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字图片 > 出字的甲骨文字图片

出字的甲骨文字图片

发布时间:2022-07-23 01:56:23

Ⅰ 出字的甲骨文怎么

出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

相关组词:

1、出归[chū guī]

外出回来。

2、出涕[chū tì]

因伤心而流眼泪。

3、逸出[yì chū]

超出;超越。

4、出死[chū sǐ]

效死;献出生命。

5、出蒐[chū sōu]

狩猎。

Ⅱ 从甲骨文演变到汉字的图,举一些例子5条以上,不过越多就越多分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秦) (汉)(魏晋)草书

=======================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 “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例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中大约有4×400=1600种声音。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例如:

“鹅、鸡、鸭、猫……”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

“哈、喔、嘘、哎唷……”等声音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的自然发声。

“五→午”、“苗→渺”、“木→冒”……音相通,意相联。

【原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⑵ “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例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性。另外,人类也可能出于对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画上“日、月、人、山、木、屮、动物、祖先……”等图象。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原文】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 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审(审)→宀番→宀采田”,“番”谓田中野兽的脚印。“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审”,悉也。

【原文】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审,悉也,知审谛也,从宀、从采。悉,详尽也,从心、从采。释,解也,从采。采取其分别物也。

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拼音文字是由原始图象向表示声音的字母方向发展,以语音作为主体。汉字由原始图象向“象、数、理”方向发展,用不同的图象来表示各种各样的意思。

⑶ “象”是创造汉字和《易》说理预事的主要方法。“日、月”等属于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这些基本部件相互组合,产生各种各样的“象”,创造出更多的字。基本部件和字还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组合,产生用于表示各种事物、各种意念的诸多文字。

【原文】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如:“明→日月”、“易→日勿→日月”,“旦→日一”(下边的“一”表示“地”,与“☰”卦三阳爻象“天、人、地”相通),“显→日业”(“业”,表示地上有茂密的树木,“日”已上树梢,太明“显”了)。

这些字还可以组成更多的字。如:“盟→明皿”、“踢→易”、“湿→氵显”、“但→亻旦”……。

造字和易理在这里完全相通,即所谓的“取象生理”的模糊思维和“阴阳互动”的二分原理。

⑷ “数”概念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无”和“有”。没水喝会渴,没东西吃就会饿。“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会挨饿。“有”进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数的概念。

“数”向易符方向演变,逐渐从文字中分离,形成八卦,并在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形成《易经》(《连山》、《归藏》、《周易》)。例如:奇数(一、三、五、七、九)和偶数(二、四、六、八、十)是两组不同性质的数。若奇数属阳,偶数则属阴。在《河图》和《洛书》中以“黑、白”或“实心、空心”分别表示。《易》中用“阳爻、阴爻”(、)表示。数字“一、二、三”中若按《易》之思维,将“一”视为阳爻“”,“二”即为“”,“三”即为“☰”。按阳爻重叠之原理,将阴爻也重叠,即为“、、☷”。若再将“、”符号组合,即产生所有的易符。

研究“数”的加减乘除为算术。研究“数”的“象”,并且以“象”说“理”,这是演绎《易经》了。汉字中,字根重叠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数理”在造字中的具体表现。例如:

唱→口昌→ckv(“唱”,从口、昌声)

哭→吅犬→kv(“哭”,从吅、狱省声)

噪→口喿→口品木→zkv/zkvm(“喿→品木”,表示树上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品”三口,评头品足。)

嚣→页→xvy(“嚣”,从、从页。页,首也)

土→十一→ti(《说文解字》中,土→二丨,从二,二为阴数,象地。模糊元码中按直观分为“十一”,与“士→十一”相同。)

【原文】二,地之数也,从偶。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坏→土不→ht(坏,一说瓦未烧,毁也。)

【原文】坏,丘再成者也。一曰:瓦未烧,从土、不声。

圭(gūi)→土土→gtt(圭,瑞玉也,上圆下方。)

