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半夏的花,什么样子附图。
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
(1)半夏的生长过程图片文字扩展阅读
各种半夏的形状
1、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l~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法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3、姜半夏:本品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成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4、清半夏:本品呈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半夏
② 这是什么植物
中文学名
半夏
拉丁学名
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
别称
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
二名法
Pinellia ternat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天南星目
科
天南星科
族
天南星族
属
半夏属
③ 半夏的种植的方法
(1)选地
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种植,亦可选择半阴半阳、冬暖夏凉、湿润多雾的缓坡山地。前茬选豆科作物为宜,可连作2~3年。涝洼盐碱地不宜种植。
(2)整地
地选好后,于10~11月间,深翻土地20厘米左右,除去石砾及杂草,使其风化熟化。播种前再耕翻一次,整细耙平,起宽1.3米的高畦,畦沟宽40厘米;或浅耕后做成0.8~1.2米宽的平畦,畦埂宽、高为30厘米和15厘米。畦埂要踏实整平,以便进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盖栽培。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厩肥或堆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翻入土中做基肥。半夏高产栽培所需肥料以亩施N∶P2O5∶K2O=(15~17.5)∶10∶16为好。
④ 半夏有哪些特征
(余椿生)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别名老鹳眼、老鸦芋头、野芋头、地巴豆等。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省,其中四川省产量大、质量好。以地下块茎入药,含淀粉53.2%.挥发油约0.013%、少量脂肪。此外尚含胆碱、1-麻黄碱、3,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甙、β-谷甾醇葡萄糖甙。高龙胆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药理实验有镇咳、祛痰、止吐、解毒作用,浸膏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剂量为13.142g/kg,家兔灌服1g/日/只,多数有腹泻,半数兔于20日内死亡。生半夏毒性最大,次为漂半夏,再次为生姜浸半夏和蒸半夏,白矾半夏最小。味辛,性温,有毒。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能,用于治疗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
一、形态特征
株高15—3Gcm,地下块茎扁球形,直径1—3cm,表面有黄棕色叶基残体;块茎上半部有多数须根,底部与下半部淡黄色,光滑。块茎顶端生叶,叶柄下部有一珠芽。一年生叶为卵状心形的单叶,2—3年后为三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光滑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肉穗花序顶生,佛焰包绿色,下部管状不涨开,上部微张开。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生于雌花之上,自交不亲和。2n=144。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柱明显(图14—51)。
图14—51 半夏形态图
1.植株 2.雌花 3.肉穗花序纵剖面
二、生物学特性
半夏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和荫蔽的环境,怕高温、干旱及强光照射,叶片的栅栏组织不发达,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散,间隙大(图14—52)是其原因。多野生于河边、沟边、灌木丛和山坡林下。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栽培最适宜。土壤粘重不利根系的发育及子半夏的形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图14—52 半夏叶片组织横剖面
(一)光照
光照强度对半夏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如珠芽的发育与光强度密切相关,以半阴区形成的珠芽最多,约为母块茎个数的6.38倍,光照太强或太弱均少(表14—56)。
表14—56 珠芽的增长与光照的关系
半夏块茎的增重与光照强度也有较大的关系。以半阴区增重最多(表14—57)。
表14—57 块茎增重与光照的关系
(二)温度
半夏于8—10℃萌动生长,20—25℃是最适生长温度,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时地上部分死亡,故半夏春季生长旺盛,盛夏炎热倒苗,秋季凉爽时又复萌发生长。
(三)水分
半夏对水分要求较高,因半夏根系浅,吸收能力有限,地上部分耐干旱能力差,缺水或空气过于干燥,均易造成半夏地上部分枯萎。
在半夏生长过程中,光照、温度、水分诸因素是综合起作用的。如果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适宜,可减轻光照过强,温度过高造成的不利影响。适当遮荫,对减少水分消耗、缓和旱情、降低温度有积极作用。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半夏栽培历史较短,当前还没有培育出具一定特征的品种。野生半夏的叶子有宽窄之分,一类为小叶狭长披针状的(16×2cm)柳叶型,一类为小叶圆阔披针状的(14×4.5cm)桃叶型。初步观察,桃叶型夏季倒苗时间较短。
(二)选地与整地施肥
