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可愛圖片 > 書法圖片可愛萌

書法圖片可愛萌

發布時間:2022-11-27 07:47:35

『壹』 兒童軟筆書法作品欣賞

兒童書法作品,到底那少年兒童么創作出來的書法作品到底是何等可愛的書法作品。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兒童軟筆書法作品欣賞,希望對你有用!

兒童軟筆書法作品欣賞

兒童軟筆書法作品圖片4

改進書法教育的對策分析

1、完善已有的教學體系,以書法教育為陣地增強學生道德修養。教育的目的旨在教書與育人的共同推進。傳統書法教育往往將教育重點僅僅放在對書法技藝的講解上,而對於書法文化的傳授注重不夠。因此,在完善已有書法教學體系的同時,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格教育因素,把技能水平訓練和道德修養提升結合起來。例如在書法的學習過程中,在講解顏真卿的“顏體”時,可以把顏真卿的書法技藝,與他對大唐的精忠報國、不畏犧牲的人格魅力結合起來,教導大學生們要學習書法,首先學會做人;在講解蔡京的“瘦金體”時,點明其雖然技法自成一格,但是由於賣國求榮,陷害忠良,最終只能被後人唾棄。

2、培養大學生學書興趣,以書寫體驗為途徑促進學生自我調適。任何成功的教育,都需要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建立互有反饋的橋梁。以往書法教學比較重視教師的講授。受教者往往在被動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要改變這一情況,需要將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育向互動型教育轉變,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由被動變為主動,增強他們在書法教學中的存在感,在體驗中提高和培養大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使得他們在書寫時並不覺得對書法的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審美的愉悅,從而獲得一種內心的享受。

3、營造高雅校園的文化,以校園藝術活動為依託豐富學生生活。在注重課堂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在學生的業餘生活中以其喜聞樂見的方式滲透書法教育。比如可以與校園文化藝術節聯系起來,通過舉辦校內外書法作品展覽、書法藝術講座、與書法名家面對面交流等校園藝術活動,使以書法藝術為代表的高雅文化佔領高校主陣地。同時還可以以社團、協會為載體,傳播書法藝術,努力塑造提升校園的人文氣息。讓大學生在接受藝術美的感染和熏陶時,自覺抵制一些低俗事物的影響。

『貳』 2021年牛好看圖片可愛,2021最火牛氣沖天的頭像有哪些

提起2021年牛好看圖片可愛,大家都知道,有人問2021牛年書法落款怎麼寫?另外,還有人想問2021新年祝福語大全簡短牛年,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2021年什麼時候開始屬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最火牛氣沖天的頭像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年牛好看圖片可愛

1、最火牛氣沖天的頭像,如下圖所示:

2、最火牛氣沖天的頭像,如下圖所示:

3、最火牛氣沖天的頭像,如下圖所示:

4、最火牛氣沖天的頭像,如下圖所示:2021牛寶寶卡通頭像。

5、最火牛氣沖天的頭像,如下圖所示:

6、最火牛氣沖天的頭像,如下圖所示:2021年牛年圖片大全好看。

7、最火牛氣沖天的頭像,如下圖所示:2021最火的牛圖片。

牛年紀念幣的設計好看嗎?

2021年牛好看圖片可愛:2021牛年書法落款怎麼寫?

牛年紀念幣的設計很是靚麗呀,妥妥的滿足顏狗的需求啊!准備購買呢

最牛的祝福語2021年牛可愛卡通圖片大全。

年最牛的祝福語2021運氣爆好卡通圖片。

1、新年開運:!除夕到了,祝你樂觀向上,勇當幸福先鋒!祝你微笑進取,所有夢想成真!祝你萬事如意,牛年鴻福吉祥!轉發大吉!

2、祝身體康佳賽蒙牛,美女飄柔多聯想,生活富康樂百氏,事業捷達步步高,財源強生騰新浪,股票長虹冒紫光。牛年萬事順意,平安幸福!

3、給你一碗蜜,裡面加點糖,最後加入鹽,分開是鹹的,見面是甜的,最後才知一切是幸福的!牛年大吉!

4、平安皮兒包著如意餡,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樂、兩口幸福、三口順利,然後喝全家健康湯,回味是,余香是祝福。牛年萬事順意,平安幸福!牛年牛氣沖天可愛圖片

2021年什麼時候開始屬牛?

5、爆竹聲聲辭舊歲,帶走昔日的煩惱;煙花簇簇耀夜空,照耀前程的輝煌;春聯副副貼門牆,期盼來年更美好;佳餚美味端上桌,新年團聚樂淘淘。條條送祝願,祝你新年快樂家團圓!2021年動物圖片。

6、白雪,下與不下,這也是個新年;老家,回與不回,心總是有掛牽;年飯,豐與不豐,總是要吃的;,發與不發,我一直祝福您!牛年萬事順意,平安幸福!

