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字图片 > 文字通货膨胀图片

文字通货膨胀图片

发布时间:2022-05-30 01:06:34

1. 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哪位高手用简练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解下百度出来一大堆文字。懒得细思分析

现在大家都在说通货膨胀,最直观的就是身边

用身边的事情举个例子。村里有1千个人呢,每个人手里有100块钱,那么整个村子一共有10万块钱的总财产,而对应的村子里的产品10万件,那么产品的单价是1块钱。而最近村子里经济不景气,村长就多印了20万元发给村里的人,村里的货币量面值总和就有了30万,而产品的数量确实固定的,所以商品就涨价了,涨到了3块钱,一碗粥也从1块钱涨到了3块钱。这就是为什么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

根据通货膨胀的产生根源,可以将通过膨胀分成:货币超发的通胀、需求拉动的通胀、成本上升的通胀。通货膨胀还可以根据物价上涨的严重程度来分为3个层次:温和通货膨胀、高通货膨胀和恶心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程度是比较低的,也称作是低通货膨胀。降级学上认为,通货膨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是比较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恶性通货膨胀就是对经济有着很大负面影响的类型。一般恶性通货膨胀的标准是每月的通货膨胀幅度超过50%。比如供给侧改革就是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货币的超发的增长幅度要高于社会财富创造的幅度,从而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在宏观和微观上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首先是消费欲望的下降。早起买菜疑问摊主,猪肉又涨了,再看看发的工资还是这个数目,那就买少一点,或者吃肉的频率减少一点吧。十几年前的猪肉价格跟今天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主要还是社会财富创造速度上升,带动的通货膨胀。但是短期内的物价上涨就可能是属于货币超发或者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其次是对经济就业的影响。如果说短期内为了刺激内需而主动推动通货膨胀,这对提高生产,提高工人收入,从而提高购买力。但是长期维持在这样的水平,而不是寻找其他经济手段来促进经济转型健康发展的话,就会陷入周而复始的怪圈。

“潜在”地收割财富。就说这一年内,国内物价涨了多少,再想想这一年内,你的工资有因为通货膨胀而上涨吗?没有。虽然对比十几年前,你的工资确实翻了很多倍,但是工资翻倍的速度是绝对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的。我们的资产在通货膨面前已经无法再保值了。贫富差距的话题说了很多年,而这些年也还是向着差距拉大的方向走。在投入更多货币刺激经济时,有一批人首先捞到一笔财富,投入再生产来获得更多资产。就像很多人将国家开闸放的水,想方设法地投入楼市,赚得盆满钵满,坐等钱生钱,但是底层人民却要花上比别人多十几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同等的房子,这就造成双方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2. 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今天10000元,第二年多少元请说实际例子。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市场需求的量(理论上,一国货币发行总量应该和市场上所有商品价值相当),货币发行量过大带来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条件下,题主所说的今天10000万,第二年还是10000万,数量不会变,但会贬值,也就是同样10000万,但购买能力会下降。今年10000万能买2吨西红柿,第二年可能只能买到1吨。

通货膨胀(网络图片)

