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姓黄帮我写一个姓氏图片
B. 原始社会中黄氏的图腾是什么
黄夷氏族,就是黄姓的最古老的族源。黄夷是因为崇拜黄鸟而得此名。其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远古时代,在燕山南面的古幽州一带,栖息着各种鸟类,其中有一种后人称为黄鹂、黄莺的黄鸟。这种黄鸟,不仅小巧精灵,色泽艳丽,而且叫声清脆,婉转悦耳。因对黄鸟的喜爱之情,转而变为尊敬,后来发展至顶礼膜拜,就把它当作自己氏族的守护神和标志,因而也就成为这一氏族的图腾。这个氏族就叫做黄鸟族、黄氏族,简称为黄夷、黄族、黄人,成为东夷族鸟夷的一支。
C. 黄芪的植物图片
黄氏不是一年生植物。
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黄芪可分为:内蒙黄芪、膜荚黄芪、绵黄芪、多序岩黄芪(又名“红芪”)、日本黄芪(又名“和黄芪”)。
黄芪属约有2000种,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但主要产于北温带。中国产270余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黄芪产于中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甘肃、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区,四川,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膜荚黄芪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甘肃、四川、西藏等省区;蒙古黄芪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D. 百家姓“黄”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 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黄姓排名7位。百家姓排名96位! 做为中华姓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的黄氏,发祥早,根源深,她的主流,是一个以国得姓的姓氏。根据族普记载:上古时,颛顼帝的曾孙陆终,有六个儿子,次子南陆公受封于黄,建立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县),遂以国为姓,派衍到现在,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也即唐人编的《元和姓纂》记载:"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福建莆田人、着名学者郑樵在其所着《通志·氏族略》一书中也云:"黄氏赢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诚。(鲁)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根据《竹书纪年》、《括地志》等文献记载,黄国乃公元前21~22世纪夏启所封的子爵侯国,故又称黄子国。所谓"黄氏赢姓",即陆终乃是黄帝的儿子颛顼的后代。颛顼被黄帝赐以赢姓。所以说黄姓人属于黄帝系统,属于黄帝的直系子孙。所谓"陆终之后",即陆终的次子南陆公,他得祖荫受封于黄地作为食邑,这个黄子国大概存在1500余年,至公元前648年,也即是鲁僖公十二年,被强大的楚国所吞并。这个黄子国从此就不存在了。至今在河南省的潢川县,还可以找到当年黄子国的都城城墙遗址。国家虽然不复存在,但黄子国的臣民百姓仍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家园,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以那个已不复存在的国号为姓,一方面可以以志不忘,以示对先人的怀念;一方面给后代的子孙们缔造出一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任何力量也冲不垮扭不断的精神纽带。因此,自从公元前648年开始,中国便有了"黄"这个姓氏。当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出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加入黄姓行列的现象,但只是个别案例,不像其他姓氏那样所占比例较重,完全可略而不计。
根据文字学家和考古家的研究,现在的黄字,原来不是表示黄色,而是一个象形字,是一种用作佩戴的玉器。我们的祖先,既喜佩玉器,又精工制造玉器,更特别喜爱黄色,是个崇拜黄色、用凰鸟作徽记的氏族,便假借象形字的黄作为黄色的黄,并用"皇"的读音。
我国现在很多地方的地名、山名和水名用黄作名字,例如:内黄、外黄、黄冈、黄梅、黄山、黄水、黄池、黄河等等,历史上大都是我们黄族住过的地方,并且常常不止一个,例如黄城,除潢川县的古黄诚遗址外,还有山东的两个黄城和古国孤竹的都城黄洛城。黄山除闻名于世的安徽黄山外,尚有六个黄山、河北一、山东三、陕西一、江苏一;广东潮汕有三个地方叫黄金塘(两个在饶平,一个在潮安)和三个黄岐山(分别在饶平、潮安、揭阳),饶平的黄金塘和黄岐山仍是黄氏的聚居地。内蒙古东部的辽河上流西拉木伦河,古代称黄水,后称黄水。根据现代考古家的探究,我们黄族最早住居地就是在潢水一带,后来辗转迁移,经现在的河北到黄河下游的山东,再移住黄河中游两岸的广大地区,历史上出现过的三个黄国,一在山西的太原附近,一在河南的潢川县,一在河北的宜诚县东南。晋以后,我们祖先又再向江南和东南沿海迁徙,并很快繁衍起来,成为现在人口众多的黄氏子孙,遍布于全世界。
潮汕黄氏和潮汕其他姓氏一样,其先代绝大部分,都是从福建省各地迁移来的,据已知族谱资料记载,一条路线,是自莆田、泉州、漳州各地沿大海边线移入潮汕,并定居于潮汕沿海较平坦地带;另一迁移路线,是自邵武、汀州<宁化等),沿闽粤贡边区、内陆山区线移入潮汕,入潮后大部分定居于潮汕内陆、较多丘陵山区地带。 潮汕地域,旧称潮州,讲闽南方言,少数讲客家方言。包括今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共辖九个县。现有总人口一千万,其中黄氏约占八十万,分布亦颇均匀,是当今居住在潮汕土地上一个人口众多的姓氏,其位置排列在第五位与第六位之间。
E. 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图腾!那么黄姓的图腾是什么
其实那位仁兄说得不完全对。
黄,最早来源于黄帝(虽然他姓姬),但当时黄帝依黄河而居,把当地的一种乌龟当做神灵,也可以说是本族的图腾,而当时的龟图腾,最后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黄”字,如果LZ不信,可以去查一下甲骨文或者更早的“龟”字,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黄姓的图腾是龟。
而且明确的告诉LZ,姓氏和图腾是有关系的。如果确实对上古史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本书,叫《族天下》讲的很详细。
