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可愛圖片 > 棘龍漁夫可愛的圖片

棘龍漁夫可愛的圖片

發布時間:2022-11-12 21:46:34

『壹』 這是什麼動物

帆棘龍

帆棘龍(Spinosaurus)是巨大的二足行走的食肉性恐龍。在拉丁文中spin是棘或針的意思。巨大的身體與霸王龍等長,但更重,長15米,重18噸。頭骨和下頜特徵顯示帆棘龍的頭骨長而低,鼻骨彎曲。鱷魚一樣的頜骨和牙齒。最顯著的特徵是背上支撐著一張皮膜構成的帆,帆棘龍因此得名。這背上的皮帆高達1.6米。對於背上皮帆的功能有較多爭論。帆棘龍不是唯一的背上具有皮帆的獸腳類。其他有帆的獸腳恐龍包括Acrocanthosaurus、Becklespinax,但這兩種龍的背帆比帆棘龍的小。帆棘龍產於埃及、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白堊世中晚期地層。

『貳』 棘龍和史前巨鱷誰更強,它們是霸王龍的噩夢嗎

棘龍:最長的食肉恐龍

棘龍(Spinosaurus),意為「背上長棘的蜥蜴」,生活在約一億年前早白堊紀的北非。棘龍是一種大型獸腳類恐龍,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獸腳類恐龍之一。

霸王龍與棘龍的骨骼復原圖對比

至於史前巨鱷,體重只有霸王龍的三分之一,就更無法與霸王龍相比了,別說霸王龍在河邊飲水,就算涉水過河,也沒有巨鱷敢招惹它。

『叄』 史上最強的恐龍有哪些

1、棘龍

作為十大兇猛恐龍之一,馬普龍的特點非常明顯,馬普龍雖然兇猛,但是身體並不大,甚至有些乾瘦,但它們的利器在於自己的牙齒,比大部分恐龍的牙齒都要鋒利得多。科學界對於馬普龍如何獵食一直有不同說法,科學家們都各持己見,但認同度比較高的說法是馬普龍喜歡群居生活,幾只馬普龍會一起合作捕獵,尤其是面對體型較大的獵物時,它們更會團結起來。

『肆』 埃及棘龍是最強大的恐龍嗎

我們以《侏羅紀公園3》中棘龍的復原為例,這條巨龍體長可達18米,站起來時棘背距離地面的高度達到了7米,體重將近14噸。這個體型遠遠超過了已知的任何一種巨型肉食性恐龍,也正是因為具有如此巨大的體型,棘龍毫無疑問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肉食性恐龍。巨身、長嘴、尖牙、利爪,這一切讓棘龍具備了最強的戰鬥力!

圖註:《侏羅紀公園3》中的棘龍,復原上還是有一些錯誤的,圖片來自網路

圖註:兩腳站立的棘龍,圖片來自網路

在棘龍強大的背後,實際上是一直以來化石的缺乏。盡管我們已經發現了大量的棘龍化石,但是卻從來沒有發現過棘龍的後肢部分。直到2014年,古生物學家研究了一隻保存了部分後肢的棘龍化石,然後發表了一篇爆炸性的論文:棘龍的後肢其實很短,比前肢長不了多少。所以最新的棘龍復原從原來的兩條大長腿變成了兩條小短腿。原來雙腳站立的高大棘龍現在只能以四肢在地面上緩慢行走,身高和身體強壯程度也大大縮水。

圖註:四肢行走的骨骼線圖,圖片來自網路

圖註:四肢行走的棘龍復原圖,作者:趙闖

棘龍的身體結構實際上更適合在水中游泳,捕捉魚類,而不是在陸地上追逐獵殺其他恐龍,它也由原來陸地上的狂暴巨龍變成了廢柴的水中漁夫。

圖註:下水游泳的棘龍復原圖,圖片來自網路

棘龍最新形態的復原讓它從神壇上跌落下來,棘龍不但失去了原有的爆表戰鬥力,而且由於其體型縮水,空有18米體長的棘龍體重與霸王龍相當,甚至還不如霸王龍。因此,棘龍也不再是體型最大的肉食性恐龍啦,在這里要恭喜霸王龍再回恐龍王的寶座。

棘龍身材與體型統統縮水,戰鬥力也嚴重下滑,但並不代表棘龍真的就是一個廢柴!作為一種體型非常巨大的肉食性恐龍,棘龍依然有兩大法寶,保證其具有相當的戰鬥力:

第一,棘龍的腦袋有1.75米長,比霸王龍還要長,但是嘴巴狹長。在它狹長的大嘴巴中長著兩排圓錐形的銳利大牙,其中最長的牙齒長度超過了22厘米,想像一下這樣一嘴牙咬在身上是多麼的恐怖!

