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綜藝體、整塊體、浮雲體、變體等各種字體紛紛誕生,這是中國文化繁榮的具體表現,也是漢字發展的必然結果。
商代之前
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一說,這是因為最早的文字來源就是圖畫,書與畫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內在的聯系。漢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圖畫,原始人在生活中用來表達自己的「圖畫」形式。慢慢的從原始圖畫變成了一種「表意符號」。
賈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認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探討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鍵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
自張居中和李學勤教授等合作撰寫的《The earliest writing Sign use in the seventh millennium BC at Jiahu,Henan Province ,China 》一文在英國Antiquity雜志發表之後,引起國內外一些媒體的關注,國外感興趣的學者在《科學》網站還進行了討論。 蔡運章、張居中《中華文明的絢麗曙光——論舞陽賈湖發現的卦象文字》分析[1]:賈湖21個刻符里,已認識的11個字,分別屬於反映易學里離、坤兩卦之象的卦象漢字。
雙墩刻符
七千多年前的蚌埠雙墩遺址,發現630多刻劃符號,豐富多樣,就同期國內外文化遺存來說,都十分罕見,驚人。符號種類之多、內容之豐富是同時期其他遺址所無法比擬的。雙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為表意、戳記、計數三大類。 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30多位來自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聚集蚌埠,就「蚌埠雙墩遺址刻劃符號暨早期文明起源」展開研討。眾多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雙墩刻符反映了早期雙墩先民的生活形態,已經具備了原始文字的性質,是漢字源頭之一[3]。
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屬於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的陶缽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種刻劃符號,即半坡陶符,於省吾認為「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產生的一些簡單文字」。其中一些是數字。
青墩刻符
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江蘇省青墩遺址,距今5000年前,有數字刻符。
庄橋墳刻符
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浙江省庄橋墳遺址刻符,距今5000年前,有的連字成句了。
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獸骨上刻畫的符號——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在山東集中發現(赤峰、關中等地也有發現),是我國最早的以記事為主的可識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學家、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發現並命名,稱「骨刻文」,並認定刻畫工具為瑪瑙等銳角寶石,形成約在公元前2600~前1300年之間,是龍山文化時期流行的文字。自2010年底開始,著名學者、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丁再獻研究員將骨刻文成功系統破譯,從文字的起源和構造等方面較全面的論述了與甲骨文及現代漢字的傳承關系。
陶寺朱文
山西省襄汾縣的陶寺遺址,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其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1900年。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遺址中發現一片扁壺殘片,殘片斷茬周圍塗有紅色,殘片上朱書兩個文字,其中的一個字為「文」,另外一個字專家們有「堯」「易」「命」等多種解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信息中心主任朱乃誠表示,朱書文字比甲骨文還早了1500年[4]。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這樣評價:「陶寺文化不僅達到了比紅山文化後期社會更高一階段的『方國』時代,而且確立了在當時諸方國中的中心地位,它相當於古史上的堯舜時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現的最早的『中國』,奠定了華夏的根基。」襄汾縣所靠近的東南方翼城縣就是傳說的陶唐氏唐堯的後代的封國唐。
夏代水書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夏墟出土的陶器有24個水書文字[5]。
一種比較折衷的意見認為中國文字「形成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則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後期。當然,這不是公認看法,因為夏代出土的文字還少。
殷商時期
