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字图片 > 以正成道以道达德文字图片

以正成道以道达德文字图片

发布时间:2023-01-30 00:02:53

㈠ 《中庸》新译(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

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

第八章:哀公问政。

(43)原文: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译文:哀公向孔子请问为政强国之道。

孔子说:[文王武王治理天下的方法,史书上的记录都还可以考证。自古以来,国家管理、社会管理、人民管理主要有王道管理、霸道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情感管理、精神管理等,王道管理主要体现的是领导的亲民爱民与表率带头作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霸道管理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上(一个声音喊到低,执行不走样变形),制度管理主要体现在依法治国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先有规定后有执行),文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宣传、教育、环境影响上(润物细无声),情感管理主要体现人本主义、人文关怀(人民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基本福利保障),精神管理主要体现对人民精神追求的引导与满足(信仰、精神超越引导)。历史经验表明:没有最好的管理,只有适合的管理;一招鲜吃遍天的管理是不存在的,一刀切的管理只能阻碍发展!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调整管理方式才是中庸之道。

文王、武王时代,人们对纣王的霸道管理、暴政管理深恶痛绝,人心思归的是王道管理,文王、武王顺应了历史潮流(当然不等于其他管理方式就不存在),文王、武王的智慧足以服人(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推演八卦形成《周易》,武王在商纣时代面对各种不利形势和祸患能够机智使自己和国家避开危机),文王、武王的德行、表率带头作用足以让国民及其他部落国家跟随、效仿和归顺,有文王武王这样德才兼备的圣人在,礼乐政令才能实行,历史也同样应证了如果没有圣人的圣德,再好的政治制度也无法执行、落实和生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终使国破身擒)。

孔夫子说:你想慈善,人民群众才慈善。君臣的德好比风,人民群众的德好比草。如果君臣的德高于人民群众的德,人民群众的德好比顺风倒一样顺从君臣的德。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导者有道(德才兼备),政治会很快就上轨道,贤人施政的道理在于使政治迅速昌明;就像沃土植树的道理在于使树木迅速生长一样,地气好的地方树木很快就会成长。家国天下的政事,就像蒲苇草一样,地气好水利好阳光好就快速生长;治国若有好的天时地利人和,很快的就会有成效出现。所以治理政事,最重要的是得到有道有德的人(德才兼备),人才难得,培养、发现、使用人才更难得!求取人才最重要的是得到以德修身的人。

修养自身,最重要的是实践仁义道德;修行仁义之道,最根本的是回归本心仁德。这一点仁心是人的根本,做人最重要的是亲爱父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都不爱,更谈不上爱别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更谈不上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奉献人生(这样理解古时候举孝廉就有其道理,理解“乱世用一技之长,盛世重综合素养”有其原因)。仁字拆开“二人”,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人心中要存有两人,哪两人?自己和他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人,必然是自我中心、自我膨胀的人,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个人利益至上的人够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仁”是人的真正深层本性意义(人之初,性本善)。义就是人道人事恰好,“义”字“人”字出头一点,做人如果在他人需要时,在社会需要时,能够敢于出头,多做一点,多担当一点,不计较个人得失,就称得上“义”,义者宜也,义就是现在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做了不该做的,当然是不义!做人没担当,做事不负责,遇事耍滑头,有事忙推责,有利玩命抢,有功急于揽,高调做人低调做事,就是不义!落井下石,冷漠旁观,嫉贤妒能,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更是不仁不义!人事人道最重要的是尊重贤人,选贤任能,为国家培养人才、网络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是最大的义!亲爱亲人,有亲疏远近的等差;尊重贤人,有高下先后之别,这是礼的要求。礼者,履也。礼仪、礼节、礼貌,是社会性动物在群体中生活的基本规则,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不仅没有例外,更在精细化、精致化、精神化方面超越其他社会性动物。

民主、平等、自由是无数为政者的追求,也是大众的祈盼和希望,中庸难行就在于真正的适当、适度是难以把握、难以达到,也是动态变化的,时势在不断变化,人心在不断变化,事情也会处在不同的状态之下。过于追求制度管理、霸道管理,易导致禁锢、苛政、暴政;过于追求王道管理、情感管理,易导致极端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所以孔夫子一再叹息中庸难行,经得住时间检验,经得住历史检验的管理理念和施政理念屈指可数!这就是很多朝代盛世之后就急转直下的原因啊!今日它是中庸的,明日还在中庸吗?鲜活灵动的中庸变成了呆板僵化不能变通的铁律,与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愚人行为何异!?明君治理天下有仁、义、礼三件重大的事,顺着仁义天性制定的礼乐去做,为政的过错就很少了。

