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好酒莫贪杯 微醺胜买醉 这话是什么意思
喝酒不要贪杯,略微有点醉意胜过醉酒。
适量饮酒有一定的精神兴奋作用,可以产生愉悦感;但过量饮酒,特别是长期过量饮酒对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过量饮酒尤其是长期过量饮酒的人,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从而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
每天喝酒的酒精量大于50克的人群中,10年~15年后发生肝硬化的人数每年约为2%。肝硬化死亡中有40%由酒精中毒引起。过量饮酒还会增加痛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发生的风险。
长期过量饮酒还可导致酒精依赖症、成瘾以及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我国成年居民有9.3%的属于有害饮酒。
Ⅱ 酒文化的真谛
“文化习俗系列”酒文
一、酒的起源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在我国民间也有杜康造酒的传说。有一天,仙人指点他:你明天早晨到外面去,会碰到三个人。从他们身上各取一滴血,滴入酒糟里,美酒即成。结果,杜康第二天遇到三个人,分别是秀才、武士和疯子。
这就是饮酒三境界:第一阶段如同文人,温文尔雅、谦逊尚礼;第二阶段如疆场武士,酒过三巡后便称兄道弟、酣战淋漓;第三阶段超量饮酒后仪态全失,该倒的倒、该躺的躺、该疯的疯,不敢说的话说了、不该做的事做了。
二、酒文化的精髓:礼与情
酒文化中的“礼”,多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左酒右浆的规定。现在的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陶渊明的“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凸显了闲情。杜甫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酒情
1、无酒不宴
开宴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从古至今,酒宴都是重要社交场合,众人把酒言欢、借酒抒情、借诗言物。古人喝起酒来,是很讲究的:往大里说讲究环境,喝的是情调;往小里说讲究器皿,饮的不只是酒,更是心情。喝酒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最有趣的大抵是流觞曲水:一群人环坐活水流溪旁,酒杯置于水上;顺流而下,拿起可饮;搭配行酒令,更是别有风趣。
2、无酒不友
将进酒,君莫停。
酒逢知己千杯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妄论这人生几番沉浮,彼情彼景;无限豪情思绪,方是真情界。
尽觞豪饮、应乐挥墨、赋情作诗,自有一番风情,令人向往。
3、无酒不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饮解百结,再饮破百忧。
愁不愁一杯酒,忧不忧酒尚有。
一酌千忧散,三杯万事空。
酒时言忧,醒后仍要面对的,才是生活。
酒不是好东西,今日万事空,明日事万愁。
4、无酒不悲
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举杯消愁的小意。
得意、失意间,仿佛人生没有一壶酒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壶。
且醉樽前休怅望,古来悲乐与今同。
人间美景难得,酒后最易怅然;越喝越清醒的悲,看透世事却得不到的醉。
仔细想来,古今一瞬,多少难眠、几多悲乐,竟大同小异;愁绪万千,悲情倒是统一的。
5、无酒不欢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人之一生,不大醉一场,怎生圆满之意。
醉眼观世界,自有妙章。
想不通,道不明,不如一醉方休。
四、酒德
中国古代的酒道,精髓就是中和二字,主张对酒无嗜饮。
酒可以饮,但要饮而不过,饮而不贪;饮似若未饮,绝不可太过,故谓之和。和就是平和谐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饮酒要饮到不影响身心,恰到好处;有乐而不误事,才能被称之为和。
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只要控制到位对人的健康是有益无害的,所以古人把饮酒视为一种养身之道。那么,古人是如何以酒养身的呢?
首先是勿强饮,即不过量。
古人饮酒,遵循温克。也就是说要多喝酒,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三爵不识是古人饮酒必须要遵循的礼仪,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喝完三爵,就应该很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三爵也就是适量,量足就好了。
其次是勿空腹饮。
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认为饮酒必佐佳肴。酒进入人体后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酒精时需要各种维生素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容易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等食物。
再次是勿混饮。
混杂饮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五、酒风
李白曾言: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饮酒之乐尽在其中也。别人称他为诗仙,他却自比酒仙。独酌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群饮时,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得意时,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失意时,则“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更有《将进酒》里千古绝唱:“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留给了后世最好的喝酒理由:喝吧,想那么多干什么?
