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张展的甲骨文字画能卖多少钱
曾听一位专家这样分析字画价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的说谁的字画能卖多少钱,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再说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人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不好意思,只能说这么多,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② 急需关于甲骨文字体的图片和资料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及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志着文字接近成熟。图为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
介绍
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迄今为止发掘出存世的大约有15.4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其中大陆收藏的有97600多片,台湾收藏的有30200多片,香港有89片,因战争和商业因素流散到海外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前苏联、德国、瑞士、比利时、荷兰、瑞典等12个国家有26700多片。其中日本在侵略中国时曾有组织地在殷墟盗掘,因此收藏最多,有12000多片。目前世界上有500多位学者专门研究甲骨文,发表专着有2000多篇。
商周非常迷信,商周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并将占卜的事情、时日和结果等刻在上面,故甲骨文字也称卜辞。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大约有4500个单字,已解读的有三分之一左右。根据研究,甲骨文中已经使用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汉字造字法。在字义的使用上可以明显看出假借方法。形声字占25%左右。今天,形声字占90%左右。
甲骨文和是汉字成熟的标志,和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一样属于表意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的一种表意文字的前身。它的书写材料一般为龟骨、牛肩胛骨,也可以刻在墙壁,木器,石器等处,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中国古代长期存在,春秋后期汉字脱离甲骨形态,逐渐不被认知,但是一般会被当做“龙骨”卖给药材商做药材之用。直到1899年(清光绪25年),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由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被考证为商周遗物。
民国初年经董作宾先生的研究整理,将收集到的甲骨文分为五期:盘庚武丁时代、祖庚祖甲时代、禀辛康丁时代、武乙文丁时代、帝乙帝辛时代。郭沫若在研究了甲骨文以后,认为甲骨文从初创到成熟,起码要经历1500年以上。
===========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并高价购藏。此后十年间先后搜购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刘鹗、罗振玉及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金璋,日本人林泰辅,加拿大人明义士等,共得甲骨数万片。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有计划地迸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甲骨四千余片。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郑州商代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自1954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丰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字甲骨约三百片。
自甲骨文首次被发现迄今,出土的甲骨已有十五万片以上,分别藏于中国大陆、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及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苏联、德国、瑞士、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家,南朝鲜也有收藏。
