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杜家村的风景名胜
宋至明代,黄岩有四大名胜风景区:九峰、嵩岩山、委羽山和翠屏山。南宋着名思想家叶适说:“县直北上,爽气浮动,花柳之丽,日月之胜,无不在江北。”朱熹说:“黄岩秀气在江北,江北秀气在翠屏”。黄岩江北一地,山水秀丽,人文蔚然,宋明之际,名人辈出,影响全国,可谓黄岩之首。
翠屏山位于北城,与临海市接壤,西接黄土岭,东连黄牛尖,下有新宅、杜家村诸村,上有灵岩(紫霄)、六潭诸山。论人文景观,南宋巨懦朱熹(着名教育家、哲学家、字符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文公),南宋右丞相杜范(字成之,号立斋,杜家村人,抗元救国,名留专史,谥清献),明礼部尚书黄绾(哲学家、字宗贤、叔贤、号文庵、石龙、家原在城内后街,告老还乡后迁翠屏山麓,新宅村即以其宅命名),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诗文。那漫山的摩崖石刻,在台州,也是独一无二的景观。论自然风光,有峭壁,有洞穴,有溪流,有瀑布,飞瀑流泉,峭岩幽洞,蔚为大观。怪不得朱文公当年来此有感而发:黄岩秀气在江北,江北秀气在翠屏。翠屏山景色之美有三处:
一、灵岩山之灵岩洞、少谷峰
从新宅村沿山麓石级而上,约两百步,在石级转折处向右上小径横出,约行百米,在陡峭岩壁下有一石洞,即号天峰门,又名“小空明”的灵岩洞,为黄岩第二大洞穴。南宋右丞相杜范读书之地,留有《空明洞》诗:“莫讶青山小,山因洞得名;仙人骑鹤去,留迹在空明”。 洞上方有朱熹手书“寒竹松风” ,洞左右岩壁上有黄绾《小有呤》73字、《石室》30字的摩崖,现字迹剥蚀,尚依稀可辩明。
少谷峰,在洞之右侧“铁城石壁”下部,有黄绾手书三个行书大字“少谷峰”的摩崖。沿山坡从上而下,又有黄绾诗《与郑继之紫霄夜坐》70宇、《赠少谷出山》45字、《少谷亭怀郑子》80多字的摩崖。当年,黄绾因病辞官归里,于山上创办“石龙书院”宏扬理学。绾之在亭间论理学,因闻同朝挚友“闽南十才子”之一的郑善夫(字继之,号少谷山人)在武夷山雪阻遇难的消息,绾万分悲痛,为使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永存,遂作封山勒石之举,将“铁城石壁”命名为“少谷峰”。
二、六潭山之大瀑布、擘翠亭和书院基
六潭山即灵岩山与黄牛尖连接的山谷,以流水落差成6个潭得名。第一潭于1957筑成水库,蓄水18万立方米,五、六潭被采石所毁。二潭之水从10米多高飞瀑垂岩而下,泻人三潭,又名灵岩潭,是黄岩28潭之一。旁有南宋庆元四年(1198)建的擘翠亭遗址。山下有樊川书院、石龙书院遗址。
大瀑布,在第二潭与第三潭之间的峭壁上,此壁高六丈余,溪流自第二潭溢出从崖顶沿壁挂下,如白练落在三潭,此潭是6潭中最深者,志书载,“樵人续藤系石测之,无极”。现因一二潭蓄成水为库,瀑布已无往日壮观,而深潭也日渐变浅。但等雨季往视之,瀑布仍可重现往日之风采。
擘翠亭,在深潭右侧。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建成,距今近8百年了,而今竹林中亭基犹在,基高约2米,4米见方,上为榛莽所封,榛莽中尚可见亭石遗迹。想当年,此亭翼然于深潭之上,白练挂于侧,苍山碧水翠竹呈于前,确是游人揽胜、擘翠的好处所。明黄绾之弟黄约也曾住过此亭,故又有“二公亭”“枕流亭”之称。
樊川书院基。樊川书院原为朱熹来黄与邑人赵师渊修《通鉴纲目》的地方,后人因其地建朱公祠,后改建书院,又因此处原是杜范曾祖杜椿燕游之地,椿慕唐代杜牧之为人,取其诗集《樊川集》之名,于此建樊川别墅,故称书院为樊川书院。
三、紫霄(灵岩)山之朱岩石刻
朱岩在灵岩水库右侧山冈,因岩土呈红褐色故名。此处石刻均在山涧之壁上,须循涧底向上穿行百来步才见。从右而左是黄绾的诗《新开凌霄岭》55字、《锄荷》52字、《紫霄吟》63字,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朱熹所谓“江北秀气在翠屏”,不仅指其山清水秀,也指其钟灵毓秀,以山林东侧的杜家村观之,台州首中之进士杜垂象、着名思想家号方山先生的杜知仁、着名孝子杜谊、南宋第一相杜范、抗元英雄杜浒,还有着名学者号南湖先生的杜烨等,均生于斯长斯。黄岩历史上有识之士曾惊呼:杜氏之笃生,伟人何盛哉?他们的答案是:其钟翠屏地脉之灵,故理学忠义萃于一门。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翠屏山的人文历史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又增添了3个新景点:
1.杜家村杜氏故居:右丞相杜范,是南宋台州5个丞相之一,其政绩居于首位,称为贤相,又是中国历史上7个“李杜”之一。抗元民族英雄杜浒,杜范之侄,文天祥的副将,崖山血战被执,牺牲五羊城(今广州)。思想家杜知仁,一生穷研朱熹理学,名闻各地。杜范、杜浒载人《宋史列传》,杜知仁载人《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
2.朱熹讲学处:即樊川书院遗址,位于新宅。南宋淳熙元年(1174),朱熹在六潭山樊川书院讲学,手书“溪山第一”。黄岩大批名士师从朱熹,使黄岩成为“小邹鲁”之地。朱熹在此与黄岩赵师渊同编《资治通鉴纲目》,成为一部集儒家精华的巨着。
3.新宅黄绾故居:明嘉靖年间(1539)南京礼部尚书黄绾,名列《明史列传》和《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是中国着名的思想家。哲学代表作有《明道编》、《石龙集》。黄绾在新宅建石龙书院、少谷亭、二公亭和枕流亭,遗有摩崖石刻手迹。
Ⅱ 描写自然风景的千古佳句有哪些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Ⅲ 雨中山景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带”鸟”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带“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带“山”字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带“花”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