相比而言,生于饮酒世家的文学大家苏东坡却非常节制。他每天都喝,一天总量却不超过五杯,总是保持微醺的状态,可谓深得小酒怡情的真谛。苏轼的酒歌中,不但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更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厚重。同样是杯中之物,东坡居士所参悟的天地世界,似乎要比青莲居士醉眼所见的颠倒干坤更有意味、更富于哲理。
懂酒的人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虽是好酒,但如果后面没有历史、没有故事、没有几代饮者和酒徒积淀下来的口碑与传说,“那这个酒,就缺乏一点真正的味道”。喝酒不是追求喝高了之后短暂的快感,而是喝好了之后的感悟与品味。酒里有干坤,杯中藏世界。
六、酒礼
酒桌上的礼仪很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要先给长辈斟酒;如果有客人的话,先给客人斟酒再给长辈斟酒。
斟酒不宜太满也不宜太少,最好八分满。
跟别人碰杯应该是左手放在杯底,右手拿着杯子;端酒杯与别人碰时要低于别人的酒杯,这是一种尊重。
敬酒要注意顺序,不要乱敬酒。一般是按照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的顺序敬酒。
可以多人敬一人,不可一人敬多人。
敬酒要有说词。
劝酒要适度。
酒桌上不要窃窃私语。
拒酒要有礼节,有方法。
七、酒词、酒令
喝酒要有说词,其中仅敬酒词就多得数不胜数,一些敬酒词常常使你不得不多喝上几杯。
1、敬酒词
过去最流行的是: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吐血。
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
人生难得几回醉,喝酒一定要到位。
2、劝酒词
最经典的是把唐诗宋词居然也用到了,诸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君子一定把酒喝。
3、挡酒词
酒量不高怕丢丑,自我约束不喝酒。
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代酒也很美。
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
酒壮熊人胆,得服老婆管。
古人喝酒有酒令,根据酒令决定喝的多寡。行酒令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文化内容,都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酒令是对人的聪明才智、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则是文字令。从古自今有很多酒令,以下略讲几例。
1、骰子令
骰子共六个面,每个面刻有从一到六的点数。骰子令在唐代尤为盛行,种类很多,玩法也很多。比如中秋赏月令:幺点代表月,摇到者满桌饮酒,没摇到者就自饮。
2、猜拳
最常见也最简单的就是同数,就是两人出手后,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两人出手数相加必等于某数,谁说出来的数字正好与两数之和相同,谁就是赢家,输者就要喝酒;倘若两个人说出来的数字一样,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3、接龙令
类似接龙游戏,起令人抽取酒筹后起令,待起令人说出首句成语后,接令者须将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接句的第一个字。以此类推,接不上者喝酒。
4、击鼓传花
一人击鼓,跟随鼓音,花在宾客间传递;鼓停,传递也停止,花在谁手上则饮酒。击鼓的人也有些技巧,节奏要时快时慢,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这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酒令游戏,因其简单好玩,常用于女宾之间的游戏。
5、飞花令
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例如: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以此类推。
除此之外,还有转桌子、老虎拳令、谜语酒令、即兴赋诗令、数字令、人名令、联句令等等,需要行令者敏捷机智。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除了酒令之外我国还有许多的酒俗与酒习,如:婚嫁酒、寿酒、时节酒、清明酒、端午酒、生活酒、新居酒、宴宾酒、洗尘酒、接风酒、饯行酒、送别酒、会酒、罚酒、谢情酒等等。
八、酒局
现如今,很多人说中国再无酒文化,只有酒局。或者说,往死里喝,是当今的酒文化。
年前不久,广东梅州的一场喜宴上发生了一起悲剧,一位 17 岁女孩作为伴娘敬酒,饮酒过度后在酒店休息时离世。
把命丢在酒桌上,这种悲剧随时都在发生。中国再无酒文化,只有酒局和酒桌文化。中国的酒桌文化有以下特点:
1、劝酒。到了酒桌上,酒不是你自愿在喝,而是别人在强迫你喝。这个来敬酒,一看是领导;那个来敬酒一看是什么什么,你都很难拒绝。不是不能拒绝,而是拒绝可能会伤人情;所以你最终难下决定,给人造成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你不劝酒不喝劝酒就是不懂事、你是带着任务来走人情的、你可能放开心情畅饮吗?
