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学活动设计《狼来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说谎,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赶快、说谎、一连、常常”等词的意思;认识衣字旁。
3、会用“赶快”说一句话。
4、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学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图,有感情地朗读,会讲故事,并懂得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1)孩子两次喊“狼来了”时的图片:狼的图片。
(2)有关练习题的投影片。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狼、喊、赶、哪”4个生字;理解“赶快、一连”等词意思。
3、学习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谈话揭题
1、看图,这是什么动物?(狼)你觉得它给你什么感觉?教学“狼”。
2、师:是啊,狼很凶,专吃兔子,小羊等小动物,有时还会伤人,真可怕呀!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题目就是《狼来了》(板书课题)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它还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并认真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小火车轮读。
(2)提一些不懂的问题。
3、同桌对读,读通课文
师:把课文读好,这才是真本领呢!
(1)同桌对读,读错了,纠正。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指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词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1、“狼来了”是谁说的?放羊的孩子说了几次?快速朗读课文,把它划下来,再读一读。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投影显示)
图片出示,孩子两次喊“狼来了”时的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一幅是第一次喊时的情景;哪一幅是第二次喊时的情景,并同桌讨论说说原因。(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教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放羊的孩子第一次是怎么喊的?谁来表演一下?
3、评议、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语气方面考虑。
4、山下的人听见了,心里可着急了!谁能看图来说一说?
5、书上又是怎么写的呢?师读,故意把“赶快”“忙”漏下不读。
6、学生纠正师错处,随机理解“赶快”,认能找个近义词?(马上,连忙等)
7、指导朗读,体会加上“赶快、忙”使句子语气更强烈,更显山下人着急。
8、(自由读——指名——评议——指名朗读)
9、放羊的孩子呢?为什么“笑”?指导朗读。
10、分角色表演放羊的孩子骗山下的人的事。
(二)教学第三自然段
1、师:放羊的孩子是不是就这样骗了一次?(不是)你从哪里知道的?
2、理解“一连、好几回”。
3、师:是的,为了不让课文显得啰嗦,课文中没有写孩子第二次、第三次……骗山下的人,那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当一回小作者,把这部分内容补上去。
(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也培养了说话能力)
五、课文小结,发挥想象
1、师:这孩子就是这样一次骗人,如果你是山下人,现在会怎么想?
2、小结:诚实是一个的美德,如果你总是说谎骗人,最终只能是害了自己,让我们在下节课中来看看这个孩子说谎的后果吧!
❷ 把<<狼来了>>的故事简短一些,帮帮忙
有一个放养的小孩,放羊感到无聊就两次骗大人说“狼来了”,大人上来知道自己被小孩骗了两次,从此不在相信他,有一天狼真的来了,小孩子大喊“狼来了,人们都不相信他,最后许多羊被狼吃了!
(2)简单狼来了动画图片扩展阅读:
狼来了寓言的寓意:
1、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2、寓言告诉大家做人应诚实,不以通过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说谎去愚弄他人。
3、说谎可能给自己带来一时的好处(利益或戏弄别人取乐等),到头来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没好处。
4、在针对与孩子的启示基础上,作为成人,认识到失误的累积必将导致祸害的量变引起质变的事实,此外,有威胁意识是必要的。
❸ 狼来了故事简介100字左右
从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个非常淘气的小男孩,他喜欢撒谎,他每天都会去山上放羊。有一天他觉得很没有意思,就想着捉弄村民找点乐子,于是他就大喊:"狼来了!狼来了!" 善良的村民们此时正在地里干活,听到小男孩的喊声,就扛着锄头跑着去救他了。可是他们到了小男孩放羊的那里,小男孩却说:"没有狼,我跟你们开玩笑的。"
这时候村民都很生气,回到田里继续干活。不一会,小男孩又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村民又回来了,却再次被小男孩欺骗没有狼。男孩开心地大笑,村民们说:"你撒谎骗我们,我们再也不会相信你了。"后来狼真的来了。男孩十分害怕。 "狼来了!狼来了!"他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但是村民没人来,后来这个淘气的男孩被狼吃了。
