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格调是什么意思
意思:
1、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高雅。
2、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格调
拼音:gé diào
出处:《东方》第一部第四章:“她那特殊的细心、机敏与果断……都流露着指挥员英武的格调。”
朝代:近代
作者:魏巍
(1)人生格调图片文字扩展阅读:
格调的近义词:风格、作风、品格、风致。
一、风格
气度;作风:风格高。发扬助人为乐的高尚风格。
引证解释:徐迟 《井冈山记》:“但他讲了一个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人格,极为平凡的事迹,崇高的风格。”
二、作风
风格:他的文章~朴实无华。
引证解释:朱自清 《欧游杂记·威尼斯》:“他们也用鲜明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三、品格
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他近期和早期的绘画品格迥异。
引证解释:沙汀 《老烟的故事》:“为了尊重他那精细的品格,我特别邀请他到天井里去。”
四、风致
风味;风趣:别有风致。
引证解释:胡适 《<中古文学概论>序》:“一方面的慷慨悲壮,一方面的宛转缠绵,都极尽平民文学的风致。”
⑵ 你认为比较有格调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有情调的生活,大概就是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吧,比如弹琴、插花、茶道、饮酒吟赋......不为生存而为生活,不为苟且而为诗意,不为前程而为梦想,在我看来就是挺有情调的生活。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那么情调就是装点它的颜料。物质可以为情调锦上添花。同样是仰望星空,你在阿尔卑斯山或许能看到灿烂星河,而你在城市里就只能看到零星几颗。所以有了好的物质基础当然要去追求更高品质的情调生活,这两者并不矛盾的。至于奢侈品、装饰灯、高尔夫...恕我并不能联想到什么情调。
⑶ 关于格调人生的句子
一、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缺少自尊,没有思考上的独立,就缺少自主,没有人格上的独立,就缺少自信。
二、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计。
三、人长大后会越来越少去要求和责怪别人,因为我们慢慢学会了设身处地后,会发现每个人都很难,大家都是一边放弃,一边委曲求全走到了今天。
四、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五、粗茶淡饭不要紧,朋友散场没关系,兵荒马乱也无所谓,只要你拥有热气腾腾的灵魂,日子就不会差。
六、千万不要把自己软弱展现给别人看;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狼狈述说给别人听。因为根本没有人会觉得你很可怜,只会觉得你很无能,很没用。
七、所有的玩笑里,都藏着认真的话,而那些看似没有听懂的回应,大概就是再委婉不过的拒绝。
八、漫漫人生路,总要错几步,走不出昨日的坎,便看不见坦荡的路。
九、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别指望撞大运,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身上,任何时候都要靠本事吃饭。你必须拼尽全力,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十、喜欢在你背后说三道四,捏造故事的人,无非就三个原因:没达到你的层次;你有的东西他没有;模仿你的生活方式未遂。
十一、我们一生只需要去做三件事:知道如何去选择,明白如何去坚持,懂得如何去珍惜。
十二、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有有趣的人呢,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十三、不管是人生还是超市,都会重新洗牌的,会调换位置的。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好,能埋单就好。——张嘉佳
十四、如果有人伤害了你,不要去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他们根本没做什么让你成长,让你成长的是你的反思和坚强。所以感谢自己和陪伴在你身边的人就好。
十五、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决心走一条路的时候,就不要左顾右盼,风景再美也别流连,你应当清楚自己的目的,你应当清楚你心如钢铁地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在哪里,时不时给自己提个醒。
十六、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没有哪件事是不动手就可以实现的。世界虽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
十七、你必须得明白一件事,无论亲人再怎么安慰,朋友再怎么陪伴,在某一些时刻,你都只能自己一个人挣扎着站起来,去面对现实生活的磨难与考验。
十八、人生的路上,可能春风得意,也可能坎坷不平,生命的多彩就是经历了太多的冷暖交替,才能走向完美,过多的错落就像过眼的烟花,我们无法抓住,也无从拾起,终究会淡漠在风尘里。
十九、成年人必须明白的一个道理:多少鸡汤文都比不上一张钞票给的安全感。少一点矫情,多一点努力。你想过的那种生活,得自己去挣!
