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赎罪里面一个人物图片
在她的贴吧里有很多特写照片的
去那里看看吧(参考资料里面的那个网址)
这个帖子里也有
http://tieba..com/f?kz=251863454
2. 如何评价电影《赎罪》
推荐理由:整部电影哀艳的质感,以及片中那个近五分钟的长镜头。
片 名:《救赎》
导 演:乔•怀特
主 演:凯拉•奈特丽,詹姆斯•麦卡沃伊
出品时间:2007年
奖 项:第六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影片,第八十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
愁云惨淡的敦刻尔克。
有营火,有口琴,军官近距离射杀战马,旋转木马上坐着酩酊大醉的士兵。
士兵们群殴、纵酒、策马驰骋并发出印弟安人那样放肆的呼啸声,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坐在车边茫然地搓着手,等待。
穷途末路中的等待。
《救赎》中这个致命的长镜头,它拍出了末世之感,以及末世的溃烂、崩塌和绝望。
而你知道,绝望的气质与狂欢,从来都有点相像。
其实是一部地道的文艺片。
文艺得简直要令我想起亦舒的小说来,比方说《连环》,也是庄园中性情迥异的一双姐妹,间中还有一个下人的儿子。不过,当然,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救赎》讲,妹妹布莱尼年方十三,已写出第一个剧本,日常以文学家自居,连步态都透着股文艺女青年的自命不凡。
姐姐塞西莉亚与管家之子罗比互萌爱意,终于在藏书室中暗通款曲,不料被布莱尼撞破。
而就在当晚,寄居此地的表姐罗拉被强奸,于是布莱尼毫不犹豫地指认了罗比,令他蒙冤入狱。
之后不久,二战就爆发了。
大概所有的战争都具备类似的效果,即,导致更多仓促的婚姻,仓促的死亡,还有仓促的成长。
同样地,战争使布莱尼变成了一个成年人。
她失去了锋芒,失去了十三岁那个炎夏,面孔上那种决然、傲慢、咄咄逼人、但同时又在渴望着什么的表情。
简言之,她不再锐利,她变钝了。
大概是出于对那次伪证的悔悟,布莱尼放弃了进入剑桥的机会,转而做了军队的护士——想做点真正有用的事。
但是,要等到一个少女明白在她的幻想世界之外其实另有天地,实在太迟了,至少,对于塞西莉亚和罗比的爱情来说,太迟了。
要知道麦克白夫人即使不断洗手也洗不清她的罪,因为她所做过的事,已经成了。
令我动容的是那一幕——
清晨,法国西部曙色初动的灰蓝色原野,罗比将信件贴身揣好,低下头按一按自己腹部的伤口,它没有出血,也没有愈合。
他皱着眉头,叹气,吸一口烟,望了望远方。
配合那不知所起的薄弱的口琴声,鸟鸣,还有野地里浮动的淡蓝晨雾,真像一首诗。
正是在这里,我知道了,罗比永远也回不去塞西莉亚的身边。
一切都始于那个炎夏,躁动不安的午后。
他们曾经那么年轻,负担着夏日炽烈之光,还有自己内心复杂得不知怎么样表达才好的感情。
我想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最顶尖的侦探小说家都产于英国,像柯南道尔,像阿加莎•克里斯蒂,因为,英国人这样精致、隐忍而又暗流涌动的人性,其本身实在就太像是一个案件了。
《救赎》在第八十届奥斯卡上鲜有斩获,只到手一个最佳配乐奖。
然而大可不必墙倒众人推,即使它不敌《老无所依》的沉郁,或是《血色将至》的酷烈,至少我们得承认它的诗意。
可以说,正是这种诗意造成了障碍——片中不断的闪回,迭章复沓的叙事方式,主观视角与全能视角的陡然切换与穿插,实在很容易激怒观众。
但是老实说,这个交织了误会、嫉妒、回忆、痛悔、虚构和书写的故事,除此之外,还能如何陈述呢?