出土的甲骨文多已着录出版,早期的有刘鹗的《铁云藏龟》、罗振玉的《殷虚书契》和《殷虚书契后编》、明义士的《殷虚卜辞》、林泰辅的《龟甲兽骨文字》、王襄的《簠室殷契征文》;后又有董作宾的《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胡厚宣的《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对甲骨文发现八十多年来已着录和未着录的十几万片甲骨材料进行系统的科学整理,广泛搜集全部出土的甲骨资料,分期分类,共收甲骨约四万片,编为十三册,为研究甲骨文和商史提供了系统的资料。另外,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的甲骨,已收入《小屯南地甲骨》一书。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德国等国所藏的甲骨,也已着录成书,分别发表。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序位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
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甲骨文中有关商代阶级和国家的资料可知,商代的奴隶和平民由众、刍、羌、仆、奚、妾等不同身分的人组成,奴隶主和贵族有先公先王和他们的配偶如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各级官吏则有臣、尹、史、犬、亚、马、射和侯、伯等;军队有师、旅等;刑罚有刖、劓、伐等,并设置了监狱。甲骨文中也记载了商代人殉人祭的状况,对于解决商代社会性质有直接关系。商王朝经常对外发动战争,被征服的方国对商王朝称臣纳贡,甲骨文中常见氏(致)来、入马牛羊象龟等记载。
甲骨文中有关商代社会生产的内容很丰富。在农业方面,有裒田、作大田的记载,还有各种农作物如黍、稷、麦、耒、稻等的名称。商王关心农业收成的丰歉及风雨、降低对农业收成的影响,常见立黍、省黍、求年、告秋之卜。在畜牧业方面,马、牛、羊、鸡、犬、豕等都有记载,且畜养量较大并有专门牢厩。祭祀时常用掉大批牛羊。渔猎在商代社会生活中仍起一定作用,甲骨文记载的猎物有鹿、麋、豕、象、虎、狐、鱼类和各种鸟类,狩猎方法有田、狩、逐、阱、射等。甲骨文里还有关于贝、朋、珏和舟、车以至传递制度等商业、交通方面的材料。
甲骨文中有关商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亦很丰富。在天文历法方面,有日食、月食和鸟星、新星、大星等记载,也有“十三月”等闰月材料和干支记日及每日不同时间阶段的“时称”等。在气象方面,有不少卜雨、卜风以及易日、云、雷、雹、雪、虹等记载。在医学方面,有头疾、牙疾、鼻疾、言疾、肘疾、足疾、踵疾等疾病的记载,也有关于生育的记载,表明当时能准确推知预产期。
商王尚鬼,凡事占卜。占卜内容多以王为中心,就其关心的问题,如对祖先与自然神的祭祀与求告,对风、雨、水及天象、农事、年成的关注,通过贞人向上帝、鬼神、先公先王等问卜,以便预示吉凶,祈望得到保障。占卜材料多为龟腹甲(及少量背甲)和牛胛骨,用前经整治,并在背面(少量牛胛骨亦有在正面)施以钻、凿。占卜时,先于甲骨背面钻凿处用火烧炙,正面即现“卜”字形裂纹,以此定吉凶。占卜后,将所卜事项记刻于甲骨之上。
甲骨文一般先刻竖画,后刻横画,先刻兆序、兆辞、吉辞、用辞,后刻卜问之事,故又称为卜辞。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应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而多数卜辞常省略占辞或验辞。甲骨文中,有的在刻画上涂砂或墨,有的用毛笔写在甲骨上,也有些是先写后刻的。
卜辞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刻辞迎兆并与一定的卜兆有关。龟腹甲、背甲右侧卜兆向左,文字右行;左侧卜兆向右,文字左行;在甲首、甲尾及甲桥边部的卜辞则由外向内行。商代占卜常从正反两方面问疑,反映在龟甲上则有位置相应的左右“对贞”。牛胛骨中右胛骨卜兆向右,卜辞左行;左胛骨则相反。只有上端近骨臼处的两条卜辞由中间读起,在左左行,在右右行。骨上的各条卜辞,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刻写,其间常有界划相隔,每事亦反复对贞。但也有不同之卜交错排列,为“相间刻辞”;有卜辞于甲骨正面无处容纳,而转刻其背面,为“正反相接”;有反复卜问同一件事,而将内容基本相同之卜辞分刻于数版甲骨之上,只各版卜序不同,称为“卜辞同文”。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纣王共约二百七十三年,经历八世十二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亦应有早晚先后之分。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分法,目前主要行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其中有些问题的讨论目前仍在进行中。
1904年孙诒让作《契文举例》,为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着作。之后,学者们运用“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方法,比较分析甲骨文字形的偏旁点画,并通过音韵学、训诂学的手段来考释文字。其中作出贡献的学者及主要着作有: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唐兰《殷虚文字记》、《古文字学导论》,杨树达《耐林甲文说》、《积微居甲文说》,郭沫若《卜辞通纂考释》、《殷契粹编考释》及《甲骨文字研究》,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等。