(44)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普天之下最基本、最基础的人伦大道有五条,处理好这五条人伦大道需要有三种功夫。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这五种伦常,是天下古今人人不能回避的必由之路;智、仁、勇三者是处理好五条基本人伦大道的功夫,智能明道,仁能守道,勇能成道。人只要来到这个世界生活,就离不可避免的面临生存、适应、发展、超越的现实问题,从出生、成长、求学、工作、婚恋、家庭、事业、信仰、退休、生病、挫折、死亡方方面面都存在以上现实问题需要面对和处置,这一切的基础就是首先约会正确处理五伦关系,自性三德是众德的根本,好比天下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所以叫达德。知道这三种达德,人人反求诸己,自尽己性,素位行道,人道就通达。如果自性三德不立,五伦就行不通。明白以道修身,以德立身,以诚敬身,就知道怎么治理人民;为政的人知道先尽己性以修身,先明己德以正人,能治好自己就能治好别人,以性道为本中和为用就可以治理众人的事,也就可以治理好国家天下。

(45)原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报之以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凡是君主要治理天下国家,有九种常而不变的准则可以依循。即: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德立于自身则道行天下;尊重贤人知人善任,就能明察政令得失没有疑惑,施政就不会有错误;能以道齐家处理好家中亲人的关系,力行孝悌忠恕,则伯叔兄弟都能和睦相处,人情温厚、相互理解就没有怨恨了;能恭敬礼遇大臣,得到左右手辅助,君良臣忠,则朝廷纲纪不会昏乱迷惑;以德服人体恤群臣,量才为用,臣子感恩图报,各个都能尽忠职守,相互鼓舞做好份内的事;爱百姓像儿女,人人生活安定而亲情和乐,家族情谊和谐而相劝来归,好象赶赴市集那样高兴,全国上下都心悦诚服;物产丰富,地利充沛,招来各种专业人才,努力生产,必然民生富裕,国家的用度不会匮乏;国有道国泰民安,又能抚慰远方的来人,于是近悦远来天下归心;君王道达德立,大臣守法奉公,百姓安和利乐,礼乐行政令兴赏罚分明,于是天下诸侯怀德畏威,没有不臣服的。

(46)原文:斋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饩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译文:心斋性明端庄仪态,用来恭敬自身;不合礼法的不轻举妄动,用来诚敬自心;时时事事诚意正心就是修身的要义;摒除搬弄是非的人,远离谗言色诱迷惑,用来存养正气保全道义,看轻财物看重道德,用来庄重自己的行为,这是劝勉贤人的方法;让亲人尊重他的职业事业,珍惜他的地位收入,喜欢他喜欢的,厌恶他厌恶的,这是劝勉大家亲爱亲人的方法;让大臣拥有能够落实实事的下属官员,使国家政府需要办理的政事能够落到实处,这是劝勉大臣的方法;对一般的士人,用忠诚信实的态度,劝勉他勤学精进,并提拔他重用他给他加薪水,这是劝勉士人的方法;使用民力,要配合农时,还要减轻税收,节省民财,这是劝勉老百姓的方法;对各行各业的人才,日日察验他的勤劳怠惰,月月考验他的工作成绩,按照他的技术能力给出适当的待遇,这是劝勉百工的方法;当远方来的人要走了,我们用礼欢送他们,当他们来时我们也用礼欢迎他们,尽好地主之谊;对善良有才能的人,给出奖励嘉勉,对平庸无能的人给出关怀帮助,这是安抚远方人的使他乐意归顺的方法;替断绝世系族谱的诸侯立接班人,使侯国的血脉得以续传。帮助国家已荒废的国家振兴,为诸侯国平治祸乱,扶持诸侯国度过危险难关。定时朝贡聘问。天子赐给诸侯的礼物要丰厚,诸侯送来的礼物乐其诚意而不嫌薄,这是用来感服各国诸侯的方法。(圣人之言,天地胸怀,真不是俗人能理解和接受的!)