几场潇潇的春雨,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汩汩流动的一条溪水,愈发湍急秀丽起来.
绵绵春雨把大地染绿了,软软春风把河水熨暖了.
瞧,又下起雨来了.雨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也感觉不到鱼浇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轻滋润着大地和人心.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翠绿,菜花儿开得更金黄.在一条纵横交错的田沟里,春水淙淙地淌着.扬树,柳树在春雨中舒展着枝叶,贪婪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水
Ⅳ 山行是唐代诗人谁写的 诗歌主要抓住哪些等景物描写了 什么季节山林的景色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天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一、古诗原文
《山行》
作者: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白话译文
深秋中沿着弯曲的小路登上远山,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染过秋霜的枫叶胜于二月红花。
(4)自然山景带杜字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Ⅳ 世界哪个国家地名里面有杜字
1、杜布罗夫尼克
杜布罗夫尼克,古名“拉古萨”。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城市,最大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位于风景绮丽、气候宜人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南部石灰岩半岛上。倚山傍海,林木茂盛,是具有中世纪风貌的古城。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城市拥有43,770 名居民。建于公元七世纪。中世纪为杜布罗夫尼克城市共和国中心,在亚得里亚海和东西方贸易中起过重要的中转站的作用。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2、牛杜镇
牛杜镇位于山西省临猗县城南5公里处,与庙上、猗氏、楚候乡镇相邻,南与运城市接壤,西与永济市相通。面积85平方公里。牛杜镇共辖24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158个居民组,34960口人,共有耕地9.8万亩。牛杜镇农业发达,自古是粮棉产区,小麦、棉花的总产与贡献占全县的十分之一。近几年来,牛杜镇党委、政府在抓粮棉的基础上,围绕“沿河蔬菜滩地枣,东部辣椒西部棉”的种植思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粮棉果菜椒枣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
3、吐列毛杜镇
吐列毛杜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处科右中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90公里,东临突泉县宝石、学田乡,西与巴仁哲里木、坤都冷苏木相临,北靠科右前旗阿力得尔、桃合木苏木。总面积1476平方公里,辖17个嘎查、29个自然屯、4个居委会、1.5万人口,其中蒙古族占94%。
4、重庆市江津区杜市镇
杜市镇位于江津区东部边陲的太公山麓,地处江津、巴南、綦江三区交界处,国道 210线纵贯全境,幅员面积89.55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34817人,场镇常住人口7215人,辖10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5、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杜市镇
位于丰城市东部,地处省道丰抚公路东段,槎水溪中上游,距市区27公里。东与淘沙镇接壤,西与桥东镇毗邻,南临秀市镇,北抵张巷镇。
6、杜井村
杜井村,别名杜镇、杜川,浙江省淳安县梓桐镇政府驻地。位于梓桐源中段,洋尖山南麓。
Ⅵ 《山行》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由什么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热爱之情。最能反映诗人喜爱大自然
《山行》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由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枫林美景的热爱之情,最能反映诗人喜爱大自然及原因的的诗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6)自然山景带杜字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1、整体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2、诗句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停车坐爱枫林晚”倾向性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3、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着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Ⅶ 《山行》是杜牧的杜一首诗歌,它描写的是深秋时候的景色.诗句中为人们所传诵的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Ⅷ 关于自然景物的名言警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
