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孝”字在甲骨文中怎么写
“孝”字越古越好,莫过于从甲骨文说起。“孝”字本义是指“孝顺”;从“六书”看是“会意”字;“孝”字演变见附图(2008年4月上海大学出版社马如森着《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从甲骨文图中的表意字型可见:似乎可以见到“子”双手举起,并向下动作,作出磕头样子,给老人请安,达到“孝敬”的目的。
引证《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注:①“孝”字“从老”(耂),是说“孝”先写“耂”字头。是独体象形字:“像老人佝背、拄仗之形。本义是指老人。”《说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从子”是指老人膝下有“子”才为“孝”。应了《孟子·离娄上》这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人膝下必有儿女才为“孝”。
③“子承老也”是表示子女承奉父老。(《说文解字》)
‘贰’ 古代孝字的各种写法
孝字的各种写法
一、孝字的拼音:xiào
二、孝字的部首:子
三、孝字的笔顺:横、竖、横、撇、横撇/横钩、竖钩、横
四、孝字的释义
1、孝顺:~子。尽~。
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
3、丧服:穿~。戴~。
4、姓。
一、孝字的历史记载
《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
《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二、孝字的相关组词:热孝、尽孝、守孝、吊孝、孝衣、挂孝、孝心、戴孝、带孝、孝服、孝女、孝道、重孝、谢孝
1、孝女[xiào nǚ]
对父母孝顺的女儿。
2、重孝[zhòng xiào]
最重的孝服(一般是子女为亡父亡母所穿的孝服)。
3、谢孝[xiè xiào]
旧俗指孝子等向吊唁的亲友行礼,特指服满后拜访吊唁的亲友表示感谢。
4、穿孝[chuān xiào]
旧俗,人死后亲属和亲戚中的晚辈或平辈穿孝服,表示哀悼。
5、不孝[bù xiào]
不孝顺。
‘叁’ 一个孝字的图片
图片如下:
相关组词:
1、孝妇[xiào fù]
尽孝道的媳妇;旧称居丧中的妇人。
2、除孝[chú xiào]
指守孝期满后脱去丧服。
3、孝家[xiào jiā]
居丧守孝的人家。
4、孝称[xiào chēng]
尽心行孝的名声。
5、孝节[xiào jié]
孝行节操。
‘肆’ 急求孝的金文、小篆(图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0%A2%B5%C4%BD%F0%CE%C4%A1%A2%D0%A1%D7%AD
只插入了一张图片,前面是网址,你可以找找看。。。。。
‘伍’ 中国像型文子《孝》字拆开是个什么图型啊
象形文字孝,拆开来,就是两个字。上部一个“耂”字,读音Lǎo,做老字讲。下部“子”字,做晚辈讲。古人造此孝字,把老字和子字放一块,就是告诉人们,年轻人要以老者为上,为尊,要尊重老年人,尊重就是最大的孝。年轻人不要觉得尊重老人就吃亏了。你尊重了老人,将来你老了,年轻人一样的尊重你,你哪里吃亏了呢?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陆’ 求(百善孝为先)毛笔字的图片,字要黑色的,图片要白色的
楷、隶、行、草、篆各体具备。如图所示:
‘柒’ 孝在古代怎么写表示什么意思
孝在古代根据字体的不同,写法也各不相同,如图所示: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表现为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7)带有孝字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古人有言曰:“百善孝为先”(译文:所有的善事中,守孝道是最重要的),孔子的学生有若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代炎黄子孙最为认同推崇的道德行为准则。崇尚孝道,见贤思齐,在人民群众中历久不衰。许多诗文、戏曲、故事广为传颂,妇孺皆知。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元人郭居敬编辑的《二十四孝》。
自己吃野菜,但却百里负米侍奉双亲的孔门弟子子路;身穿芦花做的“棉衣”,挨冻受屈,却跪求父亲饶恕继母的闵子骞;侍病母衣不解带,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小小年纪就知道为父亲夏扇枕、冬温衾的黄香;身居高官仍奉母至孝,每晚亲为母亲洗涤便器的宋朝文人黄庭坚等等,都值得学习。
‘捌’ 孝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是怎么样的
“孝”字的演变过程总共经历了8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甲骨文,第二个阶段是金文,然后是篆文,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直到现在的标准宋体,共经历了8个阶段。
“孝”字的演变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最初的甲骨文,因为是象形文字,所以笔画最多,最为复杂。后来为了方便书写以及记录,慢慢的“孝”字就开始简化,直到有了现在的标准宋体。
书写提示
笔顺:一(横)丨(竖)一(横)ノ(撇)㇇(横撇)㇁(弯钩)一(横)。
写法:“耂”从上、左包围“子”。“耂”,竖笔在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方;长撇从竖和长横的接点右侧穿过,撇尖超出上部。“子”,居下半格;(横撇)的横段在横中线;”的竖段在竖中线右侧,钩底在竖中线。
‘玖’ 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意
【猜“孝”义】好好侍奉父母(晚辈侍奉长辈)
【感“孝”心】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表达感情的方式 活泼、有创意等。
【说“孝”理】示例1:孙萌: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示例2:孙萌: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你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