2、以多为荣。中国人喝酒往死里喝,说什么“喝死总比枪毙强”。喝完一杯又一杯,喝少了就该挤兑你了,“你不行啊,你看谁谁谁多能喝,多够意思”。言下之意你不多喝,不往死里喝酒是不够意思。人家不会考虑你的酒量,不会考虑你的身体健康。他把你挤兑的喝了酒就算是完成任务,你身体难不难受他不关心。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普遍不如欧美,就与酒桌文化有很大关联。男人们一个个挺着比孕妇还大的肚子,看着就让人反胃。
3、势利。在酒桌上进行敬酒,给领导敬酒是重中之重。还要看准时机,善于给领导挡酒,把与领导喝酒当成是博取好感的机会;如果你是领导,恐怕又该等着来人给你敬酒了,在下属谄媚的祝福中获取一份优越感。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奴性与等级观念的体现。这些,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反而靠着酒桌文化大行其道。
4、浪费资源。喝了那么多酒,还能吃得下菜?上了满满一桌子菜,恐怕到最后动不了几筷子。这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资源放到更有意义的用途上恐怕会更好吧。
5、动机复杂。很多饭局是为了进行不正当交易而开设的,饭局之中掺杂大量假恶丑的东西,酒桌之上权钱色交易不绝。
酒桌文化的本质是等级秩序。敬酒者与劝酒者都是在不断地确定自己的身份与位置:上级劝酒下级是施展权威,下级不喝就是对权威的挑战,这种不服从会让高位者觉得失去了掌控感,觉得没面子;下级向上级敬酒则是确认自己的从属地位,一般要多喝两杯才能体现对方地位比自己高,而上级则可回敬可不回敬。行为并不是平等的。逼酒从来都只有长辈逼晚辈、上级逼下级、甲方逼乙方。
高层次和高境界的人,从不在酒桌上寻找自己的价值。一个自律的人,不仅要能管住自己的身体、灵魂、思想和行动,更要能管住哪张嘴。没有节制的人一般对家庭都不太负责,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才能用身体去为家庭遮风挡雨。就算你在酒桌上认识了再多的兄弟,大家都拍着胸脯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是真的出了事,和你一起承担的只有你的老婆和孩子。不要等到身体出事了,才明白这世间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有千万种,而用喝酒来证明则是最愚蠢的一种。
九、国外酒文化
1、英国对酒来者不拒
英国堪称世界最能喝的国度。英国自产酒的数量不大,却是酒类消费大国。自家的、外来的,来者不拒、兼容并包。在伦敦,用泰晤士河水酿造的LONDONPRIDE是大家最爱喝的淡啤酒。
2、俄罗斯喝酒抵御寒冬
也许是因为俄罗斯大部分国土位于寒冷地区,为了对抗严酷的自然条件,只有喝醉了才能度过漫漫寒冬。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国酒,它是极寒之地的产物。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男人说,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去死。有些俄罗斯人见面时会问候一下喝了没有,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一样,难怪人们常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
3、法国酒窖来炫富
去法国朋友家做客,他们不炫耀住宅、藏画,却会领你去酒窖。酒窖显示法国人的生活品质,象征富贵、涵养和文化品位。法国人有句话,私人酒窖里储藏着风雅。法国人为了营造风雅氛围,住进别墅第一天,就开始装点酒窖。法国是世界着名的产酒大国,葡萄酒产量居全球之首;香槟、白兰地闻名于世。法国人对酒很讲究。一餐中可以饮几种不同的酒,而且是先后次序分得清清楚楚。大致上是分为餐前酒,又叫开胃酒、餐酒及餐后酒。
4、德国啤酒成饮料之王
就像瓷器使人联想到中国、樱花使人想到日本、牛仔使人想到美国一样,啤酒让人想到的是德国。黑啤是德国最有特色的啤酒,酒液为咖啡色或黑褐色。德国黑啤有出众的美容功能,据说毛孔粗大的德国女孩经常用啤酒收敛毛孔,消炎杀菌;另一方面啤酒经谷物发酵后含有一些酶,可以分解角质和油脂。 当然,德国黑啤的所含的热量相当的惊人,100毫升的黑啤含有100千卡的热量,所以想要保持身材的人们可不要贪杯呀
Ⅲ 微醺是什么意思
微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ēi xūn,释义:微醉,有点飘飘然的感觉。清 方文 《梅朗三招同刘长倩龚孟章集天逸阁》诗等均有相关记载。
醺--醉也。--《说文》 醺然(醉酒的神态)。微--轻微。
微醺:微醉,有点飘飘然的感觉。
例句
稍有醉意。
1、《宋史·邵雍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
2、明 施耐庵《水浒》第四十二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共饮过三杯仙酒,三枚仙枣,宋江便觉有些微醺;又怕酒后,醉失体面。
3、清方文《梅朗三招同刘长倩龚孟章集天逸阁》诗:"置酒此高阁,羣花发幽丛,微醺立池上,仰视天宇空。"
4、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八十回:这日薛蟠晚间微醺,又命宝蟾倒茶来吃。薛蟠接碗时故意捏他的手,宝蟾又乔装躲闪,连忙缩手。两下失误,豁啷一声茶碗落地,泼了一身一地的茶。
