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哈萨克族的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
奶制食品多种多样,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他们制做的马奶子是名贵的饮料。牧民的生活离不开牲畜。他们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多用冬羊皮缝制大衣,不挂布面。妇女夏天穿长的花布连衣裙,冬季外罩对襟棉大衣。牧民冬季戴三叶帽,热天则扎用三角布制的头巾。女子们最讲究帽子。未婚女子头戴漂亮的花帽,冬天有时戴皮帽。已婚妇女性头戴方头巾或白布盖头,盖头外披白布大头巾,头巾左上端上佩带一件首饰,并戴耳环、戒指和手镯。哈萨克族人民热情好客。对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给以殷勤招待。
哈萨克族的丧葬习俗是先用清水沐浴尸体,再用白布缠身,然后进行土葬。
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诺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的辞旧迎新的节日。时间在旧历正月,过节的那一天,互相祝贺,并每家都做这个节日特有的“诺鲁孜粥(又称比待粥)”。每逢节日喜庆时牧民都举行传统的刁羊、赛马和姑娘追等游戏。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名的含义:一共有四种说法:1.《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况》、《哈萨克简史简志合编》等书认为:“哈萨克”这一名称出现于15世纪,锡尔河流域的白帐汗国属民在克烈汗、贾尼别克汗率领下,东迁至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立足后,由于摆脱了阿布勒海尔汗的压迫和剥削,因此自称为“哈萨克”,他们创建的国家也称为哈萨克汗国。“哈萨克”一词的含义是“避难者”、“脱离者”。2.何秋涛的《朔方备乘》卷3《乌孙部族考》、现代学者张西曼的《西域民族新考》认为“哈萨克是乌孙的对音意译”。3.清末学者丁谦在《耶律楚材西游录地理考证》一文中认为“哈萨克”是《唐书》所说的“可萨”、“曷萨”的对音意译。4.哈萨克族的《白天鹅的传说》则认为哈萨克是kaz(天鹅)、ak(白)的联缀词,意为白天鹅,因其族崇拜白天鹅而得名。
‘贰’ 哈萨克族人是中国人吗
是中国人,哈萨克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的56个民族之一。
据2010年普查数据共有146.2万人口,列中国各民族的第17位。哈萨克族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哈萨克族人民进入了与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1951年1月,甘肃省敦煌县成立了“安置流散哈萨克族工作委员会”。1953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甘青新三省边境哈萨克族头人联谊会及各族团结会”。
(2)哈萨克族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哈萨克族饮食文化
哈萨克族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萨克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
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饮用砖茶和茯茶煮出来的清茶或奶茶,奶茶的做法是在煎好的浓茶里加点盐,兑点奶和奶皮、酥油,伴之以馕或炒面、炒小麦,这是早餐和午餐。晚上吃一顿带有肉、面的主食,大量饮茶,冬可驱寒,夏可解暑。因为食肉多,喝茶可帮助消化和增加营养。
在冬季来临,大雪即将封山的时候,哈萨克人要宰杀一些马、牛、羊,再把部分肉加工成马肠子、牛肉灌肠和熏肉、炒肉片等作为冬储肉,这样加工出来的肉可以吃到来年的春天。
哈萨克族的奶制品主要用羊奶、牛奶、马奶、骆驼奶制成。有谚语说:“奶是哈萨克的粮食”。可见奶制品在哈萨克族食品中的分量。奶制品的种类主要有鲜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奶糕、马奶酒等等。
因游牧生活需不断搬迁,哈萨克族面食的制作方法也简单、方便,不受条件限制,传统面食主要有烤饼,油饼、炒小麦、“那仁”(把煮熟的羊肉切成小块覆盖在面条上的一种手抓饮食)、“包尔沙克”(羊油炸面团)等。
‘叁’ 56个民族的风俗图片(简单备注风俗名称以及民族名称)
1 、阿昌族:云南,2.7万,农业、手工业,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采茶
2 、白族:云南、贵族、四川,159万,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云南、青海,1.2万,农业、手工业,手工“保安刀”着名。——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云南,8.2万,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贵族、云南,254万,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黑龙江、吉林、辽宁,192万,农业,善种水稻闻名。——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12万,农业、畜牧业。——剪纸,打曲棍球
8 、傣族:云南,102万,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的建筑艺术。——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云南,1.5万,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象脚鼓舞
10、侗 族:贵州、湖南,251万,农业、林业,鼓楼、风雨亭。——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甘肃、宁夏、新疆,37万。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云南,0.5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良好社会风尚。——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内蒙古、黑龙江,0.6万,狩猎、农业。——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内蒙古、黑龙江,1.3万,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内蒙古、和黑龙江,2.6万,畜牧业。——驯鹿、爬犁
16、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40万,农业、渔猎业。——竿球,龙舟,编织
17、汉族:全国各地,10.4亿,经济、文化发达。——庙会,舞龙18、哈萨克族:新疆,1万,畜牧业,善刺绣。——剪羊毛,弹唱,刺绣19、哈尼族:云南,125万,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20、仡佬族:贵州、广西、云南,43万,农业。——制作糯米团,地戏21、赫哲族:黑龙江省, 0.4万,捕鱼。——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22、回 族:宁夏、甘肃、新疆,散居全国各地,860万。——摔牛,炸油香23、基诺族:云南省,1.8万,农业、种茶。——乐器迪他,跳鼓舞24、京 族:广西,1.8万,沿海渔业、农业和盐业。——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25、景颇族:云南省,11万,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目脑纵歌,跳孔雀舞26、柯尔克孜族:新疆和黑龙江,14万,畜牧业、农业。——吹奏和握手礼27、拉祜族:云南省,41万,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28、黎 族:海南省,111万,农业,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打柴舞29:僳僳族:云南、四川,57万,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30、珞巴族:西藏,0.2万,农业、狩猎,有自己的语言。31、满 族:黑龙江、吉林、辽宁,982万,农业、渔牧业。——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32、毛南族:广西,7.1万,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分龙节舞龙33、门巴族:西藏,0.7万,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34、蒙古族:内蒙古、新疆,480万,畜牧业、农业。——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35、苗 族:贵州、湖南、湖北,739万,刺绣、桃花织、锦蜡染、银饰。——吹芦笙,吊角楼36、仫佬族:广西,15万,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37、纳西族:云南、四川和西藏,27万,山地农业、畜牧业。——东巴舞,腊染38、怒 族:云南省,2.7万,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39、普米族:云南、四川,2.9万,农业,兼营畜牧业。