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潮汕地区历史图片配文字说明
潮汕
简介
潮汕偏隅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并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如1922年8月大台风,1969年的VIOLA大台风与1918年南澳大地震,这些大灾难给这片肥沃的热土留下无法抹平的伤疤。海洋文化多少培养了潮汕人敢于拼搏的精神。加上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有余,人均可耕地不到三分田。故也培养了潮汕人精细耕作,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同时商业文化浓厚,潮汕商人(潮州帮)是古代三大商帮之一。本土文化独特,属于中华文明的一支亚文化。她是一块“十相留声”的神奇土地,更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地理
东经115°06ˊ~117°20ˊ,北纬22°53ˊ~24°14ˊ东西长161公里,南北宽148.3公里。
潮汕平原丘陵区位于八乡山、阴那山、韩江中游谷地及凤凰山山地以南,大南山、娥眉嶂以东至粤闽边界。地貌上以平原为主,丘陵为次。境内有韩江,榕江,练江三大江河,由韩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练江平原、黄冈河平原、龙江平原五部分组成。东北与福建省的诏安、平和两县接壤,西北同梅州市的丰顺、大埔两县为邻,西接梅州市的五华县和汕尾市的陆河县,东南濒临南海。海岸线曲折绵长,有许多优良的港湾。海岸线陆岸部分,东起饶平县的大埕湾,西止惠来县的南海乡,全长200多公里。
海域有大小岛屿76座和南澎、勒门2组列岛。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面积106.85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为77公里。
潮汕地区总面积 1034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50.4%,沿海沙陇和海蚀崖等占14.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历史
考古材料证实,潮汕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潮汕的先民属大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主潮汕。入潮汉人和土着长期和睦相处,逐渐融合。现生活在潮汕的人群中,主要是汉族宗支的潮汕人以及少部分同是南来的汉族后裔客家人,畲族人所占人数不多。更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是,山风和海涛淘洗着代代潮人的心胸。造就了千千万万潮人既刚强又文雅的情性,由此而生的刻苦耐劳、开拓进取、谦恭和顺的潮人群体,令世人所认同。“凡有潮水的地方,便有潮人存在”,如今“本土有一个潮汕,大陆有一个潮汕,海外有一个潮汕”,海内海外的潮人薪传火接,世世代代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
潮汕,古称潮州,随着近代汕头市的兴起,汕与潮并荣,故习惯上称为潮汕。现在的潮汕从区域上分为3 个地级市: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都是着名侨乡。汕头市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潮州市素有“岭东首邑”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沿海开放旅游城市;揭阳市也是粤东主邑,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是粤东、赣南及闽西等地物资集散地。
文化
潮州汕头揭阳三市梅州丰顺一县山水相连,文化相同。共同的潮州文化起源于潮州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她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有自己的潮州方言(潮汕话)、潮州戏剧(潮剧)、潮州音乐、潮州菜系(潮汕饮食)、潮州工夫茶、潮汕工艺品(如潮绣,潮州木雕,抽纱)、潮汕民俗(如英歌)和潮汕人文(如潮汕善堂)心态八大特色。这八大文化系,既是潮汕的,又是世界的。他们甚至有自己的宗教--德教。
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潮汕,由于三市及所辖各区、县(市)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的一体化,使得自然文化遗产、经济环境、城市形象、社会秩序、市民行为日趋优化,观光、娱乐、商务、公务、购物、文化、信息等旅游功能较为配套,成为很好的旅游城市。
粤东的大片土地在隋开皇十一年(591)以后为潮州府(郡)所管辖,传统上称这里为潮州地域;通常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而说潮州话的人为潮州人(这其中也包括少部分客家人)。
“潮汕”的来由
至二十世纪初,汕头端口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端口的铁路。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发生了丁未黄冈起义,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职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把这片地域称为“潮汕”的说法便正式登上了官方文本。再后来,汕头市逐渐成长为粤东的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潮汕平原、潮汕人之类的说法也就习以为常了。不过要说明的是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