自1917年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利用甲骨文进行商史研究后,郭沫若、董作宾、胡厚宣分别着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殷历谱》和《甲骨学商史论丛》等。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一书中也有很多关于商史研究的内容。近年来,很多较年轻的学者也在利用甲骨文研究商史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甲骨文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探求,如文字的考释、分期与断代,商代的社会、奴隶的身分以及商史上的许多问题。此外,对西周甲骨的研究尚属开始阶段,仍有许多争议。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课题。
甲骨文字风格演变:甲骨文字有契刻体与笔写体两种书体互用发展所造成,大体上说,是由契刻体向笔写体方面发展的。董作宾氏据殷代卜辞,把贞卜人群,分为五个时。以甲骨文字变化,书体变迁,追錝时代,以十干十二友常用字为例,阐明其字形。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变化过程中,发现了各期甲骨文书写风格不同,各有其特征。 第一期(武丁时)的书法风格,至为宏放雄伟,以甲骨大版大字为代艰作。此类大字常是强力的,雕的笔划很粗壮,并填有朱墨(朱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丽的小字,都极为精彩。这些都是承受中兴英主武丁风格,其气魄之宏放,技术的熟练,颇为惊人。其书家有韦、永、宾。 第二期(祖甲、祖庚时代)书风较为谨饬。祖甲、祖庚是继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贤君,所以当时的卜师,严守规则而少变化。其书家有旅、大、行、即。 第三期(廪辛、庚丁时)书风转变,陷于颓靡,前期老书家已经作古,豪放书风扫地,当期的书家,笔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笔误颇多。此期书者,皆未署。 第四期(武乙、文丁时)的贞人,卜辞上不署书契者的名字,此一期,武乙、文丁时代新兴书家,尽去前期笔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动、劲峭、时逞放逸不羁之趣。此期署名之书家,仅狄一人,其余尚未发现。 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的书风、除少数兽头大字刻辞外,其余的都异常严肃工整。理由是: 贞卜事项,王必躬亲,卜辞的段、行,字都很均整,如蝇头小楷,文风丕变,制作一新。其书家有泳、黄。
题名: 刻有文字的甲骨
主题关键词: 金石拓片
图片
Image
Image
原文
原文
龟甲5521、5538、5518、6019:刻有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殷王祖庚、祖甲时祭祀祖先之卜辞。共四片。
兽骨5402、5403:刻有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殷王武丁时旬卜王事之卜辞。共二片。
甲骨文是写或刻在龟的腹部、背甲,以及牛肩胛骨上的文字。时间大约在盘庚至帝辛之间(分元前1401年至前1122年),内容大都是殷王祭祀、田猎、求雨、卜吉凶等占卜的记事文字。殷商人崇尚鬼神,凡事必用甲骨占卜。他们采用龟甲兽骨写刻卜辞,占卜有关的事件,再契刻记事文字。甲骨的出土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之殷墟,初为当地农民翻耕土地时发现的。由于不知是何物,因此被当作龙骨卖给药铺,用以治疗虚弱和破伤。清光诸二十五年(1899),当时在北京做官的王懿荣生病后,在抓来的中药中认出了甲骨。二十九年(1903),刘鹗着《铁云藏龟》,第一次把甲骨以拓片的形式出版。三十年(1904),孙诒 让着的《契文举例》对甲骨文始加考释。其后开始了连续不断的发掘。
文字学家认为,一种文字从发现到成熟至少要经过2000年的发展,而3500年前的甲骨文已经出现一批形声字,表明它是较成熟的文字。按此类推,最早的汉字应出现在夏或更早的时代。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为中国文明史已逾5000年这一事实,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载体。中国的甲骨文和古埃及纸草文字、巴比伦泥版文字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具有同等的地位,号称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他三种文字的发展都中断了。惟有甲骨文发展下来。在已发现的的近5000个甲骨文单字中,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余下的3000多字多属地名、人名、族名,可知其意,但不可读其音;其中也有不少字因后世不再沿用,给正确考释、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专家认为,由于甲骨文属卜人应用文字范围,并不等于社会的用字量,所以商代实际存在的字可能还要更多。