——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40、羌族:四川,19万,农业,大白芸豆是着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41、撒拉族:青海、甘肃,8.7万,农业,编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42、畲 族:福建、浙江,63万,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43、水族、贵州、广西,34万,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44、塔吉克斯坦族:新疆,3.3万,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45、塔塔尔族:新疆,0.4万,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46、土族:青海、甘肃,19万,农业,兼营畜牧业。——太平洋舞,高台会47、土家族:湖南、湖北,570万,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摆手堂48、佤 族:云南,35万,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获奖。——甩发舞49、维吾尔族:新疆,721万,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手鼓舞50、乌孜别克族:新疆,1.4万,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1、锡伯族: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17万,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52、瑶 族:广西、湖南、云南、广东,17万,山地农业。——盘王节、长鼓舞53、彝 族:云南、四川,657万,喜食“砣砣肉”“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虎节54、裕固族:甘肃,1.2万,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55、藏 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459万,畜牧业,兼营农业。——藏舞,布达拉宫56、壮 族:广西、云南, 1555万,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
‘肆’ 中国的哈萨克族和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有什么区别
他们是属于同一个民族,不属于同一个国家。
根据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即我国目前官方采用的民族分类方法:民族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根据这个定义他们都同属一个民族,他们风俗习惯,甚至某些语言都相同,只不过生活在不同国家。
比如延边的朝鲜族与朝鲜人姓氏,语言等各方面都相同,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而分隔开,比如移民,国家界限划分等。
(4)哈萨克族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总人口数为1462588人。
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
从13世纪初蒙古民族强大,到15世纪哈萨克王朝的建立,前述有关哈萨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联合的步伐。而哈萨克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与历史上的“白帐”汗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伍’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1600万。 哈萨克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哈萨克族爱好音乐,能歌善舞中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萨克族尊敬老人,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他们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有一句俗语:“祖先遗产中的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所以哈萨克族在接待客人时,连自己也舍不得吃的东西都要拿出来款待,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大家共餐。
肉食中羊肉占有较大比重。最主要的吃法是手抓羊肉,即清炖羊肉。将宰杀后的羊肉切成大块,放进锅中,清水煮熟。吃时放些洋葱,味道清香可口。熏肉也是哈萨克族十分喜爱的食品,每年十一二月时,将膘肥体壮的牛、羊、马宰杀后用松柴烟熏干,可以保存到来年的六七月份。其中熏马肠味道香美,是待客上品。哈萨克人还将全羊烤制食用,尤其是在外打猎时将捕获猎物的碎肉装进动物的肚子里,放在火堆上烤熟食用,别具风味。
奶子是哈萨克的粮食。可见奶制品在哈萨克族饮食中的分量。奶制品的种类主要有鲜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酥酪、奶糕、马奶酒等等。其中马奶酒是哈萨克牧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丰富多彩。她们根据年龄选择不同的样式。年轻的姑娘喜欢穿连衣裙,裙袖有美丽的绣花,裙摆阔大自然成褶。上身外套紧身坎肩,坎肩上有五颜六色的饰品,
‘陆’ 我童年的天空用哈萨克族的文字怎么写
我童年的天空
斯拉夫哈萨克文:Менің балалық кеңістігім
传统哈萨克文:مەنىڭ بالالىق كەڭىستىگىم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柒’ 少数民族有文字的是哪几个
建国初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使用情况十分复杂。当时已有民族文字的民族有: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锡伯、傣、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彝、景颇、僳僳、拉祜等。通用汉文的民族有:回、满、畲。
现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由于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所以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7)哈萨克族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悠久,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而民族的分布特点则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无本民族语言外,其他54个民族均有本民族语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已经或快要消亡。尽管中国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其语言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对此,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指出: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
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民族语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捌’ 哈萨克语 我爱你怎么说
Мен сізді жақсы көремін!
其中哈萨克语官方地位: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之一。
在俄罗斯联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内的特定地方受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哈萨克族自治地区受法律保护使用。
在蒙古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哈萨克人仍使用哈萨克语作为生活语言。
哈萨克语元音和谐比较严整,辅音同化现象较多。名词、代词和数词有七个格,比同语族的许多语言多一个造格。
(8)哈萨克族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哈萨克语相关引申:其历史背景:
哈萨克民族是由古代乌孙、突厥、塞种人等民族在长期相处中发展而成的,哈萨克语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其次分布在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等国。
哈萨克族原来使用以古代突厥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后来改为应用阿拉伯字母。前苏联境内的哈萨克族于1940年采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