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燮的墨竹图题诗的字解释和句意
墨梅注释]
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干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作者简介]
王冕(1287——1359),字符章,一字符肃。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墨竹: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干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郑板桥的简介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一、读书、教书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二、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 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 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 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干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岁, 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 四十八岁,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侯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四、作吏山东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干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 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 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 禹王台勘灾。 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 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干隆 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干隆柬封书画史”。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 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钞>>、<<词钞>>,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1751年, 五十九岁,作<<难得湖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着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五、再次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 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 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干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画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着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郑板桥画扇 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再见!
2. 孤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孤傲不群 孤:孤单;傲:高傲。指高傲孤僻,难与人相处。
孤标傲世 孤:孤单;标:标准高。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孤标独步 孤标:独特的标格;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形容品格极其清高。
孤臣孽子 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孤俦寡匹 指孤独无伴侣。
孤雏腐鼠 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孤雌寡鹤 丧失配偶的禽鸟。后亦用以比喻失偶之人。
孤犊触乳 原意是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无依无靠的人请求别人的援助。
孤独鳏寡 泛指无依无靠的人。
孤独矜寡 泛指无依无靠的人。
孤恩负义 指背弃恩义。
3. 少女情怀,缘何烦恼独倚南窗以寄傲! 孤芳自赏,谁来倾慕踏出闺门差半步! 整段话什么意思
她无端的不知为啥就有了烦恼。 只见她独自坐在窗前,孤芳自赏,其实也是顾影自怜! 缺少一个闺蜜来倾诉衷肠。
美丽的女子是古诗词星河中灿烂的芳华。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说的是女子的眉清目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说的是女子的笑靥如花;“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说的是女子的体态轻盈。
“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的女子,最是娇俏动人;“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的女子,最是矜持含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女子,最是惹人怜爱。
世间小女子姿态万千,她们的灵动可爱,大胆热情,她们的聪慧非凡,绝代才华,她们的深闺寂寞,悲苦宿命……都在文人的笔下熠熠闪光。
然而,在男权当权的封建社会里,唯独那些率真果敢的女子,最让人称奇,她们是留在时光里的精彩绝妙。
女人的特性
她们不卑微,不是男人的附属,更不是权贵的玩物。她们不会对自己的命运听之任之,也没有天生自带的懦弱本性。
她们或大胆示爱,或严词拒绝,或敢爱敢恨,她们展露出女子该有的少女情怀,活出了女子该有的独立本色。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才快乐,而是快乐着才发生了一些事。
总是相信,只要是用心供养的情感都不会与己擦肩,纵使,有一天,两个人不得不被时光冲散,亦不会留有遗憾,因为爱过,就是最长情的眷恋。
4. 跪求!有木有大神会制作小说封面 小说名《昙花一现,孤芳自赏》 作者
怎么样怎么样?
5. 孤芳自赏用篆字怎么写
孤
6. 请问,苍穹,孕育,冠冕,祭献,摇曳,馥郁,婆娑,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拼音是什么,我要答
各个词语的拼音如下。
苍穹cāng qióng,孕育yùn yù,孕育guān miǎn,祭献jì xiàn,摇曳yáo yè,馥郁fù yù,婆娑pó suō,心驰神往xīn chí shén wǎng,顾影自怜gù yǐng zì lián,孤芳自赏gū fāng zì shǎng。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7. 孤芳自赏赏的意思
意思: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8. 这两幅图片代表的是“冷酷,冷艳,孤芳自赏”请帮我详细解释一下这两幅图片的意思,,要详细哦
人物性格。第一个我不认识,但是个男人,想必是心狠手辣孤芳自赏的那种。第二个是X战记里的鬼咒岚,冷漠坚强,但同时又像一个正常女性那样渴求爱。
9. 易烊千玺最新单曲离骚歌词,文字版
《离骚》-易烊千玺,歌词如下:
日与月 夏与冬 更迭难休
草与木 盛与衰 问美人依旧
流言四起的风
撩拨君臣异梦
问天可否为明心而见证
浊与清 美与陋 颠倒众生
芷与兰 蕙与荃 难吐芳馨
何故逆流而上
何为孤芳自赏
无人知晓故乡变他乡
乱世而不群
谁可解君意
云游而远去
心却系故里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浊与清 美与陋 颠倒众生
芷与兰 蕙与荃 难吐芳馨
何故逆流而上
何为孤芳自赏
无人知晓故乡变他乡
乱世而不群
谁可解君意
云游而远去
心却系故里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九死其犹未悔
既莫足为美政兮
吾从彭咸所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九死其犹未悔
既莫足为美政兮
吾从彭咸所居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创作背景:
2017年4月21日,易烊千玺为电视剧《思美人》演唱的片尾曲《离骚》正式上线。《离骚》由女唱作人金玟岐作词作曲,制作人颜小健操刀制作,用浓浓的中国风曲调表达了古代政治家屈原报国无门,流落他乡的悲愤之情,充满了孤芳自赏的热血柔肠。
(9)带孤芳自赏文字的图片扩展阅读:
《离骚》浓浓的中国风曲调搭配《思美人》剧中饰演小灵均的易烊千玺充满磁性的嗓音,细腻动人百转千回。易烊千玺用深沉婉转的千式苏音娓娓道来,委婉动听的旋律展现出屈原孤芳自赏心系天下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