(47)原文: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首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德,不诚乎身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诚也。

译文:在下位的臣子,不能得到上位者的信任,就不能治好人民;要想获得上位者的信任,必须先得到朋友的信任,如果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就不能得到上位者的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一定要先做到孝顺父母,如果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要孝顺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诚修身,如果做人没有真心诚意,那也就做不到孝顺父母了;要真诚的做人,一定要先明白本来的善性,如果不明白自身的至善宝地,想真诚的做人是很难彻底的。想要经营治理天下国家,虽然有九条路,怎么样去走通这九条路,只要一个态度,就是真诚。(归根到底还是《大学》之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

第九章:至圣至诚。

(48)原文: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孔子能传述尧舜永执厥中的大道,能宏扬文武周公礼乐天下的大法,从尧舜到孔子的道统文化,本是一脉相传。孔子的圣德,上知道天时,而能像日月一样光照天下;下知道地理,而能像大地长育万物一样成就万民。孔子拿天道地道人道教化苍生,让人人知道怎么做人而伦理定位,知道怎么作官而社会安定,知道怎么修养而物我和谐;这样的教化功德,就像上天的覆盖又像大地的扶持承载一样。好象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运行,又好象太阳月亮白天晚上轮流照映;于是天地定位,万物各自生长而不相妨害,分裂背反的各种学说思想,被割裂的大道又回归中道而一道同风;圣人的道德,圣人的学问,圣人的教化,像河海一样广阔流行,又像高山一样博厚而能化育。天地的伟大在生成长育万物,圣人的伟大在化性成德万民。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为大的原因。

(49)原文: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斋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薄渊泉,而时出之;溥薄如天,渊泉如渊。现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悦;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译文:只有天下至德无漏的圣人,才能耳聪目明地辨明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才能定力强大,智慧充满,去当机应事;只有圣人能够宽大从容,温和柔顺地待人接物;只有圣人的性情能发而中节自强不息,意志能够至大至刚勇往直前,才能够执中不偏,顺天行事;圣人心思无邪,有严密敬慎的威仪,存心不偏不过,有大中至正的态度,足以让人仰望而尊敬;圣人俱足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文德,通达情理天理性理,能思虑周密,无微不至的体察民情民隐民风民俗,大小事情都能洞鉴分别。圣人的智慧像天那般的高明广大,圣人的仁爱像深渊那么的澄静而能润泽,二六时中随时流露,凡事都能应对恰好;圣人道大,普及宇宙天地;圣人德大,清澈如水深不可测。他出现的地方人民没有不尊敬他的,他说的话语人民没有不相信他的,他所做的事人民没有人心悦诚服的;所以圣人的美名,充满全中国并传播到海外各邦国,凡是交通工具能到,人力能通的地方;凡是天所覆盖,大地所承载的每一个角落;凡是日月所照得到,霜露所坠落的地方;只要是有生命的人,没有不尊敬他亲爱他的,所以说圣人的功德,跟天相同。

(50)原文: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智,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译文:在天底下只有至诚至圣的圣人,才能经营条理宇宙天地的天道与人道,只有圣人能够立定生天生地的根本大道,能够了解事的理、人的性、天的道,并且能够赞助天地的变化,成就万物的长育。圣人所依靠的是什么力量呢?圣人用至诚的心,来经纶五伦五达道;用静深莫测的智慧,来立定真理,阐明心法;用生天生地的大愿力,来化育无边的众生;如果不是本来聪明圣智,通达天道的人,谁能知道天道天命呢?

(51)原文:诗曰:[衣锦尚䌹。]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彰;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译文:《诗经.卫风.硕人篇》说:[穿着有彩色的锦衣,外面一定还要加上一件布袍。]因为嫌那锦衣的文采太显着的缘故。所以君子的立身处世,建德如偷不让人知道,默默地存养自性明德,原本幽暗的心性一天一天光明;没有德行的小人行事唯恐别人不知,放纵欲望无所不至,原本光明的心性一天一天消亡。有道之人重内德的充实,不表现才华才气,行事作风平淡无奇,每天做同样的事,却让人乐意亲近而不嫌弃不厌烦。君子行事简单不繁琐而有礼敬,仁义忠信的态度让人觉得文质彬彬。待人温和而有节度,能洞察性理天理;君子自明明德,而能推广行远;能从显的事物去洞察隐微,能明于未明,达于未达,所以能够做到知所不知,成所难成,而德性没有不立定。

(52)原文:诗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以不可及也,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译文:《诗经.小雅.正月篇》上说:[君子做好慎独的功夫,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能战胜自己,所以君子知道,一个人的念头虽然潜伏看不见,仍然会在隐微当中显现出来。]所以主敬存诚的君子,看重思无邪,无不敬,不自欺的修养,常常良心自问,有没有惭愧不安,所以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君子之所以有使人赶不上的地方,恐怕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能自己谨慎检束吧!

