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百家姓壁纸龙
望采纳。
Ⅱ 龙姓氏的姓氏壁纸。就可以了谢谢
望采纳
Ⅲ 求大神帮做姓氏头像 我姓龙
我姓龙,请帮我制一张头像,男性
Ⅳ 龙的繁体字行书图片
“龙”的繁体字是“龙”。
Ⅳ 姓名个性签名设计!姓名:龙
1、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2、恶龙但怕地头蛇。
3、是龙到处行雨。
4、龙多思靠,人多思拗。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龙不怕水深,虎不怕山高。
7、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麻雀生儿钻瓦缝。
8、龙生龙子,虎生虎。
9、龙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
10、龙多旱,人多了乱。
11、龙是水里生出的神,缩小如蚕蚁,伸展能蔗天。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龙威力无比,它能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
12、龙是古人对天道的理解、对身外众生的敬重,没有错;说龙是人天相通,人和大自然风雨与共甘苦同行的产物,更没有错。因此,我们说龙的精神,也就是与天和谐的精神。
Ⅵ 龙姓有什么来历
“龙”姓的由来? 龙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最早一支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龙姓出现在现在的河南。帝舜有个大臣名叫龙,任纳言之职,他的子孙用他的名字作为姓氏,就是龙姓。从宋代开始,见地史籍的龙姓人物渐多。宋代有画家龙章。元代有学者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博究经史,所着《周易集传》。近现代有云南人龙云,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湖南人龙潜,曾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龙姓是当今汉族第85大姓。此外,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龙氏;今新加坡等国有龙姓华侨。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文化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百家姓中的龙姓与神话传说中的龙有没有关系? 龙姓的龙字始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写法多达70余种,都是象形文字。龙的姓源多为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以龙图腾为氏族徽号的太昊伏羲,近乎半人半神。王延寿在《玄中记》中说:“伏羲龙身,女娲蛇躯。”这两个部落的结合统辖并征服诸多小部落,形成初具规模的部落联盟,而那些被征服的部落则改为龙作为图腾徽号。于是,他们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青藏岷山一带,阵营庞大,族众繁多。说明华夏族的祖先伏羲在七、八千年前已是繁荣昌盛的龙图腾的世界了。 《大载礼记·五帝德》说:“三皇五帝出巡乘龙。”三皇指太昊伏羲、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尧帝、舜帝。这样就专门有人伺候这些龙,于是三皇五帝世代就形成了养龙的豢龙氏和驾龙的御龙氏。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唐氏的后裔刘累就曾拜董父学习抚龙之术,因为学有所成,赐姓为御龙氏,其后代易刘姓为龙姓。
Ⅶ 中国有姓龙的吗
中国有姓龙的。
龙姓,在宋朝排名256位,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0.05%;而在2016年人口统计中列第85位,人口280万有余,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3%。
①《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少数民族中有龙姓。在中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一.汉族龙姓最初起源于河南山西等地,大约在南北朝时成规模迁移到江西,后扩散至南方各省,在明代以前是小姓(排在两百位之后),自明朝开始,由于政治稳定,远离战乱,出仕为官者众,龙姓亦随着宦所而流衍各地(如广东、广西、重庆等地)。
二.诗书传家,形成众多书香门第,例如清朝就有湖南长沙的西园龙氏,广东顺德的清晖园龙氏,广西桂林东巷龙氏(兄弟翰林龙朝言、龙朝翊),安徽望江的城关龙氏(龙燮、龙光、龙培)等,皆是一门数进士,书香门第。
三.历朝历代皆有出仕者,皆清廉公正,为一方百姓称颂,从历史记载来看,明清两代最多,近代现代为官的稀少。
四.重视谱牒,家谱整肃,至今仍保存有较好的族谱,及牌坊,宗祠等。至今保存完好的有龙伯高墓(东汉初年),龙家祠中宪大夫牌坊,龙家大院,广东四大名园之首的清晖园,重庆宜宾的龙氏山庄等。
Ⅷ 姓氏图片文字我姓龙
Ⅸ 我姓龙,却拉拢不了你的心 带字图片
Ⅹ 百家姓〔龙〕
龙姓总体概述 龙-百家姓排列256,约312万,占全国0.24%。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郡望堂号
龙姓郡望主要有五个:
1、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
2、天水郡,西汉时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
3、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
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号:“世师”、“八德”、“经德”、“纳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