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字图片 > 武进文字图片

武进文字图片

发布时间:2022-04-29 04:22:59

① 常州的由来

周灵王二十五年,吴王徐祭封季札于延陵,此为常州文字记载第一名称。清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四年,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8县,史称八邑名都。辛亥革命爆发,大清国灭亡,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属江苏省。
201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常州市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撤销常州市武进区和戚墅堰区,设立新的武进区,以原武进区(不含奔牛镇、郑陆镇、邹区镇)和戚墅堰区行政区域为新设立的武进区行政区域,武进区人民政府驻湖塘镇延政中大道28号。二、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以原金坛市行政区域为金坛区的行政区域,金坛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华阳南路88号。三、将原武进区的奔牛镇划归常州市新北区管辖,将原武进区郑陆镇划归常州市天宁区管辖,将原武进区邹区镇划归常州市钟楼区管辖。

② 武进十九位帝王指谁

历史上武进从来没有出过一个帝王,甚至连一个诸侯王都没有。
哪来什么十九个帝王?这都比一个古代封建王朝所有的皇帝加起来都多了。
武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濒太湖,衔滆湖,东邻江阴、无锡,南接宜兴,西毗金坛、丹阳,北接常州天宁、钟楼、新北区,总面积1246.64平方千米。1995年撤县建市,2002年撤市设区,成为常州市武进区。截至2011年,武进区辖14个镇、2个街道、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户籍人口近101万,常住人口160万。
武进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2700多年的古城建设史和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武进区先后诞生了19位帝王、9名状元和1546名进士。境内的春秋淹城遗址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城池,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这里曾形成“阳湖文派”、“恽南田画派”、“常州词派”

③ 想知道常州古称是什么

常州古称是延陵、毗陵、晋陵、兰陵等等。

1、延陵

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季札于延陵。常州从此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古称延陵,源于“绵延的丘陵”。常州城郊虽属水乡平野,但南、西、北的境内外,小丘相连。东周时,称延陵邑。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建延陵县,这一地名沿用至公元前206年。

2、毗陵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延陵县为毗陵县,“毗”意为相连,与“延”意相近。公元9年,王莽改为毗坛县。公元25年,复改为毗陵县。三国东吴时234年,置毗陵与农校尉,辖管今武进、丹阳、丹徒等地。晋太康二年(281年)改为毗陵郡。管辖范围又扩大至今无锡、江阴等地。

3、晋陵

晋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名毗,为避讳,永嘉五年(311年)将毗陵郡改名为晋陵郡。晋陵郡管辖范围最大时,包括今常武地区、无锡、常熟、江阴、丹阳、丹徒等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全国废郡,置州于常熟县,因县名为常州,后因常熟县归入苏州,逐移常州治所于晋陵县。晋陵县的地名一直用至1357年。时城内分属晋陵,武进两县。将晋陵县改名京临。

4、兰陵

西晋末年,黄河流域地区混战,大量北方居民南迁。时山东兰陵县的部分居民移居常州地区。318年,侨立南兰陵郡于武进县境内,并侨置兰陵县。南兰陵后因出过齐,梁两朝皇帝而闻名。

502年,梁武帝废除侨置郡县,独保留兰陵郡县名,将南东海郡改为兰陵郡。包括丹徒、武进等县。558年复为东海郡。620年,以原来兰陵县地置武进县。

常州简介:

常州,简称“常”,别称龙城,江苏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苏锡常都市圈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438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州市常住人口为5278121人。

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长三角腹地,东与无锡相邻,西与南京、镇江接壤,南与无锡、宣城交界。常州位于长江下游平原,兼有高沙平原和山丘湖圩,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④ 常州二字的艺术字怎么

⑤ 常州的古称有那些

延陵

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江阴申港西);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武进、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由于季札继承其先祖泰伯贤而让国的传统给常州带来了“延陵古邑,让国家风”,“让国家声远,延陵世泽长”等美誉。延陵先邑后县,其名相继沿用345年。

毗陵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

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

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毗陵为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一毗陵驿就设于此。隋汤帝大业年间还曾调集10郡兵匠数万人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规模恢宏的离宫枣毗陵宫。隋亡比,吴兴郡守沈法兴据江南10余郡,自称梁王,曾定都毗陵。