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表意符號」演變成了比較定型的「甲骨文」。這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被刻在動物的骨頭上和烏龜的龜板上的文字,從殷墟中發現的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直系祖先,這一點就可以證明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幾千年以來,中東人都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國現代人能讀懂一些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這些龜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來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認為把有關於疾病、夢境、狩獵、天時等一些疑問刻在龜板上,然後用火來烤烙這些龜板和動物的骨頭,其產生的裂縫,占卜者可以根據這些裂縫的形狀和走向來判斷所佔之事的吉凶。這就是「甲骨文」現代漢字的祖先。至今為止發現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種。而可以解讀的有一千多個。
西周時期
因青銅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銅的鍾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鍾鼎文和石鼓文之稱。相傳是周宣王時期太史所創寫。至今故宮博物院內存有十個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詩文。因為封建割據,四分五裂各自為政,文字也不盡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統中國。才把文字統一起來。
秦朝時期
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其功績顯著的就是當時的宰相——李斯。李斯對當時的文字進行收集整理然後進行刪繁就簡美化加工後,這種統一後的文字被稱為——「小篆」,亦稱為「秦篆」。這個時候的文字幾乎已經完全沒有象形文字的痕跡了。
秦朝時期的「小篆」書寫過於規范,書寫起來速度很慢,於是民間就出現了許多的簡便字體。這種字體的特點是變「小篆」的圓為方。改「小篆」的曲為直,並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稱之為——「秦隸」。
漢朝時期
隸書十分盛行,「」並沒有完全擺脫「小篆」的結構特點,基本上是方形,而「漢隸」就完全發揮了毛筆的特點,出現了「蠶頭雁尾」的波折之筆,書寫起來輕松自如。西漢時期流行的這種隸書。稱之為——「漢隸」。
漢朝流行「漢隸」的同時,「楷書」正在萌芽階段。到魏晉南北朝的時期已經很盛行,晉代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是楷書的真正創始人,同時吸取了篆書圓轉筆畫,也保留了隸書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蠶頭燕尾」,使漢字的結構大體的固定了下來。當時被稱之為——「真書」,後人因為以這種字體作為學習書法的楷模,即改稱之為——「楷書」。
唐朝時期
「楷書」尤為盛行,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書法家都是當時的佼佼者,他們的書法作品至今仍被人們學習作為範例。
「草書」的起源,亦如行書,或其他書體,無法確指始於何時。《史記》說:「戰國時,楚懷王使屈原造憲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見而欲奪之,蓋草書之祖起[1]於。」據此故有草書緣起於草稿之話,可見戰國時即已有草書的形成。因為起於草稿的字體,為了發揮速寫功能,較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寫成,顧名思義而為草書。但此種草書,僅能說是古篆(當時使用的字體)的草稿,真正草書的開始發現,則始自漢初,其演變過程,自應是先有「章草」,而後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體了。由於楷書的工整,為了書寫快捷的需要,和書者為了抒發自己的胸臆,寄情於筆端的創造,產生了一種流動順暢,一氣呵成,極具有韻律和藝術感染力的字體——「草書」。
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就是「行書」,行書沒有楷書那樣規范嚴肅,也沒有草書那樣奔放和難以識別,而是優雅歡暢的運筆,字體書寫靈活貫通。也是最受大眾喜歡最常用的一種字體。
宋朝時期
中華四大偉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被畢升改進為活字印刷術,「宋體字」也應此產生。最早產生於北宋,是由楷書變化而來。有肥體和瘦體之分,可無論肥瘦,都是橫細豎粗,方方正正。顯得古樸端莊。
「仿宋體」也是模仿「宋體」而產生一種字體,這種字體的出現至今也不過七、八十年,但是發展十分迅速。是人們最喜歡使用的一種規範字體,在印刷品還有各種不同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與此同時,「黑體」也誕生了,這種字體醒目大方,筆跡全部一樣粗細,結構醒目嚴密,筆劃粗壯有力,撇捺等筆畫不尖,使人易於閱讀。由於其醒目的特點,常用於標題,導語,標志等等。豐富了漢字的表現形式。
新中國時期
出現了綜藝體、整塊體、浮雲體、變體等等。這是祖國文化繁榮的具體表現,也是漢字發展的必然結果。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系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漢字諧音
編輯
漢字除字形之外,還有一個字音問題。在某些時候,字音成為表示字義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漢語中同音詞較多,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漢語的諧音正是巧妙地應用了這些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的漢字,表達了耐人尋味的意思。