十三岁的布莱尼坐在警察面前,斩钉截铁地说,“是的,我看见他,我亲眼看见是他”,带着紧张,带着残忍的快意。
人之所见,皆是人所以为见。
从来就没有什么真相,只有曾被接受或不曾被接受的错觉。
所以,即使布莱尼为此赔上她终生的书写和终生的快乐,也无法改变现实里,曾发生过的一切
——
法国,敦刻尔克,罗比茫然地游荡到一幅大银幕前,望着电影里男女主角的拥吻,他悲哀地掩住了自己的脸。
英国,巴勒姆,塞西莉亚正以吻封函,将情书投进红色的邮筒。
他死于败血症,她死于空袭。
而在这对情人急促并且戛然而止的生命里,从来也没有幸福的结局,只有哀艳的战火,是真的。
3. 《赎罪》主要讲什么
讲述了讲述20世纪30年代一个英国庄园里发生的一场改变3名年轻人命运的故事。
《赎罪》采取双线并进,循环往复的结构,一条故事线是布里奥妮痛苦的一生,另一条故事线即是罗比和塞西莉亚艰难的爱情之路。
两条故事线互相交错,影片的叙事时空也在不是的倒退和跳跃,给观众在视觉上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这样独具匠心的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也强调了三位主人公分崩离析的一生。
(3)赎罪图片带文字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一、塞西莉亚·泰丽思
骄傲的庄园主小姐,在剑桥的三年,甚至不愿与罗比多说话。不愿与他同桌吃饭,认为兄长邀请罗比吃饭是件荒唐的事情。她从心中,对于罗比是鄙夷的。她同她的家族一样,认为罗比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骨子里却还是个下等人。但爱情就是在这样的错乱的场景下发生了,原本的暖昧升华成了爱情。
二、罗比·特纳
管家的儿子。他是卑微的。罗比爱得很无力、很卑微,信写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措词都不足以表情达意。。他是个受尽了委屈的孩子。他的出身注定了他的命运,即便同样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他身上永远流着下等人的血。所以会没有人相信他,大家同心协力将他送入监狱。没有人站了来为他说话,没有人肯相信他是无辜的。
三、布里奥妮·泰丽思
塞西莉亚的妹妹,单薄、瘦弱而充满了幻想,怀揣着自己小心事的、懵懂的女孩。她不能理解姐姐与罗比的感情。她从主观上认为罗比是个色狼。面对着嫉妒与任性,她的想法赤裸而真实,让人无力责怪。
四、 劳拉·昆西
布里奥妮的表姐。在布里奥妮偶然看到了罗比和塞西莉亚·泰丽思亲密的同一天夜里,性格招风的她被人强暴。而后贪慕虚荣的她竟嫁给了那个强暴自己的有钱人保罗·马歇尔。
4. 帮我赎下面加一字
符号字体修改完毕:
救赎͟͟
赎͟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5. 电影《赎罪》是谁演的
导演:
乔.怀特 Joe Wright
主演:
凯拉-奈特利 Keira Knightley
詹姆斯-麦卡沃伊 James Mcavoy
萝玛拉-嘉瑞 Romola Garai
发行公司:焦点电影公司
上映时间:07年9月7日
影片介绍
(文/长十郎)这是关于一个少女的妄想力到底能造成多大危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英国一富裕家庭里。13岁的少女布里欧尼(罗莫拉·加莱)在一个盛夏独自眺望窗外,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回来的姐姐塞西莉亚(凯拉·奈特莉)正穿着几近透明的衣服在庭院的水池里玩跳水游戏。当姐姐湿身走出水池的时候,布里欧尼见到一个男人正站在水池边上看着塞西莉亚,而塞西莉亚也含情脉脉地与他对看,这个人,就是家中仆人的儿子罗比·特纳(詹姆斯·迈克沃伊),同样刚才剑桥大学毕业回来的年轻小伙子。