赏析《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地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Ⅸ 山水景色的诗句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4、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Ⅹ 尧龙山自然风景区的自然风景
尧龙山诸峰突起,山脉众多,沟壑纵横,好似万千游龙,朝拜和拱卫着尧龙山主峰,极尽尧尧之貌,故名尧龙山。尧龙山主峰瑞峰顶,海拔1795米,整座山顶犹如一巨大的佛祖头像,雅称“佛陀”,巍然壮观,成为大自然造就尧龙山的点晴之笔。尧龙山自古以来,寺庙甚多,香火极旺,庙宇多次毁于匪焚兵乱,几经兴废,现在只剩下尧龙山顶的瑞峰寺和其它几座寺庙。据传,古庙始建于秦朝,有历史记载于明朝,尔后历风雨洗蚀,几经修缮,石碑、佛塔、石刻、和尚暮群遗迹尚存。梭米孔、观音水、祖师塔、藏经阁、观景亭等景点,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秘传说和无法解开的谜团。每年的农历三月、六月、九月香会期间,来自重庆、遵义等地的游人香客在两万人以上,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观光游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寺内香烟袅袅,佛歌声声,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尧龙山香火之所以旺盛,与它光怪诡谲的传说和菩萨显灵的说法不无关系,给尧龙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大自然的造化,使尧龙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其山势嵯峨,陡峭崎岖,山体垂直落差大,造就了“象鼻子”、“南天门”、“天生桥”、“佛烛山”等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自然景点,给尧龙山平添了几分险绝,几分媚妩。尧龙山生态良好,溪水遍流,满山皆树,满眼是绿,繁花争艳,鸟兽和鸣,一幅天然画卷。生长着天麻、黄莲、杜仲等数十种名贵中药材,穿山甲、金钱豹等珍禽走兽藏隐山中。空气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负离子,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称清凉山,是洗肺疗养、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在尧龙山顶,还可以看到 “佛光”现象,这一极为罕见神奇的气象景观,据说只有在峨眉山等佛教名山才能看到。能见此奇景,属于有缘人,可遇而不可求。千百年来,尧龙山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神秘悠久的宗教色彩,成为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探奇猎胜和纳凉避暑的旅游胜地,在黔北和渝南地区方圆百余公里内赢得了“尧龙仙山”的良好声誉和口碑。 尧龙山镇属亚热带季风气侯,有万亩原始森林,气侯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尧龙山脚一带连片上万亩的稻田,层层水田在阳光照射下,好似一块块玻璃镶嵌在农舍青山间,“玻璃山庄”的美誉由此得来,闻名于黔渝两省市。境内有水库山塘数十个,是垂钓、野炊、休闲的绝佳之地。尧龙山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名的原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杨森题写的贵州北界崇溪河界碑、一脚踏黔渝的箭头垭千年古集镇、朱毛红军露宿的“毛田”和韩家店古地质群等景点。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饱览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已成为时下人们的时尚。消夏即至,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住进了我们的农家旅馆。凉爽的气候、优美的风光、幽雅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和淳朴的民风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目前,全镇共有农家旅馆近百户,可同时提供1000余人食宿。
绚丽瑰奇的尧龙风光、千年古寺的风雨沧桑、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悠久厚重的人文资源,一定能让您在尧龙山镇之行亲身领略,和谐、文明、热情、好客的尧龙山人民将以崭新的面貌、优质的服务欢迎您来休闲避暑、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