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古代山水名画有哪些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此幅全景构图,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成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
宋马远《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宋郭熙《早春图》
宋 郭熙《早春图》-- 此图绘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明沈周《庐山高图》画中山石林木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于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台北故宫藏。
唐寅《落霞孤鹜图》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化多趣。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唐寅 山水 欣赏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船过水风腥”。
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 此图画的是江南雪景。构图采用“一角”的形式,笔法苍劲浑厚,画山石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直皴,从而使得画面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效果。绢本,设色。
宋 夏圭《西湖柳艇图》--- 画面柳堤回环,可以看到三层。但其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密而不乱,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
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叠翠,高松小舍。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用笔筒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此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此图画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面仅左角空出一小块水面外,其余各处都布满了山石树木,使景致显得格外丰茂华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画面山岩重重,树木茂密,加上回环的流泉,曲折的山径,营造出一个幽深宁静、远离尘世的境地。北京故宫藏。
明 文征明《茶事图》立轴 --- 文征明绘画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兼能,尤以山水着称,与沈周一同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他的山水画多描写江南园林景物和文人的生活环境,景致平和恬静,笔墨清秀含蓄,注重抒情味和书卷气,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爱好
明 仇英《枫溪垂钓图》--- 此幅绘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层峦叠嶂,红枫映掩的溪江上,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皴、擦、点、染相结合,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唐寅《春山伴侣图》--- 此图绘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谈的情景。图中高岭回耸,枯树新枝,绽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泉如练,汇入溪流,跳珠溅出,冷冷有声。环境清雅出尘。两位士人的侃侃而谈,平添了些许诗情画意。上海博物馆藏。
米芾《春山瑞松图》 --- 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山石树木的造型秀雅温和,松树姿态婉然,山石以“米点皴法”,青翠柔丽,使景物开阔、平静而凄迷,显示出春日润湿而有生趣的意境。此幅不能确证为米芾所作,有可能为宋人仿作。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此作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台北故宫藏。
明 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 此幅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的诗意而创作的。诗为:“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明 吴伟《渔乐图》--- 图绘湖山相接渔艇栖泊的港湾,布景简略,近处几块嶙峋山石,数株偃蹇老树,三五泊岸渔船,远处是溟蒙的峰岭,布局丰富多变,S形的构图,使近、中、远三景显得曲折起伏又虚实相生,诸景既相互系连,又不显迫塞,富有层次感和深远感。整体境界开阔,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渔港之美。
清 髡残《云房舞鹤图》--- 相传云房寺曾是仙人出没的地方。此图作于借云关中,时顺治十七年八月一日。画面上溪水淙淙,松涛歌啸,白云飘飘,仙鹤飞舞,一隐士结茅于此,追寻仙人遗风,“凭栏无限兴,传语去寻君。”不是仙中境界,也是人间胜地。构图严谨,笔墨沉着浑厚,特别是湿笔皴擦更添无限幽深。
王原祁《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一)》--- 此图借《草堂十志图》之名,以泼墨设色而成,运以诸家笔意。卢鸿为唐代隐士、文人,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十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山林景物。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十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中峰峦浑厚,林木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清 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 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征明之细腻为一体。
⑵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山水画
中国古代的着名山水画有晋代顾恺之的《庐山图》,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五代董源的《潇湘图》,五代荆浩的《匡庐图》,五代关仝的《关山行旅图》。
1、《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该作品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 ,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影响极大。
2、《游春图》。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的一位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人物。
3、《潇湘图》。开此画卷阅览,一派潇湘风光扑面而来,风流尽在其中。
4、《匡庐图》。是中国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荆浩。“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
5、《关山行旅图》。本幅署款“静庵”,无年款,从趋于成熟的集大成面貌判断,当作于戴进晚年的天顺年间。
⑶ 国画山水名家作品有哪些
1、张天成六尺横幅写意山水画《溪山行吟图》
这是一幅设色山水画,远处是茫茫的群山,山上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中间是宁静的江河,房屋林林总总,还有人站在山顶正在赏景。这是江南的春天,山环水绕,美不胜收。山水画向来是中国画的经典题材,山为靠山,水为财源,江河长流,财源不断。这幅画挂在家中或是公司办公室都很合适,不仅能起到装饰作用,又能调节风水。作为礼品送给开公司办企业的朋友也相当不错。2、国际书画名家张天成山水画作品《澹然空水带斜晖》
⑷ 近代最最着名的山水画大家有哪些
1、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他工笔画到顶,写意画达峰,工写结合成为大师。为中国画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作品有《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出版有《齐白石画册》多种。
2、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3、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是我国现其代杰出、着名的画家、教育家、现代绘画艺术大师。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着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
4、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祖籍江西新余,生于南昌。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传世作品有与着名画家关山月合作、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柳下闻吟图》等。他还是一位美术理论家。
5、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⑸ 名家国画山水画有什么
一、《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是元代着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
⑹ 着名水墨山水画作品有哪些
1、《潇湘图》是五代南唐董源创作的设色绢本山水画,该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潇湘图》中表现的是南方山水,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山峦多用披麻皴,并以墨点渲染山峦之上的植被,平远的构图方式和近景中大片水域的结合,让画面有很强的空间感,更呈现出江南山水的迷蒙。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其间,赋色鲜明,趣味横生,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潇湘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游春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明皇幸蜀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千里江山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富春山居图
⑺ 有哪些着名的山水国画
《游春图》、《千里江山图》、《辋川图》、《匡庐图》、《关山行旅图》等。
1、《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