这一场景让布里欧尼产生无限遐想,她本身想象力丰富,又是个小小作家,这场景给她的信息就是罗比与塞西莉亚有不轨的行为。布里欧尼不停地在脑中放大这一点,直到有一天,她表姐罗拉被人强奸,布里欧尼一口咬定罪犯就是罗比·特纳,不论塞西利亚如何提出反对意见,不论罗比如何澄清,布里欧尼凭借在她脑中放大的想象画面坚定地指责罗比有罪,于是罗比被送进了监狱。没过多久,二战爆发,罗比加入战争,在敦克尔克大撤退之时,被俘的罗比与已成为红十字会护士的布里欧尼相会,而以往一切事情的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布里欧尼也为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情给塞西利亚、罗比还有整个家庭带来的苦难备受煎熬…
6. 外国电影赎罪 的简介
《赎罪》是由环球影业制作发行的123分钟爱情影片。该片由乔·怀特执导,詹姆斯·麦卡沃伊、凯拉·奈特莉等主演,于2007年9月7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伊恩·麦克尤恩所着同名小说,讲述了讲述20世纪30年代一个英国庄园里发生的一场改变3名年轻人命运的故事。
剧情介绍:1935年夏天,来自一个宽裕的英国小康家庭的13岁的少女布里奥妮(斯奥里兹•罗南 饰)刚刚开始尝试写作,想象力丰富。一天,她暗中发现仆人的儿子——罗比•特纳(詹姆斯•迈克沃伊 饰)和她姐姐塞西利亚(凯特•奈特莉 饰)之间有暧昧关系,而且发现他给她写了一封充满情色意味的情书。
布里奥妮丰富的想象力虚构着各种可怕的事情,浮想联翩。当她的表姐罗拉被强奸后,布里奥妮相当肯定她看到是罗比做的,这次指证使罗比蒙冤入狱,留下伤心欲绝的塞西利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出狱后的罗比和塞西利亚都投入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布利奥妮放弃到剑桥升学成为一名军队医务人员。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做法,只有她知道她怀揣着巨大的秘密和自责。她鼓起勇气,想把这秘密解开,能真正赎罪和得到宽恕。然而,世事幻变,出乎布利奥妮的预算。
(6)赎罪图片带文字扩展阅读
《赎罪》角色介绍:
1,塞西莉亚·泰丽思
骄傲的庄园主小姐,在剑桥的三年,甚至不愿与罗比多说话。不愿与他同桌吃饭,认为兄长邀请罗比吃饭是件荒唐的事情。她从心中,对于罗比是鄙夷的。她同她的家族一样,认为罗比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骨子里却还是个下等人。
2,罗比·特纳
管家的儿子。他是卑微的。罗比爱得很无力、很卑微,信写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措词都不足以表情达意。。他是个受尽了委屈的孩子。他的出身注定了他的命运,即便同样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他身上永远流着下等人的血。
3,布里奥妮·泰丽思
塞西莉亚的妹妹,单薄、瘦弱而充满了幻想,怀揣着自己小心事的、懵懂的女孩。她不能理解姐姐与罗比的感情。她从主观上认为罗比是个色狼。面对着嫉妒与任性,她的想法赤裸而真实,让人无力责怪。
7. 赎罪的主要人物
布里奥妮·塔利斯
在少女时期,布里奥妮是很有写作天赋的姑娘,她想象力丰富且文笔流畅简洁,小说的开篇作者就讲到布里奥妮在两天内一气呵成了一个剧本。在寂静的英国乡间田园生活中,她与父母感情疏离,与姐姐缺乏沟通,与她作伴的只有文字和夏日庄园里斑驳的光影,因此她只能默默畅想书写自己脑海中的乐园。但现实情况是十九世纪三十年的英国,等级观念依然深深的存在着人们的脑海中,布里奥妮就是这样一个深受该观念影响的姑娘。但她的内心是矛盾的,她一方面通过书写让自己畅游在自由的世界,另一方面她也认同着这样的价值观:一切事物都必须井然有序。另一方面,少女时期的布里奥妮内心充满了压抑与克制,在她的剧本中她否定非常规且带有阶级色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又对管家的儿子罗比暗生情愫。所以当她看见姐姐在罗比面前跃入水池又近乎赤裸的站在他面前,偷看罗比写给姐姐炙热而又露骨的情书,撞见他们二人在图书室的激情。内心的深处激发起一种无意识的情感:是嫉妒是深深的撼动。她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潜意识中产生了报复的想法,虽然她已经明白了“她所知道的一切,未必都是真实的,尤其是眼睛看到的一切未必都是真实的。”