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舒的形近字是什么
舒的形近字:抒、纾、忬
一、舒拼音:shū
释义:
1、展开,伸展。
2、从容,缓慢。
3、姓。
二、抒拼音:shū
释义:
1、发出,表达,倾吐。
2、挹取,挹注。
3、古同“纾”,解除。
三、纾拼音:shū
释义:
1、缓和,解除。
2、宽裕,宽舒。
3、延缓。
四、忬拼音:shū
释义:古同“舒”。
舒汉字笔画:
舒相关组词:
1、散舒[sàn shū]
散开,舒展。
2、舒颜[shū yán]
欢悦。
3、开舒[kāi shū]
萌发伸展。
4、安舒[ān shū]
安详,舒缓。
5、舒放[shū fàng]
放纵。
⑵ 舒氏家谱辈字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姬姓,以国命姓。春秋时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都是周武王分封皋陶后裔所建封国,号称“群舒”。后灭于楚。公族后代以国名为姓。②出自任姓,黄帝之后。据《潜夫论》及《左传正义》等所载,谢、章、薛、舒、吕、祝、佟、泉、毕、过,此十国乃任姓后裔小国,春秋时舒国子孙以国为氏。③出自他族。据《中国姓氏大全》载,清满洲八旗姓舒穆禄氏、舒觉罗氏、舒佳氏、他塔喇氏等后均改为舒姓;满、土家、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舒姓。 始祖:皋陶。 迁徙: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57年徐国灭舒,前552年,复国后的舒国再次被楚国灭亡。此后舒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以安徽庐江为繁衍中心,后逐渐昌盛为舒姓第一大郡望——庐江。并有舒姓子孙逐渐播迁于当时楚国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秦统一六国,不久又为汉所灭,秦汉均为统一的国家,时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有舒姓子孙迁居该地,并逐渐兴旺昌盛起来。后北方各地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舒姓成了北方着姓之一。东汉时舒姓才有人散见于史册,其中东汉义士舒邵兄弟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陈留人舒燮播迁江南。两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避居江南之舒姓渐多,并与原居于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开始成为南方大姓之一。此际,北方舒姓巨鹿郡望也已形成。隋唐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渐多。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更促进了北方舒姓南迁,两宋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日盛,从这些历史名人的籍贯来分析,可以知晓舒姓已播迁繁衍于今浙江之东阳、慈溪、奉化、宁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元时,今福建、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动的身影。明初,山西舒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之后到清中叶,舒姓分布之地更广,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如今,舒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为多。目前舒姓人口列全国第147位。 郡望:庐江郡秦代九江郡,治所在舒城,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长江以北庐江西南一带。
巨鹿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巨鹿,相当于现在河北平乡至晋县一带。
京兆郡治所在长安,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现在陕西西安西北至华县一带。 堂号:阆风堂宋朝时,舒岳祥任承直郎。宋朝灭亡后,避居奉化,不做元朝的官,读书于阆风台,着有《阆风集》200余卷。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京兆、巨鹿、庐江。②自立堂号:紫阳、兰藻、厚德、伊登等。 字辈:某支舒氏字辈:景祚文明启,光辉远秀新。学开方可进,敦厚永从仁。
溆浦舒氏字辈:国三成仕宗,文时智有登(通)。
湖北通山舒氏字辈:永朝由善德,靖献在忠诚。克思全美道,继续作良仁。
邵东舒氏字辈:孝忠宜显达,正大是光明。
湖南致和公后裔舒氏字辈:夏致光宗保,惟孟继凤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单世应。
湖北麻城舒氏字辈:致光宗保惟万世,鼎文祀国功如空。登汝长洪盛仕厚,富贵荣华永远通。昌隆纪泽开新宇,汉晋熙元振亚东。卫泰安平经惠理,德智仁杰伟玉中。
湖南芷江舒氏字辈:干坤符易象,孝友振纲常。
四川舒氏字辈:贤天廷子衷,正德永世隆。
湖北咸宁舒氏字辈:□尚建昌象,再耀安宗成,克诗严美道,继序(绪)祚良仁。
江西抚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耀邦。 名人:舒元舆(?-835),唐文学家。婺州东阳(浙江东阳)人。擢进士高第,调鄠县尉。累迁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李宗闵以其浮躁,改任着作郎。后李训擢其为左司郎中,迁至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唐书》言其“诡谋谬算,日与训比,败天下事,二人为之也”。与李训谋除宦官,事败,同被杀。工诗善文。《牡丹赋》篇,时称其工。有《舒元舆集》。