半夏产量高低,选择土地是一项重要措施。粘重土地不利根部发育及块茎生长。盐碱、涝洼地皆不宜栽种。土质疏松、肥沃具有排灌条件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半夏根深一般不超过20cm,可于秋季作物收获后,封冻前冬耕,深15—20cm,第二年春解冻后,每亩施猪圈肥3000—4000kg,撒匀,浅耕一遍,耙细整平,做1m宽的畦,包括畦埂20cm,长度最好不超过20m,以利灌溉。栽种前若墒情差,要浇水造墒,待地表干松后再播种。若封冻前灌足水,一般不用浇水,春季地温上升得快,有利早出苗。
(三)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夏秋种子成熟时,随收随种,也可贮存于湿润的细砂中,春季在整好的地内,按行距15cm开2cm深的沟,将种子撒入沟内,耧平保持湿润即可出苗,当年长一个卵状心形单叶,第二年3—4个心形叶,个别的有三小叶组成的复叶。实生苗当年块茎直径0.3—0.6cm。
2.珠芽繁殖
5—6月选叶柄下成熟的珠芽,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15cm,株距3cm栽于3cm深的沟内,栽后覆土,当年可长出1—2片叶子,块茎直径1cm左右。第二年秋,大的加工入药,小的继续做种栽用。
3.块茎繁殖
此方法块茎增重快,当年就可收获,一般多用此法。栽时严格选种,这是半夏高产的关键之一。收获时,选当年生直径1.2—1.5cm的块茎作种。过小的生长能力弱,需再生长一年。春季日平均气温10℃左右时下种,过早温度低,起不到早播的作用,过晚出苗齐、快,但生长期短,影响产量。在整好的畦内双行条播,按行距20cm开4—5cm深的沟,每畦开四沟,沟底要平,按株距3cm将种茎交叉放入沟内,每沟放二行,顶芽向上,覆土耧平,稍加镇压。每亩用种110—125kg。半夏也可结合收获秋季栽种,一般在9月下旬进行,方法同春播。
4.组织培养怏速育苗
选抗性强、高产的半夏叶的切片,叶柄的切段,珠芽或块茎的切块在试管或烧瓶内培养,可分化培养出完整的半夏植株。试验中以MS培养基附加赤霉酸0.1ppm,6-苄基腺嘌呤2.0ppm,α-萘乙酸0.2ppm较好,在这种培养基上,半夏试管苗50—60天可扩大40倍,一年可扩大培养5次。
(四)田间管理
块茎栽下后,春季一般20天出苗,如遇严重干旱,适当浇水以保全苗。出齐苗后及时松土锄草,由此至5月下旬要控制浇水,促使地下部分充分发育,防止地上部分生长过快,提高抗旱耐热能力。5月下旬以后植株生长旺盛,株芽发育也较快。半夏喜肥且珠芽在土内才能发育的更好,因此及时追肥培土是重要增产措施。5月下旬或6月上旬,叶柄下部长出珠芽时,每亩追肥圈肥500—1000kg,尿素5kg拌匀澈于沟内,并把行间的土培在半夏苗上,以刚好盖住珠芽为度。不要把叶子盖在土内。发现花薹,除留种者外,及时剪除。6月下旬,逐步进入高温季节,保持畦面湿润,尽量推迟地上部枯萎时间,雨季及时排水,以防烂根。
间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在不影响半夏生长的前提下,可间作早熟的阿尔巴尼亚豌豆。春季半夏播种后,在畦梗上按株距15cm点播,每穴3—4粒,6月上旬成熟,每亩可收豌豆50—75kg,也可间作玉米,春季在畦梗上按株距2m点播,既可为半夏遮荫,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红天蛾
(Deilephila elpenor lewisi Butler)
为害叶片或造成断苗,夏季发生。可人工捕杀;幼龄期用敌百虫等胃毒剂喷雾防治。
2.根腐病
夏季田间积水,易发生块茎腐烂,要注意即时排水;高畦种植;发现病株拔除后用5%石灰水处理病穴或浇灌根部消毒。
其他还有半夏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inelliae Saw)、蚜虫和地下害虫。
四、采收与加工
(一)收获
九月下旬,叶片发黄,是半夏的收获季节。过早影响产量,过晚难以去皮炕晒。收刨时从畦的一端用锨将半夏挖出,翻在一边,随即细拣,将半夏按大、中、小分开。收获后需加工的鲜半夏放在筐内或麻袋内,穿胶鞋用脚踩去外皮,也可用半夏脱皮机去皮,洗净晒干或烘干,即为生半夏。半夏收刨后要及时加工,不能存放,否则难以去皮。每3—4kg鲜半夏加工1kg干品。
以个大、去净皮、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二)种茎选择及贮存
收获时选叶片肥厚,叶柄粗大,须根粗壮伏天倒苗时间短的植株的块茎,直径1.2—1.5cm大小的做种栽。秋播的可随收刨随挑拣随栽种,也可10月份栽种,留做春播的,把选好的种茎放于通风处晾2—3天,在室外向阳处挖50—80cm深60cm宽的窖,长度以种茎多少而定,窖底部铺干砂,放3—5cm厚的种茎,再盖一层细砂,放一层半夏,一层一层放到稍低于地面,上盖细砂或土,严冬时加盖20cm厚的土。室内存放也要一层砂一层种茎存放,初存时气温较高,种茎含水量较大,要勤检查,以防烂种。
⑤ 半夏是什么植物有图片吗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的作用。
⑥ 半夏是什么
植物学名: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小鼠腹腔注射半夏浸膏LD50相当于块茎13.142g/kg,慢性中毒引起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刺激肠道产生腹泻有关;注射20g/kg块茎的乙醇提取液,大部分共济失调,死亡。
形态特征
图片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5cm,块茎近球形,直径0.5~3.0cm,基生叶1~4枚,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25cm,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径3~8cm,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径2~4mm。花单性,花序轴下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mm,其间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mm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弯曲。
⑦ 半夏!是怎样种植的
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较为适宜。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半夏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随着温度升高出苗加快,并出现珠芽,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冬播或早春种植的块茎,当1~5cm的表土地温达10℃~13℃时,叶柄发出,此时如遇地表气温又持续数天低于2℃以下,叶柄即在土中开始横生,横生一段并可长出一代珠芽。地、气温差持续时间越长,叶柄在土中横生越长,地下珠芽长的越大。当气温升至10℃~13℃时,叶柄直立长出土外。用块茎繁殖,块茎越大,不仅叶柄粗,珠芽结的大,而且珠芽在叶柄上着生的位置也越高;块茎越小,叶柄细,珠芽也小,珠芽在叶柄上着生的位置越低。
⑧ 半夏怎么种植
4、病虫害防治
白星病:4~5月发生,发病初期可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共喷2~3次。