2. 康熙十一年是哪一年
康熙十一年是1672年。
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日本灵元天皇宽文十二年,壬子年(鼠年)。
1672年4月(康熙十一年),32岁的蒲松龄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受当时崂山民间传说故事的启发,以崂山耐冬、牡丹和崂山道士为题材写成了短篇小说《香玉》和《崂山道士》,这也是最早记载崂山民间故事的文字。
3. 春节对联 毛笔字图片
先给你上一幅大气蓬勃的毛笔字手写春联:
那么你知道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吗?为了过 “年”
神话中“年”是一种凶残的神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的时候就出来兴风作浪。
“年”有两个弱点:怕红色和怕声音。
于是人们就在年兽出来的这一天,在门上、窗户上贴上红纸,并燃放爆竹,以达到吓跑年兽的最终结果。
再后来,就衍生出了对联,窗花,烟花,二踢脚,1000响500响,呲了花,钻天猴,摔炮,划炮,等等。当然了这些只是在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大家听听图一乐呵知道就行了,总之,贴对子,放鞭炮,就是为了讨个吉利。
4. 有‘十一年’三个字的图片
5. 把前男友备注改成十一年什么意思
中国文字有很多种剖析解读。“十一年”我个人剖解是实意连,意为真实的情宜永连一起。
6. 结婚11年是什么婚
结婚11年称为“钢婚”,之所以被称为钢婚,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夫妻,双方相伴十一年感情已经特别稳定,双方都互相依赖,像钢铁一样坚不可摧,所以称为钢婚。
十一年风风雨雨,夫妻之间已经携手有过了十一年。风风雨雨并没有把他们打倒吹散,彼此的感情像钢铁一样坚硬,不会轻易改变。
钢婚纪念方法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向对方表明心意,为彼此间的生活增添浪漫和甜蜜。
一起下厨做烛光晚餐。在结婚纪念日的当天。夫妻两人可以一起下厨,为彼此做一顿精美的盛宴。内心深处会充满了喜悦和幸福的。
7. 和闺蜜认识十一年了 想写一些我们友谊美好的文字
你的闺密认识了11年,要写一些两个友谊美好的文字应该有很多很多,可以从你们开始认识美好的认识开始,你们是怎么怎么认识的,好像是,上天有意识的安排你们两个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开端,然后嗯,就找你们几个美好的友谊的点点滴滴,选了2到3个字,有代表性的提高方面来表现里面美好的友谊,当然这个里面也可以写到你们迎接不愉快,通过两个人共同的努力,然后又回到了美好如初的那个友谊关系,也为强调你们两个人在来挣吧挣吧挣吧挣的给给给给他两个人鼓励,共同进步
8. 把图片上所有的字化成简体
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 胡适
胡适的题字“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取意即本于流传已久的这句古话。
胡适之为名人,是世所公认的事实。他和鲁迅同为现代思想家中影响后世最大的巨擘。他的题字和胡适文存中的经典一样,沾溉后人之处自不待言。细阅九字,笔挺墨匀,收放适度,恍然玉树临风,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真不愧为名家妙笔。
再看程巢父的小字说明,忽然对之产生了一点小小的疑惑:究竟是“怎” 么,还是“那” 么呢?
且看小字说明里提到的若干事实:
(1)胡适致信陆、冯,说自编一联:要那么收获,先那么栽;
(2)胡适给冰心题字: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
(3)冰心永远记着他的格言: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
瞧,这九个字一下子竟然有了三种不同的版本!让后人真不知道如何是从。
一个版本是钤盖了胡适私章,“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怎么”对“那么”。虽然对的不是那么工整,但“怎”么对“那”么是确凿无疑的了。它是1947年10月5日前胡适给上海《观察》赐的法书。
第二个版本是前溯十一年,1936年5月22日胡适写信时提到这年他把九个字题作:“要那么收获,先那么栽。”是“那”么对“那”么。上述版本中的“怎”最初是“那”字。“那”对“那”,是比较工整的了。但十一年之后,赐给《观察》时易“那”为“怎”,可能是嫌“那”在心理感觉上远一点,对得有点呆板、笨。
第三个版本是1961年4月胡适应冰心之请题的:“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这次是“怎”么对“怎”么了。在两次题字之后,第三次再题这九个字时,胡适觉得“怎”么对“那”么有点不妥,不太协调,于是从对仗考虑,将“那”换成“怎”了。
同样九个字,从1936到1947,从1947到1961,前后三易其稿,充分显示了胡适的郑重其事,务求完美。一代衣冠伟人对自己的字句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人仰佩。【希望中学生物理教师团能够帮到你,祝你学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