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秦始皇统一六国用的是什么样子的货币谁有图片啊
⑵ 第二三小题未照下来 (2)图二、图三所示秦统一使用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3)以上图片反映的史
我学了这些了,可是书借出去了,无法告诉你准确答案,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这几道题的答案书上都有。
⑶ 古钱币上的字都是谁写的写的是什么字体
古钱币上的字一般是由当世的有名望的政治家或者书法大家所书写的,古钱币上的字体随着每个朝代的不同字体也会有所不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繁荣鼎盛的一个时期,文学大拿层出不穷,就连很多皇帝都是着名的书法大家。所以宋代的多版钱币上的文字,很多人都曾参与书写。宋朝所用的钱币有很多版本,我就介绍一下部分钱币版本吧!第一个“淳化元宝”,他的样式上与唐朝开元通宝如出一辙。“淳化元宝”是由宋太宗赵光义所书写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由君王所书写钱币上文字的钱币,“淳化元宝”字体是三种相结合,楷书行书,草书。宋代的着名文学大家苏轼,也曾参与过国家钱币制作的钱文撰写,他曾参与过“元丰通宝”和“元佑通宝”的钱币文字设计。
⑷ 秦朝是怎么统一的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统一成什么样
一、统一货币
秦统一后,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钱,叫“半两钱”。其重量也正好是半两。秦以前齐国和燕国使用的刀币、赵国和魏国使用的布币(也叫“铲形币”)、楚国的“蚁鼻钱”(也叫“鬼脸钱”)均被废除。如图:
三、统一度量衡
第一,皇帝亲自颁发统一度量衡的命令。
这个命令被刻在或铸在量器、衡器上,或是刻在铜版上,再嵌在量器、衡器上,作为使用凭证。
第二,中央制造颁发度量衡的标准器,作为各地制作和检定的标准。
第三,制定了对度量衡器具定期鉴定的制度。
(4)统一文字货币图片扩展阅读:
秦朝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的意义:
1、统一货币,可以使中央直接掌控各地的经济活动,让整个国家的物资可以流动,不会出现各地各自有货币而无法展开贸易的情况.也避免了地方上出现货币铸造进而掌握凭借货币发行掌握地区势力的情况。
2、度量衡的统一可以让全国处在统一的标准下,对促进生产有很大的好处。
3、文字的统一意义最为深远,将之前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百姓放在统一的文化背景里,加强了秦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延伸了秦始皇的统治。
⑸ 下图是秦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的图片。秦朝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____,全国规范使用
圆形方孔铜钱;小篆;隶书 |
⑹ 秦始皇统一的货币叫什么
半两钱。
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 :“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秦二世“复行钱”以后的半两钱,体积明显较前轻小。如从始皇陵T2出土的半两钱,直径2.7厘米,重4.1克,合秦制6铢稍强。
始皇陵北鱼池村遗址出土的半两钱,直径在2.6至2.8厘米之间,重量在2.2至3.8克之间,合秦制3.3至5.7铢。这些钱例较秦统一不久铸的标准钱,均减轻一半左右,但钱型较整齐,钱文小篆,字形稍长,当属官钱,可能是二世所铸。
秦二世即位刚一年就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天下大乱,私铸蜂起。于是制作粗劣,穿孔较大,钱径不到2厘米,重不足2克的小半两,亦称“秦榆荚钱”也出现于市场。
可见一国之货币可以反映国力之盛衰。“复行钱”是秦王朝行将倾覆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敲响了“半两钱”走向衰落的丧钟。秦末货币的严重减重变质,与秦王朝的衰亡是同步的
⑺ 关于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统一文字资料
一、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自己铸行货币,齐有法化刀,楚有爰金和蚁鼻钱,燕有明刀,韩有方足布,赵有尖足布,魏有桥足布,秦有圜钱等等。钱币形状各异,轻重不一,并且有优有劣,换算困难,给当时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秦始皇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的政治家。他出于国家统一的需要,于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最终统一了全国的货币。
二、统一度量
秦统一后,衡制仍因袭前代。但各国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计量单位很不一致,秦始皇在全面的改革中,对度量衡加以了统一。
秦灭六国后,明令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积、重量都有了统一的标准。统一后,秦朝的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以十为进位制度;量制方面以龠、合、升、斗、桶(斛)为单位,也是十进制;衡制方面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进位是二十四铢为一两,一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由于度量衡在使用中受到磨损,产生偏差,为此秦明令规定,每年都要对度量衡进行检验,校正。
三、统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全国统一。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由丞相李斯等人整理文字,改定字体,废除各国文字。李斯等人根据籀(zhou)文改定秦篆。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用秦篆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书,作为推广秦篆的课本。
这样,既适应了学童学习的需要,也作为小篆字体的范本,向全国推广。这是一次大刀阔斧的文字改革。李斯等人编写时,先参照当时各地(秦地和原六国各地)流行的简体字,把大篆简化而为小篆(秦篆),将其作为文字的典范。
秦始皇身体力行推行小篆。他巡游各地制作的刻石都尽力注意统一书体的标准化。李斯作为着名的篆书家,各地所刻之石,相传都是他的手笔,留到今天的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秦始皇宣布秦小篆为统一书体,秦始皇统—以前的文字字体称大篆,统一后使用的文字与六国文字不同,称为小篆,或称秦篆。小篆是从大篆演化而来的,形体比大篆更加整齐和定形化。
(7)统一文字货币图片扩展阅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延用着。
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30多万人在中国北部修建了绵延5000公里的长城,并生前就开始修筑庞大的坟墓。1974年发现的、守护秦始皇陵的秦兵马俑震惊了世界。8000个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马和战车栩栩如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⑻ 秦始皇如何统一货币和文字的
秦始皇以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钱做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如尺寸、升斗、斤两等。这样各地经商,做买卖都没有困难,因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秦始皇又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一种叫作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后来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作隶书。隶书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相像了。
⑼ 人民币背面的五种文字是什么文
人民币纸币上的5种文字分别对应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5个民族,写的是“中国人民银行”。
以100元为例,汉文包括右上角首行拼音“ZHONGGUO RENMIN YINHANG”,右下角印章“行长之章”,以及发行年份中的“年”。
蒙文包括右上角第2行第1列的文字
(9)统一文字货币图片扩展阅读
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2000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学习辅导读本中有详细释义,称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和分,作为支付单位的代号,人民币符号是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写Y加上两横即“¥”,而不是Y加一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