以上就是與最火牛氣沖天的頭像有哪些?相關內容,是關於2021牛年書法落款怎麼寫?的分享。看完2021年牛好看圖片可愛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叄』 學生軟筆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不少學校有開設書法課程,目的就是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練習書法寫字。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學生毛筆書法作品,希望你們喜歡。

學生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學生毛筆書法作品圖片5

毛筆書法臨帖的四字秘訣和十大臨帖技巧

在選好自己喜歡的字帖後,接下來就是照著字帖去臨帖,那麼,究竟如何臨帖呢?怎樣臨帖才是正確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臨帖的技巧可以幫大家樹立一個正確的臨帖認知以及培養良好的臨帖習慣。

1、靜

包括人靜心靜,臨帖前,須端正坐姿,腰自然伸直,膝與肩同寬,身離桌一拳頭,這樣血脈通暢,清氣上升,濁氣下沉,精神飽滿,神閑氣定,心無雜念。這是練習書法第一要領,也許書法有健身功效也與此有關。

2、近

是指把字帖盡量放到離下筆處最近的位置,這樣才能看清筆畫輕重及位置,還便於臨寫的字與字帖對照,及時發現問題,初學者應強調形似再追求神似,不要以臨得不似而強說自己是意臨。

3、慢

就是臨寫速度要慢,這個慢是相對而言的,寫得慢才能寫得似,初學者應放慢速度臨寫,但要注意慢而不滯,等熟練之後再適當加快速度。

4、准

即筆畫粗細、位置准確。這點須在前面三個條件下才能做到的,初學者須先達到形似之後逐步掌握書家書體特點,掌握規律,每個筆畫的輕重長短、結構疏密的比例應與字帖一致。(建議臨寫的字與字帖中的字大小接近)

一、臨帖是在臨什麼

我們入門學古人的時候,就是把古人的規矩擺在了桌面上,臨帖就是學規矩,而不是別的。

在臨帖中你要弄點輕重、虛實、濃淡、正欹出來,這些都是微觀變化,是情緒化的東西,而宏觀的東西不能沒有,這是關鍵,否則就沒有從理上去處理它,讓人一看就不合規矩。因此外形的東西從理,也就是說,字的外形、結構、筆畫的位置等從理,從字理,即中國漢字的字理,反映的是規則和法度;而筆則從書,反映的是趣和味。

這是兩個原則。外部形態的東西是一目瞭然的,合不合規矩一看便知;用筆則是書法本體的東西,粗細,放收,快慢,墨的濃淡,都是書法本身要求,決定字的味道,用筆不同決定趣味不同,而字形結構是理性要求,是中國漢字的形體美要求,必須嚴謹,無論行書還是隸書,這是書法的基礎,這是兩個不同的原則,臨帖就是在學習這種理法和原則。

二、目前的訓練你要干什麼

如何去臨。無論哪種帖子,拿來後你不管如何取捨,訓練時要針對你所取的東西,形成一種科學的訓練模式,要有目的性,用研究分析的方法,去反復實驗、繼承與鞏固。筆畫不能單一化,簡單化,不能單薄乾枯,要立體圓潤生動,這就要求你找出同一筆畫無數種不同寫法,加以對比模仿融合提煉,在對比中找出共性與個性,找出同一筆畫的不同形態與表現手法。創作時把碑上的字形拿過來,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現,也就是用古人的字形,但不一定用他的手法,創作中手法決定風格,手法變了風格也就變了,而手法是非常多的,張遷、鮮於潢相類是一種,禮器是一種,而曹全又是一種,創作時把它們用於同一張作品中,那你就是大腕。訓練時像這樣有目的的去一個個的解決問題,那麼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沒人能追得上你。因此,訓練就是要有思想性、要有目的性的進行取捨。

要想比別人取得更大的成績,你必須有不同於別人的思想,在這種不同思想和理念的前提下,再選一個不同於別人的方法,確定一個科學的訓練模式,然後你才會有不同於別人的結果。也就是在用腦子寫字而不是用手。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分析自己的症結所在,頭痛治頭,但如果是由腳氣引起的頭痛,就應先把腳氣治好,對症下葯,比如說你們學草書的,應該先學行書,通過行書練技法,使轉、提按、收放、筆畫之間呼應、上下字的連帶關系等等,練好之後,草書就只是個草法問題了。草書嚴格講不是學來的,因為從它生成的原始狀態看就是一種極度情緒化的東西,由行書提練字形、用筆和手法,是一條正路,這是個方法問題。

三、寫字不在於多而在於對,不在於法而在於理,要過單字關,不能只抄帖。

行書的技法是上一筆管著下一筆,下一筆接著上一筆,你的寫法是這個不管那個,那個不管這個。行書的上一筆是下一筆的起筆,下一筆是上一筆的收筆,行書在筆畫上已經把楷書一筆一畫的概念破壞了,可能是三個或五個筆畫變成了一個筆畫,每一個筆畫之間都有內在的聯系,相互管著,因此,寫字不在於多而在於對,不在於法而在於理,你寫得行書理不對,法上才出了問題。

草書更是如此,比如這幅《書譜》的臨作,他的臨帖的思路、觀察力以及把握帖的能力都很高,但不是很熟練,學草書時要注意草法,特別是一些典型符號的練習,一定要強化練習,專門練習,一個符號半個小時應能解決、吃透,能用後半生,何樂而不為,但書寫時要注意變得自然而不是疆硬。

還有一個現象,臨帖者往往追求數量,對一個帖,不停的重復臨摹,而不去動腦筋想,形成抄帖,這樣很難進步。一些誇張的用筆一定要去掉,那是他的個性所在,像這種誇張顯得很空,不學。每一個字要熟練,先向象里寫,再往熟練寫,再背臨,要學會過單字關,不能只抄帖。你現在要換一種方式,一個字寫五、六遍即可,照著寫兩遍,一定要往像里寫,然後找感覺,比如背著寫,看能否記住,再進行用筆的動作訓練,從速度、虛實、比例等方面提煉著去寫,有針對性、有目的的去訓練,把每一個字都寫透它,也就是從生到熟到背到各種轉換,不斷提煉,最後放開去怎麼寫都高級。