所以,布里奥妮选择充当姐姐的保护者,“非要揭开他虚伪的面纱”,“哪怕塞西莉亚没有任何感激的表示”。当表姐罗拉被强暴,她立刻指认了罗比为犯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布里奥妮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当初因为冲动和幼稚所带来的最终影响是什么。进入青年时期的她一直为此感到内疚和惶恐。从此展开了她的漫长赎罪之旅。在战地医院期间,布里奥妮的赎罪生活真正拉开帷幕。这时,布里奥妮正在有了觉醒和对当年所发生事情有了正确的认识。成年的她沉默寡言,常常深夜独自一人坐在打字机前,用文字来完成她的赎罪。这期间她还无数次跟塞西莉亚写信祈求原谅,但都没有得到任何答复。良心的谴责鞭挞着她,无奈之下,她只能通过在医院勤劳的工作麻痹自己的神经。她以为只要努力工作,照顾病患伤员来救死扶伤就可以减轻负罪感,然而这些并不能太多的减轻布里奥妮的痛苦。她想赎罪但却无能为力,这是布里奥妮的第一次赎罪也是自我救赎。
老年的布里奥妮已经77岁高龄并且成功蜕变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她花尽一生精力写出《赎罪》,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写作的方式帮自己赎罪,因为在书中她通过书写塞西莉亚和罗比的团聚生活来让自己减轻痛苦。
罗比·特纳
罗比,塞西莉娅家管家的儿子,在塞西莉娅父亲的资助下念完了大学,准备接着念医学,自尊心极强。他是塞西莉娅儿时的玩伴、剑桥的同学。他们互生情愫后双方关系反而变得尴尬,误会频生。一次在喷泉边因为一个花瓶发生了争执,罗比自责之余写信向塞西莉娅解释并道歉。然而冲动之下竟然把对塞西莉娅的性渴望毫无遮掩地诉诸笔端。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后,罗比又另写了一封言辞得体的信。然而匆忙间却拿错了信,更糟糕的是,他的信使被布里奥妮偷看了信的内容。似懂非懂的她联想到喷泉边的一幕,很快就把罗比定性为色情狂,并油然生起保护姐姐的责任感。然而罗比的信却解开了塞西莉娅的心结。当人们在等待晚宴时,两人在书房里实现了对彼此的拥有,却意外地被一个不速之客——布里奥妮的到来打断。闷热的天气、不合时宜的烤肉、话不投机、表姐罗拉伤疤曝光……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毁灭这次聚会。最后一双胞胎兄弟出走了,罗比在黑夜中单枪匹马去搜寻,并于第二天清晨肩背手携双胞胎。但是当罗比归来时,迎接他的不是赞扬和感谢,而是警察银色的手铐。
三年后,二战爆发,服刑的罗比被充军入伍。在战争中,他目睹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战争让他看到太多人类的黑暗与文明的堕落,使他对生活充满失落和虚无感。幸好有塞西莉娅“我等你回来”的那封信给他继续活下去的动力。然而,就在回国前夕,他却死于败血症。
塞西莉娅·塔利斯
塞西莉娅,布里奥妮的姐姐。塞西莉娅与罗比对彼此暗生情愫,但是碍于阶级偏见和自身的压抑,陷入一场爱与尊严交融的纠结之中。于是出现了喷水池边塞西莉娅在罗比跟前脱下上衣潜入池中拿花瓶碎片这一幕。但是她与罗比的爱情不被年少无知的布里奥妮所理解。布里奥妮所将罗比定性为色情狂,并油然生起保护姐姐塞西莉娅的责任感,因此在一次强奸案中,布里奥妮根据自己在星光下隐约看到的背影,凭着自己超凡的想象力,自以为是地确认罗比是当晚罗拉被奸案中的罪犯。二战期间,塞西丽娅和家人断绝了关系,她和罗比鸿雁传书,祈祷罗比能平安回国,两人从此团聚。但是,她最终盼来的是罗比的死讯,她自己也在伦敦爆炸中死去。
8. 世界万物皆苦你明目张胆的偏爱就是救赎抖音里很火的图片,最好上面有字的,求
评论区的人通通不许动,听好了,我是路人甲,全网最大的通缉犯,现在,我要对你们实施抢劫,识相的,乖乖把赞交出来,有多少要多少,动作快点...
9. 《赎罪》的中英文对照字幕哪里下
射手网
http://shooter.cn/
搜索——赎罪
将从射手网下载下来的压缩包解压过,复制一下影片的名字,确保字幕文件的名字和影片的名字一模一样,如果你用的是暴风影音,暴风会自动加载字幕的
就可以安心看了!