二十、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是上帝给的长假,这个时候要好好享受假期。突然有一天假期结束,时来运转,人生才真正地开始了。
二十一、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运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二十二、当你学会拒绝别人,学会以牙还牙时,他们反而会尊重你,甚至敬畏你。我终于相信了那句话:无情一点并没有错。
二十三、一个能把每一个今天过好的人,明天也坏不到哪里去。因为,对未来的真正慷慨,就是把最卓越的努力献给现在,珍惜当下的一切。
二十四、人的一生中,只要是一件正确的事,任何时候去做都是正确的。在正确的道路上,只有想不想去做,愿不愿意去开始,而从来没有早晚之分,没有什么借口,也不要有太多顾虑,想好了去付之行动就可以。
二十五、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颅,包容的海洋总是置身低处,真正有力量的人不怕身处低位,他们扛得了风雨、装得下委屈,懂得放低自己,才能拔高人生。
二十六、人生也就是一场梦,每个人都可能与幸福欣喜相逢。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就笑,你对着它哭它就哭。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一路微笑前行,悠然从容地老去。
二十七、生活有苦有甜,才叫完整;爱情有闹有和,才叫情趣;心情有悲有喜,才叫体会;日子有阴有晴,才叫自然。一生很短,不必追求太多;心房很小,不必装的太满。家不求奢华,只愿充满温馨;爱不求浪漫,只愿一生相伴。
⑷ 女人最美人生格言
女人最美人生格言:
1、没有香气的女人较好闻。
2、女人不喜欢善良的男子,可是她们拿自己当做神速的感化院,一嫁了人之后,就以为丈夫立刻会变成圣人。
3、我花了一辈子,就学会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4、女人较好的状态,眼睛里充满故事,脸上却不见冰霜。
5、女人较好的状态,村里有家,城里有房,车子会开余额够花。孩子不一定成才,但要懂事。爱你的人不一定优秀,但很顾家!
6、早安感性与理性共存,柔美与硬核齐飞—个女人较好的状态。
7、女人较好的状态,不卑不亢,不惧流言,静守己心从容的笑对人生。
8、正如爱美丽的女人,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才敢卸下自己伪装。
9、男人永远也不要伤害女人,不要在女人面前嚣张,否则,再爱你的女人,但凡一个小小的反抗,就足以恶心你半辈子。
10、我把青春投资在他身上,他成功了,也许会爱上另一个女人。他失败了,我一无所有。
11、浪漫是一种自我修养,是生活的格调。不管自己已婚未婚,什么年龄,总要保持有一种少女般浪漫情怀。
12、女人较好的状态就是,能花钱也能赚钱,当你盛装打扮的时候,取悦的不是他人而是这世间一限量版的自己。
13、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14、好男人经得起诱惑,好女人耐得住寂寞。
15、每天打扮的优雅从容出门,给自己带上不同的笑容。
⑸ 格调人生
当我第一次看到调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认为这个词语是描写妈妈的衣裙花边的。可后来我被告知这个词语是用来指事物的风的时候,我开始深刻理解起它的含义了……
⑹ 关于人生格调的材料和素材的作文
生命的格调应该是什么?有人说,人活着还是低调为妙,不去得罪人,更不让别人侵犯自己;也有人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何不轰轰烈烈大干一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且听一听以下几位的高论吧!
首先发言的是梅兰芳。他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在台上是女的,但我在台下可是男人。我自认为技法过人,后人评曰‘那一举一动,如同空谷幽兰,向人袭来;那忧郁的眼神,沾满潮湿的情感,生动灵趣。’但我处处留心,尽量低调,演戏如此,生活上也省去了不少麻烦。日本侵华时,幸亏我并未过于张扬,才未导致灾祸。我闭门谢客,就是为防止日本人找上门来;我留下胡子不再演戏,成为推托的好借口。如果问我生命的格调是什么,我会说,低调做人,认真办事。
冼星海听罢多时接过话茬:“我和你一样是搞艺术的,作为音乐家,如果日本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你还躲着藏着,一点忧患意识都没有,这还是中国人吗?日本人到处搞破坏,国家存亡,匹夫有责!所以我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以抒发心中的愤懑,表达对侵略者的憎恨,激起国人的反抗。作为有血性的中国人,自古都是文死誎,武死战,文人也有服效国家的方式,所以要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生命的格调是,激昂旋律,勇往直前!