殷墟甲骨文发现百年以来,出土数量已达15万片。它虽然是殷王室进行占卜的记事文字,而且存在形式呆板,字名简单,识读困难等局限,但对“文献不足征”的商代历史研究仍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而且与考古学、语言文字学和古代科学技术研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共藏有35651片。多系名家捐赠和从私人、市肆收购而来。其中以刘体智先生的庋藏数量最多,装在150个盒内,共28000余片。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还曾着录于罗振玉《殷墟书契》、胡厚宣《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郭沫若《殷契粹编》、郭若愚《殷契拾掇》中。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拓片也很丰富,除正在传拓中的《馆藏甲骨集拓》外,还有《善斋书契丛编甲骨拓本》十八册四函,共28000余张。在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中还收录有该馆所藏甲骨拓本十余种之多。
③ 甲骨文蕴含了怎样的艺术之美
甲骨文是中国商王朝晚期刻于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事的文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具有文字三要素(形、音、义)的中国最古老文字系统,为汉字鼻祖。亦称殷墟文字、卜辞、龟兽甲骨文字。甲骨文是较成熟、有系统的文字,汉字的“六书”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甲骨文是世界四大自源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埃及圣书文字、中国甲骨文、中美洲玛雅文)中唯一延续发展至今的古文字,历经金文、大篆、小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发展成今天的简化字。甲骨文曾被埋在地下三千余年,一百多年前才被发现,具有世界文字史上瑰宝级的地位和价值,引起许多国家的极大关注。至今,甲骨文已出土15万片,近5000个单字,释译成当今公认的字有1200多字。其记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甲骨文学术研究成为世界显学。
甲骨文书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法珍品,也是书法领域中古老而年轻、质朴而亮丽的一枚奇葩。甲骨文书法包含甲骨文契刻书法和笔墨书法两个方面,前者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原生态甲骨文书法,后者为经过对前者提炼、移植而在工具与载体发生重大变化形成的甲骨文笔墨书法,其中有个“刀笔转换”过程。因此,现代甲骨文书法最基本特征是既要有契刻遗韵,又要有笔墨情趣。
甲骨文笔法特点有三个基本笔划:点画、直画、曲画,这三个基本构件造就了殷商甲骨文苍古雄劲、灵动多姿的艺术风格。甲骨文书写时要注意刀笔转换技巧。1,起笔时有露锋与藏锋之别。露锋:笔毫稍斜与笔划成一定角度,笔尖顺锋入纸,随即按笔控制一定笔画粗细稳定快速行笔。此时,起笔处形成尖锋,犹如刀刻之感。藏锋:垂直将毛笔落在纸上,控制好力度一步到位,起笔处不露锋。2,运笔时中锋行笔,要疾要稳,不可侧锋。疾:行笔要快,要果断,用笔洗炼,干净利落。稳:对横竖直画要控制笔锋,力度均匀,写出刚劲和力感。行笔中不要有提按动作,快速行笔,达到入木三分之感,表现出以笔代刀的锋利和爽快,体现刀笔味的凝重和高雅,达到线条遒劲秀美,气意连贯,稳重大方,气势强健的境界。3,收笔也有露藏锋之分。露锋收笔技巧:根据所写字的笔画长短控制腕力和笔锋,在稳定快速行笔中边行边提,直到笔锋离纸,形成悬针形。此法体现的风格是运笔犀利,刚劲如契,峻峭挺拔,锋利爽快。藏锋收笔技巧:在快速行笔到终点时立即收锋提笔、斩齐。其体现的风格是运笔劲健,精气内敛,遒美丰腴,含蓄浑厚。4,方折、曲笔技巧:方折体现在字的转折处必须是爽利的方折,书写时要用接笔,不能用连笔,否则会在转折处形成圆弧,影响刀笔效果。曲笔体现在书写时要中锋用笔,无论内弧、外弧、上下弧、连接弧,在成弧线的过程中,注意用手指捻笔调锋,要控制笔锋始终处于笔画的中轴线平滑过渡,不可形成侧锋。曲画接点处不能留空隙,不能留接点,连接要平滑。5,点和短画体现在甲骨文中多以“字缀”出现。点是一种特殊的短画,表达意义很多,如粒、尘、味等,其形态各异,有三角、米粒、枣核、纺锤、方形等,无特殊笔法,可因其所会之意采用不同形式的点画,起到点睛之美,使整个甲骨文字更加生机灵动。6,主笔、辅笔体现在写一个甲骨文字时首先要分析字的主笔,抓住主笔写出刀削坚劲、挺直、得势的力感,再灵活地处理好辅笔,写出的甲骨文才能传神。主笔要求在曲直变化中快速行笔,一气呵成,不能停笔、断笔,要有气势。
甲骨文结体多为长方形,少量为方形,既成汉字格局,又变化多姿,在均衡、稳定、大方中颇有运动感。多数象形字繁简不一,随体异形,婉曲舒徐,顾盼自如,构成一种天然的形体美。后世所谓欹侧多姿、朝楫呼应、穿插意连、鳞羽参差等结体法则,在甲骨文中已大体具备。其形体结构具有以下八美:一是长圆方扁参差美。甲骨文字构形相间相参,变化多端,组成一个和谐美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原则和审美的共同心理。二是平正险绝对比美。平正是创作书法作品、营构书体的基本条件。甲骨文正是从平正-险绝-平正的多重变化与对比中,描绘出优美的字形。三是直笔圆笔线条美。甲骨文直笔字画爽快、斩钉截铁、刚劲有力、淋漓尽致、一泻千里、雄浑古朴。这些线条有刀意、笔意,刀意尤重,有阳刚之美。圆笔依靠自身弹性和张力,起伏流伸,天真浪漫、自然率真,呈一派平和秀润、婉约的阴柔之美。甲骨文直、圆线是出于自然又经过精心净化提炼,比自然更精神,更有生气。四是左右上下对称美。对称是大自然的杰作,天地万物皆然。