舒雅(?-1009),北宋学者。字子正,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唐时,受知于韩熙载,保大间熙载知贡举,以状元及第。入宋,历将作监丞、屯田员外郎,充秘阁校理,迁职方员外郎。咸平末,出知舒州。秩满乞致仕,掌潜山灵仙观。真宗东封,加主客郎中,改直昭文馆,转刑部。舒雅多预文事,于太平兴国中修《文苑英华》,淳化中校《史记》、前后《汉书》,至道中修《续通典》,咸平中校七经疏义。撰有《山海经图》、《十九代史目》等。好学善属文,与吴淑齐名。晚年与西昆派诗人相酬唱,为西昆派诗人中年最长者。《全宋诗》录其诗五首,《全宋文》收其文三篇。
舒亶(1041—1103),北宋臣。字信道,明州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举进士。历审官院主簿、奉礼郎、太子中允、提举两浙常平。元丰初,以权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奏劾苏轼作诗讥讪时事,轼下御史狱。官至龙图阁待制,卒,赠直学士。
舒翁,南宋陶瓷家。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永和镇人。永和镇唐时即以瓷器着名。他烧制玩具、仙佛最精,其女舒娇长于制垆瓮,亦擅上釉构图。产品以白、黑为主,乾道间最盛行,传盛水其中久而不变色味,永和诸窑中最为有名。后世称为吉州窑。
舒璘(1136-1199),南宋臣、学者。字符质、元宾,奉化(属浙江)人。从学张栻、陆九渊、朱熹、吕祖谦。家书曾言:“敝床疏席,总是佳趣;栉风沐雨,反为美境”(《宋史》)。乾道进士。教授徽州,时称第一教官。知平阳县,严除郡政之苛。通判宣州卒。袁燮曾谓璘“笃实不欺,无毫发矫伪。”有《舒文靖集》。
舒芬(1484-1527),明臣。字国裳,号梓溪,江西进贤人。正德进士。授修撰。因极谏武宗南巡被廷杖,谪福建市舶副提举。世宗时复官,因大礼议下狱廷杖夺俸。母丧归,病卒,世称“忠孝状元”。《明史》载其“负气峻厉”,“以倡明绝学为己任”,“其学贯诸经,兼通天文律历。”有《太极绎义》、《周礼定本》、《梓溪文抄》等。
舒赫德(?-1703),清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舒穆鲁,字伯雄,别字明亭。雍正年间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后迁监察御史。干隆时,历任副都御史、刑部侍郎、正黄旗汉军都统、兵部尚书、经筵讲官、国史馆副总裁、参赞大臣,直至英武殿大学士。他曾随傅恒参赞军务,指挥大金川之战,还长期参加并指挥平定西部回域之战,功着西陲。
舒位(1765-1816),清文学家。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干隆举人。家贫,以馆幕为生。曾随王朝梧至贵州作宾客。博学,善书画,尤工诗、乐府。书各体皆工。作画师徐渭,诗与王昙、孙原湘齐名。着有《瓶水斋诗集》、《皋桥今雨集》等。另有《瓶笙馆修箫谱》,收其杂剧《卓女当垆》、《博望访星》、《樊姬拥髻》、《酉阳修月》等。
其他舒姓名人有东汉义士舒邵;宋学者舒亢、舒邦佐,陶瓷家舒娇;明官吏舒化、舒清;清将领舒赛、舒明、舒亮、舒常、舒保,医学家舒诏,诗人舒焘等。近当代舒姓名人有红军将领舒传贤、舒翼,辞书编纂家舒新城,作家舒庆春(老舍)、舒乙、舒群,书法家舒同,诗人舒婷,作曲家舒模、舒风,电影演员舒秀文、舒适,弹词演员舒三和,舞蹈家舒巧等。
⑶ 舒姓的起源
1、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国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春秋时期,在今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史称“群舒”。
2、源于己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莒国寿舒,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寿舒,地在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镇黄草坡一带,是春秋时期莒国之地,为战略要冲,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
3、属于改姓: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彝族、傣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舒氏族人分布。
(3)关于姓舒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1、舒庆春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舒行
舒行(1913-2001),中国人民解放军舒姓开国将军,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3、舒绣文
现代戏剧、电影女表演艺术家。参加中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配音工作。抗战后参加拍摄了优秀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
她演出的影片还有《民族生存》、《热血忠魂》、《新旧上海》、《野火春风》、《李时珍》等20多部。演出的话剧有《原野》、《雷雨》、《复活》、《虎符》、《红旗瓢瓢》等。
⑷ 舒姓的介绍
舒姓,为黄帝直系后代。以国为氏,出自“偃姓”,据《左传》所载,周朝,皋陶的后代被封于舒国(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公元前657年,舒子平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称为舒鸠国。公元前552年,又被楚国所灭,子孙以“舒”为氏。
⑸ 舒字的笔顺
舒字的笔顺——答案:撇,点,横,横,竖,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竖钩。
⑹ 有没有关于姓氏的文字图片
