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正确段氏家谱字序排位
1、山西省霍州市下乐坪段氏辈字:
国、振、际、培、可、士、英、志、书、远。
2、云南省墨江县段氏辈字:
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
3、湖南省洞口县段氏新旧辈字:
子应祖永崇,德泽远立本,起鸿壬申昌,
隆盛庆熙延,肇基敦睦厚,家学大显荣。
4、新化段氏辈字:
延祥自吉泰,绍绪振先声。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
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
5、江西省都昌县段氏辈字:
至则正濇穆,列信敏安直,温简廉宽栗,毅环吉表鋋,思课世日元,甲保恺悌均,瑄鍧茂仁义,桂华升世德,本自远云庆,万载嗣兴隆,谟训守为典,嘉猷代建功,运会际雍熙,安敦业恢洪,积厚永延祚,平康集祜同,弘仁图报国,履恕重亲民,宝露滋兰芷,春辉润柏松,千秋彰彦杰,泰顺步鹏程。
6、湖南省黔阳县段氏后续的辈字:
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
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豫章垂荫远,京兆肇基宏。
奕叶昭勋业,蕃枝合本茎。诒谋勤佑启,积善久昌荣。
7、湖南耒阳段氏辈字:
京兆蟠基茂,人文世泽洪。诗书隆道德,俊秀振宗声。
绍业徽先绪,昌言育后英。旭阳呈瑞彩,雏凤起飞腾。
8、洞庭湖区(酉阳堂)段氏辈字:
廷若尚文明,一士钟泽相。
光祖修心德,传家孝友先。
立朝崇正学,经世在名贤。
9、湖北省大悟县段氏辈字:
天、彦、纯、才、宏、祖、绪(世)、守、光、先。
10、湖北省英山县段氏辈字:
再肇祚永芳,光昭大茂昌,宗传元立德。
11、江苏丰县赵庄镇段堤口村段氏(凤集堂)辈字:
闻、人、东、方、效、法、古、先、哲、德、九、广、大、景、文、逢、圣、世、
素、裕、经、纶、本、恒、存、道、义、新、荣、连、立、昌、厚、忠、贞、传、家、远
12、云南金平县段氏辈字:
星立明正、字洪文士、金有绍德、继永和昌
13、河南省邓州市段氏辈字:
丙、中、吉、道、传、
14、重庆渝北段氏辈字:
宪、学、登、友、三
成、州、佐、治、平
前、辉、一、美、善
传、代、复、净、荣
15 、四川德阳中江段氏辈字
仁、宗、友、以、世
文、尚、大、囯、振
一、三、顺、宗、德
成、立、启、开、元
如、敦、诗、书、易
本、志、学、先、贤
16、河南信阳市商城余集镇段氏辈字:
思,荣,先,祖,德
光,大,定,成,明
17、湖北大冶段氏辈字:
宗,启,继,绍,辛;
久,敦,合,肆,册
18、山东曹县段氏辈字:
陵,联,荣,花,方
培,启,修,君,良
19、湖北江陵、监利、汉川、洪湖四地联宗(京兆堂)段氏辈字:
江陵:长、嗣、启、远、昌,秉、恢、承、亮、泽。
监利:正、大、振、家、声,甲、第、光、先、德。
汉川:启、贤、良、奇、功,纪、盛、唐、凤、庭。
洪湖:振、文、章、华、国,书、礼、传、家、先。
以上四地,从“泽、德、庭、先”后开始,统一使用派语:
同、 宗、 迪、 慧、 颖, 经、 纬、 兴、 康、 邦,
祖、 训 、育 、英、 才, 后、 能、 谱、 瑞、 芳。
20、山东省庆云县前段村段氏辈字:
如、景、斯、齐、德
(1)姓段图片文字扩展阅读
段姓,大理国国姓,先祖出自姬姓周王族支系,源于姬姓郑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 对段字所作的解释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段字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
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公刘》所记述的是后稷的曾孙、古代周族的首领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安定居处,开基创业的事迹。到达豳地之后,派人横渡渭水,采运石料。按郑玄和孔颖达的说法,他们采来的碫石是用作椹质。所谓“椹质”,就是锻造金属器具用以承受锤击的砧垫。
“段氏”的出现,始见于《周礼·考工记·轴人》:“段氏为镈器”。晚清学者孙诒让解释段氏的含义说:“凡铸金为器,必椎击之,故工谓之段氏,锻则所用椎段之具也。”这里所讲的“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段姓是汉字姓之一,在《百家 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 国段姓人口排名第81,在韩 国也有分布。
参考资料:段姓——网络
❷ 段姓的起源
段姓是大理国国姓。
先祖出自姬姓周王族支系,源于姬姓郑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段姓是汉字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国段姓人口排名第82位,在韩国也有分布。
(2)姓段图片文字扩展阅读:
现存的段氏族谱,大多修撰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而尤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为多。20世纪末期,修谱之风再次盛起。现代、当代的段氏族谱,除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表现出浓厚的民主思想。主张强族兴邦。
段姓的家乘谱牒现在在各级图书馆社科研究单位所收藏的有百种以上。在民间段氏人家所收藏的则在千种以上。
❸ "段"姓的由来
(一)、一、姓氏源流
段(Duà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以王父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生二儿子叔段时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武公废长立幼,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为姓氏。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来。
2、出自封地,为段干木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载,老子之子宗,春秋时为魏国将领,受封于段干,人称段干木,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为山西段氏的由来。