无论何种对称,都起到安稳、平衡、和谐作用,最易产生端庄、严肃气氛,产生缜密、质朴之美。五是高度概括象形美。从画到字的进化,经历图形-符号-线条-笔画的过程。随形诘诎、画成其物为象形字。高度概括、简明扼要、廖廖数笔勾出某一物象形态。甲骨文中一部分象形文字屈伸自如、生动活泼、稚气可爱,有一种奇特之美。六是大疏大密相生美。疏密是构成甲骨文虚实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体现在整篇中,也可表现在某一单字上。甲骨文疏密对比强烈,反差极大,是其字型美的重要特征之一。七是有纵有敛意趣美。纵敛是一种意趣,一种感情泻露,一张一弛、一动一静,感应着观赏者的心绪波浪。同时也使人领略到当年甲骨文契刻者的文化涵养与性格品位,情注笔端,字出心迹。八是错落有致呼应美。从甲骨文大度错位、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俯忽仰、变化多端、离合辑让,可见甲骨文的字形之美,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甲骨文章法:参差错落、相映成趣,形成了行气清晰、左右顾盼、前后呼应,既错落多姿又统一和谐的生动局面。其天真烂漫、自然天成之美,实令数千载后人神往。从甲骨刻辞看章法,在行款上有纵向、横向单行,有左行、右行多行,个别也有从下往上读,甚至要交叉跳跃来读。在甲骨刻辞字群排布形式上有的行距大于字距,有的行距、字距或都较大,或都较小。在字群内部关系上则要求风格统一,字间协调。在整体布局方面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甲骨文笔墨书法在吸收甲骨刻辞特殊风格基础上同样有着中堂、条幅、条屏、楹联、横披、长卷、斗方、扇面等不同品式。也可仿各种拓片形式,或单个或组合。甲骨文书法一定要有释文,甚至还要有款识,这是由其难识或采用假借字替代缺字所决定的。甲骨文书法作品选用鸡毫笔和仿古宣书写,用仿古印泥钤印,会别具一番刀笔相融、古今贯通之趣。
欣赏甲骨文书法要有五种美感:一要有传统气息美;二要有章法形式美;三要有用笔墨色美;四要有结体线条美;五要有气韵神采美。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的珍宝,传承弘扬甲骨文是炎黄子孙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应当让甲骨文从象牙塔走向民间,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赵洪喜)
④ 谁知道这副甲骨文字画写的是什么
那就是知足常乐。
从右到左
第一个字:知--知了
第二个字:足--竹子
⑤ 为什么有众多的人喜欢彭查理的甲骨文字绘画作品
为什么有众多的人喜欢彭查理的绘画作品 – 常洪
彭查理的甲骨文字画一经出现就这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的道理是什么呢?这是因为他的甲骨文的字画,不是简单重复、翻版、临摹地去写甲骨文。而是把甲骨文的字赋予了生命,是人们灵魂和意境的 物化表现。说白了,就是人们的灵魂出窍,并在那里表现。借助甲骨文的象形在那里表现。灵魂是黑色的吗?当然不是!就连最丑陋的灵魂,也是多彩多姿的。因 此,西方现代油画的色彩学,给彭查理的甲骨文的艺术灵魂的表现,增加了无穷的魅力。所以这两者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是不可分离的。而它的灵魂表现,又有喜怒哀乐, 生离死别和他的思想性、人性与哲理性;灵魂表现离不开情、景,这就具有了戏剧性。 所以彭查理的现代甲骨文字画,具有展现人类灵魂的象形性、色彩性、哲理性和戏剧 性!这四性,就是彭查理独创一派的基础和风格,就是他独步世界艺术高峰的力量 的无尽源泉!这和传统的甲骨文字与过去的象形文字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⑥ 甲骨文字画水
甲骨文字画水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它和水没有什么关系,和画也没有什么关系,它就是一种文字
⑦ 宋大海雅号怪夫子甲骨文字画价格
送大海雅号怪夫子甲骨文的字画,价格价格应该是无价吧?
⑧ 甲骨文的“贝”字画的是贝壳在水里的样子。对吗
摘要
⑨ 甲骨文的图片
朿(1;甲骨文合集摹释)从木、从朿,字象木有朿形。高鸿缙释:“有刺之木也。字倚木画刺形,由文木生意。名词有刺之木,如*桔之类。”[308]《说文》:“朿,木芒也。象形,读若刺。”本义是木朿。(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29031号第2180句
羊(1;甲骨文合集摹释)独全象物字,字象正面羊头形,有角、耳、面。本义是羊。字由头避部概全体,表整个的羊。《说文》:“羊,祥也。从*,象头角足尾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许说“祥”为借义。(1;殷墟甲骨文引论)第29537号第2707句
壬(1;甲骨文合集摹释)林义光释:“古作*作工,即*之古文。机持经者也,象形。*壬双声旁转。”高鸿缙按:“林说极是,壬为持经之器之象形文及借为天干第九名,乃另造*字以还其原。”[741]《说文》:“壬,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故《易》曰,尤战于野。战者接也。象人?妊这形,承亥壬以子生之叙也。与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胫胫任体也。”许说非本义。(1;殷墟甲骨文引论)
⑩ 甲骨文图片和资料
http://ke..com/view/8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