晋陵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为避东海玉世子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其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设置侨治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由于中原士族的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出现了“良畴美柘”、“阡陌如绣”的繁荣景象。

常州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不论贯州、称府,为郡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其间,隋大业年间南北大运河贯通,常州成为苏松至两浙七闽数十州,往来南北两京的交通枢纽,带动了经济的发达和繁荣。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宋时就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常州成为全国33个较大商端口之一。清代,常州是赋税主要来源地区之一,时称“江南财赋甲天下,苏松常镇课额尤冠于江南”。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奏请对苏、松、常三府州县进行分县治理,得到朝廷批准。雍正四年(1726年)遂正式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武进市

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阳)、丹徒东部地区置武进县。嗣后各朝时有置废分合,改称过兰陵、永定,并入过曲阿、晋陵,析置过阳湖。1912年,民国成立,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

常州市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城乡分别建立常州市和武进县,1953年,常州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常州市管辖武进、金坛、溧阳3县。1990年8月、1993年11月、1995年7月三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成立溧阳市、金坛市、武进市,仍由常州市管辖。

⑥ 常州的历史沿革

常州为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距今6000余年,有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叠压地层。天宁区青龙镇潘家塘、奚蒋塘、刘家村一带的潘家塘聚落遗址于1976年发现,距今5500多年,下层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浅层属于崧泽文化时期。戚墅堰区丁堰乡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园遗址于1986年发现,距今5000多年,属马家浜文化后期。武进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属良渚文化时期。
自吴太伯从先周一路南奔至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建立句吴,常州作为吴国领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常州武进区的淹城遗址,是中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城市区,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多年的历史。淹城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汉朝《越绝书》:“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古代“奄”、“淹”两字相通。奄国为商殷属国,今山东曲阜县东有奄里,即淹里,也即是奄国所在地。周成王初年(约公元前1042年),奄人随同纣子武康和蒲姑人、东夷人一起反抗周朝。三年,周杀武庚、定奄、灭蒲姑。奄和蒲姑的遗民南逃,逗留在江淮之间,后又至太湖流域,淹城之称为古淹君地便是在此时。此外,武进区境内还有春秋时期吴国的阖闾城遗址和胥城遗址等。
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毗陵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并统诸县,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毗陵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张家港西部)、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毗陵驿就设于此。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5年)为避东海王越(司马越)世子毗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其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设置侨治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不论贯州、为望、升路、称府、立市,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
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宋常州属两浙西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晋陵县、武进县,领晋陵、武进二县和宜兴、无锡二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置长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1953年1月1日,常州市为省辖市。
1958年,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常州市划归常州专区领导。
1959年,常州专区改为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仍迁驻镇江市。常州市划归镇江专区领导。
1960年,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
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武进县划归镇江专区领导。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镇江地区的武进、金坛、溧阳县划归常州市领导。市区设广化、天宁、钟楼、戚墅堰、郊区5个市辖区。常州市共辖3县5区。

⑦ 常州武进区

武进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濒太湖,衔滆湖,东邻江阴、无锡,南接宜兴,西毗金坛、丹阳,北接常州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1995年撤县建市,2002年撤市设区,成为常州市武进区。总面积1066平方公里,下辖11个镇、5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户籍人口94.3万,常住人口超140万。
武进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2700多年的古城建设史和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武进区先后诞生了19位帝王、9名状元和1546名进士。境内的春秋淹城遗址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城池,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这里曾形成“阳湖文派”、“恽南田画派”、“常州词派”。 [1]
武进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2] 、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第4名

⑧ 常州历史简介

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名延陵,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县。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长春、尝州、武进等。

“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

(8)武进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常州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网平原,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东望东海,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扼江南地理要冲,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

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2、地形地貌

常州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北为宁镇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3、气候条件

常州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6℃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