3、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据《姓氏寻源》、《辞海》等资料所载,西晋时有鲜卑人的一个部落首领檀石槐之后,叫段务目尘、段匹石单等,被封为辽西公。其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族人多段姓。十六国时被后赵帝石虎所占,后来与汉人杂居,遂被融合,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出自云南段姓宗源有二:
① 据《姓氏寻源》所载:“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为云南刺史,本出武威(今属甘肃省)。”后传下这支段姓。
②后晋时,白蛮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治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段姓为其大姓。
5、出自其他小数民族有段姓。潞西德昂族道普雷氏,满、蒙、土、苗等均有段姓。
得姓始祖:共叔段。春秋时,郑武公妻子武姜生长子寤生时,难产以为怪,遂不喜欢;生少子叔段时顺利,且叔段生的一表人才,很讨武姜欢心,于是请求武公立叔段为太子,武公以长幼顺序没有答应。庄公寤生即位后,武姜请求把制(今河南省汜水)封给叔段,庄公不同意,而把京城(今河南省荥阳)封给弟弟,人称“京城太叔”。太叔恃母爱,并以武姜为内应公开招兵买马企图夺兄之位,就在他一切准备就绪即将行动时,早有防备的郑庄公先发制人,突袭京城,大败叔段。叔段逃到共(今河南省辉县),时称共叔段,其子孙为与郑国王室有所区别,以王父字为氏,奉共叔段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依“寻根溯源”所述,段姓发源地有四:
1、叔段逃逸之地共,今河南北部辉县一带;
2、魏将宗,其国所辖在今山西东南及河南北部一带;
3、鲜卑段姓受封之地位于辽西;
4、云南。
早期段姓以陕西、甘肃一带繁衍最旺,以后段姓大致以此二地为主迁地,扩播四方。西汉时,段任北地都督,玄孙段贞任武威太守,子孙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众,形成武威郡,尊段贞为开基始祖。魏晋南北朝之际,段姓或因仕宦,或因避战乱而迁往各地。段贞后裔段荣任北魏定、秦二州刺史,段诏任北齐太宰左丞相,封平原忠武王,段嗣元任郑州刺史,段楹任大理司直并隋、朔二州刺史,段纷任后魏晋兴太守。此支段姓可谓仕官累累,簪缨不绝。另有鲜卑段姓世居之地被后赵帝石虎所灭,族人遂与汉人杂居,而日渐相融。唐代段姓仍以北方人口居多。段 一支此期仍多入仕,主居于陕西西安及河南一带,人丁兴旺,家族庞大,有段文昌任穆宗时宰相。后晋有白蛮(白族前身)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其子孙相继统治达三百一十七年之久,致使段姓在云南发展迅速,今日大理,段姓仍位居大姓之一。宋元时,北方段姓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军入主中原所带来的战祸,而纷纷南下,为南方段姓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明代有山西大槐树籍段姓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湖北等地。清代段姓无大规模迁徙之举,各地段姓繁衍平稳,覆盖广泛。今日段姓以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段姓约占全国汉族段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三、历史名人
段 韶:南北朝时北齐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
段 随:十六国时西燕人。初为西燕大将,国内大乱之时被推为王,旋被杀。
段 业:西安人,十六国时北凉国君,初为后凉建康(今甘肃省高台南)太守,后为匈奴人所拥立,在位三年被杀。
段 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求学于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其潜学守道,不事诸侯,受到魏文侯敬重,据传文侯每过段干木家门,定站立伏于车前横木,以示尊敬。
段会宗:天水上邽(今甘肃省天水)人,西汉任西域都护、雁门太守等职。为人义气,重功名,受到各族敬畏。
段孝直:汉景帝时举孝廉,为长安令。性刚直纯孝。家有良马,为先父生前所乘,雍州刺史梁纬倚势索之,未遂,冠孝直以受脏之罪而下狱致死。
段匹石单:晋时鲜卑人。建武初任幽州刺史,与刘琨联盟讨伐石勒,兵败后至襄国,仍着朝服持晋书。后在国中推其为君主时,事露遇害。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欢音乐,能唱歌,对音律也颇有研究。着有《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少年为无赖,屡屡犯法,隋末客居太原,为李世民所赏识,随从李渊父子起兵。潼关之战中击退屈突通,后从李世民讨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文昌: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唐穆宗时为相,治尚宽静。文宗时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
段成式:文昌子,唐代文学家,官至太常少卿。其人博闻强记,藏书甚丰,撰有《酉阳杂俎》,清人辑其诗文成《段成式诗》。
段秀实:汧阳(今陕西省千阳)人,唐代司农卿。曾被叛将朱沘胁于军中议事,秀实以象笏猛击朱沘,遂遇害。
段思平:五代时白蛮人,世为南诏贵族。初为通海节度使,公元九三七年,建大理国。史称“大理第一世王”。
段成己:绛州稷山(今属山西省)人,金代着名文学家,与其兄段克己均为当时享誉文坛较有影响的人物。
段兴智:为段思平所建大理国末代国君,为忽必烈所灭。元籍其地,封兴智为摩河罗嵯,管领八方。及卒,后传十一代总管。
