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字图片 > 养老难的文字图片

养老难的文字图片

发布时间:2022-02-16 15:04:18

① 我大姑年轻时是丁克,现在60岁了想让我养老,我该怎么

前言

养老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以及一些财力。大姑年轻时是丁克,但是现在60岁想让你养老,具体该怎么做,还是需要根据现实情况作出正确判断。

替大姑养老

在法律上,侄子或者侄女对自己的姑姑是没有赡养义务的。在编者看来,替大姑养老也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的。

生活中,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大可不必心慈手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除了利益就是利益,绝对的利益之上,毫无感情可言。

结语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物质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否认物质的重要性,但是也不能唯物至上。

人始终是感情动物,做事做人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良心。在寻求利益的同时也要记得做人最基本的准则,百善孝为先。

遗产继承是指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为遗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合法遗嘱承接被继承人遗产的人为继承人;继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遗嘱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就是继承权。

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分为如下四种: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遗赠抚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由扶养人负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该方式主要出现在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下。法定继承,即在上面三种情况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顺序。

如果同时出现2种以上的继承情况,在这4种继承方式中,遗嘱扶养协议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遗赠,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继承。

② 农村的养老越来越难,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了,农村养老越来越难了的原因是:

一、虽然农村的生活好了,但是农村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如果还像以前那个年代那样活着,就会被淘汰。比如以前有个能遮风避雨的普通房子住就行了,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你还住在那土砖瓦房的话,就会被人看不起,说你不上进,娶不到媳妇,就会断了香火。农村人的收入多了,生活变好了,但是用钱的地方也多了,比如买车买房、子女读书,开支费用多了,存不到钱,大多数农村人年老的时候还是没存到多少钱,还要到田地干农活。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③ 求一段文字描写养老院老人孤独和寂寞,字数大概200

敬老院里,老人对儿子的想念进而发展成夜有所梦,看来,和儿子的久别让她感到孤独。写作文绝对是构思新颖,我是初三语文老师呢!
望眼欲穿
窗外下着秋雨,老人坐在椅子上熬夜······
儿啊,该来了吧!老人时刻盼望着儿子出现在院里,出现在门口。娃是娘的心头肉,离得再远,心还是在一起的。
“娃儿正在往加赶吧,”她这样想着。有风有雨。天黑路滑,衣服早就湿透了吧?她仿佛看见儿子打了个冷战,仿佛看到雨水和着汗水在他的脸上流淌着。她多想让孩子停下来,去找个旅店先住下。守着通红的炉火,换上干松的裤褂,用滚烫的洗脚水驱走一身的疲乏。
村口,慢慢地,慢慢地露出了整个身影。见到自己的母亲了!他挥舞着帽子冲着她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脚步声也那么欢快,“噔噔蹬”的和着母亲的心跳。她伸手理了理鬓角略显凌乱得白发,欣慰的笑着。呵,回来了,回来就好!好好!
突然,儿子脚下一空,跌倒了。她的心猛地收紧。唉,又是一个梦。
“儿啊,”她呻吟着从梦中醒来。

④ 中国6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这届年轻人养老人有多难

时间不一定会让人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一定会让人成为一个老人,这是每一个人要面临的问题。而目前中国还面临着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根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国每六个年轻人就要赡养一个老人,这就意味着这届年轻人面临着赡养老人的困境,而且在目前的社会赡养老人只会更加的困难,虽然国家会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但是还是需要年轻人在床前或者身前的陪伴,这就要年轻人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一部分时间来陪伴老人。关于这届年轻人养老人有多难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社会的发展,现在竞争激烈,钱不好挣。

虽然,老人不会有太多的开销但是还是需要年轻人提供经济来源,因为老人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没有了经济来源。而目前的社会竞争激烈,挣钱难,好的工作不好找。没有了充足的经济来源,也不能更好的赡养老人。

关于这届年轻人赡养老人有多难各位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⑤ 关于“养老”的诗词有哪些

  1. 子产不毁乡校颂

    唐代:韩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于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2. 送薛九被谗去鲁

    唐代:李白

    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
    黄金消众口,白璧竟难投。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
    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田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
    蛾眉笑躃者,宾客去平原。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
    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春申一何愚,刎首为李园。
    贤哉四公子,抚掌黄泉里。借问笑何人,笑人不好士。
    尔去且勿喧,桃李竟何言。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