一代伟人毛泽东抚掌大笑:“说得好嘛!你们二位都经历过抗战,对于生命的格调难得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诠释。我虽说是政治家,但更喜欢以诗人自居,算得是半个艺术家。我毛泽东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的国文老师说我的文章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可见少年意气之盛,也算得一个热血男儿。我弃笔从戎之初,毫不起眼,无人支持,但我并未消沉,直至差点被开除党籍,我也忍气吞声、韬光养晦。后来我领导井冈山起义、红军长征,这期间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于遵义会议时成为正确的领导核心,其艰辛苦难不言而喻。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谈及生命的格调,首先要在少年时满怀抱负,热情奔放,其次要在困难中学会忍耐与承受,并等待时机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生命的格调是什么?无数和哲人用他们的睿智和历史告诉我们:胜不骄,败不馁。守得云开见日明,该低调时就低调,该拼博时就抓住一切机会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⑺ 人生的主要格调是什么
有所自有伤
装点掩遮得用所用得笑己一悲乐切拥
快容
⑻ 纫秋兰以为佩的内容简介
《纫秋兰以为佩:束纫秋纪念集》内容简介:家父在2006年召集过我们兄妹四人开了一次家庭会,专题讲述了家世家事。我们作了录音整理,今大致以内容的时间为序,划为四块,分别作为这本纪念集当中“海上新人”、“荆棘文人”、“新民报人”和“一家亲人”的领首篇。当年在回顾性讲述时,家父也对自己和家庭的“今后”作出了判断、展望和交代。那一年,家父已近米寿,他对自己的状况还是信心十足,他表示并不奢望活过百岁,但“90岁应该没问题”。可是,就在90岁时,他的健康如其所料,“也许会有突发情况”,果被言中,无奈在医院卧床半年有余,终无再延寿,惟抱憾离去。
家父辞世后,文新集团、《新民晚报》举办了庄重的告别会和追思会,各级领导、报业同仁、文界友人以多种方式对他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尤在各媒体屡发纪念文字以示缅怀,皆令我们当儿女的感激不已,并产生将悼念资料汇拢成册,编一本纪念集出版的想法。在开始收集整理相关图文的过程中,我的深圳挚友胡洪侠提出新类的编纂创意:将纪念集拓展内容,调整结构,不搞成单纯悼念类的普通纪念集,而尝试做本可展示家父一生轨迹的传略型纪念集。于是,便在原先操作的基础上,再做新的素材增补和图文布局,终于形成了目前的这本具独特样式的纪念集。由此,纪念集所收的图片文字在序列安排上,皆视结构内容之需而执“多元”规则,或按历史时段,或顺刊发年月,或以主题归类,或照文体区别,或依作者辈分,或序姓氏笔画,全以尝试此纪念集之“独特”为宜。
这本纪念集的纪念价值自是不言而喻的。纪念集以家父九十年的经历为主线,选取其一部分代表性文选和领导、同事、好友、亲人等的回忆、追思、缅怀、评述文章为内容,借助其人生各时期工作、社交和生活的图片,努力客观、真实地记录家父的人生轨迹,梳理家父的人文奉献,勾勒家父的人品格调,以寄托众人对束纫秋先生的思念之情。所有的文字,所有的图片,都饱含着我们对逝者的缅怀,哪怕是家父自己留下的文字和图片,在我们选编的过程中,在我们阅读的反复中,也都会浓烈地勾起我们对他音容笑貌的怀念,对他言行举止的联想。
而这本纪念集的历史价值则更可另加珍视的,这不仅是对于我们“家人”而言,这对于我们“文人”、“报人”、“友人”而言,也是同样的。由于历史的原因,让家父的人生出离了纯粹意义上的“老百姓”范畴,使他在家庭里、在社会上的角色都抹上了“非普通”的色彩,也给他的人生历程灌注进了“非普通”的成分。当然,他虽然已不是“不见经传”的平凡人,但他也绝然不是“如雷贯耳”的闻名人,且他自觉秉持的始终是“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非普通”,就使这本纪念集又成为了对特定时期、特殊时代历史面貌、历史环境的“私家”史注,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纪念集里所有回忆文章的作者,都是历史事实的直接记录者,一手的、独家的、现场的、亲历的,都在提升着真与信的标杆;纪念集里的所有文字和图片,也自然成为了一些历史事情(也可能是事件)的重要的一角,或可靠的辅证,或有价值的资料与线索。
⑼ 用一幅画表现生命、生活、人生的意义
生活是一幅艺术迸发的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开端,更是整体造型艺术的基础;生活是一切旅途的源泉,更是理想付诸、意志落实、意境升华的平台。素描可以最直接地表达出一幅作品的思想、概念、标的;生活也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决定着一个人的认知、信仰、追求。素描的重点,在于结构和形式;生活的中心,立于框架和方法。宏观的整体美感正对照大局的正确规划;微观的局部写意同样呼应细节的关联衔接。一幅素描,绘尽生活百态;一幕人生,勾勒纸砚江山。
生活是一幅棱角分明的浮雕。浮雕给人以厚重敦实的印象、坚刻毅然的感觉;生活也同样需要画家以勇往直前的斗志、坚定不移的毅力去表现自己沉浸其中的作品。浮雕的棱角分明,正对应着生活抉择的明确性,雕板上每一道工序转折,宛如生活中的分叉路口,只有坚定信念,矢志不移,才可以雕琢出理想的印花;凸棱与阴影,又似生活中的高峰与低谷,只有坚毅面对,不舍不弃,才能够完整地提交一幅画卷。
