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字图片 > 姓冯文字图片

姓冯文字图片

发布时间:2022-06-02 20:18:05

A. 姓冯怎么介绍

大家好!
我姓冯。左边两点水儿,右边一个马马虎虎的马字儿。(轻松友好的欢笑声)
姓冯的有很多名人,冯玉祥、冯国璋、还有冯巩(哈哈哈哈哈哈哈)。
欢迎大家的光临,希望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愉快的夜晚!(热烈的,诚挚的掌声)
谢谢!

B. 有没有姓冯的文字图片,我要收集2张。

C. 姓氏十字绣冯字在十字绣中的图样

看下教程就知道了

D. 《百家姓》中的“冯”字排第几位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这是老的排名。
最新公安部公布的百家姓排名:

李1
王2
张3
刘4
陈5
杨6
黄7
赵8
吴9
周10

徐11孙12马13朱14胡15

郭16何17高18林19罗20

郑21梁22谢23宋24唐25

许26韩27冯28邓29曹30

E. “冯”姓氏的由来

冯(Féng 冯)姓源出有三:
姬姓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出自归姓
2、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其他说法
3、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冯姓,如:出颍川者,为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为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长乐者,为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为燕王冯宏之后;出宏农者,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为唐监察御史冯师之后。
姓氏始祖
得姓始祖:冯文孙。周文王昌之后裔,周文王有一子名毕公高,因随其兄周武王征伐殷纣时立下功劳,取得天下之后,被封于毕(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他的后裔毕万西周时为晋国大夫,当时晋国刚被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于绛(今山西省翼城东南),陆续攻灭了周围许多的小国,其中包括西周分封于今山西芮城北的魏国,晋献公便把它封给毕万。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互相兼并。到公元四世纪中叶毕万后代毕斯和赵、韩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魏国,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公元前四零三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同时还将毕万的一支孙(即冯文孙),再封于冯城(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子孙后裔以邑为姓,称为冯姓。冯文孙也就被其后人尊为冯姓的得姓始祖。

F. 冯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封于毕国。毕公高后裔毕万投奔到晋国,晋献公封他为大夫。毕万多次随晋献公出征,屡立战功。晋献公把魏地封给他,任魏大夫,并封给毕万奉禄食邑地于冯。毕万子孙以邑为氏,此乃冯氏之所出。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冯氏最初发祥于河南省荥阳地区,族人迁移较早,先秦时期就已开始迁移。

(6)姓冯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一、家谱文献:



江苏,冯氏族谱八卷、京口冯氏族谱一卷、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澄江冯氏宗谱十卷、冯氏家谱一卷。

浙江,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桐乡冯氏族谱不分卷、冯氏宗谱一卷。

安徽,冯川冯氏宗谱八卷。

二、历史人物:

1、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至祖父时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2、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西汉大臣,其祖父为战国赵国中丘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着称于时,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3、冯异: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冯异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

4、冯跋:冯跋为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

慕容熙在位时为政暴虐,且冯跋与其弟冯素弗先前曾因事获罪于其,因此慕容熙有杀冯跋兄弟之意,冯跋兄弟遂逃匿深山。

5、冯玉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G. 姓氏“冯”有什么历史故事

冯姓来源有二

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

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周王室的远祖名叫弃,据说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儿,又称姜螈。

传说一次姜螈外出游玩,在荒野中看见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姜螈下意识地把自己的脚放在大脚印中踩踏了一下,想不到因此“身动如孕”,不久竟真的生下了一个男孩。姜螈又羞又忿,惟恐这个孩子会带来不祥,于是就偷偷地把他抛弃于路口。但奇怪的是,在路上往来奔走的牛、马等牲畜看见这个孩子后,竟敬畏地全部跑开了,不敢践踏。姜螈又把孩子放到山林之中想让野兽吃掉,可偏偏一向寂静无人的荒郊却人来人往。无奈之际,姜螈又把孩子丢弃在河中的浮冰上,不料天上的飞鸟竟都纷纷降落,展开羽翼为他遮寒挡水。姜螈认为这是上天的意志,就又把他抱回来抚养。因为这个孩子曾经被遗弃过,所以为他取名弃。弃就是有史记载的最早周代祖先,他在帝尧时期因为善于种植庄稼、发展农耕而名闻天下,百姓都向他学习耕作技术。作为对他的褒奖,帝舜在位期间,就分封弃在邰地,大家都尊称他为后稷,弃及其后代遂都拥有了姬姓。

