝。至1911年十二月宣统退位,凡十一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
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