過去,老百姓被壓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對抗的情緒,卻不敢直接說出來,就常常用漢字的諧音,寫出許多與時政有關的歌謠。如宋代流行的歌謠:
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
殺了穜,割了菜,吃了羔兒荷葉在。
歌謠中運用了諧音手法,大罵當時的奸臣賊黨童貫、蔡京、高俅、何執中等人。「筒」與「童」音諧,「菜」與「蔡」音諧,「羔」與「高」音諧,「荷」與「何」音諧,分別用打、潑、殺、吃等表達和他們不共戴天的情感。
這種漢字的諧音經過反復使用之後,形成一種修辭方法為諧音體。從子夜歌起便不斷被使用。比如:「始欲識郎心,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這首歌描寫愛情的波折,開始相戀時,希望兩顆心能合而為一,專心相愛,可是情況後來發生了變化,就像理好的絲進入了破織機一樣,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絲」與「思」音諧,以「絲」與「思」,「匹」與匹配的「匹」諧,指不能成雙。在情歌中常見的還有以「芙蓉」為「夫容」,「蓮」為「憐」或「連」,以「藕」為「偶」,以「絲」為「思」,以「梨」為「離」,以「晴」為「情」等。
諧音不僅在民間歌謠中體現,而且廣泛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間,由於以福為吉,將福作為家庭或個人追求的目標,所以,每逢過年,一定會在大門上貼「福」字。有時故意將「福」字倒過來貼,取「福到了」的口彩。這里的「到」與「倒」諧音。再如,民間年畫中魚是最流行的題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雙手抱著一條大魚,而且有蓮池、蓮花等。以「魚」諧「余」(表示富餘),以「蓮」諧「連」,這幅畫的主題是「連年有餘」,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過得很富餘、富足。
漢字的發展
編輯
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劉又辛教授負責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字發展史綱要",其最終成果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漢字發展史綱要》,這項成果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的觀點。
1、關於漢字發展史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圖畫文字階段。商代以前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第二階段是以表形文字為基礎,以表音文字為主體的表音文字階段。從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還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階段,從秦漢到現代漢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2、關於漢字的優缺點
漢字的優點。漢字的最大優點,是他的超方言性。中國是地域廣闊、方言復雜的國家。在古代不可能做到語言規范化,就是現在推廣普通話,也還不能在短期內完成。但是漢字卻是全國通行的書面語言交際工具。語言不同,以筆代口寫出字來,卻完全一樣。如果是文字拼音化,就會出現廣東文、閩南文、上海文、北京文等,妨礙人們思想交流。漢字的另一優點,是它的有理性。文字是一種符號體系,它可分為有理性文字和無理性文字兩大類。所謂無理性,是指純表音文字,如假借字、音節文字、字母文字等,這種文字純系一種符號,與要表達的事物沒有直接聯系。所謂有理性文字如漢字,它除了表示詞的讀音,還是代表事物形類的標志。如"水"字,是從象形文字水的形狀演變而來的。它有表形和表音兩個作用。再如"汪"、"洋"兩字,用"水"表示類屬,用"王"、"羊"表示讀音,叫做形聲字,是漢字的主體,這種形聲兼顧的特點,便於識別和記憶。
漢字在表音方面的缺點。漢字表形字中,有一小部分長期被當作假借字使用,這是漢字中的表音字。由於它的數目不大,且多為常用字,可以不談。在這里,只講形聲字的表音功能。形聲字的聲符大都是可以單獨使用的表形字,用以當作表音的聲符,不如字母表音準確。漢字在表音功能方面有不少缺點,而主要是以下三點:a,形聲字的聲符不能區分聲調的差異,同一個聲符往往表示不同的調.如"胡"字是陽平字,但"糊塗"的"糊"讀陽平,"糊弄"的"糊"讀去聲。b,形聲字的聲符,往往因語言的變易,而喪失或減弱了表音功能。如"尚"讀"shang"的第四聲,但以"尚"為聲符的"倘"、"躺"讀"tang"的第三聲,"黨"讀"dang"的第三聲,"徜"、"常"讀"chang"的第二聲,"敞"讀"chang"的第三聲。c,漢字的一字多讀的重音現象。如"參"字,在"參加"、"參觀"等詞中讀"can"的第一聲,在"人參"一詞中讀"shen"的第一聲,在"參差不齊"一詞中讀"cen"的第一聲,共有三個重音。
3、關於漢字的簡化問題
漢字是從圖畫文字演變發展而來的,若畫成其物,筆畫就多。從漢字發展史來看,簡省筆畫一直是漢字演變的明顯傾向。1956年公布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又擴大了簡化字的范圍和字數,這是兩千多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漢字改革。經過四十幾年的實踐證明,在普及教育和書寫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從另一方面看,簡化字也並非全無可議之處。如"鄧"、"歡"、"難"、"樹"、"戲"、"對"等字,其部件"又",代替了"登"等聲韻不同的聲符,有些草書楷化的寫法同楷書的結構不同,有些同音代替字也有可斟酌之處。但文字的規范一經確定,就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各行其是,放任自流。漢字是中國優秀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待漢字也要像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一樣,一是要繼承傳統而不能割斷傳統,二是要改革,按照漢字本身的發展規律進行改革,使之成為更好的交際工具。由於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經濟的發展,使得學習漢語漢字的人越來越多。在各國教漢語的教師中,有的來自台灣,有的來自大陸,在教漢字時自然就會出現繁簡兩套教法。對這兩套教法是否統一,或如何統一,有待海峽兩岸及海外有關人士和專家學者聚集一堂,共同討論解決。