⑺ 舒姓唯美图片文字 姓氏
⑻ 舒姓的舒氏名人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 万字的作品。主要着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着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舒行(1913-2001),中国人民解放军舒姓开国将军,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特务连排长、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4师10团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7大队3队队长,第二分校2大队大队长,冀中军区游击第五总队总队长,冀东军区13团团长。在冀东西部、长城南北及热河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山区和平原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14军分区司令员,率领所属13团、北进支队约2000多人,向承德、围场方向进发。后任热河军区参谋长、冀热察军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11纵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50军参谋长。参加了辽沈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参谋长。回国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月3日因病在江西省吉安市逝世,终年88岁。 宋代时称“第一教授”,奉化(今属浙江)人,南宋官吏、学者。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为徽州教授,时称“第一教官”。官终宜州通判。谥文靖,有《舒文靖集》。(更多资料请进入 舒瞵)
舒邦佐,南宋官吏、学者,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一一八二年)进士,历任蒲圻主簿、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治事廉明,去官之日,百姓痛哭流涕。有《双峰猥稿》。(更多资料请进入 舒邦佐) 在举世闻名的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在碧波荡漾的松花江畔, 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有“鱼米之乡、园林城市”美誉的吉林省舒兰市。
舒兰,满语“果实”之意,因其乃盛产硕果饶实之地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舒兰人民发扬“和谐、务实、热情、奋进”的舒兰精神,努力开拓,锐意进取,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迹。舒兰由过去鲜为人知的小城变成一座开放的新兴城市。
舒兰依山傍水,幅员广袤。东部山高林密,西部沿江沃土。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早在清朝被皇帝封为“皇贡区”。如今,这里已是吉林省着名的产粮大市(县),农作物达上百种,尤为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产量居全省第二。野生经济植物124科549种、有元蘑、木耳、猴头、人参、贝母、天麻等山珍和药用植物。森林覆盖率为41%,有驰名中外的红松、白松、 黄玻璃、柞、椴等几百种树种。
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储量大、煤质好、易于开采。专利技术褐煤造气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舒兰的高岭粘土 ,红、白花岗岩和泥炭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白色花岗岩质量最佳,曾被选作北京人民大会堂建筑基石。泥炭储量达2亿立方米、粘土储量1236万吨,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农业生产已迈入产业化轨道。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香菇、白鹅、烤烟、林蛙、草编织、黄牛、生猪等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生产基地遍地开花。绿色水稻种植遍及8个乡镇,年产量5万余吨。由其加工而成的“丰珠牌”舒兰贡米获得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名牌食品奖”,享誉海内外。1997年,又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工业生产同样成就显着。全市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743家,是吉林省煤炭、合成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医药、机械、化工、建材等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吉舒牌镰刀、无水咖啡因等名牌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舒兰市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以生态园林城建设为突破口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断提高。1996年创建省级卫生城,当年提出,当年实现。目前,舒兰的城市总体风貌已呈现出绿树、白墙、碧水、蓝天、华灯、砖巷的特点。舒兰市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拉滨、龙舒两条铁路贯穿全市南北,经由9个乡镇,连接全国各地。有国、省、市级7条干线公路通往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大城市,并有286条乡、村级公路纵横贯通全市。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已与国际国内联网,并开通了移动电话系统。市内建设有一次变电所和二次变电所各一座,年供电能力3.1亿千瓦时,直接与东北输变电网相接。