  3. 荻塘西庄赠房元垂

    唐代:张光朝

    门在荻塘西,塘高何联联。往昔分地利,远近无闲田。
    水国信污下,霖霪即成川。苗稼尽淹没,兹乡独丰年。
    家肥待亲懿,人乐思管弦。日晏始能起,盥漱看厨烟。
    酝酒寒正熟,养鱼长食鲜。黄昏钟未鸣,偃息早已眠。
    何意久城市,寂寥丘中缘。俯仰在颜色,区区人事间。
    忆昔炎汉时,乃知绮季贤。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

  4. 赠易卜崔江处士(袁州)

    唐代:韩偓

    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门传组绶身能退,
    家学渔樵迹更奇。四海尽闻龟策妙,九霄堪叹鹤书迟。
    壶中日月将何用,借与闲人试一窥。

  5. 赠易卜崔江处士(袁州)

    唐代:韩偓

    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门传组绶身能退,
    家学渔樵迹更奇。四海尽闻龟策妙,九霄堪叹鹤书迟。
    壶中日月将何用,借与闲人试一窥。

⑥ 关于“养老”的句子有哪些

1、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

2、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一项重大国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春蚕到死丝方尽,儿女缘何不孝顺。

4、对父母不孝,对他人就不可能诚实和厚道。

5、父恩母爱千秋难忘,尊老敬老万代流芳。

6、父母尊贵,在于对儿女的关爱和无私。

7、干部要做敬老的表率,党员要当敬老的楷模,青年要当敬老的先锋。

8、关爱老人,从我做起。

9、关心一下为我们奋斗了一辈子的人吧!

10、国家昌荣,生活质量提高,共享太平盛世,是老人的最大荣幸。

11、弘扬孝道文化,共建和谐唐山。

12、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3、家和万事兴,敬老树新风。

14、坚持科学发展观,老龄事业天地宽。

15、敬重老人,孝顺父母,是个人素养、文明高尚、社会公德的重要体现。

⑦ 什么原因造成现在养老难

第一孩子少,80后90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结婚后4个老人,造成养老困难。第二经济条件,现如今生活水平高,消费高,工资低。

⑧ 谁有关于农村养老救济(救助)这方面的图片

社会救济养老制度在农村的实施

郭孟谦(共青团中央青农部)

【内容摘要】农民养老保障需要关注,目前最为可行和最为迫切的是要建立一种社会救济养老制度,它要求政府履行保障贫困农民的养老义务,通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为农民养老设立最后一道安全线。

【关键词】农民养老保障 社会救济养老制度

我国农村居民有8.7亿,他们的养老问题非常重要和迫切。但由于理论界、政界在此问题上的意见不一以及存在现实困难等,农民养老问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家庭养老出现了滑坡,土地保障功能急剧衰减,合作医疗被冲毁,社会养老保险总体上停滞和倒退。农民养老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这需要农民个人、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即坚持和鼓励家庭养老以及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要求与农民有劳动关系的法人承担一部分养老责任,政府履行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生存权利的职能。其中,政府履行保障年老农民最基本的生活、生存权利尤为重要,是一切养老的基础。为此,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最基础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不论农民有无子女,只要进入老年期且生活困难,就有获得国家救济、安享晚年的权利,政府就要履行向其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义务,这就是社会救济养老制度。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救济养老制度

1、农民实现公民宪定权利需要社会救济养老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宪法对公民物质帮助权的规定。占总人口70%的农民是中国公民的大多数,当然也拥有宪定的物质帮助权。但长期以来,农民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不是社会保障的对象,只能依靠自己和家庭解决养老问题。自1949年以来,“这种把农民排除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的制度延续了43年。”【1】1991年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第一次将农民最为关心的老年保障问题纳入了国家考虑范围,体现了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这个文件没有法律强制性和普遍性,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规范,农民的宪定权利仍无法实现。