3. 通货膨胀有什么类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解决通货膨胀,需求和供应图如何表示分别解释清楚!求高手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摘要]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者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必须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国家对社会资金供求的调节应尽可能避免行政干预,而应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当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时,财政政策就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带动作用。同时,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不仅是财政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可以为中央银行发展债券市场开展货币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必要条件,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者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必须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财政向银行发放国债规模的大小是调整货币供应的重要渠道 在当今社会,一国货币总量指的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社会货币购买力总额,主要包括现金(或现钞)和银行存款(“存款货币”),其中,银行存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现金所占比重则很小。因此,所谓货币投放,绝不仅指现钞的投放,而更多的是指存款货币的投放。目前一国货币投放的渠道主要有:1、中央银行购入发钞储备黄金(或其它储备物资);2、央行购买储备外汇;3、央行购买国债或给予政府(财政)透支;4、央行向各类贷款银行发放贷款,或者买入贷款银行持有的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券等,并通过贷款银行向社会发放贷款;5、贷款银行吸收存款后,除交存央行一定比例的存款保证金或保持一定的备付金存款外,向社会发放贷款,并形成贷款投放的乘数效应;6、央行外的各类银行购买国债、企业债券以及外汇等。另外,从整个国家货币购买力总额看,境外资金流入和本国货币流出境内也会影响社会货币总量(这要进行净流入或净流出量的具体分析)。 我国目前货币投放最具有调节余地的渠道,一是银行贷款,这也是货币投放最主要的一条渠道;二是各类银行购买国债并通过财政开支向社会投放货币。其它渠道投放货币的伸缩余地都是有限的。这里,财政增加向银行发放国债,就意味着银行增加货币投放(因而也会形成财政投放的乘数效应);财政兑付向银行发放的国债,就意味着银行减少货币投放(增加货币回笼)。也就是说,财政收支不仅也体现为社会货币的收付,体现为社会货币的再分配,而且财政向银行发放国债规模的大小就是调整货币供应总量的重要渠道。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的重要表现。 二、运用两种渠道,有效调节货币供应总量特别是“流通货币量” 一般来讲,社会货币总量就是以货币表示的社会购买力总额,即社会总需求,但从某一时间段看,社会货币总额中总会有一部分脱离社会生产流通领域而沉淀下来,并不形成当期实际的购买力。因此,社会货币总量又可以划分为“流通货币量”和“沉淀货币量”两部分。真正影响一定时期社会有效需求的,不完全是社会货币总量,而主要是流通货币量。当然,流通货币量的变动与货币总量的变动是有密切关系的。 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社会货币总量,特别是流通货币量的调节作用看,二者又有明显的差别,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从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对象----银行贷款投放货币的情况看,贷款投放形成的资金属于债务资金,一般有规定的贷款期限,到期要还本付息,贷款利息就是贷款资金的价格或成本。因此,贷款投放更像是资金的买卖行为,能否投放出去,以及实际投放多少,取决于买卖双方的意愿和银行信贷资金的规模,而并非是无条件的。其中,银行可以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来增加贷款需求,但降低利率对贷款需求的刺激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一个缺乏充分成本效益意识和约束的社会更是如此;而不计成本、不顾风险地滥放贷款也是不符合银行经营原则和监管要求的,是要严格控制的。银行贷款的增长从根本上讲,决定于借款人对未来收入或投资回报的预期和信心。在面临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存在通货紧缩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货币需求的作用往往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在社会贷款需求旺盛,流通货币量增大,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银行作为货币供应者,在控制货币投放方面的作用却会远远大于其在扩大货币投放方面的作用。另外,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利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存款意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沉淀货币量和流通货币量的比例,但社会存款意向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还受到未来收支预期变动的影响,单纯的利率调整对存款的调节作用也是有限的。 从财政政策对货币总量和流通货币量的影响来看,在社会存款意愿强烈,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国债吸收一部分社会沉淀货币(包括银行沉淀资金),并通过财政开支投放出去,可以直接而有效地调节当期沉淀货币量与流通货币量的比例,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带动民间投资,改善社会收支预期,增强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从而刺激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但发行国债是国家对社会的负债,是要归还的,因此,必须保证国债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并要避免因增加财政投资而产生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国债发放的总量必须控制在财政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避免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同时,还必须看到,财政投资是一种权益性投资,它代表着对被投资企业或项目的所有权,因而享有对被投资企业和项目的管理、分红和处置的权力,但却没有要求其归还投资的权力。这就意味着财政扩大投资后,一旦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需要控制货币投放时,要收回投资是相当困难的,对一些投资期限较长的项目,如果匆忙停止后续投资,还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仅在不同情况下对调节货币总量,特别是流通货币量的影响不同,而且银行贷款与财政投资的性质也是完全不同的。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二者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区别,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而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我国曾实行过“拨改贷”,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拨款(投资)改为统一由银行贷款解决,这尽管为解决一定时期的特殊问题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却带来了新的影响深远的问题:企业资本金严重缺乏,财务负担沉重;将由财政解决的拨款改为银行贷款解决,使银行失去了贷款控制的标准和自主性,银行成为财政和计委的出纳;银行贷款代替拨款,使企业获得贷款不还的理由(投资是不存在归还问题的),因而造成对国有银行严重的贷款不还的企业诚信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吸取教训的。 应该强调,财政政策是国家意图的体现,尽管政策制定的内部时滞可能比较长,但一经确定,其实施带有强制性,外部时滞却非常短。而货币政策则主要依靠调整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票据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等,间接地调整民间存贷款意向和银行贷款意向等,经过多道环节的传导才能产生效果,因此,其外部时滞是比较长的。为推动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国家对社会资金供求的调节应尽可能避免行政干预,而应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当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时,财政政策就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带动作用。同时,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不仅是财政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可以为中央银行发展债券市场开展货币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必要条件,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可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必须密切配合、互相支持,而不能相互代替、互相推脱。 三、对货币总量和流通货币量调控的把握标准 货币总量或社会总需求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要准确把握调节的方向和尺度是很难的,但又是必须加以明确的关键问题。 我们知道,调节货币总量和流通货币量的目的主要是保持国民经济适度稳定增长,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最大程度的劳动就业、社会稳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等。据此我们可以肯定,货币总量和流通货币量增长率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国民经济(一般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的增长目标和居民消费物价总指数的变动目标。保持多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或浮动范围,消费物价总指数的波动控制在多大的范围之内,需要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予以研究并报全国人大核定。这两大指标确定后,即可据以确定货币供应量的控制目标。 由于货币投放或回笼对GDP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所以货币量目标增长率还受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关函数(简称“关系函数”)的影响。这一关系函数的准确确定,对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至关重要。为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避免货币流通量的大起大落,“关系函数”可按照前三年(或适当时段)货币总量(近似地以M2表示)和流通货币量(近似地以M1表示)的增长率与同期GDP增长率比值的平均数来分别确定M2和M1的关系函数。在此基础上,再将目标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作为“调整项”考虑进去,即可确定M2和M1的目标增长率。计算公式为:M2目标增长率=GDP目标增长率×M2关系函数±物价目标变动率±调整项M1目标增长率=GDP目标增长率×M1关系函数±物价目标变动率±调整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如果M2和M1实际增长率与目标增长率发生较大偏差(如相差3个百分点以上),GDP或物价总指数的实际变动率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如低于最低目标值或高于最高目标值0.5个百分点以上),就应该适当进行反向调整。这样,货币增长的调节方向和目标就比较明确了。 确定了货币增长的调节方向和目标后,就要相应调整和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保货币增长调控目标的实现。 总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既有不同的调节重点和手段,有着不同的调节影响和作用范围,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应有的积极作用。