四、核心的東西是永遠不變的

書法核心的東西是永遠不變的,字再怎麼寫,關鍵的部位要控制住,關鍵部位之外的誇張你不用管他,要靠中間部分來決定中國方塊字,任何一個都是這樣。凡是誇張的筆畫都不是受控制的,不規矩的和不受限制的,古人字形的變化是哪兒來的,實際上是允許誇張的筆畫誇張程度的不同引領了風格的不同,同樣是在方塊中,不同的碑、不同的帖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就是形式美感,其共性部分基本的結構是死的,而只有細微地方的變化,這是一個原則,方塊內的不動,而決定字的風格的就是那些可以細微變化的地方誇張的不同,這是一個基本規律。

有的字為什麼老寫不好,就是內在的筆畫沒有寫好,內在的部位可以粗細不一樣,大小不一樣,但都必須擺勻它,你可以誇大或縮小比例,但必須寫勻,要求趣味和變化,必須先有這個理,掌握了這個理再去變化,比如這個“張”字,我們畫一個方塊,方塊內的部位是核心部分,是不變的,把“弓”和“長”的某些筆畫在方塊內部變一下,增加些趣味,不就變成張遷或是鮮於潢了嗎,如果“弓”的第二筆橫畫和第三筆的彎鉤向左誇張一些,再把“長”的橫畫和捺向右誇張舒展一些,這不就成了禮器或者是曹全了嗎,以此類推,其它字也是這個道理。因此,臨帖方法要變,觀察的方法要變,思路要變,訓練的模式也要變。

五、要學會意臨。創作時要活學活用

寫對聯字寫得這么大,筆畫要加粗,原帖上的筆畫粗細是如此,但你把字誇大了五倍、十倍,而只把筆畫誇大了兩倍甚至不變,這不行,搞創作要活學活用,創作時要有一些調整,比如這個“畫”字,上邊輕,中間加粗,然後下邊要突出禮器碑的風格,這樣才行。

你的臨帖中缺少一個意臨的過程,照著寫要往像里寫,背著寫要往熟里寫,然後再照著寫時往不像里寫,雖然不像但怎麼看還都像,然後再怎麼看還都不像,在似與不似之間。我們在消化古人的時候,這種像與不像就不是一個表面的像與不像,而是一個精神和原則的像與不像。也就是說你缺乏一個環節,臨帖時沒去進行意臨消化,當然,這個消化也有個方法,比如說這個“膠”字,臨熟了之後你就去消化它,比如在虛實、濃淡、趣味上增加,你看,寫完了,像么,絕對不像,不像它具體的每一個筆畫,但是美感還是它,不管你如何去變,只要這里用點去處理了,都還是它。這種不像是微觀的,像是宏觀的。一定要弄懂原理,直接照搬古人沒用,照搬古人是沒腦子,你只是古人的手不行,你得是古人的腦子才行。要站在古人的基礎上去把古人的原則借鑒過來,原則、方法、標准、規律、基本技法等借鑒過來以後,你自己要做一個加工廠,要思索、研究、試驗,而科學的試驗、合理的試驗,才能是有效的試驗,這樣用在創作上才行。

六、不要把字工藝化、模式化,要恢復它的自然狀態

古人寫字不是在搞創作,傳統文化是按儒家學說走的,儒家推崇禮,說話辦事要有分寸,走路要有姿勢,干什麼都要行個禮、講個法,那叫一種制約,封建統治就是由統治者確定的那種制約太多,而且中國書法的發展從來就沒離開過統治者的意識,所以南北朝統治者多,魏碑就五花八門,皇帝推崇王羲之,1700多年來人們都知道王羲之的字好,這都是以統治者的意識為轉移的,那麼,它追求的美是什麼美呢,不是追求怪異的美,而是端莊的、和諧的美,端莊的美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庄嚴、肅穆,和諧的美就是虛實輕重等書法的所有變化都在陰陽的學說當中,和諧來自陰陽的協調。所以,陰陽的協調是書法的味道,而端莊、嚴謹是正大氣象,是書法核心的東西。

為什麼很多人搞書法不能成家,就是他們認為搞書法是自己的事,“我就這么寫,只要我覺得好願意咋寫就咋寫”,其實,人寫字如果寫到沒想法了,全是古人了就高尚了,因此書法是個大文化。張遷碑的趣味是在字形上,在好玩上,在筆畫位置的錯落上的變化,不是筆勢上的變化,而是字形結構上的變化,是比例上的破壞和筆畫位置上的破壞,而不是筆勢上的事,曹全是筆勢上的而張遷不是。弄清這點,在寫的時候就要把這種自然狀態還原。

曹全碑

另外,隸書本來修飾美感就強,沒有必要再去增強這種形式美感,不然就會把字工藝化、模式化。隸書的高級程度應是把形式美感弱化,而不是強化這種形式美感,要完全變成一種自然的書寫狀態,增加用筆在紙上的平緩,在平緩的同時增加彈性,就像音樂一樣,有快慢、緩急、輕重、強弱。當今書家多是在用一種模式書寫,這最麻煩,可能一時出彩,但這種出彩三年也維持不了,就是只注重形式美感,模式化了。像鮮於潢,碑陰變化變得越來越純朴,越來越單純,什麼是朴實,就是直來直去,就是簡單,簡單得沒想法,這種朴實咋一看沒想法,而你如果去聯想,想法可又就多了。因此,真正的藝術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成熟狀態,成熟狀態完全是理性的、規則的、法度的;另一種就是非理性的,藝術發展到沒成熟,有法式但不嚴謹,就像小孩走路,他還走不利索,但是他走那幾步特可愛。