段玉裁:字若膺(1735-1815),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省金坛人。清代着名文学训诂家、经学家。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乡试,入都会试,屡不中。干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后又为四川富顺、南溪和巫山知县。经10年,称疾告归乡里。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段玉裁在京时,得师事戴震,并结识了钱大昕、邵晋涵、姚鼐等学者。 返里后,又得与刘台拱、汪中、金榜等人相交。55岁时,二次入都,得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商讨音韵、训诂,颇为契合。乾嘉时代汉学昌盛,段、王两家在音韵、训诂方面的贡献极大。段玉裁博览群书,着述宏富,由经学以治小学。在小学范围内,又从音韵以治文字训诂。根基充实,深得体要。段玉裁笃嗜经术,喜训诂考订,穷微极博。段玉裁所着书,要推《说文解字注》为首屈一指。先生兼擅诗文,有《经韵楼集》十二卷、《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 》及《经韵楼集》等书,亦颇雅赡。段玉裁纪念馆建于1984年,位于金坛市城南风景区的愚池。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原名启瑞(1865-1936),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1889年赴德国见习军事。次年归国,任北洋军械局委员。1891年转任威海随营武备学堂教习。1896年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任新建陆军炮队统领兼管炮兵学堂总办。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委其为参谋处总办。1903年为清廷练兵处军令司正使,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1904年任陆军第三镇统制。次年调任第四、第六镇统制。1910年署江北提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回京任第二军军统,署湖广总督。1912年与42名将领电令清帝退位,实行共和。先后任袁世凯政府陆军总长,代国务总理,河南督军。1916年袁世凯宣布废除帝制,出任参谋总长,后任国务卿兼陆军总长。同年6月袁世凯死,改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17年因主对德宣战,被黎元洪免职。同年7月张勋复辟,复任国务总理兼讨逆军总司令。同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任督办参战事务处督办。1919年改任督办边防事务处督办。1920年直皖战争中皖系失败,被迫辞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失败,被推为临时执政。1926年准备联合奉系、直系打击国民军,事泄通电下野。1936年病卒于上海寓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西晋移至池阳。
天水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
2、堂号
君轼堂:战国时期魏国的段干木不肯作官,魏文王却认为他很能干,于是亲自登门拜访,段木干跳墙躲了起来,不肯与之相见。文侯依然很尊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此外,段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威堂”、“京兆堂”、“锦绸堂”、“余庆堂”、“多寿堂”等。
❹ 段姓在古代的由来
段氏的姓已有2700年的历史,同我国不少姓氏一样,其形成并非单一。 据史籍的介绍,段氏的前身为复姓段干氏。《风俗通》说,战国初年魏有段干木,他的子孙迁入西关后,有的承其复姓段干,有的在姓氏中去掉干字,单姓段。 段氏家族除源自段干氏的一支之外,还有传自公叔段和出于辽西鲜卑族的两支。 据《左传》记载,郑武公姬掘突在今河南建立建立新郑国,武公之妻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因此不喜欢他,而喜欢小儿子段。后来武姜求武公让段继位,武公不同意。庄公继位后,武姜又求把制(今河南汜水)作为叔段的封地,庄公不同意,后把京(今河南荥阳)封给段,时人称段为京城大叔。段不断扩张势力,和母亲合谋袭击庄公,被庄公发现,命子封率兵伐焉(今河南鄢陵),把叔段打的大败,段逃到今河南辉县境地,其后代一部分以他的名为氏,姓了段。 源自辽西鲜卑族的段姓。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他的封地中有3万余家分布在辽西一带。后在今甘肃武威,段氏成了望族。此后他们不断被汉人同化。 另外, 还有一支出自唐宋时期的段氏。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世平建立了大理国。“白蛮”也就是白族的前身,而段姓又一直是白族中的大姓,大理国灭亡后,又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在如今的大理,段姓仍是大姓之一。 我国历史上,比较着名的段姓人物在先秦时期就有一位段规,曾被韩康子礼聘为相。西汉时期的段会宗,任西域都护,后曾率兵安定乌孙贵族的内争,加强了中原和乌孙的联系。唐代有文学家段成式;金国有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二人,皆为文学家。清代有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江苏金坛人,着有《说文解字注》等,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着作。近现代,段姓名人有北洋军阀首领段祺瑞及湘鄂西革命武装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段德昌等。 段姓在当今中国以人口数量多少排名的姓氏中位于第87位。
❺ 百家姓有段姓吗
《百家姓》中有段姓,段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18位。
姓氏简介:
段姓,大理国国姓,先祖出自周王族支系,源于姬姓郑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对段字所作的解释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段字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
我们的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段姓是汉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国段姓人口排名第81,在韩国也有分布。
❻ 段姓的介绍