(53)原文: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译文:《诗经.大雅.抑篇》上说:[君子独居内室,虽然别人看不见听不到,更是戒慎恐惧,不让自己的念头行为出轨,所以能心神凝定,不会愧对神明。]所以君子能抱一守中而无思无虑,内诚外敬而感动神明,不必有什么做为,人人自然礼敬他;不必说什么话,人人自然相信他。

(54)原文:诗曰:[奏格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𫓧钺。

译文:《诗经.商颂.烈祖篇》上说:[至诚的君子在祭祀的时候,没有言语而能感动神明,当那时天与人归,人心的争斗计较都没有了。]所以君子治国治民先治心,用的是格至诚正的道德而不必政治法令,所以不必利诱的赏赐,人民都能互相劝勉为善;不必动怒惩罚人民而人民不敢为恶,德威并行,比动大刑的效果还要好。

(55)原文: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型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译文:《诗经.商颂.烈祖篇》上说:[圣人治民不显其德而德更大,无所作为而政通人和,这种无形的政治胜过有形的法令,可以做为天下诸侯、百官的典范。]所以圣人用道德治国,能感通隐微,能感化精神,只要怀抱笃实谦恭的态度,天下自然太平。

(56)原文:诗云:[余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輏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译文:《诗经.大雅.皇矣篇》中,上帝对文王说:[我怀念儿的明德,能新民赞化育,不用声色而民同化。]孔子说:[有声有色着气象,要用声色觉醒本性不可能,文王用真理化民,尽万民的本性;声色是枝末,只能服人身于一时,连民心都服不了。](一个真正道义在心的人,决不会声色俱厉,更不可能舞枪弄棒,而会是神闲气定、心平态和的。这才是真正的自信,也应该是软实力的灵魂所在。)《诗经.大雅.烝民篇》上说:[至高的德性轻如鸿毛。]但鸿毛还是有形有相,而上天的主宰造化,生天地日月滋养万物,一无声色能清,二无气味能虚,是本来无一物的无极至境。(大道无形,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大道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万物都是无形无相的大道生就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诸法实相,实相无相。若以色观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道德经》《金刚经》)

㈡ 文言文育人

1. 关于教师的古文

< > 作者 韩愈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 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背景 《师说》是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2. 古文教书育人的句子有哪些

1、“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元代.马致远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论语十则》

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5、“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1、中国古人讲求“在其位,谋其政”,美国作家爱默生认为“责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它具有崇高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居于最高的地位”。

2、唐朝人韩愈将“师者”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次宿求上。对于本人来讲,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荣神圣的职业,属于“快乐大本营”的范畴。

3、记得费孝通先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都散发着玫瑰的芬芳。《红楼梦》中有警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桃红又是一年春。

4、韩非子讲得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今也贬义褒用,被诠释为爱岗敬业,失却青春岁月的同时,收获责任意识。

3. 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古文名言

一、关于教书育人

1.“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㈢ 以教育育人为主的文言文诗句

1. 古文教书育人的句子有哪些

1、“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元代.马致远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论语十则》

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5、“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1、中国古人讲求“在其位,谋其政”,美国作家爱默生认为“责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它具有崇高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居于最高的地位”。

2、唐朝人韩愈将“师者”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次宿求上。对于本人来讲,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荣神圣的职业,属于“快乐大本营”的范畴。

3、记得费孝通先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都散发着玫瑰的芬芳。《红楼梦》中有警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桃红又是一年春。

4、韩非子讲得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今也贬义褒用,被诠释为爱岗敬业,失却青春岁月的同时,收获责任意识。

2. 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古文名言

一、关于教书育人

1.“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3. 关于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古文、名言有哪些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陶行知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法)卢梭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德第斯多惠习于智长,优与心成。——朱熹读史使人明智,读私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培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 求教育人努力学习的古文

劝学 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々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 。傲,非也; ,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5. 求教育人努力学习的古文

劝学 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々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6. 教师育人古诗词

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7. 求教育人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古诗文】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鲁迅

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鲁迅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阅读全文

与以正成道以道达德文字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pt镜像图片发灰怎么办 浏览:409
表情包人物图片大全可爱 浏览:496
电脑如何搜索图片尺寸 浏览:581
红胖子可爱图片 浏览:757
网红三七分男生发型图片中长 浏览:579
怎样看小电影 浏览:355
搜索林挺生拍的电影即可[捂脸] 浏览:195
分享电影的微信公众号。 浏览:722
如何增加剪映图片移动速度 浏览:613
抱着美女洗澡图片 浏览:201
word图片里面有个文本框 浏览:668
关之琳有没有演过大尺度电影 浏览:593
脚病的种类图片大全 浏览:834
寻影君电影 浏览:396
#36w8. com 浏览:49
糊涂女儿之图片大全 浏览:102
怎么把图片中的红章转换成word 浏览:469
优秀女孩家规最狠的图片 浏览:152
流行的发型长发发型图片大全 浏览:703
最漂亮美女的图片大全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