后稷的继承人是姬不(空-工+出)(qu),他后因国家衰败而辞官隐居到边疆地区,其后代传到古公宣父时,古公宣父先后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小儿子季历。季历生子姬昌,便是后来的周文王。

据传姬昌出生的时候有祥瑞呈现,古公很高兴地说:“我姬氏将来定当发达,大概希望就在这个姬昌身上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太伯、虞仲二兄弟猜测古公有让季历及其子姬昌来继承家业之意。为不使父亲为难,二人便一同离家出走,逃到远方.以便成全季历。

古公去世后,季历以惟一继承人的身份袭沿家世;季历逝后,其子姬昌得立,即西伯侯。

西伯姬昌继承了后稷、古公、季历的仁政,为人厚道,礼贤下士,伯夷、叔齐、散宜生等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投奔、归附,使得西伯的势力、影响日渐扩大。

西伯势力的增长,引起了商纣的警惕,在崇侯虎的挑拨下,商纣把姬昌诱至国都,囚禁起来。据传,在此期间,他推演“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即后人所说的“周易”。

西伯被囚后,他的部下、谋士很着急。为拯救他,他们四处寻找美女、骏马、珍玩等晋献于纣王,并买通其宠臣费仲四处活动,游说纣王。殷纣王本是酒色之徒,见送来这么多可心之物,早把往日的警惕、猜忌抛到九霄云外。他得意忘形地说:“单凭这些礼物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抵销西伯的过失,何况竟有这么多呢!”于是下令赦免了姬昌,并授予他“代王征伐”的特权及信物,把军国大事全盘托付西伯,自顾享乐去了。趁此机会,姬昌率兵东征西讨,先后击败犬戎、密须、耆(于+阝)(han),彻底消灭了崇侯虎,并把崇侯虎的封地改称丰邑,将自己的统治中心由岐迁至丰地。姬昌病逝后,其太子姬发即位,便是后来的周武王。

公元前11世纪中叶,武王起兵伐纣,克商,纣王众叛亲离,不得不自焚于鹿台。

《周本纪》记载武王胜利后凯旋的情形时说,随同武王同乘一辆车的有三人:“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这里所说的毕公,是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他因追随武王克商受封于“毕”地,亦称“毕公高”。毕地的位置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部。

周王朝建立后,毕公高及其后裔便以毕地为中心繁衍生息,逐渐因地为氏,号毕氏。作为姬姓贵族的一支,他们与周宗室关系密切,但伴随着分封制引起的不断分化,毕氏逐渐与周宗室疏远而成为独立的一支。

毕氏封地中有一处地名曰冯邑,所以不排除毕氏中有部分成员“支邑为姓”而改姓冯,但这只是一种揣测。事实上,此时冯姓并不明确,更不占主体,毕氏仍是这一支姬姓后裔的主姓。

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是晋献公的荣臣,当时晋宫廷内部正围绕继承权展开激烈斗争。献公为转移矛盾,积极对外征伐。全国军队被分作两部,献公亲率上军,太子申生统下军。毕万受封右将军,随献公征战。

晋军所向披靡,接连吞并了霍国、魏地、耿国。论功行赏,毕万受封于魏地。当时有一位叫作卜偃的算命人曾品评毕万说:毕氏的后代一定会兴旺发达的。万,是个满数;魏,也是大名。故一定前途无量。

毕万受封11年后,晋献公死,久已存在的宫廷矛盾终于爆发。四位公子为争夺王位而混战,致使国力损耗,元气大伤。而毕万一族却日益繁荣,并以新地为氏,成为声名显赫的魏氏。毕万的儿子名武,号魏武子,他一直忠心于亡命公子——重耳。重耳避祸逃亡,魏武子义无反顾地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后来重耳终于在秦国等诸侯的支持下归国继承大位,便是晋文公。魏武子因功再封于魏地,位列大夫,显赫一时。

到魏武子之玄孙魏献子的时候,魏氏:已与当时晋国的智、赵、韩、中行、范氏并称“六卿”,把持了晋国大权。魏献子之孙魏桓子与赵、韩两家完成了“三家分晋”。公元前 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这便是战国七雄中的魏、赵、韩三家。

魏氏立国,毕氏家族自然受益最大,毕万家族的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居地即今河南省荥阳县东部。于是长卿及其后代因城为氏,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而改姓冯,史称这支冯氏为冯氏正宗,即河南冯氏。