为加快舒兰经济和改革开放步伐,舒兰市在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储备,为投资者提供了极为宽松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客商来舒一展才华。“发扬进取精神,推进创新实践”,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解放思想教育活动、更是使全市上下形成了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合力。
“一代业绩载清史,更盼风流谱新篇”。 美丽的北方明珠正以崭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着日益成长的现代文明。 望出京兆;
源出春秋。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舒姓的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泽;
恩信家声。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舒泰,官武冈州同知,抚以恩信,民皆悦服。
明经教授;
忠孝状元。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奉化人舒璘,字符质,一字符宾,与张拭、陆九渊、朱熹等理学家都有交往。乾道年间进士,任徽州教授,当时被称为第一教官。后历官平阳知县、宜州通判,死后谥文靖,有《舒文请集》。下联典指明代进贤人舒芬,字国裳,十二岁时能作赋,正德年间状元,官修撰。当时,武宗在佞人江彬的怂恿下,数次微行出宫,纵情游乐,他都上书谏阻;武宗要南巡时,他又与翰林院同僚联名上疏,被罚跪五天,又廷杖三十,贬为福建市舶副提举。世宗时复官,又因“大礼”案而下狱受廷杖,不久因母亲去世回乡,哀痛致死。世称“忠孝状元”。他学贯诸经,兼通天文、律历,尤其精于《周礼》,学者称他为梓溪先生,着有《易问笺》、《周礼定本》等。
德兴廉吏;
元质教官。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工部主事舒清,字本直,德兴人。成代进士,授工部主事,历营缮郎中,后擢河南参议,再迁四川布政使。曾创立“递减法”,大大减轻百姓负担。又抗疏切谏朝廷对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爱戴,是当时有名的“廉吏”。下联典指宋代宜州通判舒瞵,字符质,奉化人。乾道进士,为徽州教授,时称“第一教官”。官终宜州通判。淳佑中追谥文靖,有《舒文靖集》。
工牡丹赋;
成钓台诗。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舒元舆,尝作《牡丹赋》,时称其工。下联典指唐·舒杲为国子监,有题钓台诗。
策筹文武;
学受紫阳。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舒卞豪隽有文武才,建炎间御金人有功,参岳飞军幕,多所赞画。下联典批宋·舒璘,从张拭、陆九渊、朱熹(紫阳),吕祖谦游,着有《舒文靖集》。 牡丹音容在;
棠棣义气深。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现代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舒绣文(女)(1915-1969),安徽人。历任第三届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常务理事等。1931年到上海任天一影片公司配音演员,参加中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配音工作,参加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的拍摄。下联典指东汉名士舒邵,陈留人。与兄长伯膺俱为东汉末年名士。他曾为伯膺复仇杀人,事发后,兄弟兄争死,被誉为义士。
卷帘引瑶玉;
灭烛临霜墀。
——舒元舆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御史中丞、诗人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句联。元舆,东阳人。元和进士。尝为牡丹赋,时称其工。后文宗观牡丹,凭栏诵赋,为之泣下。 明安抗英称果毅;
伯雄平准号文襄。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正白旗汉军副都统舒明安,满洲正白旗人。咸丰间,英军犯天津,随僧格林沁在大沽堵勦,有功。后谥果毅。下联典指清代武英殿大学士舒赫德,字伯雄,满州正白旗人。平定准回二部,劂功甚伟,卒谥文襄。
报国文章尊李杜;
攘夷大义着春秋。
——舒庆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1899-1960)自题联。
付出九牛二虎力;
不作七拚八凑文。
——舒庆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自题联。 吟杏苑春风,名荣先代;
作牡丹佳赋,才冠唐朝。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状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进士第一,授编修。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舒元舆的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