圖註:棘龍嘴中長滿了尖牙利齒,圖片來自網路

圖註:棘龍的牙齒,圖片來自網路

第二,棘龍的手上長有大爪子,它的前肢長度超過2米,手上第一指爪子的長度更是超過了40厘米!這樣的大爪子,再配合著粗壯有力的前肢,同樣具有可觀的殺傷力。

圖註:棘龍的大爪子,圖片來自網路

圖註:棘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路

長著尖牙利爪的棘龍雖然在戰鬥力上已經不能與霸王龍、南方巨獸龍這樣的巨型肉食性恐龍媲美,但是對付大部分中小型肉食性恐龍和植食性恐龍還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棘龍的戰鬥力在恐龍中還是相當靠前的,畢竟它有巨大的體型、尖銳的長齒和彎曲的大爪子。

如果將棘龍放在今天的地球上,有能力殺死最大的陸生動物大象啦。

『伍』 古生物學家發布棘龍潛水的又一證據

聽說最近棘龍( Spinosaurus )又搞了一個大新聞,而且還上了《自然》雜志?

圖註: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

就在幾天前,古生物學家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肉食性恐龍水下覓食》(Subaqueous foraging among carnivorous dinosaurs)的論文,給棘龍長時間呆在水中(親水性)的觀點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第一作者是菲爾德自然 歷史 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Matteo Fabbri。


圖註:Matteo Fabbri(右一)與其他古生物學家在一起,其中左二是易卜拉欣,中間的則是保羅·塞利諾,他們都在棘龍的發現和研究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其實棘龍下水捕魚,整天泡在水中的觀點並不新穎,當2020年初棘龍的尾巴被發現和公布以後,它喜歡下水並且長時間呆在水中的習性就算是實錘啦,所以這次研究也算是錦上添花,而非顛覆認知。


圖註:棘龍的尾椎骨化石


圖註:根據發現的化石對棘龍尾部形態的重建


圖註:2020版棘龍復原

這一次古生物學家選擇的視角是觀察恐龍的骨密度,因為在動物之中,通常骨密度越高,就越習慣於生活在水中,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鳥類中的企鵝和哺乳動物中的河馬等等。


圖註:游泳的企鵝

既然想要獲得關於恐龍骨密度的材料,那就要切開化石看切面,於是切骨狂魔們的狂歡開始啦。古生物學家一共找到了380隻動物的化石和骨骼,而這些動物來自於291種動物,包括了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這些動物中就包括了棘龍,此外還有它的兩個近親,一個是似鱷龍( Suchomimus ),另一個是重爪龍( Baryonyx )。


圖註:研究中設計的動物骨骼及化石切片,真的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經過切骨、掃描、分析,古生物學家獲得了大量的數據。果不其然,棘龍的骨密度高達0.968.,和企鵝差不多,毫無疑問水性很好,是最喜歡呆在水中的恐龍。似鱷龍的骨密度是0.68,看來不喜歡玩水,平時都是像蒼鷺一樣雙腳站在潛水中捕魚。

重爪龍與似鱷龍外形相近,理應習性相似,可測算得到其骨密度的數據令人震驚,它的骨密度竟然也達到了0.9以上,顯然是白堊紀潛水俱樂部的新成員,大部分時間都會呆在水裡呢。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數據的支持,在論文中關於重爪龍的骨骼圖尾部的剪影變得好寬,這在水中就是推進用的「船槳」。


圖註:論文中出現的棘龍科動物的骨骼及輪廓


圖註:在水中游泳捕魚的重爪龍


圖註:歡迎重爪龍加入白堊紀潛水俱樂部

令人感到意外的不僅有重爪龍,還有許多恐龍的骨密度都讓人感到意外,比如哈茲卡盜龍( Halszkaraptor )。研究發現,哈茲卡盜龍的骨密度只有0.493,與其他陸生恐龍的骨密度無異,而它可是有「白堊紀小黃鴨」的外號的,所以至少有骨密度上無法支撐她是一種長時間呆在水中並且善於潛水的恐龍。


圖註:部分物種的骨密度,你能找到哈茲卡盜龍嗎?