我們現在就追求藝術的理性的、嚴謹的、規則的東西,他作為一種規范性,規定著本體的屬性,像正大、端莊、肅穆。但藝術半生不熟的勁和不加修飾這種勁,是藝術的趣味、境界、味道。兩歲的小孩做一個動作成熟嗎,不成熟,他說話,主次混亂說不清楚,但你就覺得他那個動作和說得話有味道,好玩,可愛,這就是你追求的由不成熟、稚氣所反映出的一種東西。我們的眼不能老盯著當代書家,而應多臨帖,從碑帖中去尋找和恢復其自然狀態,像高密出土的《孫仲隱碑》,雖然說規模小一些,但內容朴實以及它那可愛勁,在漢碑當中是高級的。

高密出土的《孫仲隱墓誌》

清人隸書,最大的貢獻就是把碑的刻字變成了墨跡,把刻出來的字變成寫出來的字了,書寫性本身就是一種還原途徑,這是清人唯一的東西,再一個,像鄭谷口的機靈勁、陳洪授的放浪勁、鄧石如的平和勁,趙之謙的結實勁,俞曲園的溫潤勁等趣味性的東西都可學,但真正的法則還要學漢,字法還是得從漢碑中來,也就是最終的原則把握還是要學古。

七、碑陰與碑陽-趣味與法度的互補

漢碑分碑陽和碑陰,其背景知識對我們讀帖和臨帖有很大幫助,帖上的東西你要會看,碑陽是正文,是給別人看的,碑陰則是說明,古代人刻碑永遠都是正面規范、嚴謹,而背面隨意、沒那麼多限制,對外的碑陽是規矩的,到陰面時就不講究。

東漢《鮮於璜碑》的碑陽

碑陽面寫正文,碑陰面則是一種說明,比如誰出的錢,誰刻的字等;還一種是正文寫不下就往碑陰寫,像禮器碑,字太多連碑的側面也用上了。碑陰一般都是韻文,四字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對刻工來說也是一種體例,漢印從刀法上有兩種,一是嚴謹的,還有一種是急就的,如將軍印,臨時定的,必須馬上鑿出來,不加修飾,形成急就印。

碑陽的正文講究,刻工刻得也講究,到了碑陰,寫得不講究,他刻得也不講究,寫得隨意刻得也隨意,這種講究與隨意也反映的是一種刀法。因此,要把碑陽的東西方當成規范、法度,把碑陰的奇趣當成變化的手法,研究學習碑陽時是為了取法學成規矩,其筆法的嚴謹、講究、細膩,起筆、行筆、收筆等規范度都是碑的極致,而學趣味一般學碑陰。前邊法度嚴、趣味差,死板,後邊法度差、趣味妙,兩者正好互補。碑陽的規則法度雖然死板,但他也告訴你一種變化意識,這種意識雖然不如碑陰顯得活潑、輕靈,卻可用碑陰的起收筆的狀態去改變碑陽里的那種狀態,用後面意的東西去化前面法的死板。而一味的誇張,一味的加粗,其實不是變化,只是讓人看到我們思路上的一種混亂和模糊。當你理解了這些,就會在臨帖時學到碑陽的嚴謹法度,規范技法,又會學到碑陰的率性個性,藝術趣味,兩者結合使作品莊重而不呆板,輕靈而不輕浮。

八、臨帖上不能出問題,創作上永遠都保持一種向上的狀態

繼承與創作,臨帖就是在繼承,能消化的去臨,有目的、有思想的去臨,臨完了那就是古人的第二次創作。有點成就的那些中青年書家,為什麼三年、五年就沒了,他用功的時候,夾著尾巴做人,開始投稿的時候,甚至能找八百個人看,請教,好歹上了一次、兩次,自己成了,再投稿時也不找人看了,然後自己的習慣手法也出來了,按自己的習慣去寫,古法就少了,再寫古法更少了,習慣更多了,再寫古法基本上沒了,全剩下自己了,然後怎麼投稿也上不去了,到了明天就開始罵街了。書法界連續五年獲獎的,連續五年站在創作前頭的這樣的人相當少,基本上是三、四年就沒了,能堅持十年,創作上每次都上,這樣的人極少。

二十多年以來,八十年代成名的書家留到現在創作上依然站在前列的有幾個?一巴掌也不夠;九十年代成名的書家留到現在的,你能數上十個算不錯了,為什麼?都是在臨帖上出了問題。中國歷史上的藝術家,先不說藝術大師,只要是在歷史上能留下的藝術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從出道開始一直到死在創作上永遠都是一種向上的狀態;二是他所有的創作,包括個性的張揚和他自己面貌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傳統基礎上的一種升華,而不是破壞了傳統的模式;三是所有的藝術家都是有思想的,不是玩字體的,而是玩思想玩理念的。

