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块儿石头上有个特别明显像汉字的石头,但不知道念什么,算文字石吗
未见图片,不知石头上的图形像不像汉字? 这类问题必须提供图片,否则无法回答。
② 石的古代字怎么写
1、甲骨文的“石”:
③ 篆字的石怎么写
一、篆字的石的写法如下:
(口,像岩块),表示山岩。造字本义:名词,坚硬的矿物质,山岩,岩块。
文言版《说文解字》: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囗,象形。凡石之属皆从石。
白话版《说文解字》:石,山上的石头。好像石头在山崖之下;囗,是石块的象形。所有与石相关的字,都采用“石”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石块[shí kuài]
块状的石头。
2、石头[shí tou]
石
3、火石[huǒ shí]
指燧石,因敲击时能迸发火星,可以取火,所以叫火石。
4、市石[shì dàn]
市制容量单位,一市石等于一百市升。
5、八石[bā dàn]
古代道家炼丹所常用的朱砂、雄黄、雌黄、空青、云母、硫黄、戎盐、硝石八种石质原料。
④ “石” 字的写法,字体越多越好,书法也要,麻烦了,谢谢!!
石字各种时代的写法如下:
一、释义
[ shí ]
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
2、指石刻。
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
4、姓。
[ dàn ]
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囗,象形。凡石之属皆从石。
白话版《说文解字》:石,山上的石头。好像石头在山崖之下;囗,是石块的象形。所有与石相关的字,都采用“石”作边旁。
三、造字本义
名词,坚硬的矿物质,山岩,岩块。
(4)各种文字石图片扩展阅读
组词:
一、市石[shì dàn]
市制容量单位,一市石等于一百市升。
二、八石[bā dàn]
古代道家炼丹所常用的朱砂、雄黄、雌黄、空青、云母、硫黄、戎盐、硝石八种石质原料。
三、岩石[yán shí]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合而成的集合体。是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四、柱石[zhù shí]
柱子和柱子下面的基石,比喻起支撑作用的力量和担负重任的人。
五、石笋[shí sǔn]
溶洞中直立的像笋的物体,常与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滴中所含的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
⑤ 这个文字石怎么样
单凭图片看不出来的 老铁啊
⑥ 石字象形文字怎么写
石字的象形文字如下图所示:
一、石的释义
[ shí ]
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
2、指石刻。
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
[ dàn ]
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
二、字源解说
山崖(“厂”)旁边有一块石头(“口”),本义是“石头”。作为容量单位的“石”,等于十斗。又指重量单位,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三、组词
沙石、飞石、石块、石像、石子等。
(6)各种文字石图片扩展阅读:
一、沙石 [ shā shí ]
沙和碎石子。
二、飞石 [ fēi shí ]
古时战守之具。置石于大木之上,发机以击敌。
三、石块 [ shí kuài ]
块状的石头。
四、石像 [ shí xiàng ]
石雕的人像。
五、石子 [ shí zǐ ]
1、小石头;小石块。
2、璞中的玉。
⑦ 日、月、水、火、山、石、田、和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日、月、水、火、山、石、田、和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如下图
注:和字则没有甲骨文字体
(7)各种文字石图片扩展阅读:
1.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3.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⑧ 古代的石怎么写
1、甲骨文:
(8)各种文字石图片扩展阅读:
石:拼音:shi ),汉语拼音,重量单位、姓和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等含义。石的词性多样,可以是名词(坚硬石块等),形容词(坚固的,大的等)或者量词。
石 : 拼音dàn。康熙字典和老版新华字典解释是:一石等于50千克。现在河南某地区和浙江部分地区依然把50千克的粮食,称之为一石(dàn)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