圖註:哈茲卡盜龍的復原


圖註:哈茲卡盜龍游泳的復原


扯遠啦,還是回到正題哈!自從棘龍被發現之後,不斷有化石證據和研究表明它們是恐龍家族中的另類,是白堊紀的超級漁夫,而隨著槳形尾巴、可能帶蹼的後肢,氧同位素水平以及本次骨密度的研究,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棘龍擁有極高的親水性,是善於水下互動並且以魚類為主食的巨型肉食性恐龍。


圖註:棘龍真的不折不扣的白堊紀大漁夫啦



排版:江氏小盜龍

圖片及相關資料來自網路

『陸』 棘背龍以捕魚為生,為什麼還能輕松打敗霸王龍

史前世界中,有兩大非常知名的恐龍,一個是霸王龍,一個是棘龍。此處我們簡單的來分析一下二者的情況。

棘龍與霸王龍,都有各自的「粉絲」,喜愛一種動物未必要毫無科學依據的把它描述得十分強大,而應更客觀地去探索發現最真實的它。

『柒』 棘龍——逐漸散去的迷霧

棘龍跟似鱷龍、重爪龍等近親最大的特徵是那個跟鱷魚十分相似的頭骨,而將棘龍從它的親戚中區分開來則是那個極其顯著的背帆。這個背帆是由棘龍的神經棘組成,同時這也是「棘龍」這個名字的由來。

棘龍在分類上屬於獸腳亞目恐龍里的堅尾龍類並且作為棘龍科以及棘龍屬存在,而棘龍屬里包括了棘龍的模式種「埃及棘龍( Spinosaurus aegyptiacus )」和其他不確定種。

自從1912年被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並於1915年命名以來,古生物學家們對棘龍的發掘與研究總是帶來顛覆性的結果,棘龍的形象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沖擊著大眾的眼球。接下來就讓我們去了解下棘龍在古生物學 歷史 和近代研究中的一些里程碑。

上文所說的埃及棘龍的正模標本BSP 1912 VIII 19是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1912年在埃及的西部發現的。這個標本包括有一塊下顎骨,一些牙齒和脊椎,而部分脊椎有著極長的神經棘。

盡管這個標本相當不完整,但是古生物學家們已經能夠從尖銳的牙齒判斷出,這些化石屬於一種全新的且外貌奇特的大型肉食恐龍,雖然這些牙齒缺少用來切割的鋸齒且呈圓錐狀。

但是斯特莫和他的團隊並沒有辦法推斷出這種恐龍到底長什麼樣,因為這種恐龍背上的神經棘實在是太長了,此前還沒有發現過有類似結構的肉食性恐龍,同時這個標本也缺失了四肢的化石,這個缺失使棘龍的站姿成迷,完全不知道這種恐龍到底是兩足還是四足行走,爪子到底長什麼樣。根據當時對恐龍的研究,古生物學家推測棘龍也像其他兩足行走的恐龍一樣,有著跟袋鼠一樣的站姿。

不幸的是,這個標本在從埃及運回德國慕尼黑博物館的途中遭到了損毀,而剩下的骨頭則在1944年二戰盟軍對德國的轟炸中成為戰爭的受害者。



戰後,由於有關棘龍化石的記錄只剩下了斯特莫遺留的照片,對這種恐龍的研究一度停滯,直到70年代在摩洛哥地區發現了疑似是棘龍的化石,這種神秘的恐龍才重新回到古生物學家眼裡。