4. 通货膨胀时期那一大堆钱去买日用品的图片

D

5. 什么是通货膨胀 请说的通俗点 50字一下就可以了 谢谢!

简单点讲就是流通的货币过多,相同产品的所消耗货币增加,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书面语讲是货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比如说,开始市场上有100元的货币,100斤大米,则每斤大米价值一元。现在货币发行量增加,导致市场上有200元的货币,还是100斤大米,这时候就是每斤二元了!换个角度,也就是一元钱的货币购买力由一斤大米降为了半斤大米,货币也就贬值了!
希望对你有用!

6.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论述+每一个的图形

5分~~~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叫超额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是凯恩斯先提出来的,认为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拉开“膨胀性缺口”,造成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即以“过多货币追求过少商品”。

7. 通货膨胀的今天我们如何应对 谁能够全面诠释一下

推荐你看这篇文字:

通货膨胀时期的投资哲学
2007-6-23 9:53:42
吴向宏

我不是个人理财专家,连自己的钱也是交给理财专家们去打理,所以没有资格给任何人指点投资策略。好在,如果抽象一点,从哲学的层次看,个人理财投资和机构投资应当有很多相通之处。后者我多少算是知道一点。这样看来,不谈具体操作,谈谈投资哲学,这点资格我还算是有的吧。
所有投资人现在都面临一个同样的形势: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流动性过剩。这主要是低利率、低汇率的“双低政策”导致的。低利率使得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低汇率诱使外资大量融入。其结果就是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说,就是钱太多了。
有人说:钱太多了不是要通货膨胀吗?不是要物价上涨吗?为什么我没有感觉到明显的通货膨胀呢?答案是,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总产品(资本品+消费品)价格上涨,但资产和消费品两者不一定同步上涨。根据流动性过剩的性质不同,消费品物价有可能上涨不快,或者上涨率低于通货膨胀率。这种情况下,由于总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应当等于通货膨胀率,所以资本品的价格上涨幅度一定会高于通货膨胀率。换言之,资本品实际上越来越值钱!术语叫做“资产升值”——而这就导出了资产升值的流动性过剩时期的第一条投资哲学:

第一条:尽量多持有资产,比持有现金更为合算。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资产,说的是一切不是本国货币、同时又具备保值功能的东西,不一定是实物资产。土地、房产、私人股权、股票、艺术品以及外币,都是资产。
说到这里,似乎很简单——把我们手中的钱换成资产就是了。不过,接下来第二条,就让事情变得困难了一点。

第二条:并非所有资产都会有超过通货膨胀的升值幅度。
这条看上去有些绕,其实原理很直白:既然资产升值的通货膨胀过程中,消费品的涨价幅度可以低于通货膨胀率,那么,有些资本品的涨价幅度同样有可能低于通货膨胀率。说得更绝对一些,有些资本品的涨价幅度,或许会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举个例子,在美国互联网泡沫时期,由于大量投资涌入股市,导致股票(一种资产)巨幅升值,从而压低了许多其它种类资产的升值幅度。这期间,黄金的价格实际是下跌的。在2001年以后,股市陷入一段低迷,黄金却走出了一个大牛市。
有些所谓“投资指南”,往往不负责任地劝告投资人在通货膨胀期一味买入资产,以“流动性过剩”为由,宣传“房市股市不会跌”。千万不能被这些话所蛊惑,一定要记住,不是所有资产都会赚钱,要慎重选择投资品种。
那么,选对了投资品种,是否一定就能赚钱呢?还是不一定,因为还有个第三条。