段姓,大理国国姓,部分先祖出自周王族支系,部分源于姬姓郑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 对段字所作的解释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段字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公刘》所记述的是后稷的曾孙、古代周族的首领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安定居处,开基创业的事迹。到达豳地之后,派人横渡渭水,采运石料。按郑玄和孔颖达的说法,他们采来的碫石是用作椹质。所谓“椹质”,就是锻造金属器具用以承受锤击的砧垫。“段氏”的出现,始见于《周礼·考工记·轴人》:“段氏为镈器”。晚清学者孙诒让解释段氏的含义说:“凡铸金为器,必椎击之,故工谓之段氏,锻则所用椎段之具也。”这里所讲的“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段姓是汉字姓之一,在《百家 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 国段姓人口排名第81,在韩 国也有分布。
❼ 段姓的来源
1、源自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发生 “国人暴动”, 厉王死于囚所。
2、来自段匹磾,根源于鲜卑族后裔。段匹磾,辽西石城人。据《辞海》载,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勿尘,在归顺朝廷后被封为辽西公。
3、云南白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
(7)姓段图片文字扩展阅读
段姓名人
1、段韶
段韶(?-571年),字孝先,小字铁伐,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功臣,姑臧县侯段荣长子。少时善长骑射,有将帅之才,得到姨夫高欢器重,视为心腹随军消灭尔朱兆、抵御宇文泰、征讨玉壁。
高欢死后,嗣子高澄嗣位,段韶镇守晋阳,随征颍川。后击讨南梁、平定内乱,数败北周。武平二年(571年),周军寇掠,病重回京,封乐陵郡公,不久病死。后主高纬在东堂为其举哀,赠假黄钺、相国、太尉、录尚书事、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翼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朔州刺史,谥号忠武。
2、段续
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兰州段家滩人。明世宗嘉靖二年 (1523)癸未科进士,历任云南道御史,湖广参议后升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辞官后,返回兰州,深感兰州地区黄河两岸农民屡遭干旱之苦,便自备木料,聘请工匠,按图仿制。
但因对构造原理未尽精通,几番失败,几经修改图纸,终告成功。段续首次创建的一轮水车,安装在段家滩小南河,后人称之为“祖宗车”。此后,兰州黄河两岸农民均依式仿造,用水车浇灌农田,收效显着,至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全市有水车252轮,提灌面积达10万余亩。
3、段霖茂
段霖茂(1904~1975) 别名雨农,湖北英山鸡鸣河人,国民党陆军中将。 1925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大队第三队少尉区队长。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宣传大队第二支队中尉支队长,总司令部补充第五团三营十二连连长,第二师六十五团三营上尉连长,浙江宁波市公安局政治部少校宣传科长。参加北伐战争。
❽ 段姓起源50字
1、黄帝十四子圉,受封地在段,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这支族人最早居住在陕西北部,后逐渐向南迁徙到渭河流域。宋代进士、翰林院编修段文阊认定此说为主要祖源。
2、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段的时候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让共叔段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为段的封地,庄公答应,而把京封给了段,段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共叔段大败,逃到共邑(今河南辉县),称为共叔段。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3、出自复姓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❾ 段姓的艺术签字段字非常棒的写法
行书,隶书。希望满意。
❿ 关于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若根据族谱,应该都是共叔段的后代。四川仁寿的段氏应该大多从湖北迁去的。
一;姓氏源流
1 。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生二儿子叔段时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武公废长立幼,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为姓氏。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来。
2 。战国时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为山西段氏的由来。
3 。西晋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其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 。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二 迁徙分布
;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姓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源于北方,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甘肃境内),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其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
三;郡望堂号
【郡望】:1;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扶风郡:汉武帝太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并说:“段干木是贤人, 能不轼吗?”