⑨ 常州古称是什么现在别称又是什么

延陵 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江阴申港西);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武进、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由于季札继承其先祖泰伯贤而让国的传统给常州带来了“延陵古邑,让国家风”,“让国家声远,延陵世泽长”等美誉。延陵先邑后县,其名相继沿用345年。 毗陵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 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 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毗陵为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一毗陵驿就设于此。隋汤帝大业年间还曾调集10郡兵匠数万人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规模恢宏的离宫枣毗陵宫。隋亡比,吴兴郡守沈法兴据江南10余郡,自称梁王,曾定都毗陵。 晋陵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为避东海玉世子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其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设置侨治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由于中原士族的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出现了“良畴美柘”、“阡陌如绣”的繁荣景象。 常州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不论贯州、称府,为郡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其间,隋大业年间南北大运河贯通,常州成为苏松至两浙七闽数十州,往来南北两京的交通枢纽,带动了经济的发达和繁荣。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宋时就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常州成为全国33个较大商端口之一。清代,常州是赋税主要来源地区之一,时称“江南财赋甲天下,苏松常镇课额尤冠于江南”。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奏请对苏、松、常三府州县进行分县治理,得到朝廷批准。雍正四年(1726年)遂正式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武进市 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阳)、丹徒东部地区置武进县。嗣后各朝时有置废分合,改称过兰陵、永定,并入过曲阿、晋陵,析置过阳湖。1912年,民国成立,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 常州市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城乡分别建立常州市和武进县,1953年,常州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常州市管辖武进、金坛、溧阳3县。1990年8月、1993年11月、1995年7月三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成立溧阳市、金坛市、武进市,仍由常州市管辖。 现别称龙城

⑩ 我国的江苏常州在古时候被称作是什么地方

我国的江苏常州在古时候被称作是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武进。

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南、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名城,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截至2018年,常州辖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区五个市辖区和溧阳市一个县级市,25个街道办事处、36个镇、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

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曾有过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改常州,于1949年设市。中国大运河常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10)武进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常州的历史

常州为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余年,有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叠压地层。天宁区青龙镇潘家塘、奚圩墩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文物圩墩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文物蒋塘、刘家村一带的潘家塘聚落遗址于1976年发现,距今5500多年,下层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浅层属于崧泽文化时期。

戚墅堰区丁堰乡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园遗址于1986年发现,距今5000多年,属马家浜文化后期。武进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属良渚文化时期。

自吴太伯从先周一路南奔至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百越之地建立句吴(吴囯的前身),常州作为吴国领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常州武进区的淹城遗址,是中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多年历史。

周成王初年(约公元前1042年),奄人随同纣子武康和蒲姑人、东夷人一起抗周。三年,周杀武庚、定奄、灭蒲姑。奄和蒲姑遗民南逃,逗留在江淮之间,后又至太湖流域,淹城之称为古淹君地便是在此时。

此外,武进区境内还有春秋时期吴国的阖闾城遗址和胥城遗址等。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为县治。

王莽改毗坛,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分无锡县置毗陵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并统诸县。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毗陵郡,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张家港西部)、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

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毗陵驿就设于此。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5年)为避东海王越(司马越)世子司马毘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沿用290多年。

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侨置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

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

宋代,常州属两浙西路。宋元之际,发生常州之战。伯颜攻克常州后,下令屠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晋陵县、武进县(两县同城),领晋陵、武进二县和宜兴、无锡二州。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置长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阅读全文

与武进文字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北京网鞋价格及图片 浏览:212
动漫战友图片 浏览:890
儿童连心发型图片 浏览:18
男生图片帅气高清头像图片 浏览:508
暖心的图片唯美的女孩图片 浏览:135
美女的小便真图片大全 浏览:182
如何制作图片电子书 浏览:635
手工水果摆盘简单图片 浏览:168
打印图片怎么居中 浏览:648
碎花点可爱图片壁纸 浏览:786
中国红包文字图片大全 浏览:875
如何能看图片上模糊的字 浏览:160
男生qq拍照图片 浏览:640
李晓璐发型图片 浏览:148
女孩闺蜜头像图片 浏览:989
可爱小斗图图片 浏览:504
用ps怎么裁剪图片 浏览:53
小林变成男生的图片 浏览:508
男生女生头部的简笔画图片 浏览:715
头像孩子图片大全可爱 浏览: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