在當時,古生物學家們就棘龍到底是兩足還是四足行走有著極大的爭論。

1986年,一種頭骨跟棘龍相似並在後來被確定為是棘龍近親的恐龍的出土,為「兩足行走」拿下一城,這種恐龍就是重爪龍( Baryonyx )。

重爪龍的名字來源於模式種化石那長達30厘米的大爪子。這種恐龍出土的化石比起當時幾乎只能依靠照片來研究的棘龍要多出不少,甚至能夠確認它是兩足行走的動物,因此很多古生物學家就下意識地默認了棘龍也是跟重爪龍一樣,是兩足行走的動物。

隨後,恐龍在1993年《侏羅紀公園》(後面簡稱JP)的宣傳下,對流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恐龍逐漸走入了人們的生活。

棘龍也在這股潮流的帶動之下,於2001年,登上了大熒幕。在那一年上映的《JP3》里,一隻體型比著名的霸王龍還要巨大,性情殘暴,水陸兩棲的殺戮機器出現在了大眾的眼裡。

棘龍的形象復原是否准確暫且不說,JP里的棘龍形象已經成為一代經典,向這個世界展示了大型肉食恐龍不僅僅只有霸王龍,還有這樣一種長相奇異的恐龍。

然而古生物學是一門充滿變數的學科,棘龍的故事可不會止步於此。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棘龍的化石不斷被發現出來。在2005年,一個編號為MSNM V4047的棘龍吻部化石在摩洛哥發掘出來。根據當時古生物學家推測,這個標本可能是2005年為止發現過的體型最大的棘龍,體長可達16-18米,體重約為7-9噸。

最重要的是這個吻部化石有著大量的孔洞,而類似的孔洞可以在現代半水生鱷魚中發現。鱷魚的這些孔洞主要用途是感知水下的壓力,因此MSNM V4047的發現為棘龍水棲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即使對棘龍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人們對棘龍的形象仍一直維持在JP3的兩足殺戮機器,直到2014年由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Nizar Ibrahim)的一具在摩洛哥發現的標本的發表,這個形象受到巨大的沖擊。

這具化石編號為FSAC-KK 11888,是一具棘龍後肢化石。

相較於其他兩足行走的大型肉食性恐龍,例如霸王龍和南方巨獸龍,棘龍的骨盆比例較小,後腳的長度也相對較短。這些骨頭皆為實心骨,實心骨一般可以在那些需要在水裡控制浮力的動物上找到。爪子的形狀也相對扁平,對劃水可能有極大的作用。

FSAC-KK 11888的發現一下子將棘龍從JP3的形象轉變成為四足漁夫,這放在當時的古生物學界可謂是大地震。

不過也有很多古生物學家認為,這個標本很可能是一具拼湊起來的化石,還有些認為這種復原並不合理。話雖如此,棘龍的四足水棲形象從這時已經被大眾默認了下來。

真正讓棘龍形象一錘定音的則是最近發生的事。在2020年4月,古生物學家易卜拉欣發表了文章,公開了一些FSAC-KK 11888在2014年並沒有被發掘出來的部分,這些化石完整地展示出一條棘龍的尾巴。

首先這些化石包括36枚尾椎骨化石,而這些化石是來自FSAC-KK 11888這個個體的位置,這樣證明些化石是來自同一隻棘龍的。

同時這些化石的樣貌跟當年斯特莫在1934年描述的在埃及發現的棘龍尾巴化石是一樣的,由此可以說明摩洛哥和埃及兩地的棘龍其實是同一物種。

這條尾巴有著極長的神經棘,這一特點在恐龍里是前所未有的,而在現代動物里,一些水生的蠑螈有著極其相似的尾巴,這就意味著棘龍是長有尾鰭的!這樣的尾巴能夠給棘龍在水中游動提供相當大的推進力。

根據古生物學家們的模擬,發現棘龍尾巴在水中提供的推進力比一般大型獸腳類恐龍的尾巴大8倍,這一測試結果更加有力地證明了棘龍是高度發達的水生恐龍,再加上在幾個棘龍化石發掘地發現的其他動物例如各種魚類和鯊齒龍等肉食性恐龍,古生物學家們能進一步還原出早白堊紀時期的生態從而讓棘龍變得更加真實。