;段氏还有以武威、京兆为堂号的。
四;历史名人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少年为无赖,屡屡犯法,隋末客居太原,为李世民所赏识,随从李渊父子起兵。潼关之战中击退屈突通,后从李世民讨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业:京兆人,十六国时期凉州地区政权首领。曾出任后凉建康太守,公元397年脱离后凉。推他为凉州牧。三年后改为凉王。
;段文昌:唐朝着名宰相。
;段干木:战国初魏国人,姓段干,名木。求学于子夏,受魏成子推荐,受到过魏文侯的礼敬。魏文侯相当崇敬他。
;段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欢音乐,能唱歌,对音律也颇有研究。着有《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大理段氏简历:段姓在云南经历的时间比较长,最早的时候就是汉代,以后他们自称是共叔段的后裔。到云南以后,就发展起来了,后来发展到段思平这个时候,就在通海他当上了节度使,通海节度使,后来根据历史的发展,他后来就开创了大理国。就变成了大理国的国王。一直到段兴智结束,大概有200多年的时间。在云南曲靖中学存有“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碑文用汉字书写,记载了大理国明政三年,滇西白族的地方政权和滇东北的彝族37部落,在打败了几个部落头领之后,回到石城会盟的故事。元世祖忽必烈来云南征服大理以后,就接管了大理国,大理国的国王这一支段氏家族就变成了总管。大理总管这一代逐步到了元代的末期,大理总管段姓的这一家族就分成了几个支系,一个支系就到了陕西的雁门关,一个支系到了腾冲、保山一带。一个支系到了临安,就是现在的建水、红河这一带。还有一个支系到云龙,另外一个支系就到了剑川。在古代的段姓人物中,值得称道的是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的段会宗。段会宗在西汉(公元前33年),任西域都护,在西域各民族中有很高威信。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段氏为云南大理、剑川世居白族,在云南白族中有许多人姓段,因段氏祖先做过大理国王,而且其中有九位国王以帝为僧,流传下来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段氏因此声名显赫。
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对段字所作的解释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段字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 们的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古代段字与锻字通用。清人王筠认为,段不用火,锻则用火,同样都要加以锤击。石头可以锤击,金属则称锤炼。锻字的出现和字的形成比段字要晚一些,因为只有当人类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以后,金属的冶炼铸造工艺才得以普遍运用和推广。其实锻字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字,《诗·大雅·公刘》中就有“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的文字记载。这里的锻字与(石段)相通,是指经过加工的石料。《公刘》所记述的是后稷的曾孙、古代周族的首领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安定居处,开基创业的事迹。到达豳地之后,派人横渡渭水,采运石料。按郑玄和孔颖达的说法,他们采来的(石段)石是用作椹质。所谓“椹质”,就是锻造金属器具用以承受锤击的砧垫。
“段氏”的出现,始见于《周礼·考工记·轴人》:“段氏为(钅甫寸)器”。晚清学者孙诒让解释段氏的含义说:“凡铸金为器,必椎击之,故工谓之段氏,锻则所用椎段之具也。”这里所讲的“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搏器”为农具、钱(钅甫寸)之类。“椎段”即锤击的意思。《考工记》主要记述有关百工之事,其中列有“攻金之工”一类,所记内容就是段氏铸金为器的情况。 国自商、周至战国时期,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制作工艺极为精湛。“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段姓现状分布
现在全国段姓有近3000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宋代以前,它较多的分布在北方地区,较为集中的是山西、河南、陕西、甘肃、云南,其郡望在武威、京兆、大理、太原。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宋代起,经济重心南移,段姓逐步向南扩展迁徙,现在分布较为集中的是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台湾,当然也还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云南。其郡望是英山、黔阳、南县、韩城、偃师,当然也还有武威、大理、太原。
在南方,现在段姓人思想较为活跃,尤以湖南、湖北、江苏、云南、台湾为甚:
段姓排行
段姓为 国常见姓氏,是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3%,居第八十七位。分布很广,尤以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多此姓,四川段姓约占全国汉族段姓人口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