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好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年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国都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承继了陶文的造字办法,是我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鼓起以后,甲骨文还延绵运用了一段期间。
2003年至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湖市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期发掘,遗址中共有240余件器物被发现有刻画符号,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在那时华夏民族已进入文明时代。这些刻画的符号也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形态和模式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2.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中国殷商史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按中国古文字学家的意见,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它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
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3. 最早的文字出现时期在什么时候
公元前3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那边)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后来楔形文字的起源。
在基什城址附近的奥海米尔岗发现一小块石板,其两面以直线刻画出表示各种事物的图画符号,其中可以辨识的有人的头、手、脚和线形符号等,年代约为前3500年,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目前已发现乌鲁克文化的象形文字共有2000多个,大多书写在泥板上。
(3)最早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人就有了象形文字,例如,他们会用半圆表示面饼,三条波纹表示水,而圆中间有圆心,则表示的是太阳。这种象形文字被称为纸草文字,而纸草是古埃及人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人用削尖的芦苇杆,蘸上颜料,在纸草上书写。
这便是纸草文字的又来,时至今日,一些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被保存了下来,称为后世人埃及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纸草文字也是最古老的3种文字之一,比甲骨文的出现还要早。
4. 甲骨文图片,来历,传说,故事。
1、来历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
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2、传说: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3、故事
在殷墟发现的一块残骨上,刻有关于某次战争战绩的记事残文(《殷墟卜辞综述》图版16,甲骨学者或称为“小臣墙刻辞”)。据现存文字推算,原文的字数当超过100字。甲骨卜辞的语言,一般很精红练。
例如有一条卜辞说:“辛未卜争贞(‘争’是管贞卜的人的名字):妇好其比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陷)于妇好立(位)?”(《殷墟文字乙编》);
意思是:让妇好和某某一起去征伐巴方,而王则亲自从东方深入进击巴方,敌人会陷入妇好的埋伏吗?这20个字所包含的意思相当丰富,而且表达得颇为清楚。
(4)最早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甲骨文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
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
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5. 图1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请判断它的创造者是( )
古埃及人,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与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由于象形文字复杂与学习难度高的固有属性,在大部分地区渐渐被更容易学习和初步掌握的拼音文字取代。象形文字又称表意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5)最早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同样来源于图画发展,主要分布于印度中部文迪亚山脉的丘陵地带。最古的岩画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风格,印度岩画大致分为:自然主义的岩画,以描绘单独的野生动物为主,造型古朴写实。风格化的岩画,开始从色块中提炼出线条,用简略粗重的线条勾勒人和动物的轮廓。或者是剪影式的平涂与粗线条的浅描并用。动物比较写实,人物则是图案化的,几何形的。折衷的岩画,多描绘骑马、骑象或步行和金属使用。
6.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什么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6)最早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汉字演变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3、篆书
大篆为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为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 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4、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古隶)和汉隶(今隶)。
5、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始于东汉。
6、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7、行书
行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汉字
网络-甲骨文
7.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什么
苏美尔Sumerian的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古代西亚所用,距今大约有5000—6000年.“楔形文字”也称“丁头文字”或“箭头字”.“楔形文字”这个名称,是英国人取的,叫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这个名称表达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字最本质的外在特征.而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距今只有3000多年.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根据神话传说,中国汉字是仓颉造的。
中国的甲骨文吗,非也,目前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可追溯到商朝中晚期。大概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其中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最多,达到10多万片。
8. 世界上最早的四种文字分别是什么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来源于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文字,这种甲骨文其实也是我们汉字的早期的展现形式,是我国王朝中最古老的一种已经成熟的文字。最早出土的有关于甲骨文是在河南省的安阳市,当时发现的甲骨文是在商朝那个时期遗留下来的,距今已经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甲骨文因为书写的地方是在乌龟的壳或者是兽骨上,所以被我们称之为是甲骨文。
4、锲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目前所知道的一种最古老的文字,这种文字是由苏美尔人所创造的。其实早在公元前3400年左右,这种文字便已经初步产生了。当时这种文字在产生时大多数是图像形式的,后来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文字的系统逐渐成熟了。
如今所发现的这种文字一般都被写在泥板上,有一些会写在石头上,金属上等等。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是当时西亚地区大部分地区所通用的一种商业的交往媒介。一直在公元年前后,只有文字也一直被使用。如今这种文字也成为了一门研究古代历史的学科,亚述学。
9.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
2013年7月6日,来自全国的古文字研究专家们齐聚平湖,现场对这些符号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庄桥坟遗址出土的确为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表示,庄桥坟遗址所有出土文物是真实而有科学依据的。
文字在语言学中指书面语等人们意思表达的视觉形式,古代把独体字叫做“文”,把合体字叫做“字”,如今联合起来叫做“文字”,文字的基本个体叫做“字”。在日常生活中,“文字”还可以指书面语、语言、文章、字等。
从汉字跟汉语的个体单位的对应关系看,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从汉字的内部构造来看,可以分成形旁(根据意义构造的有理偏旁)、声旁和配旁(没有根据的无理偏旁)3种偏旁部件。
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én zì,基本意思是记录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载语言的图像或符号。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0. 我国最早的文字叫什么
一、目前中国所知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二、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但大部分还没有被释读出来。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
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殷商君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常命巫师在龟甲兽骨上钻洞烧灼,形成裂痕。巫师根据裂痕分辨神谕,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
商亡之后,占卜在周代逐渐绝迹,其文字也逐渐不为人知。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河南安阳殷墟一带,自北宋以来就不断发现商代铜器,当地在千百年前即有甲骨出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直到清末,历代学者都没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
(10)最早的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