叶斑病:于发病初期喷1:1:120 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每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或用大蒜1kg加水20~25kg喷洒;同时拔除病株烧毁。
防治红天蛾: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每5~7d喷1次,连续喷2~3次。
⑨ 半夏长什么样子
中文名:半夏
英文名称:pinellia tuberifera tenore
拉丁文名:rhizoma pinelliae, tuber pinelliae
植物学名:pinellia tuberifera tenore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小鼠腹腔注射半夏浸膏LD50相当于块茎13.142g/kg,慢性中毒引起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刺激肠道产生腹泻有关;注射20g/kg块茎的乙醇提取液,大部分共济失调,死亡。
【内容介绍】:
半夏 (《本经》)
【异名】地文、水玉(《本经》),守田、示姑(《别录》),羊眼半夏(《唐本草》),和姑(《纲目》),蝎子草(《植物名实图考》),地珠半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麻芋果(《贵州民间方药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地鹧鸪、地茨菇(《广西中兽医药植》),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江苏植药志》),捉嘴豆子,地巴豆(《河北药材》),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山东中药》),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中药志》),珠半夏(《广西中药志》),裂刀菜(《辽宁经济植物志》),麻草子(安徽《土农药介绍》)。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植物形态】半夏,又名:三叶半夏。
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
块茎近球形。
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厘米,宽3~4厘米,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
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
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
花期5~7月。
果期8~9月。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药材】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
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
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
质坚实,致密。
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
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
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在江苏、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亦作半夏使用。
与半夏的主要区别点为:掌叶半夏的块茎较大,通常直径3~4厘米;叶片掌状,有小叶9~11枚。
参见掌叶半夏条。
【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其脂肪酸约34%为固体酸、66%为液体酸)、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胆碱、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3,4-二羟基苯甲醛,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刺激皮肤的物质。
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
【炮制】生半夏: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
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
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
捞出,阴干。
⑩ 半夏·谁养过这种植物
半夏
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三叶老;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
植物特性 :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球形,叶基生,叶片掌状三出,在叶柄或小叶分枝处着生珠芽,可作繁殖材料,由块茎生出的植株可抽出花茎,肉穗花序,外具有佛焰苞,浆果,嫩时绿色,熟时红色。
生长特性
繁殖力强,能耐寒,不耐干旱,忌烈日暴晒,半夏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生长在沙质壤士,在房前屋后、山野溪边、林下都可见到半夏,前茬以豆科和玉米为宜,忌黏重土壤。
半夏既喜水又怕水,当土壤湿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生长不良,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块茎产量下降。
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但是,若光照过强,半夏则难以生存。以半荫环境为宜。
半夏的生长习性:
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花期5~7月。
果期8~9月。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半夏是药材。可为良药,可为猛毒
半夏有毒,不经过泡制不能入药,是属于有毒植物。
半夏是一种中草药,生半夏有毒,古人将半夏毒性归纳为“戟人咽”,“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的说法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没有描述它的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