二、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

据《世本》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其后子孙以冯为氏。春秋时期除毕公高一脉冯姓外,郑国也是冯姓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据《世本》所载,郑国着名大夫筒子,以善断而名闻诸侯。他在任期间,郑国与周边诸侯的纵横往来、攻战联盟等大事,郑国君主都要向他咨询。筒子广纳贤士,集思广益,其判惭、决策无一不精当,深得郑君赏识。为褒奖筒子的政绩与贡献,郑国君以冯邑封筒子,筒子入居冯邑后,遂号冯筒子。而他的封地冯邑,正是后来并入魏国的冯城。因此,长卿受封冯城之前,冯筒子的后代便早巳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筒子的名位远不及毕万及其后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

因此,源于河南的冯氏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先期的冯筒子及其后裔和后来居上的毕魏世家。他们都可以称为冯姓之源或冯氏正宗。而且从冯姓产生的过程来看,姬、毕、魏、冯在一定程度上讲“三千年前是一家”。

H. 谁能说出姓冯的辈分是怎么排的

湖北南漳冯氏字辈:“孟宗开应举祖德(泽)耀(启)春(贤)光(阳)”。
湖北潜江龙湾冯氏清公派字辈:“锡泽相光培铭源本辉增锦清桂耀先鉴润极烂垣钧滋权烈型铁治枢焕玉铤洁茂炳坦世藻束渭田”。
湖北沔阳冯氏胜公派字辈:“泽树学士大启振立纲常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湖北汉川冯氏史公派字辈:“臣宜作纯子尚致顺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湖北汉川冯氏高庙派字辈:“智伯水秀初天希以盛也万家十年远金佑爵德实仰承先训敦品贤良大体从正家道克昌”。
湖北监利冯门派字辈:“文彰新图选诗礼振家声世业隆长泽维遵忠孝名”。
湖北冯氏钟祥派字辈:“士光本毓明道正德成家开国大启景运昌昭世泽”。
湖北荆楚冯氏字辈说明:
潜江龙湾清公支系:润字截止,以润字改用圣字。
沔阳胜公支系:天字截止,以天字改用圣字。
汉川史公支系:先字截止,以先字改用圣字。
汉川高庙支系:训字截止,以训字改用圣字。
监利冯家门支系:泽字截止,泽字改用圣字。
湖南华容支系:百字截止,以百字改用圣字。
岳阳、监利朱河支系:希字截止,以希字改用圣字。
石首支系:昌字延伸四代后启用录新派圣字,如石首辛酉年续谱派已用,即诒字改用圣字。
潜江总口支系:已用派不明,与潜江龙湾锦字派品列延伸五代后启用圣字。
孝感支派福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该支系贤良二字已用,因大局已定,只限该支系:成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其他支系按原字派不变。
钟祥冯家岭卓公支系:成字截止,以成字改用圣字。
山西大同冯氏字辈:“盛时天恕仕绪云恩毕振”。
河北定州冯氏字辈:“百千万亿云仍盛富贵荣福禄增知仁圣义和德中”。
湖南冯氏华容派字辈:“本裔荣耀支孙辉煌百年传芳”。
四川南充冯氏字辈:“文高师书昌仪维树德用国正天心顺大清明治安”。
冯氏一支字辈:“孝友家昌达文章业显荣贤人常继起本立树芳名”。

阅读全文

与姓冯文字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搭肩动漫图片 浏览:877
把word的图片设置成统一大小 浏览:543
男女黑白动漫图片 浏览:317
抖音如何给视频添加图片 浏览:416
狗狗和小狗在一起可爱图片 浏览:991
手绘霸气图片巨蟹女生 浏览:809
苹果手机小尺寸的图片怎么做壁纸 浏览:53
图片与字如何同步 浏览:82
好看的图片大全男生唯美 浏览:538
动漫帅哥人物图片 浏览:101
唯美图片带字大全 浏览:332
3d怎么删除背景图片 浏览:500
日韩女发型图片大全中长发 浏览:327
一个可爱的鹿鹿图片 浏览:774
周姓氏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 浏览:728
病态的动漫图片男生 浏览:809
保险保险图片高清 浏览:433
所有美女明星图片大全 浏览:948
仙气头像女生真人图片能保存到相册 浏览:120
怎么把图片变成word里的水印 浏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