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山有树的画图片
❷ 求类似于以下图片的墙纸(有山,有水,有树)
搜狐旅游中就有,都是美美的风景。
❸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扩写成一百五十字的写秋景的文字
摘要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一幅宁静和谐的秋季图画。
❹ 一定要长一些的,不要说汉字的来历,只要山字的来历
山字是通过象形法诞生的,古代的山是三个巨大的锥形石头形状的,这就变成了山字,一个锥形石头就是山字的一竖,所以山字就是这样诞生的。
❺ 山木香树图片
山木香树图片如下:
山木香,原名小果蔷薇属于蔷薇科、蔷薇属,典型的野生观花观果常绿攀援状灌木,高达6米。产于华东、中南及西南。
树木属性:
小枝疏生皮刺,少数无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少数7,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长1.5~5cm,宽0.6~1.5cm,边缘为内弯锐的锯齿。两面无毛,背面叶轴有倒钧刺;托叶线形,边缘有腺齿,与叶柄离生,早落。
复伞房花序,花多数,花瓣白色;雄蕊多数;雌蕊心皮多数。花萼裂片5;萼片裂片三角形,有羽状的分裂。蔷薇果小,近球形,肉质,直径约5毫米,熟后红色。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❻ 有山有水有树的图片
见下图
❼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扩写成一百五十字的写秋景的文字
秋天了,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萧瑟。 金黄的叶子伴着清凉的秋风,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最后,落在了地上,好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秋色在这里古色苍茏。远处的青山削翠,峭壁如瀑,层林尽染。
❽ 把山比喻成春天的一部字典:树木是部首,松涛是音符,奇山和野花是山的文字,山还
山是夏天的一首歌曲,树木是音符,花草是词曲,蘑菇和小鸟是山的旋律。
山是冬天的一篇文章,大雪是提纲,霜冻是段落,寒风和冰雹是山的主旨。
❾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赏析十个字
整体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9)树是山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作品原文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白话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作者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