4、關於漢字不能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1958年國家公布了漢語拼音方案。它的作用是作為推廣普通話的工具,以及給漢字注音。拼音方案的應用范圍還有擴大的可能。如小學生在寫作文時,遇到不會寫的漢字,可以用拼音寫這個字,書刊中的難字僻字可以加上拼音,在引用外國的人名、地名時,有人主張用拼音方案拼譯等。可以預測,這套方案將會同漢字一樣長期生存下去。但曾有人認為,人類語言的書面符號都應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不符合這個標準的文字一概視為落後文字。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偏見。
5、關於漢字的教學問題
按照漢字的教學方法教學漢字,這個原則是對的。但是,陳腐的"六書"說(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種造字方法)必須改革。這項成果根據比較文字學的研究,並在唐蘭先生"三書"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表形、借音、形聲這個"新三書"說。它包括了"六書"中的合理部分,淘汰了"轉注"。表形字包括"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這三書;借音字就是假借。改稱借音字或表音字,是因為有些人認為假借中還有一種借形字,無中生有,徒亂人意。在唐蘭先生的"三書"中,把假借字排除在外,把用表形法造的字勉強分為象形和象意兩類,都不妥當。"新三書"中,既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糾正了前輩的不足之處。掌握"新三書"的劃分標准,對於漢字教學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賈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賈湖21個刻符里,已認識的11個字,分別屬於反映易學里離、坤兩卦之象的卦象漢字。
雙墩刻符
七千多年前的蚌埠雙墩遺址,發現630多刻劃符號。雙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為表意、戳記、計數三大類。 雙墩刻符反映了早期雙墩先民的生活形態,已經具備了原始文字的性質,是漢字源頭之一。
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屬於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的陶缽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種刻劃符號,即半坡陶符,於省吾認為「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產生的一些簡單文字」。其中一些是數字。
青墩刻符
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江蘇省青墩遺址,距今5000年前,有數字刻符。
庄橋墳刻符
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浙江省庄橋墳遺址刻符,距今5000年前,有的連字成句了。
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獸骨上刻畫的符號——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是我國最早的以記事為主的可識文字。稱「骨刻文」,形成約在公元前2600~前1300年之間,是龍山文化時期流行的文字。自2010年底開始,著名學者、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丁再獻研究員將骨刻文成功系統破譯,從文字的起源和構造等方面較全面的論述了與甲骨文及現代漢字的傳承關系。
陶寺朱文
山西省襄汾縣的陶寺遺址,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其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1900年。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遺址中發現一片扁壺殘片,殘片斷茬周圍塗有紅色,殘片上朱書兩個文字,其中的一個字為「文」,另外一個字專家們有「堯」「易」「命」等多種解釋。 朱書文字比甲骨文還早了1500年。
夏代水書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夏墟出土的陶器有24個水書文字。
一種比較折衷的意見認為中國文字「形成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則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後期。當然,這不是公認看法,因為夏代出土的文字還少。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
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鍾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鍾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大篆
大篆是西周時期普遍採用的字體,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針對不同的書寫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稱「鍾鼎文」)、籀文之別。
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於其字體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復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