第三条:特定时期,资产的市场价格有可能超过升值潜力。
原因很简单:谁都不是傻子。既然你知道有通货膨胀,资产会升值,别人也会知道。大家一哄而上炒资产的结果,资产价格可能抬得过高。
举个例子,从长远来看,股票和房地产是最适合对抗通货膨胀的资产。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中,鲜有这两种资产的长期走势不能跑赢通涨率的。假若你在适合的价格购入这两种资产,然后长期持有,几乎肯定会赚。
问题在于,恰恰在流动性过剩的时期,这两种资产有可能相对变得不安全。原因正是过滥的流动性会提升通货膨胀预期,从而让大家把这两种资产价格炒得太高。投资心理实践一再证明,绝大多数人的投资决策是短视的。举例来说,当通涨率在10%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以“通涨率将永远10%”的心理去购买资产,把资产价格抬得太高。实际情况却是:泛滥的流动性迟早会被吸收,通涨迟早会回落,届时很多人就会发现自己购入的资产升值潜力已经很小,甚至会发生贬值。例如,美国前两年处于低利率的流动性较过剩时期,房产价格一路上扬,但是从去年以来便开始疲软。
坦率地说:正因为有这第三条存在,导致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很难靠购买资产来对抗通涨。因为机构投资人在预测经济形势特别是通涨走势上,往往要比普通投资人胜一筹。他们是买到最便宜资产的那些人,而普通投资者会成为牛市后期的接棒者——即使不被套牢,其收益率也多不如预期。以中国目前火热的股市为例,当股市在2000点时,大举入市的多是机构。股市从2000涨到4000点,他们的平均收益就是100%。这时,股票作为资产的价格已经很高,而个体投资人却大量涌入。即使股市继续上涨2000点,收益也不过50%了。
总结以上三条,在通货膨胀时期的投资哲学就是:一)选择资产;二)选择特定资产;三)选择在特定时期投入特定的资产。当然,这种哲学主要适用于较长期持有(超过一年)的投资人。若是喜欢在市场上杀进杀出的炒手,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系美国红川投资咨询公司董事)

8. “通货膨胀”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另外还有一种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一旦解除价格管制并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生早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不是惟一原因

9. 什么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并画图表示

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1.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2.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实现了充分就业。

10. 这是关于美国通货膨胀率的一张图片,希望有人能解释一下09年通货膨胀率为什么突然从最高点变成负数

08年次贷危机导致房价泡沫破裂,这次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一,大批投资房产的美国民众高价贷款购来的房子卖不出去(房间泡沫虚高,以高出理性价格的好几倍购来,而且是很多是通过次贷进行,本是想投机,可却被套,血本无归),从而破财;二,直接导致美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萧条(次贷导致金融机构大量的坏账死账,纷纷关门大吉!房地产更是直接泡沫破裂,从高处一落千丈,呵呵)
再来说CPI指数,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吧。本来经济萧条的时候应该是通胀猖狂的时候(因为,经济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奇货可居,或者囤货心里,导致钱像废纸一样不值钱),可是这次是次贷危机(美国人民的钱和美国很多金融机构的钱都被套了,打水漂了,人民手里现在是缺钱,不该买东西怕再上当被套,哈哈),所以CPI逆其道而行,不涨反降!
小弟草根瞎侃,呵呵~去也~

阅读全文

与文字通货膨胀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清晨宝宝发型图片 浏览:918
小看在外国小女孩脚底图片 浏览:844
可爱小猫咪卖萌图片动漫卡通 浏览:909
口罩的小女孩图片 浏览:373
动漫图片去字 浏览:824
妈妈洗衣服卡通图片动图 浏览:348
花的图片画画图片简单的 浏览:265
扎小辫男生发型图片 浏览:910
海报图片简单又漂亮男生 浏览:760
word怎么调整复制过来的图片 浏览:69
宫廷小吃大全高清图片 浏览:156
简单的关于花的手抄报图片 浏览:783
炫酷图片头像男生霸气 浏览:33
赖床的可爱图片 浏览:332
男生可怜图片大全 浏览:356
脸大女生图片 浏览:13
微信如何保存图片不让别人知道 浏览:103
人鱼图片高清男男 浏览:181
可爱美女cp图片 浏览:9
俏女图片可爱 浏览: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