拓展资料:《狼来了》是一个枕边寓言故事,是民间口口相传下来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富有教育意义,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要撒谎。故事已多次被印成图书,甚至拍成动画片,继续伴随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
❹ 求儿童剧剧本 《狼来了》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4)简单狼来了动画图片扩展阅读
《狼来了》是一个枕边寓言故事,是民间口口相传下来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富有教育意义。故事已多次被印成图书,甚至拍成动画片,继续伴随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
放羊娃,以消耗农夫时间体力等资源,让其做无价值的付出达到其取乐的目的。农夫,以赶跑狼救人为目的。农夫具有纯朴善良的本性才会有两次施以援手,但是两次上当让他很生气了,在第三次真伪难辨的情况下,情感因素左右了他对行为价值的判断,人的自私和冷漠的一面表现出来了。
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不光要教育孩子诚实,还要教育孩子不要拿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大事情开玩笑。对于成人来说,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孩子的说谎和无知就置其生命与不顾,无论上当多少次都应该去救,只要有一次是真的把人给救了就值得,也足以教育所有的人了。
对成人的教育意义是:当自己或他人生命受到威胁,而自己无法判断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❺ 狼来了的故事ppt
伊索寓言--《狼来了》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主要内容:一个孩子经常用狼来了去糊弄人,让大家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救他,但是到后来大家都不信任他了,当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没人相信他,最后,他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寓言的寓意
1.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2. 寓言告诉大家做人应诚实,不以通过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说谎去愚弄他人。
3.说谎可能给自己带来一时的好处(利益或戏弄别人取乐等),到头来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没好处。
4.在针对与孩子的启示基础上,作为成人,认识到失误的累积必将导致祸害的量变引起质变的事实,此外,有威胁意识是必要的。
故事中人类智能及行为方式分析
放羊娃,以消耗农夫时间体力等资源,让其做无价值的付出达到其取乐的目的。
农夫,以赶跑狼救人为目的。
农夫的思想行为方式分析:
因为人不是数学动物,农夫也不可能有概率学的知识,但是思维中会有潜在的模糊的概率学方法存在,还有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情感因素和道德素质存在,下面有个综合分析。
1、农夫,第一次听到“狼来了”,因为首次听到,出于信任,认为是真,所以上山。
2、农夫,第二次听到“狼来了”,虽然对放羊娃的信任有所降低,但还有 1/2概率为真的。于是又上山。
3、农夫,第三次听到“狼来了”,基于前两次的假,按概率算是1/3为真的。概率较低(实际上有人习惯性对人或事物的判定,一旦认定,所得出的概率值比数学算出的还要更低)就不上山了。
上述分析,农夫具有纯朴善良的本性才会有两次施以援手,但是两次上当让他很生气,在第三次真伪难辨的情况下,情感因素左右了他对行为价值的判断,人的自私和冷漠的一面表现出来了。对于行为价值的判断引入统计学中的加权的概念,能够弥补概率的不足,才更清晰,对于涉及到人的生命来讲也更符合人性。
加权分析:
上述对农夫的分析里的概率认识,远不能满足对实际行为价值的分析,真假只是以次数作对比,缺少轻重的权衡。比如说铁和黄金,体积一样,衡量价值就不能单纯比较块数多少来判断。轻重分析:
1、“狼来了”为真:会威胁到孩子和羊的生命安全,如果农夫大意了也可能对其自身生命有威胁。
2、“狼来了”为假:损失的是农夫的体力和时间。
通过轻重分析可以看到,”2“和”1“来比较微不足道,无论多少次的假都无法和真对等。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不光要教育孩子诚实,还要教育孩子不要拿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大事情开玩笑。对于成人来说,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孩子的说谎和无知就置其生命与不顾,无论上当多少次都应该去救,只要有一次是真的把人给救了就值得,也足以教育所有的人了。上当多次还能够依然舍弃个人的小利,对生命不弃,这不更凸现人的高贵品质吗?
对成人的教育意义是:当自己或他人生命受到威胁,而自己无法判断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狼来了》,是儿时伴随我们睡觉的一个枕边寓言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富有教育意义。是民间口口相传下来的,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要撒谎。现已多次被印成图书,甚至拍成动画片,继续伴随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
❻ 动漫《狼来了》讲述了什么故事
根据伊索寓言改编而成的动画片《狼来了》家喻户晓,讲述放羊娃谎称“狼来了”来戏弄农夫,而当狼真的来了,却面临着无人援救的尴尬境地。内容简单易懂,教育性强,让小朋友们知道说谎的害处和诚实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