隸書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草書
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楷書
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其字形較為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楷書仍是現代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准,也發展出另一種手寫體——鋼筆字。
行書
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產生,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宋體
宋體,是在中國宋朝發明的一種漢字印刷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白體,常用於書籍、雜志、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因從明朝傳入日本,而又稱為明體、明朝體。
仿宋
印刷字體的一種,仿照宋版書上所刻的字體,筆畫粗細均勻,有長、方、扁三體。也叫仿宋體,仿宋字。 這要牽涉到另一個字體——宋體。宋體的特點是什麼?橫平而豎直,橫筆細而豎筆很粗,還有每一筆的端點也較粗,這些不是用毛筆的手寫體的特點。
宋體為什麼有這些特點?當然是因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榮的宋代,雕刻製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說用長方形的木板雕刻製版。木板上都有紋路,製版一般都是橫向,這樣刻制字的橫向線條和木紋一致,比較結實;而刻制字的豎向線條時和木紋交叉,容易斷裂。因此字體的豎向線條較粗,橫向較細。橫向線條即使比較結實,在端點也容易磨損,因此端點也較粗。橫平豎直,當然為為了雕刻製版的刀工方便刻制了。雕刻製版是一個非常費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現手寫體的那些特點,則刻字必然比橫平豎直要大得多,這點大家做個簡單的實驗就知道,windows的記事本中輸入或粘貼一段漢字,分別把字體設置為宋體9號和楷體9號,看看哪個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於木板的紋路,要雕刻變化多端的曲線難度也會更大。而且每張木板只能印刷兩頁,一本書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費事費力,木板也會用得更多,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會太大。而要在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現出手寫體那些變化多端,圓潤細膩的特點難度大家可想而知,橫平豎直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由上可以看出,宋體的這些特點無一不是因印刷而產生,適應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筆的手寫體是大不相同。 後來人們又模仿宋體字的結構、筆意,改成筆畫粗細一致、秀麗狹長的印刷字體,這就是仿宋體。
黑體
黑體字又稱方體或等線體,沒有襯線裝飾,字形端莊,筆畫橫平豎直,筆跡全部一樣粗細。漢字的黑體是在現代印刷術傳入東方後依據西文無襯線體中的黑體所創造的。由於漢字筆劃多,小字黑體清晰度較差,所以一開始主要用於文章標題。但隨著制字技術的精進,已有許多適用於正文的黑體字型。在中文中,沒有襯線的字體通常稱為黑體,這時這個詞的范疇和無襯線字體(Sans-serif)是類似的。所以在中文字體中常用「黑體」,在西文中常用「無襯線體」的稱呼。而宋體就可以被稱作襯線字體。 「黑體」在日文中被稱為Goshikku-tai(直譯即「哥特體」)。
綜藝體
綜藝體,是黑體的一種變體,也是藝術字的一種。特點是筆劃更粗,盡量將空間充滿。同時為了美觀,對拐彎處的處理較為圓潤。方正、微軟等各大字型檔都有開發,常被用於廣告、報刊等的標題。 綜藝體是一種常用的美術字體,(黑體,宋體,綜藝,楷體等等)。
彩雲體
彩雲體,是一種藝術字體。特點是由柔滑的曲線圍成,筆劃空心,狀似雲朵。最初由中國常州華文印刷新技術有限公司(SinoType)開發,並以「華文彩雲」的名稱隨簡體中文版Microsoft Office一起分發。而後其他字型檔也有開發,現常被用於醒目的標題。
華文新魏
華文新魏體威嚴大方,莊重美麗,氣勢澎湃,同時又充滿著濃郁的藝術氣息。華文新魏體被許多媒體和機構和網站應用為商標或logo或圖片中的註明。華文新魏體將字體和美麗融為一體,展現了藝術與文化的高度統一。
琥珀體
字型圓潤飽滿,新穎活潑,結構錯落有序,粗而不重,胖而不臃,適用於書、報、雜志和各種印刷品的標題及廣告裝飾用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㈡ 四月你好文字圖片
四月你好文字圖片,歡迎參閱。
1、願你事事看開,唯獨對美好保持執念,哪怕所見都是無恥,也能內心剔透。四月你好!
2、樂觀都於一個災難中看到一個希望,悲觀中於一個希望中看到一個災難。四月你好!
3、快樂沒有本來就是壞的,但是有些快樂的產生者卻帶來了比快樂大許多倍的煩擾。四月你好!
4、人生難免經受挫折,風雨過後就是彩虹;生活難免遭受苦難,雨過天晴終有陽光。四月你好!
5、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對所以你應該這樣想,那些冷漠和刻薄是理所當然,那些溫柔相待才更應該珍惜。四月你好!
6、把臉一直向著陽光,這樣就不會見到陰影。四月你好!
7、淡然的心態,是人生的成熟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無奈,簡單快樂,才是幸福的模樣。四月你好!
8、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更好的人值得託付。慢有慢的好處,反正一切只會更好。四月你好!
9、不驚擾別人的寧靜,就是慈悲;不傷害別人的自尊,就是善良。人活著,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四月你好!
