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艾灸腰間盤突出穴位
艾灸屬於一種中醫的治療方法,是可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一般選用雙艾灸器在腰部做十字灸法,另外這種治療辦法,是需要長期堅持的,而且艾灸大約5到10分鍾,或者採取,其他的治療辦法,比如說常見的,葯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在治療期間,一定要多注意休息,避免腰部受累。
㈡ 自己在家怎麼做艾灸,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
自己在家是可以用燃燒的艾條做艾灸的,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不過這種方式不適合新手,不然很容易燒傷,所以大唐艾神艾灸床建議大家先用艾灸盒去艾灸,可以綁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比較安全,也比較有效果。
(2)艾灸怎麼灸腰部的圖片擴展閱讀:
隔鹽灸
隔鹽灸,也是臨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載於《肘後備急方》,主張用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療霍亂等急症。後世的醫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等都有介紹。如《本草綱目》卷十一「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
臍中,灸鹽上七壯,即蘇」「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現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進,如在鹽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療的范圍也有相應的擴大,已用於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的治療。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臍部。取純凈乾燥之細白鹽適量,可炒至溫熱,納入臍中,使與臍平。如患者臍部凹陷不明顯者。可預先有臍周圍一濕面圈,再填入食鹽。如須再隔其他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葯物(葯膏或葯末),再放鹽。然後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燙熱,即更換艾炷。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可預先在鹽上放了一薄薑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壯,但對急性病證則可多灸,不拘壯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艾灸
㈢ 艾灸用的艾條怎麼用
艾條一般用於灸療簡稱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灸和全身艾灸。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艾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艾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2.局部艾灸,一般這種艾灸面積稍微大一些,有些人也稱之為痛點艾灸,也就是哪裡不舒服艾灸哪裡就好了,局部艾灸有些人熏腹部以及腰部等等,可以用艾條並排幾根熏或者說用艾灸器具都可以的。
3.全身艾灸的話,一般就是督脈艾灸了,艾灸整個後背,督脈主陽氣,監督陽氣的左右,所以經常艾灸督脈可以補陽氣,少生病!!!
艾灸用什麼艾條好:
其實艾條的種類還是很多的,很多人不知道艾灸用什麼艾條好,這個可以根據自己條件去選擇,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用石磨艾條,如果想要性價比好一些的可以選擇機制艾條!!
㈣ 腰椎間盤突出艾灸哪些地方
位置:夾脊穴位於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可以選用腰部的夾脊穴。
位置: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位置:在臀部外側部,側卧臀部,位於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的交點處.
位置:在大腿後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位置:位於腘窩橫紋的中點。
位置:在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㈤ 請問腰間盤突出施艾灸應該放什麼位置啊[無圖不採納自重]
很簡單的~我配合圖片給你說明一下吧
採用四孔或者六孔艾灸盒灸後背即可!如果是壓迫腿部那麼可以艾灸腿部不舒服的地方!剛開始也許不會有什麼感覺,因為艾灸正在疏通經絡,所以不會很快有感覺,那麼就需要堅持下去了。堅持艾灸肯定會好的,同時你可以配合中醫按摩,去專業按摩店配合按摩效果會更好地!望採納~另外提示一下,艾灸那裡有病灸那裡即可!腰部有病肯定是灸腰部了。還望採納!
㈥ 腰痛艾灸什麼穴位
腰背部養生灸法 1.腰椎間盤突出 【病理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由於腰椎間盤退變、外傷等,使纖維環部分破裂,髓核從纖維環的缺損處向外膨出,壓迫脊髓、脊神經根等相鄰組織,從而使腰部產生疼痛,一側下肢或兩側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本病屬中醫學「腰腿痛」、「痹症」、「腰痛」等范疇。發生本病的原因右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是椎間盤本身推行性變或椎間盤右發育上的缺陷,外因則右損傷、勞損以及受寒著涼等。 【配穴方法】:主穴:至陽、關元俞、腰夾脊。配穴:陽陵泉、昆侖。 【施灸方案】: (1).手持懸灸灸法:手持陳年純艾條施灸單點溫灸:至陽,關元俞。每處穴位依次進行迴旋、雀啄、往返、溫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迴旋灸2分鍾溫熱局部氣血,繼以雀啄灸1分鍾加強敏化,循經往返灸2分鍾激發經氣,再施以溫和灸發動感傳、開通經絡。 【注意事項】:注意腰部保養,部宜彎腰負重。工作時可用腰圍或寬腰帶,以保護腰部肌肉。發病期需要卧床休息1個月。 2.腰肌勞損 【病理分析】:腰肌勞損通常由積累性勞損、創傷及腰椎平衡失調等原因引起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慢性纖維化、瘢痕化、鈣化、硬化而致,使腰肌容易疲勞且易出現疼痛。本證屬中醫腰痛、痹症范疇。中醫認為多與寒濕勞損腎虛等有關。風寒濕之邪客於經絡,跌仆閃挫,彎腰負重使經絡受損,氣血運行不暢而致;或久病,年老腎虛,勞欲過度,經血不足,筋脈失養而作痛。 【配穴方法】:主穴:腎俞、志室、大腸俞、阿是穴。配穴:陰陵泉、三陰交(濕勝);命門、關元、太溪(腎虛)。 【施灸方案】: (1).手持懸灸灸法:手持陳年純艾條施灸單點溫灸:腎俞,大腸腧、志室、命門。每處穴位依次進行迴旋、雀啄、往返、溫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迴旋灸2分鍾溫熱局部氣血,繼以雀啄灸1分鍾加強敏化,循經往返灸2分鍾激發經氣,再施以溫和灸發動感傳、開通經絡。 【注意事項】:腰肌勞損急性發作期應注意休息,卧硬板床1~3周,急性發作後容易復發,應注意腰部的保護,避免彎腰,搬運重物,工作時可以用腰圍或寬腰帶,以保護腰部肌肉。 網路我不知道怎麼上傳圖片,如你有郵箱,我可以把穴點陣圖發給你更好。如簡單的話,那裡痛灸那裡也行。
㈦ 艾灸腰部的好處
艾灸腰部的好處:
督脈、膀胱經、帶脈都會循行於我們的腰部,所以艾灸對這些經絡都有溫通作用,俗話說「經絡通則百痛不生」,而且腰部有命門、腎俞、腰陽關等補腎壯陽的大穴,所以艾灸腰部也可以很好的補陽、益腎。
另外,我們的腰部分布有主管女性婦科的帶脈與八髎反射區域,艾灸腰部也能針對女性婦科起到很好的溫通調理作用。
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灸法的運用當起源於人類掌握用火之後,時間亦在石器時代。
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並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並用,故稱為針灸。
針灸治病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現代人說灸,多數時候僅指針療,已經很少包含艾灸的內容了。
㈧ 腰痛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解,腰痛艾灸有用嗎
最好去醫院做個系統的檢查,明確診斷腰痛的原因,腰肌勞損,腰椎盤突出,腎虛,腎臟功能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引起腰痛。
不管什麼原因,腰痛可以艾灸小腹部,腎俞 八髎 三陰交,艾灸時,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先刮痧在做艾灸。
㈨ 如何自己艾灸正確艾灸方法是怎樣的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鍾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只要掌握好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項、要點,要想輕輕鬆鬆在家中自己艾灸,不是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