如果要成為大師,那還是要有見地的,有身份的,在書法界、藝術界始終都是最活躍的,而且是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藝術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人物,那就是准大師,而且從一出道開始一直到老始終處在藝術發展的風頭浪尖上,他是風雲人物,引領著創作一輩子,再加上社會地位,獨到的理論,而且他的思想、理念永遠在別人前頭,像張大千、齊白石、李可染、陸嚴少、黃賓虹,哪個大師不是這樣。因此,要用規則武裝頭腦,要用一種信念去科學的分析、科學的訓練和總結,該取的取,該舍的舍,要有目標。別人弄過的咱會了,別人沒弄過的咱永遠不去想,不行;你要弄出個別人沒弄過的,讓他老跟著你跑才行。

九、通過學習去理解法和意的東西,從而獲得一種原則

對米芾的臨習,看米芾的這個“奉”字,從方向上,第一筆稍微往上去,第二筆往下來,第三筆又往上去,這三個筆畫的運行正好是三個不同的方向,方向上互相交叉,這是筆的運動方向,那它是否就是單純的往上或者是往下呢,還不完全是,往上的同時還有點往下闔和感覺,是裹著筆的,三個筆畫都是如此,所以它把這三個運動方向裡面又增加了內在的東西,總體往上還往下,總體往下還有點往上,每一筆都較著勁,就像我拉你過來,你不得不過來但還不想過來,綳著勁,這就是由筆畫的限形產生的彈性,一種力度。

前者往哪個方向行筆反映的是方向知識,而後者“綳或擰”的裹筆反映的是內在的一種勁,什麼叫作合理,一個是把筆的方向寫出來了,一是把這種勁寫出來了,彈力和勢寫出來了,也就把意寫出來了,至於長短寬窄不是主要因素。因此,這是一種技法要求,而這種技法告訴你的不僅是一種運動狀態,更是一種生命狀態,所以,要把字寫活,寫出一種生命狀態,是一種活的東西,喘氣的東西。如是,只要把這種筆勢寫出來了,怎麼寫都是米芾,為什麼,就是它用筆和習慣、用筆的手法、曲直的控制、還有這種筆勢,整個和米是一致的;而如果換一種手法,比如這個地方是誇張的,這個地方也是裹著的,這就不是米而是顏了,即便是顏,那麼它與米有沒有關系?只不過顏這種裹著筆的東西多,而米裹的東西少而已。

顏的風格是圓轉筆法、篆籀筆法多於米,而米的圓轉少而且更加含蓄,他更多的是一種霹靂啪啦的折筆和切筆等,所以顏的字內含、圓潤得多,而米則是勁捷和峭拔得多,因此,藝術的風格是靠筆法決定的,在某一方面稍微一誇張就成了顏了,把某一方面稍微一強化就成了米了,它是一種筆勢的改變,我們應特別關注這個勢字,就能把意表達出來,也就是把它的結構原則用上,又在你筆下得到一種強化。

我們在學習真正關注的不是技法,而是關注它的理念、理法和原則,我們臨帖不是拿起筆就抄,甚至於還哼著小曲,這樣你能寫好嗎?我們所有人寫字上的差距是怎麼產生的,那就是寫得特別好的人他絕對是研究它的專家,不斷的進行研究、分析、試驗、歸納,再試驗、再總結,是在通過字形結構,包括筆勢、字勢等的研究去獲得一個原則,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臨帖,而不像有些人所謂的臨帖只是抄了一遍內容,其它的要素與帖一點關系也沒有。所以,現在臨帖的點不對,感覺寫得像的時候老師不一定說好,寫得不像的時候老師不一定說不好,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好壞關鍵不在於像與不橡,而在於合不合理。

十、神采為上的關鍵--由動態的勢去把握字的生命狀態

對勢的重要性,臨帖不是要你臨的多像,而是取其外在的態勢與內在的品格,技法告訴你的不僅是運動狀態,而且是一種生命狀態。對於書法,明眼人特別注重勢,也就是運動狀態的把握,民間寫字,一般都是看字形、結構,而從專業上講,則不是關注其字形結構而主要是關注字勢和筆勢。

王羲之《蘭亭序》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蛇”勢,主要是說一種勁或架勢,一定是一種運動狀態,人有某種勁或架勢,它反映了人的某種心態,字有某種勁或架勢則反映了這個字的神采,表象反映出一種運動狀態,卻告訴你一個內心的東西,同時也就給某一筆畫或某一個字賦予了一種品格。這也就是要把字寫活,寫出一種生命狀態,喘著氣動起來,比如米芾的這個:“勝”字,左低右高,這三個豎著的筆畫,不是直上直下,不是垂直而是斜一點,總體有種上躥的感覺,而且還帶著橫勢,只要把這個意思寫出來了,字勢掌握了,運動狀態掌握了,就可以放開寫了,怎麼寫都行,只要字勢出來了,別人一看就知道是米芾。米芾就是善於營造一種險勢,每一個筆畫都動起來,還較著勁,特別有味道。因此要通過這種字勢和筆勢的關注,去把握字的運動狀態和生命狀態,表現出特有的神采。

十一、王羲之的貢獻-給中國人用毛筆寫字提供了一個審美空間

王羲之行書的臨寫,書寫用的毛筆筆鋒太長太硬,古人在明以前無長毫,經典的帖基本上都是在宋以前,宋以前第一無長鋒,第二無羊毫。寫王羲之,一是筆要硬,再就是寫出來要溫潤、典雅,也就是含蓄勁。王羲之的主要貢獻,是給中國人用毛筆寫字提供了一個審美空間,就是注入了一種文化氣息,也就是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字都帶著一種文化理念在裡面。受限制的書寫,都是一種理性的書寫,都是一種有思想的書寫,所以,王羲之的貢獻是這個而說不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蘭亭序》或是其他碑帖,他不是一門技術,它是一門理論。因此,學王羲之,首先要把握他的書法特徵、書法理論、書法法則,這也是所有學書法的人你都不能繞過他的原因,不管什麼情況你都要從王羲之那走走,因為你不學王羲之,最終得不到字的典雅,得不到文氣。