PS.赎罪是部很棒的电影,如果你喜欢这种类型的,再推荐你一部詹姆斯迈卡沃伊和安妮海瑟薇的《成为简奥斯汀》,都是爱情悲剧
10. 有什么方法可以赎罪
真忏悔就可以了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包括前一天、前一小时、前一秒钟)所造的业因障碍住了。业障的问题,讲起来很多,可另作专题讨论,在这里不详细讲。
那么,被自己的业力所障碍,不能证得道果,怎么办呢?“当勤忏悔”。忏悔这两个字,我们很熟,尤其是我们学佛的人,动不动就忏悔。到佛菩萨前面磕几个头,拜一拜,哭一场,唉呀!我在忏悔。事情过掉以后,又是我行我素。这样是不是忏悔呢?这不是忏悔,这是作假、自欺。所谓仟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错误,永远不再犯, 以后的行为只起善不起恶。
佛在《圆觉经》里告诉我们忏悔的办法,“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常常生起希望断除业障之心,先断除憎心与爱心。憎是讨厌,爱是喜欢,那是正反两面。憎是由嗔心而来,是一种仇恨的心理,讨厌这个人,讨厌那个人,埋怨这件事,埋怨那件事,怨天尤人。我们仔细观察人的心理,很好玩!一个人做错了事,刚开始,脸红一下,过几秒钟,红就退了。想了一想,我还是没有错,错的是他,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才促使我这样。甚至归咎于社会问题,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是社会的错。不要忘了社会也是人组成的,归咎社会问题,这是推托之辞,不负责任的行为。把错误推给人家,把责任推开,或是排斥一切,这种心理是憎。
憎的反面是爱,爱不只是男女之间的爱欲,还包括了广义的贪爱。爱就是执着、占有。假如把自私的贪爱反转过来,变成牺牲自我,爱护别人,就是慈悲。
嫉妒的心理属于嗔,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种,发生在感情方面比较多,比较明显。因为求之不得,贪之不足,所以产生嗔恨,见不得别人比你好,也因为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结解不开,佛学称为结使,共有九十八个。修行就是去除这些结使,把这些结使一个一个解开来。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经过修行,变成非常慈悲,或是一个愚苯的人,经过修行,变得聪明开通。但是,很多人学佛结果,变得越来越笨,脾气越来越大;信了教以后,越学越脱离现实生活,变得精神兮兮,古里古怪,几乎每个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说,宗教徒彼此之间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心理,你的学问比他好,他会嫉妒;你的事业比他好,他会嫉妒;你长得比他美,他会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扰会吵架,有些人对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对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睬。其实,这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为什么要有所差别?能平等对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从这个地方检查自己,不是说我去学了一个法,又会打坐,又会念咒,又会结手印,这就可以修成佛了。
还有诌曲。谄曲就是圆滑,转个弯。讲话拐弯抹角,内心打主意、想计谋,都是诂曲。谄是谄媚,在外表上讨你喜欢,曲就是弯曲,掩饰作假。所以佛说:“直心是道场。”你说:“我要骂他就当面骂他。”这就是直心吗?不是,这是嗔心。
佛告诉我们,仟悔要去除切断憎、爱、嫉妒、谄曲这些心理,把内心洗刷干净,这才是忏悔。并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场,就是忏悔了。哭是情绪的发泄,哭过以后,心很平静,那是哭累了,别的事情想不起来了。你不要以为在佛(或上帝)前一跪,一哭,忏悔之后,觉得好安祥啊!得到上帝的灵感啊!得到菩萨的加庇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萨的感应。不信再过几个钟头,吃饱了,体力足了,他的脾气又来啦!注意!什么是真忏悔要搞清楚。
忏悔之后,内心洗刷干净之后,再来修止、修观、修禅那,《圆觉经》里说:“求胜上心,三种净观。”但是,我们一般人相反,不求忏悔,就想修止、修观、修禅那,结果越修心越乱,止也止不了,静也静不下。先求忏悔,内心纯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国人讲“为善最乐”,心理产生喜悦,生理发起轻安,再来求定,那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