生活是一幅千变万化的油画。油画可以给予画家最大程度的发挥,张力丰富,形式多样;生活馈赠给我们的,是最为广阔的舞台,个性鲜明,表现万千。正如油画挥洒出的厚重饱满的图像效果一样,生活中的个性化使每一个人的旅程更加丰富充实;诚然逼真描绘效果可以制造出丰富的机理艺术,鲜明的个性差异同样升腾出华美的生活格调;若见画舫中隐隐迷人的色彩光泽,又怎会不想到生活中熠熠生辉的个性亮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涂抹个性的颜色,渲染生活的色彩。
⑽ 人生格言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写文章应以确立意旨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
▓词句究竟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末事:非根本的、不重要的事情。
▓属意立谋,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命意构思,得心应手,以才力为主脑,以学识为辅助。
▓体者,文之干也;意者,文之帅也;气者,文之翼也;辞者,文之华也。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领总论》体裁是文章的主干,意旨是文章的统帅,气势是文章的双翅,辞采是文章的华表。即用比喻说明好的文章必须是体、意、气、辞俱备,并各司其责。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主脑:喻主题,中心。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立言:着书立说。本意:根本的中心的意思或意旨。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意:意向,意旨。乌合:无组织的暂时聚会。强调文章的意旨是统帅,是主脑,缺了它,那就会杂乱无章。
▓大凡作诗,必须立意。意者,一身之主也。
明·黄子肃《诗法》大抵作诗,必须确立意旨。意旨即如人的一身的主心骨。
▓未落笔时,先须立意。
清·蒋和《学画杂论》意:意旨,意境。
▓题目繁杂者,必辨其主脑,如散钱之有串。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一主脑:即主题。题目复杂的作品必须辨析其主题,因为主题就如把散钱贯串起来的绳子。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唐·牡牧《答庄充书》凡是写文章应以阐明意旨为主帅,以气势为辅助,以辞采章句为卫士。
▓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
清·魏禧《答蔡生书》道:道理,法则,规律。本:根本,指文章的根基、中心。文章写作的法则,就是必须先确立中心,好象树木一样,它的主干丰实了,那么其枝叶也就茂盛了。
▓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文章以意旨为主,而用文采来传播意旨。
▓意似主人,辞如奴婢,奴强主弱,呼之不至。
清·袁枚《续诗品注·崇意》把写作中意旨与文辞的关系喻为主与奴的关系,说明文 辞受意旨的驱使,倘颠倒了,就无法运作了。
▓文以意为主,以言论为役。
《金史·文艺传》役:驱使。文章以意旨为主宰者,而言论则受其驱使。
▓以意为主,以辞辅之。
清·王之祯《师友诗传续录》以意旨为主干,以文辞为辅助。
▓意则求其多,字唯求少。
清·李渔《闲情偶寄》意:意趣构思。字:文字表达。
▓文章犹舟也,舟之贵贱,不在大小华质,而视其所载者。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五华质:华丽的外表。比喻文章的优劣,不在于长短和文辞华丽,而取决于内容的蕴含丰实。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
清·李渔《闲情偶寄》贵于专一:重要的是专心而全神贯注,或单一而不杂陈纷乱。
▓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协调文辞融会意义,务必总提其纲领,使全文同归于一致的主旨。
▓作文如治兵,择械不如择卒,择卒不如择将。
宋·杨万里《答徐赓书》治兵:治理军事。用治兵先要选择将领,比喻作文要抓住统帅全文的中心。
▓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意:意趣,意向。旨:主旨。流:流散。
▓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
宋·范温《潜溪诗眼》老坡:指苏东坡。工于命意:擅长构思命意,确定主题。
▓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文意重在深远淡雅,不宜浅近浓艳。前者使人品赏回味,后者则易识。
▓诗文美者,命意必善。
清·姚鼐《答翁学士书》美:优美,美妙。善:美好,完善。诗文写得美妙的,它的构思一定完善。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文学的事业,在其内里能够充分抒发自己的心思和情感,而表现出来能够充分感染读者。这就是由于作者把思想与生活图景融合一致而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而已。
▓意境者,文之母也。