『肆』 傳統文化書法作品

我國是一個傳統文化久遠的國家,歷經了千年的文化發展,如今是一個新時代,但是我們同樣不能忘記了那些傳統文化,新舊文化的叫合,才能創作出更美的文化。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傳統文化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傳統文化書法作品欣賞

傳統文化書法作品圖片4

中國書法的精神氣韻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目前發現的於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遺留下來的刻畫符號,但許多文字學家認為,它們還不是文字,只是對原始文字的產生起了引發的作用。大多數文字學家認為“漢字的形成時代大概不會早於夏代”,並在“夏商之際(約在公元前17世紀)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為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從書法的角度審察,這些最早的漢字已經具有了書法形式美的眾多因素,如線條美,單字造型的對稱美,變化美以及章法美,風格美等。從商代後期到秦統一中國(前221年),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這種演變具體反映在字體和字形的嬗變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趨向線條化,戰國時代民間草篆向古隸的發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書法的藝術性卻隨著書體的嬗變而愈加豐富起來。

中國書法是人類社會的藝術瑰寶,它作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乃至視覺藝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是中華民族聰慧和創造力的集中體現,由簡而繁,由甲骨而小篆,由小篆而隸,進而楷、行、草,漢字的點畫已掙脫了僅僅為符號的束縛,創立了自身賦有無窮魅力的美,它蘊含感情、良知、道德,展現出渾厚肅穆、輕靈飄渺、沉著穩健、閑雅舒展的意境,彷彿備齊了人類至善至美的一切條件,標志著華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藝術領域的最高水準。有人評其為“中國藝術的核心。”並以其特殊的書寫工具和獨特的精神氣韻,在世界藝術史上獨領風騷。

『伍』 兒童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兒童硬筆書法作品欣賞,讓我帶各位朋友走進兒童那可愛的書法世界吧。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兒童硬筆書法作品欣賞,希望對你有用!

兒童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兒童硬筆書法作品圖片4

孩子學習書法好處多

1、提高個人修養與文化素質。

學習書法使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和綜合文化藝術素養,形成書法特長及愛好;寫字是小學生的基本技能,寫的比一般同學好,容易獲得老師的青睞和在班集體的威信,使少兒增加自信心。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書法教育,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書法素養和藝術修養,而且對培養嚴謹而踏實的學習態度、自覺刻苦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道德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2、促進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

書法教學活動能夠激發兒童的求知慾,對字帖的觀察與分析,對書寫過程的思考與領悟,對書法習作的評價與反思,將有助於兒童思維能力的全面提高。書寫毛筆字能夠促進兒童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運用毛筆進行書寫,可視為一種操作過程。在這種操作過程中,神經要進行不斷地傳導,手的操作感覺被及時傳遞到大腦,大腦的思維活動不斷地發出指令,糾正改善著操作過程。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逐步學會了合乎邏輯的積極思考,因此書寫毛筆字能夠促進兒童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

3、培養孩子的耐力和自信心。

許多家長都覺得的孩子特別調皮,靜不下來,不利於文化課程的學習,學習書法能使學生提高專注力,因為學習書法需要腦、眼、手全身心的投入,使學生養成專心致志學習習慣。

4、開發智力,培養協調性。

書法的練習是一種生動的動態系統,始終要求專注、寫好每一個字,都需要大腦指揮手和眼睛配合完成,雙手不同動作及其與全身肢體的協調配合。使大腦的左右半球的技能獲得同時發展並增進互相協調能力。無數事例證實,學習過書法的孩子,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顯著高於一般孩子。

5、提高人的整體能力。

我們假定有兩個人,有相同的學歷、經歷,從事同樣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位練過書法,另一位沒有練過書法。很可能,前者思考和處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視野和境界,都高於後者,他能用藝術的眼光看待和處理事物,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們已經發現,在我們周圍學習書法的中小學生中間,那些書法寫得好的,往往也同時是學校里成績優秀的學生。

『陸』 我想寫可愛的字 怎麼寫啊發圖片也可以 例如這樣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書法基礎,其次找個模板學著寫,練習練習就會了,如果你年齡超過18歲就很難了,因為一個人的字體基本已經固定,需要下大功夫了,祝你成功把,網上有很多字體,你下載幾張圖片學吧

『柒』 我想問一下圖片中那種萌萌的字體怎麼寫 有沒有非常有用的辦法 這兩張圖任意一種都可以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不停地寫這種字,大概就是以要把偏旁擠扁的氣勢讓非偏旁部分大的像鼻孔又努力保持著方形一樣的感覺吧。

『捌』 書法作品欣賞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行書脫胎於隸書,萌生於東漢而成形於魏晉,至東晉趨於成熟。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行書書法作品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行書書法作品欣賞

行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5

行書三大系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行書脫胎於隸書,萌生於東漢而成形於魏晉,至東晉趨於成熟。蘇東坡說:“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張懷也說:“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兼草者謂之行草。”行書較楷書簡約、流暢,較草書易識、易學、實用。王羲之行書是行書的極至,他被稱為書聖,作品《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歷代行書名家百出,行書風格多樣、個性豐富。