F. “黄”这个姓氏从哪里来
黄姓与赵姓一样,都是尊奉少昊为远祖的中华大姓。据《拾遗记》等书记载,少昊的生母是皇娥,常常白天乘船远游,夜晚挑灯纺织。有次她来到穷桑(今山东曲阜一带),遇到一位自称是白帝之子的俊美少年,两心相悦,便结为百年之好。一年后,生下了少昊。少昊后来做了东夷族部落的首领,去世后,数传至皋陶,在虞舜时任大理之官,其子伯益,娶虞舜小女为妻,生大廉。大廉在夏禹时因父、祖之功被别封于黄(今河南潢川县),建立黄国,子孙世代留居,于是便以黄为姓。 伯益之子大廉所建的黄国在夏代一直遭受排挤和打击,被称为黄夷。入商以后,黄国的境况才略有好转,黄国出身的伊尹还担任了商汤的宰相。到了周代,黄国在淮河上游一带的统治也得到了周王朝的认可,直到公元前648年,黄国才被强大的楚国灭掉。又过了300余年,黄姓中出了位着名人物,即楚公子春申君黄歇。他官至楚相,封春申君、封地初在黄国故地淮北12县,后移至今江苏苏州一带。因此,黄姓又得以在东吴地区发展。今长江下游有条支流叫黄浦江,又称申江,上海简称申,这些名称的来源都与当年的春申君黄歇有关。 黄姓在黄歇以后便发展传播开来。秦汉时,黄姓有淮阳、江夏、山越三支,其后又分为临江、淮南、汝南、南阳、零陵、巴西、沔阳、新安、金华、邵武、固始、信州、盱江等支,约在明清以后迁往东南亚等地。此外,在壮、土家、回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黄姓人。黄姓起源: 黄姓与本族远古先民对天然黄色的感悟有关。古人就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作为主要的颜色,并配上方位:青一东,黄一中,赤一南,白一西,黑一北。黄色的方位,正好在东南西北四向的中央。古老的中原大地,遍地皆黄,还有奔腾千里的黄河。黄姓的古代先民,是一个崇拜黄色事物的氏族,故自称黄人黄族。他们先有了黄色的概念、词汇,但却没有表示这一概念的文字;而喜爱黄色事物的这个“黄族”氏族,恰好他们又喜爱佩玉,于是,他们就以能反映本氏族特征的佩玉的图形符号来代表他们的氏族,这样,原来是表示佩玉的“黄”字,被借来表示黄色,成为黄色的符号,也成为表示黄人的标志。文字随着历史的演变,黄字的本义早已成为了历史,后人常用的却是它的假借义。
G. 黄姓的由来及历史着名人物
来源:黄姓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黄姓祖先之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从夏朝2148年建立黄国公元前648年,经历1500年的古老黄国被楚国所吞并。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黄改其他姓氏黄改丑氏、胡氏、旷氏、邝氏、况氏、李氏、卢氏、潘氏、汤氏、田氏、王氏、伍氏、危氏、吴氏、余姓、周氏、张氏。
名人:
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着名的政治家;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汉族,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黄香(68——122年),字文疆,今云梦县人,以孝闻名,以才着称,忠孝两全,德才兼备,是东汉着名的孝子、贤臣、清官;黄凤麟(555-626年),湖北江夏郡黄州黄冈县黄鹤乡仁义村人;黄守恭(629~712年),字国材,号一翁,唐贞观三年(629年)生,先祖黄元方,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人,任东晋晋安郡太守,后隐居侯官(今福州)黄郑巷(今黄巷);黄岸(674-756年)字宗极号魁杰,唐初隐士黄冲公子,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嫡系十一世孙,黄帝一百零一世孙;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仁泽(865—945年),又名黄讽,字仁讽号仓山生,福州侯官仓山下林(古称白林)人, 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官节度巡官(是中华黄姓第一武状元);黄峭(871—953年),讳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峭公或峭山公,福建邵武人,唐昭宗工部侍郎,娶三妻,共生二十一子;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清风客、山谷道人、涪翁等,又被后世尊称为豫章黄先生,书法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黄道婆(1245---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着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黄飞鸿(1856---1925年),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黄兴(1874---1916年),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
H. 关于姓氏黄,叶,胡,刘,喻,蒋的文字图片
额
I. 黄氏宗祠十一字对联图片集锦
黄金盛世子孙腾达多俊杰
祠宇高宏后裔忠孝敬祖宝
J. 黄氏的由来和历史
黄氏的由来及历史:
一、源自嬴姓,以国名为氏。有三种说法:
1、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2、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3、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
二、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1、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龙氏等。
2、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云氏等。
三、源于改姓而来:
1、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2、回族改黄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3、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迁徙传播:
远古时期,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一带,为黄姓发源地之一,族人后跟随颛顼迁至中原地区。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浮诸江南,以实海滨”,黄姓的足迹已经西达陕西和四川,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