宪定权利需要转变为现实权利,也就是说,必须把宪法规定的公民物质帮助权变为公民现实可行的权利,使公民与相应的行政机关之间形成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这种条件下,要求物质给付、请求帮助是公民的权利;相反,进行物质给付、提供法定帮助则是相关行政机关的义务。如果相关的行政机关不能或拒绝履行这一法定的义务,则公民可以寻求行政和法律救济。因此,农民宪定的物质帮助权转变为现实的物质帮助权就需要明确、可行的法律制度。社会救济养老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法律制度。它通过肯定、明确的规范,要求国家和政府从实现最基本的人权角度出发,无偿救济帮助年老困难的农民,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为农民养老保障建立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

2、社会救济养老制度体现了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发展

公平是我们追逐的社会发展目标之一,然而在对待农民的问题上,现实的社会政策和法律制度并没有体现这一目标,在农民的社会保障上更是如此。从1952年到1990年,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的剩余积累额总计为11,594.14亿元,平均每年300亿元,其中75.1%来自剪刀差。“工业化带来的收益几乎为城市居民所垄断……在国家对农业的支出中,只有很少数额用于农村扶贫和社会救济,在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上国家并没有承担责任,这对于农民显然是不公平的。”【2】(P73)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原有的二元结构不仅没有得到改变,反而被强化,在保障问题上更是出现了倒退。城乡居民间社会保障的不公平状况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有所加强。1990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1,103亿元,其中城市977亿元,农村126亿元,人均相差近30倍。

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不公加大就容易产生社会积怨和矛盾,引起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时期最大的特点是社会问题大于经济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尤为重要。即使有一天我们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也需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因为市场机制有其自身的缺点,需要政府纠正其偏颇。多建立一些保证公平的社会制度,如包含社会养老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可以消除或减少社会不公,保持和促进社会稳定。

目前,国际上尚无大范围解决无劳动关系和固定收入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的成熟经验。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我们可以分阶段分职业逐步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而且有一个底线应当设立并保证,这就是任何社会成员的最低生存、生活保障不能忽视。建立社会救济养老制度就是要为农民养老设置最后一道安全网,这是防止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减震器。

3、社会救济养老制度是政府完善和履行职能的需要

现代政府存在的理由和原因、活动的范围是由社会公共需要所决定的,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面临的社会公共问题的共同需要,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共需要。正如国际劳工局明确指出的:如果一个国家缺少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那么这个国家构建任何一种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不可能的【2】(P15)。

作为社会公共需要,社会保障不一定会自动转化为公共产品,纳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范围。“只有那些进入了政府供给程序的社会公共需要才会转化为政府公共服务,也就是说,社会公共需要只有在被立法机构以立法的形式确认,并且交由行政机关执行、由司法机关司法的情况下,才会成为公共服务。”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学者提出与公法、私法并列的社会法,认为国家应通过立法干预经济,从而在经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公法与私法相互交错,形成作为中间领域的社会法。可以说,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法律体系的重要法律渊源,是现代政府的一项法定职责。而在我国整个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没有建立,农村基层政权更是容易将公共财政的危机转嫁到农民身上。这是政府的缺位,是法律的缺失。建立社会救济养老制度尤其必要。

二、社会救济养老制度是符合中国现实发展阶段的可行选择

1、符合社会保障历史发展规律和改革取向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有先有后,循序渐进的。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救济制度。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它是传统慈善事业的延续,尚未将救济视为一种社会义务和责任。社会保障法的真正诞生应当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社会保险法》。它“使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从零星的一些社会救济措施发展成为政府的一项社会政策;从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为一种公民权利;从统治阶级的安民术发展成为国家的社会责任。”【2】(P49)此后尽管社会保险逐步取代了社会救济的主体地位,但在现代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社会救济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保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水界,战前呈现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此消彼长的特点,而战后阶段的主要特点则是既分工又合作。”【2】(P307)

建立社会救济养老制度符合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规律。在中国农村迫切需要社会保障而很难很快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的今天,只能按照社会保障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中国的实际,先易后难,先选择急需的再选择其他的,一步一个脚印建设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养老制度可以说既是最需要的,也是最容易的。如果连最容易的都不能建立起来,怎么谈论其他?今后即使建立起了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济养老仍可作为最后的防线。