【原文】圭,瑞玉也,上圆下方。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以封诸侯,从重土。

垚(yáo)→土圭→ytv/ttt(元码字典)(垚,土高也。如:尧→垚兀,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原文】垚,高也,从三土。尧,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又如:金→鑫,木→林→森,水→淼,火→炎→焱,又→双,人→从→众,乂→爻……。通常,字根相重表示“多”,三重表示“众”。

⑸ “理”是“象、数”的扩展。汉字外延的演变主要是通过“理”来扩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事情变得明显……”等。

上述汉字演变的五个阶段“音、形、象、数、理”,本质上也是创造汉字的五种基本方法。兹举一例说明:

“猫→犭苗→犭艹田”字,“犭、屮、田”都属于象形,猫叫声“miǎo”,所以,“猫”声定为“māo”,造字时声部用“苗”字表示。“苗→艹田”,音通“渺”,意为“田中渺小之草”。猫可能是在神农氏农业耕种时期,才被人驯养用于对付损害农作物和粮食的老鼠的。定十二生肖可能要早于这个时期,这也许是猫没被收录的原因。汉字造字时,若两个重叠表示多。“艹→屮屮”表示草多,这是汉字造字中“数”的概念。“苗”本意小苗,“苗”字也延伸为“可培育的人才”,盖小孩、小苗相象,理则相通。这样,“苗”字外延就扩大了,这是,“理”的例子。从“猫”字的解剖中,可以看到“声、形、象、数、理”五种基本造字方法,并能看到汉字演变的历史沿革。
回答者:邹光坤 - 副总裁 十一级 11-27 12:13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
行草
帛,纸
楷书
汉,唐
竹简,帛
隶书


小篆

青铜器,石
籀文
周,春秋,战国
龟甲,兽骨
甲骨文
商周
主要载体
代表性文字
形成时代
甲骨文展示
甲骨文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骨上,故称"甲骨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单字总数约4500个,可认者约1700字.甲骨文是现在汉字的"祖先",距今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
金文展示
小篆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文是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本残存,则最能见其真相.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则体现出自然朴实的风格.
隶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隶书: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图为汉隶.
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
楷书: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图为钟繇作品《宣示表》.
草书与行书 :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是个有名的地方,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图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行书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Ⅲ 甲骨文图片,来历,传说,故事。

1、来历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

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2、传说: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3、故事

在殷墟发现的一块残骨上,刻有关于某次战争战绩的记事残文(《殷墟卜辞综述》图版16,甲骨学者或称为“小臣墙刻辞”)。据现存文字推算,原文的字数当超过100字。甲骨卜辞的语言,一般很精红练。

例如有一条卜辞说:“辛未卜争贞(‘争’是管贞卜的人的名字):妇好其比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陷)于妇好立(位)?”(《殷墟文字乙编》);

意思是:让妇好和某某一起去征伐巴方,而王则亲自从东方深入进击巴方,敌人会陷入妇好的埋伏吗?这20个字所包含的意思相当丰富,而且表达得颇为清楚。

(3)出字的甲骨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甲骨文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

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

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Ⅳ 甲骨文数字象形字对照图片

甲骨文数字象形文字图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象形文字(hieroglyph)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与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学习和使用难度较表音文字大,但信息密集度高于单纯的表音文字。

(4)出字的甲骨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多种不同命名:

1、从书写材料角度,其文字刻写于龟腹背甲和兽骨之上,因而有龟甲文字、龟版文、龟甲兽骨文字等名称。

2、从文字用途角度,其文字用于占卜记录,因而有卜辞、贞卜文字、甲骨卜辞等名称。

3、从书写方式角度,其文字为刀笔刻划,因而有契文、殷契文字等名称。

4、从文字发现位置角度,甲骨文大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因而有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墟文字,简称卜辞、殷契、契文。

Ⅳ 我国古代的文字是用图画画出来的,你认得出这些文字吗

图中象形文字依次为:上、下、人、齿、月、马

上:,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shàng或shǎng。甲骨文的“上”字,长横(或曲线)表示基准线,短横在基准线之上,作为指事符号,表示位置在上的意思。金文略同甲骨文。