行書分類大致可歸納為三大系:

一、二王行書

由王羲之、王獻之所創,後世文人書家無不直接或間接受到王派行書體系的影響,代表書家有米芾、趙孟頫。

二、顏體行書

顏真卿所創,他在傳統筆法中摻入篆籀筆意,結體變背勢為向勢,易方為圓,代表作有《祭侄稿》、《爭座位帖》等。顏體行書的出現改變了王書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後世的行書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從而推動行書體系風貌的變化和發展。

後世書壇宗王宗顏此起彼伏,時隱時現,或互相摻雜融合,使書壇更加絢麗多彩,生氣勃勃。

三、魏碑行書

清代書家將魏碑的體勢和用筆化入行書中形成的一種行書。代表書家有趙之謙、何紹基等。

筆墨趨於放縱,揮筆潑墨,筆力雄健,灑脫自如,色彩濃艷,富有新意。其書法初師顏真卿,後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書,筆致婉轉圓通,人稱“魏底顏面”。

何紹基書法從顏真卿出,生動圓熟,是繼鄧石如後,極力推崇碑學。他主張“書家須自立門戶”。執筆用回腕法。這種執筆法遠離正常生理習慣,故每次寫字須“通身力到”,每次寫完“汗濕襦衣”。筆意縱逸超邁,融厚有味。

行書臨帖建議

1、臨帖是對行書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

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通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准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准創作。

2、學習王體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

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發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濕、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系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3、對於“氣”的貫通和“勢”的生發的學習。

行氣,當然與熟練程度有關,但關鍵是要有這個觀念,無論是“讀”、“臨”或“創”,有無這個觀念是大不一樣的,可從古今書論中找這方面的論述,仔細閱讀體會。

4、黃庭堅行書筆勢縱橫。

黃庭堅書法點畫開張,雖是輻射式結構,但並不疏鬆;體勢欹斜,但並不傾倒。《松風閣詩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點都有充分體現。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5、學米芾起步還是比較高的

要臨好此帖,首先要對米芾書法的總體特點有所了解,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藝術特點,然後對其用筆、結構、章法及墨法等,都要一一仔細研究,特別是用筆的特點更要細究、掌握、記熟、會用,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對字型要背下來,達到創作時能熟練運用的程度,切忌只臨個大概。米芾腕力充沛,筆鋒詭異,筆致滋潤華麗,非常講究筆力和筆勢。力倚勢所生,勢因力而彰,因此骨力遒婉,筆勢酣暢。

『玖』 行草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行書是比較晚出的書體。從形態上說,“行”者,與“坐”、“跑”相對而言。行書最初又叫“行押書”、“行狎書”。兼有楷書和草書的某些特徵。因此很多人有習慣性的稱呼行書為行草。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行草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行草書法作品欣賞

行草書法作品圖片4

行書字體的演變

行書首先是書寫方便:行書對楷書的部分做了簡化處理,或減省點畫,或並合線條。如“話”字的“言字旁”,原楷書繁寫為七畫,寫行書就只有兩畫。其次筆法流動自如:增加勾挑與牽絲。寫楷書要求點畫分明,一筆一畫地寫,行書的點畫之間有了勾挑與牽絲,便顯得筆勢流動,意態活潑;用筆靈活:行書用筆比楷書靈活,同樣的點畫寫法不大受約束。如“戈”字,橫畫寫好後,可以從右側上去繞一下再寫戈勾;也可直接從右側翻筆上去寫戈勾;體態變化多:由於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因此其活動范圍廣,一個字會有好多種寫法,變化多。如“花”字的四個字頭,寫得有收有放,工整有致,同中有異,多樣而統一,饒有趣味。不用或少用草化符號,較多地保留正體字的可識性結構。書寫時既能簡易快速書寫又能通俗易懂;所以用以草稿、信函、隨筆等,便於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換。是古今人士學習書法,特別重視此種字體,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實用的字體。因此,項穆《書法雅言》概括說:“真則端楷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則簡縱居多,見者亦難便曉。不真不草,行書出焉。”行書中最著名的當數王羲之的“蘭亭序”,雖是一份草稿,但可作行楷書的代表,其用筆靈動秀活,結體欹側多姿,布白參差錯落,而單字基本獨立;在唐代受到唐太宗的喜愛,在遺詔中將原本跟他隨葬,現在存世的只有摹本。

行書具有緊粘其他書體的特點。所以孫過庭《書譜》說:“趨勢變適時,行書為要。”行書萌發於兩漢,成行於魏晉。至東晉產生了以二王為代表的具有高度藝術典範性的行書風格。行書可以分為真行、行草兩個層面。真行是比較規整近似於真書的行書。據唐代張懷的《書議》記:“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真行”亦稱“楷行”、“行楷”。世間以王羲之為“真行”第一人。而行草:比較流動,近於草書的行書。亦稱“行草”。但“行草”與“草行”難以細分,習慣上經常混用。宋代蘇東坡說:“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行書之“行”就作行走解。行書其實沒有嚴格規范,可工整,也可放軼。明代項目《書法雅言》這樣表述:“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清代劉熙載也有所修正說:“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縱於真,草行近草而斂於草。”其中《得示帖》可謂行草之典型,其中常有草字結法,且字與字之間每有連綿牽帶,風格奔放。