5、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
造句
1、忆起往昔,如浮光掠影般支离破碎,早已在心里永固,微醺为一道永远无法触及的忧伤。
2、如果不能彻底醉,微醺也是好的。各行各路了,还能微笑最难得。旅行有什么意义呢?旅行的意义,在我而言,就是你去你的未来,我去我的未来。
3、碎云湿透,无端几分绸缪,天青色,像极他眼眸。凝香胜酒,夭桃如约而候,似等谁,微醺唱。
4、摇摆伦敦之后的微醺中,萧伯纳的窈窕淑女悄悄把你带回飘着花香的剧院门口,迷惑你买一朵幽谷里的百合,然后放你独自走进这座古城的夏夜,听任你体内的欲望在星空下升温,感觉到险象,不敢有措施。
5、爱情无疑是世间最可宝贵的一种经验。人在爱的时候处于一种微醺的陶醉状态,会觉得天比平时蓝,阳光比平时明媚,生活比平时美好,就连令人很难直面的宇宙的空旷无意义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绝望。这就是世上有那么多讴歌爱情的诗歌、小说和艺术品的原因。
6、漫步在青石小路上,已至八月,天热的和蒸笼似的,就连吹过来的风都是热热的,所幸是将至傍晚,倒也是清凉了不少,颇有几分微醺之意。
Ⅳ 喝酒喝到微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喝酒喝到微醺,是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对自己说过的话肯定都不记得了,有些语无伦次的状态。这样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是一种很痛苦的经历。
喝酒喝到微醺,是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对自己说过的话肯定都不记得了,有些语无伦次的状态。这样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是一种很痛苦的经历。喝酒喝到微醺,是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对自己说过的话肯定都不记得了,有些语无伦次的状态。这样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是一种很痛苦的经历。喝酒喝到微醺,是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对自己说过的话肯定都不记得了,有些语无伦次的状态。这样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是一种很痛苦的经历。喝酒喝到微醺,是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对自己说过的话肯定都不记得了,有些语无伦次的状态。这样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是一种很痛苦的经历。喝酒喝到微醺,是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对自己说过的话肯定都不记得了,有些语无伦次的状态。这样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是一种很痛苦的经历。
Ⅳ 我急求一个600字的摘抄。最好是美文
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于是,灰黑的火山石变绿了,悬崖上,山岭间,一片郁郁葱葱,鸟儿也回来,为的是歌唱生命。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嗒回声,猎人追踪狼嗥虎啸。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么也没有。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在这里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没有长大。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做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
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也似的小湖,像德都县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那样,轻而易举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可是它却不。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了脚步。不等探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它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韧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粒。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暖!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 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Ⅵ 发如雪歌词中的典故