不過棘龍的前肢目前尚未找到,古生物學家們並不能完全確認棘龍是否是四足行走,所以我們離見到棘龍完整的面貌還有一段距離。

相信在學者們不斷發掘之下,我們總有一天能夠像霸王龍一樣,見到這位水生王者的完整身姿。


本文作者: 黃澤熙

STEAMCorner 蒸汽角 古生物項目課程設計及講師

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生物系古生物學專業

艾伯塔古生物實驗室負責化石修復工作

溫哥華動物園和埃德蒙頓動物園從事動物保護

SC線上科學項目《一塊穿越了9500萬年的神秘化石》的設計者和主講老師

『捌』 被稱為恐龍第一的棘龍有什麼本事

人說:棘龍是史上最強的食肉恐龍,因為它有著最大的體型,也有的人說:棘龍不過就是一個只會捕魚的“漁夫”而已。兩種說法都有著大批的擁護者,那麼,這兩種說法究竟哪個靠譜呢?真實的棘龍在恐龍時代的定位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棘龍是已發現的恐龍中,體型最大的肉食性恐龍,所以它能擔當起“恐龍第一”的稱號,其次,棘龍並不是只會捕魚的“漁夫”。

『玖』 棘龍是恐龍之王嗎

棘龍是恐龍之王。

以《侏羅紀公園3》中棘龍的復原為例,站起來時棘背距離地面的高度達到了7米,體重將近14噸。這個體型遠遠超過了已知的任何一種巨型肉食性恐龍,棘龍毫無疑問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肉食性恐龍。巨身、長嘴、尖牙、利爪,這一切讓棘龍具備了最強的戰鬥力。

棘龍頭部如上龍或鱷魚,長條形,適合捕魚,捕魚時會把嘴伸進水裡,然後然嘴巴上的小孔發送輻射源感知獵物的存在,科學家認為這和鱷魚的頭骨有著相似的特徵。

特點

棘龍的後肢其實很短,比前肢長不了多少。所以最新的棘龍復原從原來的兩條大長腿變成了兩條小短腿。原來雙腳站立的高大棘龍現在只能以四肢在地面上緩慢行走,身高和身體強壯程度也大大縮水。棘龍的身體結構實際上更適合在水中游泳,捕捉魚類,而不是在陸地上追逐獵殺其他恐龍,它也由原來陸地上的狂暴巨龍變成了廢柴的水中漁夫。

『拾』 棘龍是恐龍之王嗎

棘龍不是是恐龍之王。

霸王龍才是恐龍之王,其身長超過14米,體重高達14.85噸,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堪稱史上最強大的食肉恐龍,超越過去發現的所有肉食性恐龍。

棘龍是現代目前已知的最大的一種肉食類恐龍,化石於1915年在埃及被挖掘出,據科學家挖掘出的化石發現,它的最高體長能達到20.7米,而腳到地面的高度也有270到400厘米,預測最重的體格為26噸。

棘龍的簡介

棘龍大約生活在1.13億年前-9300萬年前,白堊紀中期時的非洲北部沿海地區,到21世紀那裡早已成為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

但在當時還是大片植被茂密、食物充足的河口三角洲,與棘龍分享同一片土地的,還有鯊齒龍等食肉恐龍,不過它們因棘龍屬半水生恐龍,很少跟棘龍搶食。

閱讀全文

與棘龍漁夫可愛的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愛小熊圖片簡筆畫 瀏覽:209
一身黑衣服男圖片 瀏覽:597
如何吐槽實物與圖片不符 瀏覽:688
摩托車服裝圖片和價格 瀏覽:33
小學生發型圖片女 瀏覽:71
動漫五人圖片 瀏覽:181
科比所有衣服的圖片 瀏覽:178
真實中年男生頭像圖片 瀏覽:58
160身高90斤健身女孩圖片 瀏覽:71
發朋友圈帶圖片怎麼發 瀏覽:109
穿背帶褲男生圖片 瀏覽:858
word中插入兩張圖片來回移動 瀏覽:320
名牌包包店圖片大全 瀏覽:564
世界最貴的女生圖片 瀏覽:787
二次元側臉圖片女生 瀏覽:966
寵物豬可愛圖片寵物豬品種 瀏覽:145
紅衣服古風女生圖片 瀏覽:938
衣服圖片簡筆畫男生 瀏覽:683
奔跑的動漫圖片 瀏覽:664
如何關閉圖片分頁閱讀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