清·林纾《春觉斋论文》母:母亲,泛指能有所滋生的事物。喻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艺术境界,正是文章赖以滋生的母体事物。
▓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融彻:融通透彻。真味:本原的味道。作诗的奥妙之处,全都在于意境的融通透彻而又表现在声音言辞之外,这才是获得了诗的真味。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词以其达到的艺术境界为最高的标准,有了艺术境界,就会自然形成标高的格调,因而也就会有名句出现。
▓诗以意为主,韵为辅。
清·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意:意旨,意境。韵:音律。
▓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
唐·张怀瓘 《书议》翰墨:笔墨,文辞。深意:深邃的意旨。
▓气从意畅,神与境合。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气:气质,气势。神:精神,神韵。好的作品,要求气势顺从意旨而畅通,做到神韵与意境融会合一。
▓先意气而后辞句。
唐朝·牡牧《答庄充书》诗文的写作应先精思意旨和气质,而后磨炼辞句。
▓未造其语,先立其意。
元·周德清《作词十法》造:制作。诗词写作在锤炼语言之先,应当思虑如何确立其意旨。
▓语之所贵者,意也。
《庄子·天道》贵:崇尚的,看重的。语言之所以受人看重而珍贵,是因为它表达了意旨。
▓定意于笔,笔集成文。
汉·王充《论衡·书解》文笔受立意的支配,文笔积聚才能成文。
▓作文章,但多立意。
唐·王昌龄《诗格》但:只,仅。作文章,只是应反复考虑确立意旨。
▓意先而就辞易,辞先而就意者难。
元·王恽《文辞先后》就:归,从,趋。首先立意,而造辞迁就它就容易了,若先考虑文辞,而让意旨迁就它就困难了。
▓要当以意为主,辅之华丽。
宋·吴可《藏海诗话》要:重要,总(要),切要。写作总应当以意旨为主,而以华丽的文辞作为辅助。
▓凡诗、文、书、画,以精神为主。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精神:神采韵味。强调一切创作应以神采韵味为主。
▓嘲风弄月,虽工何益。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知道》嘲风弄月:指描写风云月露作无病呻吟的内容贫乏的作品。工:巧妙。益:裨益。
▓诗最可贵者清。
明·胡应麟《诗薮》诗最可宝贵的是立意清新。
▓诗清立意新。
唐·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诗歌清新是由于立意新颖,不落俗套。
▓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措词:行文说话选择词句。不俗:不俗气。
▓字字清新句句奇。
五代·前蜀·韦庄《题许浑诗卷》称赞诗歌写得字字清纯新颖,句句奇妙。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清·李渔《闲情偶寄·戒讽刺》传世:传授于世间。要写出能流传于世间的文章,作者必须首先具有能够流传于世间的心思。
▓欲作好诗,先要好题。
清·袁枚《答祝芷塘太史》命题:命定题旨,命定题目。作诗最难的是命定题旨,命题的高氏决定了诗文的优劣,必须慎重斟酌。
▓新诗魂奇异境生,更搜欧亚造新声。
清·康有为《与菽园论诗兼任公、孺博、曼宣》新诗开辟了不同于旧诗的奇妙异常的意境,还要吸收外来的文化创造出自己的新诗。
▓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汉书·艺文志》道:法则,规律,本性,人生观、世界观的思想体系,亦指封建伦理和政治主张。本:本原,根本。苟:聊且,只图眼前。有人违反而背离根本的道理准则,而用浮夸的言辞妄图博取众人的宠爱。
▓万变不离其宗。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宗:宗本,主旨。喻说话、做事、行文要紧扣住主题、中心。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
唐·白居易《新乐府序》系:依附,联属。一篇诗文没有固定不变的句子,句子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字眼,它们都依附于意旨,不依附于文辞。
▓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也。
唐·韩愈《送陈秀才彤序》学:作学问。道:封建伦理、政治准则或思想体系。文:写文章。理:道理,法则。
▓文以理为本。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写文章以阐述道理为根本。
▓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
宋·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三首之一》文章应当以道理为主体,道理得当而文辞又顺畅,那么文章就自然会超人而独步。
▓事随意转,理逐言深。
南朝·梁·萧绎《内典碑铭集林序》事:指材料。意:意旨。理:道理。言:讲说。
▓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
《荀子·正名》心:思想感情。道:义理。说:着述。辞: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