字體演變是本著實用為目的,力求方筆快捷,省時省力。然而,草書過分的簡筆使人很難看懂,因此減低了它的實用性,才有了行書出頭的機會。可以說,每一種新產生的字體都比舊體向這個方向更靠近了一步。寫行書確實比草(章)書、八分要簡便一些,又接近正體字,比較易認一些,所以這種字體一直到今天還為大家所用,也是所用的范圍最廣的一種。這就是為什麼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新的字體流行起來的原因。這新的流行字體就是行書。字的主要目的到底還是為了用,美的欣賞則是附著上去的。

『拾』 萌字怎麼寫

萌的筆順:

橫,豎,豎,豎,橫折,橫,橫,撇,橫折鉤,橫,橫
漢字的筆順規則是:先橫後豎(如:"干"),先撇後捺(如:"八"),從上到下(如:"主"),從左到右(如"林"),先進後關(如:"田"),先中間後兩邊(如:"水"),從外到內(如:"回")等。如"仗",筆順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乀。筆順在一定程度上關繫到書寫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壞。考試時筆順也很重要。漢字的傳統筆順及各地區標准筆順皆存差異。
傳統筆順
傳統筆順,古代廣泛使用,現今仍在漢字文化圈使用。使用者主要為懂得書法的學者,故也被稱作書法的筆順。通過研究民國以前的書法作品,特別是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可以得出筆順已有了公認的規定。這些筆順大多遵從字源、字形結構、字形變革或古法。許多字都存在多個異體字(即有多個寫法)。筆順可隨著字體篆、隸、真、行、草的改變而改變。 常見的傳統筆順有:

橫豎相交時,一般先寫橫,"田""王"等字除外。
"忄""火"的筆順先兩邊後中間。
"成"的首筆為撇。
"感"和"盛"若作半包圍結構,則寫完"心"或"皿"後,再寫"斜勾、撇、點"。
"臣"字,外包圍結構作三筆(即先寫豎)。其他字(如"匠""匪""匹""區"等)的外包圍結構則為兩筆(即橫、豎折)。
橫畫在中間而地位突出者,最後寫。如"女""丹""毋""冊"。
"禸"(róu)的首二筆豎與橫折鉤相交出頭。如"禺""禹""離""萬(指繁體)"等字。
"忄"先寫點和點,最後寫豎。

"匕"先寫撇,後寫豎彎鉤。

"萬"先寫橫,再寫橫折鉤,後寫撇。

"母"字的最後三筆是點、橫、點。

"及"先寫撇,再寫橫折折撇,後寫捺。

"乃"先寫橫折折折鉤,再寫撇。這個字和"及"字形相近,但筆順完全不同。

"火"先寫上面兩筆,即點和撇,再寫人字。

"減"先寫左邊的點和提,再右邊的"咸"字"。

"爽"先寫橫,再從左到右寫四個"×",最後寫"人"。

"訊"右半部分的筆順是:橫斜鉤(不是橫折彎鉤)、橫、豎(不是撇)。

"凸"第一筆先寫上邊的豎,接著寫短橫和左邊的豎,然後寫橫折折折,最後寫下邊的長橫。

"凹"第一筆先寫左邊的豎,接著寫橫豎折,然後寫豎和橫折,最後寫下邊的長橫。

"出"先寫豎折,然後寫短豎,再寫中間從上到下的長豎,最後是豎折和短豎。

"重"上面的撇和橫先寫,緊接著寫日,再寫豎,最後寫下面兩橫(上短下長)。

"脊"字上邊的筆順是先寫左邊的點和提,再寫右邊的撇和點,最後寫中間的人。

"義"先寫點,再寫撇和捺。點在上邊或左上邊的要先寫,如"門、斗"等;點在右邊或字裡面的要後寫,如"玉、瓦"等。

"匚"的字,先寫"匚"上面的橫,然後寫"匚"裡面的部分,最後才寫"匚"最後的折,例如"匹、區、臣、匠、匣、匿"等。

"辶"的字,先寫"辶"裡面的部分,後寫"辶"外面的部分。

"敝"的左邊先寫上部的點、撇,接著寫左下角的豎、橫折鉤,然後寫中間的長豎,最後寫裡面的撇、點。這些字還有"弊、蹩、憋、鱉"等。

"噩"字的橫、豎寫後,接著寫上邊的左右兩個"口",再寫中間的橫和橫下的兩個"口",最後寫一長橫。這樣寫符合從上到下、先中間後兩邊的規則,與"王"字的筆順不同。

閱讀全文

與書法圖片可愛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湯圓圖片動漫 瀏覽:50
魅力臨海手抄報文字圖片 瀏覽:90
簡單裝飾花邊圖片 瀏覽:976
泡沫磚圖片及價格 瀏覽:197
如何設置超鏈接圖片的 瀏覽:894
qq動漫圖片女 瀏覽:562
中秋節來歷高清圖片 瀏覽:660
點畫簡單人物圖片 瀏覽:119
男孩圓臉發型圖片大全短發 瀏覽:286
可愛對戰敵友的圖片 瀏覽:863
動漫圖片本子 瀏覽:973
一日一畫文字圖片二年級 瀏覽:247
word里表格里的圖片怎麼居中 瀏覽:418
超帥男生手辦圖片 瀏覽:794
右半邊腦袋發型圖片 瀏覽:711
凈水機圖片價格 瀏覽:46
中長燙發發型圖片2016 瀏覽:332
如何復制阿里巴巴的圖片 瀏覽:574
如何把朋友圖片p到視頻上 瀏覽:869
哈弗h2s價格及圖片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