1、“发如雪”这三个字便来自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意为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衰老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2、“邀明月,让回忆洁”和“我举杯,饮尽了风雪”两句便是出自诗仙李白的诗句《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意为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3、“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发如雪》)就化用了《红楼梦》中宝玉对林妹妹说的“任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这一故事情节。
4、“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一句中“惹尘埃”出自《六祖坛经》中六组惠能反驳禅宗五祖弘忍的诗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为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5、“只恋你化身的蝶”,就引用了梁祝化蝶的典故,烘托了男女之间爱情的深沉和执着;这生生世世,缘起缘落,伊人独憔悴,一切只因心尘未脱, 为情所困。一个情字, 误尽世间多少痴男怨女。几夕缱绻却千年留恋,似曾相识却物似人非,看时光交错,叹爱恨情仇,只是当时已惘然。
Ⅶ 微醺胜满醉上一句
好酒莫贪杯,微醺胜买醉。
这种语言现象,老百姓一般唤作“顺口溜”。顺口溜源于生活,最常见的是卖货小贩使用,物品卖的好坏和顺口溜编的好不好有很大的关系。顺口溜使用得当甚至可以达到货卖清场的目的。
何谓“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汉语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我们以为把当代流行的这种语言现象称作“民谣”可能更为贴切一些。所谓“民谣”,即“民间歌谣,多与时事政治有关”。
语音方面
新民谣在语音形式上的最大特色是“押韵”。由于民谣非一般的口头说话,因而同诗歌、曲艺和唱词等一样,或多或少要讲究一点韵辙,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悦耳和谐,念起来才顺口易记。
新民谣在语音上的第二大特点是,节奏鲜明,富有极强的节拍感,一般是两字一拍,也有一字一拍或三字一拍的,读起来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Ⅷ 如梦令 李清照 改写成一篇文章 300字到400字
改写一:手指轻轻地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溪水缓缓流淌,伴着我的思绪穿越了蜿蜒的梦海,停留在溪边的凉亭…… 夏日的黄昏,太阳倦了,余晖如一层薄纱笼罩大地。我坐在亭子里,微闭双眼,尽情的吮吸着夹杂着落日气息的空气,甜甜的。举起酒杯,畅饮美酒,无意间碰倒了酒壶,暗红清凉的酒恣意地流淌出来,汇成一条涓涓细流,流进小溪。溪水似乎被这酒染红了,乍是好看。 天色渐渐暗了,暮色朦胧。我站起身,准备划船回家。船儿慢慢移动,平静的水面漾起一道道波纹,轻轻的水声听着令人很是惬意。划着划着,似乎划错了方向,划进了一片荷花丛中。 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深红、粉红、钱红,娇艳欲滴。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深绿、翠绿、碧绿、嫩绿,到处翠色欲流,如同一张张被绿色渲染的墨纸,美得自然。偶尔,晚风拂过,几片荷花瓣飘落到水面上,似一叶叶粉红的小舟,随着我的船儿一起前行。 兴许是我划得太快了,无意中划到了水滩旁,那是鸥鹭栖息的地方。满滩的鸥鹭似乎被我这个不速之客惊醒了,张开翅膀,扑棱棱地飞了起来,不时发出几声鸣叫。 暮色中,荷花的掩映下,美酒,美景,浑然天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微醺的气氛……
改写二:坐在溪亭里观赏着那千姿百态的荷花,只觉得自己被眼前的荷花深深吸引了——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蝴蝶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荷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荷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莲蓬却依然挺立在荷叶中,莲蓬上嵌满了绿宝石似的碧绿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望上去,一株荷花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夏日荷花图》。
看着这美妙绝伦的景象,我深深陶醉其中,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株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我坐在溪亭里一边观赏着这只有天上人间才有的美景,一边品尝着千年陈酿。没想到我如此不胜酒力,才喝了几杯,就酩酊大醉了,坐也坐不稳,只觉得自己的身子飘飘悠悠,仿佛自己来到了人间仙境。我又觉得自己真是快活似神仙呀!