下: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xià。甲骨文、金文的“下”字上面是一长横,下面是一短横。长横是基准线,短横在基准线下,指低于基准线,也就是下边。

人:汉语常用字,读作rén,是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侧面站立的人之形。其本义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又能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生命。“人”亦是汉字部首,常作形符。

齿:读作chǐ,甲骨文字形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

月:汉语常用字 ,读作yuè,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即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盈亏规律创造了“月”这个计时单位,沿用至今。也指形状像月亮的东西、按月出现或完成等义。

马:读作mǎ, 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也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是家畜名。

(5)出字的甲骨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 象形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 甲骨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 古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 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 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 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 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 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 马

简单甲骨文50个

简单的甲骨文如下图所示:

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研究历史

在清朝光绪年间,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看见上面刻着字,就觉得很奇怪,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此种说法如今存疑)。

如何分析出字的框架结构

汉字一般包括四种结构:并列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和框架结构。

根据汉字中部件的多少,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多个部件,根据部件与部件的方位关系,独体字结构又称为单一结构。合体字结构主要有以下12种:

1、(左右结构)

如:挣、伟、休、妲、明、沙

2、(上下结构)

如:志、苗、字、胃、岁、军

3、(左中右结构)

如:湖,脚,溅,谢,做,粥

4、(上中下结构)

如:奚、髻、禀、亵、莺、宴

5、半包围结构:

(1)(右上包围结构)

如:句、可、司、式、戎、虱

(2)(左上包围结构)

如:庙、病、房、尼、眉、历

(3)(左下包围结构)

如:建、连、毯、尴、超、翅

(4)(上三包围结构)

如:同、问、闹、周、凤、冈

(5)(下三包围结构)

如:击、凶、函、画、幽、豳

(6)(左三包围结构)

如:区、巨、匝、匣、臣、医

6、(全包围结构)

如:囚、团、因、囹、圆、国

7、(镶嵌结构)

如:坐、爽、夹、噩、巫、夷

(7)出字的甲骨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如下:

1、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2、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3、战国文字: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Ⅷ 出字甲骨文怎么写

出字甲骨文写法如下:

基本字义:

象形。象人两只脚(止)从屋室(凵)向外走出之形。本义:人从里面到外边引申为各种类似的“出”的动作行为:从里面到外面、从近处到远处、离开,从此地到彼地、产生,生长、发生、显露。

组词:

出现、出生、出处、出路、出入、出走、出手、出力、进出、出发、出汗、指出、取出、出产、出丑、出使、出色、出版、出息、出售、杰出、出世、庶出、嫡出、出来、发出、出门、外出、出差、出行、

(8)出字的甲骨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组词解释:

1、进出

[jìn chū]

进来和出去:住在大院的人由这个门进出。

2、出走

[chū zǒu]

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仓促出走。离家出走。

3、出生

[chū shēng]

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出生地。爷爷1900年~于北京。

4、出手

[chū shǒu]

卖出;货物抛售完毕。

5、出力

[chū lì]

拿出力量;尽力:出力不讨好。他为人耿直,干工作又肯出力。

阅读全文

与出字的甲骨文字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爆米花机价格和图片 浏览:820
高清风景图片大全荷花 浏览:617
如何在手机上去除图片的图案 浏览:149
word图片里加水印加满整页怎么弄 浏览:570
范思哲家具价格及图片 浏览:665
如何使用手机在图片上写字 浏览:200
文字在线生成图片 浏览:799
可爱章鱼图片大全 浏览:603
word打印图片怎么设置布满a4页面 浏览:380
路虎星迈图片和价格 浏览:356
串色衣服搭配图片大全 浏览:578
婴儿电动车价格及图片大全 浏览:492
家用茶台图片和价格 浏览:706
重庆麻辣烤鱼图片大全 浏览:477
爱眼手抄报用最简单的图片来表示 浏览:432
播放男生喜欢的简单图片 浏览:992
如何在word圆形里插入图片 浏览:768
南京烟雨花石价格表和图片 浏览:938
我的世界水瓶怎么做图片 浏览:436
铝合金防盗窗晒衣服最新款式图片 浏览: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