建立社会救济养老制度也符合社会保障的改革取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了“危机”,由于福利国家社会保障项目多,待遇标准太高,过分慷慨,人们不劳动也能保证像样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失业补助金给付期长,标准高,使失业者的收入与在业者的收入差不多,失业者不愿意从事新工作。”【2】(P64)高保障、高福利保护了一批懒汉,大大牺牲了效率,也有损社会公平。因此,各国对社会保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着力进行改革。社会保障不是越高越好,必须适度。在目前农村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庞大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最低水平社会救济养老。

2、在中国有着坚实的基础

抚恤孤老残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官办、民办慈善机构承担抚恤孤老残疾的任务。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非常注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着力发展生产,并通过发放救济粮、减免农业税、以工代赈等救助农民。这些都为建立社会救济制度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其中,“五保户”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贫困老人养老问题的有效措施,对建立社会救济养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五保户”制度产生于1956年,完善于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改革于1994年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五保户”制度对于老人而言,是指对农村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实行“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1994年,全国符合“五保”条件的对象有286万户,308万多人。1998年,有282.8万人享受/五保0待遇。由于国家将/五保户0制度定位于农村集体福利事业,而现在其依赖的经济基础——集体经济在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开始瓦解,所以“五保户”制度也受到了极大冲击,不仅覆盖面有限,而且在许多地方实行得都很艰难,但这一制度给建立社会救济养老制度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和坚实基础。

目前,部分地区试行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为社会救济养老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到1999年底,全国农村316.17万人获得了最低保障,占农业人口的0.34%。2000年一些地区实施费改税后,取消了乡统筹村提留(除“五保户”之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据《人民日报》2003年2月11日报道,现在,“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条件的县(市、区)初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404万人享受了农村‘低保’”。

3、符合当前农村实际

“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3】法律取决于现实。首先,社会救济养老制度适应了统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打破农村与城镇隔离的天然本性。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要实现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社会养老就要统一起来。现在能够统一建立起来的社会养老制度就是社会救济养老。把这个基础制度做好,就等于为农民建立了一种最低的安全保障。今后可以适时与城市的救济养老接轨,形成全国统一的最低安全网。

其次,社会救济养老制度符合目前中国整体经济状况。就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条件而言,很难承受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项目。从各级政府财政状况看,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不错,但许多地、市和县级财政困难很大,绝大多数乡村财政更是困难重重,有的债务缠身。在这样的条件下,只能从低水平的社会救济开始。

最后,社会救济养老制度符合中国农村阶层化的现实。农民内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分化,开始形成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有人将其划分为三个阶层:主导阶层(包括母体阶层、单纯农业劳动者、兼业农、城市农民工、农村文化技术人员、乡镇企业工人)、领导阶层(包括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农村乡务管理者)、依附阶层(包括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和其他)。解决大规模人口养老保障的现实办法就是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即用统一的社会救济养老兜底解决以母体阶层和兼业农为主的养老保障问题,分类推进其他养老项目。

三、社会救济养老制度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济养老是把传统的社会救济运用于养老领域的一种实践,目标是:克服贫困和无助,实现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指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病有所医指拥有基本的生存能力。

1、原则

社会救济养老属于社会救济的延伸和特定条件下的社会养老,兼有社会救济与社会养老的优势。其原则是:(1)反贫困和反无助原则。通过社会救济,帮助贫困、无助的老人安度晚年,消灭老年农民的绝对贫困和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2)积极救济原则。社会救济养老不是国家和政府对农民的恩赐、施舍和怜悯,而是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是农民拥有的天赋人权。(3)生存权原则。一方面国家提供的救济养老是保障生存权水平的救济;另一方面,每个农民在年老不能维持生存时,即可申请成为救济养老对象。

2、主要项目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解决年老农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问题。最低生活水平,从绝对意义上说是指保证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饮食和居住条件,目标是不能使救济对象冻饿而死;从相对意义上来说,就是享有当地生产力水平下相对数量最少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从目前中国的现实考虑,救济的标准只能是广覆盖、低水平。

(2)老人医疗救助制度。对于农村老人而言,疾病与贫困是一对难以分开的恶魔,只要摊上一个,另一个就会接踵而来。因此,建立面向贫困老人的医疗救助制度也是解决养老的重要部分。医疗救助主要是解决救济对象的基本医疗和大病治疗。