不知不觉中,天已经渐渐暗淡了下来,直到自己的兴致被时间的流逝给消耗得差不多了,才想起自己该回家了。我摇摇摆摆的走上小舟。可这时,我还有些醉意,早就把回家的路线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只好凭着自己朦胧的记忆前进。可是自己摇橹的手不听指挥,你让它往北摇,可是它偏偏和你作对,把橹往南摇;你让它把橹往南摇,可它却往北摇。行的船跌跌撞撞,好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一样。没想到,我竟然把小舟给摇到了藕花的深处。
此时,我惊出了一身冷汗,顿时酒也醒了,看到自己身处在藕花的深处,四周都被荷花给笼罩着。我顿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我拼命的摇着船橹,可这荷花比我人还要高,怎么划也无济于事。可我摇橹的声音却惊动了荷叶丛中一群水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起,直上云霄。
我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瘫在了船舱里,在这种无人之境的环境中我该如何是好呀!最终,我只得在船舱中度过了这漫长的一夜。
那一夜以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
改写三:红彤彤的太阳被五光十色的彩霞陪衬,正一点一点地下降,像一只快漏气了的红气球,缓缓下降,又似一个羞答答的小女孩儿,慢吞吞地躲进山头,不情愿离去。不远处,有一座美丽的六角亭,在朝霞的映衬下,熠熠生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亭子最顶端的顶角,与夕阳交相辉映,在天空中形成一个美丽的光环。
亭子周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微微泛波,晚霞就像一个魔术师,把无数颗大大小小的亮点洒在河面上,醉人心弦……河面上传来阵阵歌声,是谁在唱歌?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坐在船上的女子,她披着宽衣,卷着衣袖,神色朦胧,也只不过二十出头的年龄。船头还有一壶酒,她一边撑船,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美景,好不悠闲!
天色暗了下去,耳边也不时传来欧鹭的啼叫……渐渐,欧鹭也叫累了,躲进了藕花丛,这位女子也有点累了,兴致也渐渐弱了下去,抬头一看,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这才想起了回家,那哪里才是回家的路呢?她有些着急了,划呀,划呀,不小心划进了密密麻麻的藕花从,找不着方向,再用劲地划呀,划呀……
“扑楞楞——”把一大群欧鹭都惊醒了,飞向那深邃的黑幕……
回答者: 292571151 - 试用期 一级 3-15 11:11
大家都说我词写得好,依我看来,我李清照是承蒙各位夸奖。我的一生经历了两个朝代,南宋和北宋。北宋时期,我很年轻,才25、6岁,与丈夫赵明诚作词、学画,日子过得十分的清闲,这不,朋友又邀我去河畔游玩。
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与朋友们坐在溪边的清风亭里一边观赏着优美的风景,一边与朋友吟诗作画,荷塘边,杨柳依依,迎风摇曳。
看着这美妙绝伦的景象,品尝着千年陈酿,我深深地陶醉其中,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株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没想到我如此不胜酒力,才喝了几杯,就酩酊大醉了,坐也坐不稳,只觉得自己的身子飘飘悠悠,仿佛自己来到了人间仙境。我又觉得自己真是快活似神仙呀!
不知不觉中,天已经渐渐暗淡了下来,直到自己的兴致被时间的流逝给消耗得差不多了,才想起自己该回家了。虽然自己披着棉斗篷,可夜晚不时吹来的风却让我感到有些冷。我独自摇摇摆摆地走上小舟。这时,我还有些醉意,早就把回家的路线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只好凭着自己朦胧的记忆前行。然而,自己摇橹的手却不听指挥,你让它往北摇,可是它偏偏和你作对,把橹往南摇;恍惚中,我竟然把小舟给摇到了藕花的深处。
Ⅸ 四字好词大全
1.自然美好类:三羊开泰 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大富大贵
气若幽兰、泽如时雨、澄心清神、怡然自乐、凤鸣朝阳、鹤鸣九皋、云兴霞蔚、百川归海、春和贻荡、百卉含英、枕流漱石、鸢飞鱼跃、冰壶秋月、春日暄和、山浓谷艳、兰秀菊芳、鸾翔凤集、赫日流辉、龙藏深泉、松竹含韵、绿静春深、兰蕙桂馥、浮翠流丹、花意竹情
Ⅹ 乘醉听萧鼓是什么意思
“乘醉听萧鼓”的意思是:乘醉听吹箫击鼓。
【出处节选】《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柳永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白话译文】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扬,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引导,旗很高,乘醉听吹箫击鼓,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廷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10)微醺胜百醉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1、《望海潮·东南形胜》创作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为见老朋友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着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2、《望海潮·东南形胜》鉴赏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着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