3、对象的确定

社会救济养老的对象是农村的贫困者。具体量化标准可以用下面两个尺度:(1)年龄:60岁以上;(2)经济收入水平:“绝对贫困线+当地农村人均收入(或人均消费支出)@系数”以下。系数可以分3~6个层次,比如东部高一点,西部低一点,中部为中间值,南北可以再分两类。

救济养老对象的条件应随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1)经济收入须是基于绝对贫困线之上的综合指数,需涵盖一定指标。比如,须包括地方“人均国民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若干项固定的指标。(2)中央可以分不同区域定期调研、发布指导性条件标准,同时规定统一的救济养老条件下限。目前可以绝对贫困或较低的相对贫困标准作为条件的强制基准,地方政府也可制订更宽泛的条件。(3)以乡、村社区组织为基础,建立调查监督体系,规范贫困调查与监测制度,以动态的方式监测农民的生活状况。这是农村各项社会保障的基础,也是制定农村社会政策的基础。

4、救济标准和资金来源

社会救济养老的救济标准就是:绝对贫困线+地方农村人均收入(或人均消费支出)@系数+农民人均医疗费-本人年收入。中央政府只负责“绝对贫困线+农民人均医疗费-本人年收入”部分,地方负责“当地农村人均收入(或人均消费支出)@系数”部分。

资金是关键。1999年全国农村共有社会救济对象4,750.4万人,如果按照1,000元/人,则需要470亿元/年。这些资金如何筹得呢?(1)救济养老金在东部及发达地区可以由中央、省级、县市级财政共同承担。中西部以及贫困地区须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完全负担。(2)将社会保障费改为统一的社会保障税,由中央统一分配使用。这是现代国家的通行做法。目前,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中,至少有132个国家开征了社会保障税。同时,征收社会保障税,将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规范和稳定,从而排除了征收、使用、管理中的随意性,使社会保障金有了保障,更能体现公平和社会互助。(3)发行国债和福利彩票,以期通过年轻一代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解决目前的困难。(4)允许农民以土地换社会保障,减少社会救济养老对象。

【参考文献】

【1】刘翠宵.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J】.法学研究,2001,(6):68.

【2】覃有土,樊启荣.社会保障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1.

http://news.tom.com/2006-11-19/000N/08851121.html
http://www.daynews.com.cn/sxnmb/65543.html
http://news.sohu.com/20070531/n250315787.shtml
http://www.cnlsslaw.com/index.asp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0/xin_3021204101114406101987.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19/xin_282110319093671878452.jpg
http://business.sohu.com/upload/40154012/img_3.jpg
http://nc.people.com.cn/mediafile/200701/17/F200701171430532382525124.jpg

⑨ 中国养老为什么那么难

“零消费”养老,已经存在。虽然目前养老行业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不是说没有办法处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的相信这个世界有很多给力的养老方式存在。
笔者走过很多国家,研讨过全球的养老模式,但是在在我们中国的养老而言真的是有很多多弊端,一般养老都是“等死院” “监狱式”养老,而真的没有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关键在于很多养老院都是先利益再谈养老。
打造一个“零消费养老”模式,住的是三星级最低待遇,专人伺候,专业医护,专业的干儿女,专业的保洁。从你入住开始,你的身体的一切数据,一切个人问题建立全部的健康档案,事业档案,个人专属档案,你不仅在这里住,你还可以有每年的分红。十大收益。等等好处。

阅读全文

与养老难的文字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人物图片素描男 浏览:925
黑色杀手图片大全 浏览:642
html5怎么图片展示 浏览:291
脸小适合发型图片短发 浏览:861
如何把图片占据整个word 浏览:145
两只可爱猫咪图片 浏览:678
齐刘海短发图片卡通美女下载 浏览:656
淘宝图片如何压缩高清 浏览:984
探探图片怎么保存 浏览:547
变色法拉利高清图片 浏览:489
打印复印图片如何调白 浏览:411
男生火了的图片 浏览:124
风景画图片大全简单漂亮 浏览:668
书桌写字台图片大全 浏览:595
绘本故事书图片简单又漂亮 浏览:555
动漫简单男生图片大全 浏览:802
烟花烫男生发型锅盖头图片 浏览:958
图片大全超清简约女生 浏览:278
图片天空色怎么调 浏览:258
电视墙图片简单大方得体 浏览: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