10、這個世界能輕而易舉、毫不費勁做到的,只有貧窮和衰老,其它的都需要努力!四月你好!
11、別人的眼光不重要,把事情做成什麼樣子才重要。四月你好!
12、無論世界是否待你溫柔,請保持住你的善良,好運會與你不期而遇!四月你好!
13、為了讓生活更美好,我們一直在改變世界,但有時更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內心。四月你好!
14、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不需要別人改變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好了。四月你好!
15、快樂有一點像感冒,傳染得很快。四月你好!
16、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並無特別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因快樂而快樂。四月你好!
17、一個人成為他自己了,那就是達到了快樂的頂點。四月你好!
18、改變自己,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才能在困境尋找突破,才能找到提高自己、發展自己的更好途徑。四月你好!
19、越是吵架生氣的時候,越需要溝通;越是覺得累的時候,越需要相互依偎;越是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越要把彼此抱緊。四月你好!
20、改變自己,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簡單一下自己的心思,才能在困境尋找突破,才能找到提高自己、發展自己的更好途徑。四月你好!
21、沒有人能打倒你,除非你自己。只有你心中有顆信念的太陽,無論走到哪裡,那裡都會有燦爛的陽光。積極樂觀、自由奔放,生活就應該明明朗朗!四月你好!
22、簡單生活不粗俗,簡約生活求韻致,要做到這點就讓我們汲取這樣一句話吧:追求簡約從簡單開始!四月你好!
23、簡約和簡單都是一種生活態度。簡單快樂是什麼?簡單快樂是口渴時喝到了一口清泉,是迷路時發現了路標。快樂就是無所顧慮,沒有煩惱;快樂就是無拘無束,盡情歡鬧。四月你好!
24、回首往事,日子裡竟全是斑瀾的光影,記憶的屏障,曾經心動的聲音已漸漸遠去。四月你好!
25、快樂沒有本來就是壞的,但是有些快樂的產生者卻帶來了比快樂大許多倍的煩擾。四月你好!
26、世界上最永恆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長久的擁有就是珍惜。四月你好!
圖片唯美帶字(4月你好唯美帶字圖片)
01
時光總愛不言不語,不經意間,三月又將悄悄溜走了。三月過了,四月來了,春天最美好的時刻,終於來了。三月最後一天,好好告別過去,迎接全新開始。把這些話送給你,願你新的一月,好好愛自己,好好擁抱自己。
02
在明媚晴暖的四月天空下,用詩意和清歡在人生的畫卷上描繪生命的雋永和厚重,怎麼開心怎麼活,面帶微笑,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再見三月,四月你好!四月,是愛是暖,是播種是希望!人間最美四月天!
03
四月的陽台將呈現另一番的景像,花開花落將不斷的上演一冪又一冪,喜歡呆在陽台的花園里,把這一切都記錄下來,收進眼裡,裝入腦海里!再見了三月,四月你好啊!
04
三月再見,四月你好!新的一月,適當清零。放下抱怨,放下不悅。你若心寬,處處晴天。最美的風景就在前方,每天給自己一個微笑,你的一個微笑,帶給大家愉悅的心情!微風拂面春意濃,桃花依舊笑春風。抬頭見喜,微笑待人!三月再見,四月加油!
05
眼中有美,心中有愛,遇見美好,撞見幸福,每一天都是春暖花開!三月再見,四月你好!
06
三月,再見;四月,你好莫負春光,莫負自己。在最美的四月天里,光芒萬丈!
07
三月,再見!四月,你好!最美的人間四月天!讓我們花間一壺酒,一杯送過往,一杯敬明天,唯願:莫負四月好時光!
08
歲月難留,悄悄溜走三月結束了,迎來了春天最美好的月份——四月!三月再見,感謝你曾送來溫暖,四月歡迎你把春天打扮。
09
為愛付出,為夢想奮斗,為幸福努力,為自己而活。願所有汗水都有收獲,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負!三月再見,四月你好!
10
和三月說再見,問四月,你好。人間最美四月天,四月最美是今天。今天,是有意義的一天,今天,是有收獲的一天,意義是因愛的溫暖,收獲是溫暖的陪伴。最美四月天,願好好愛自己四月最美日,願快樂每一天。
三月再見四月你好的句子圖片
三月再見四月你好的句子如下:
1、三月再見,願風里雨里,春風相伴,一路有你!四月你好。
2、再見三月,你好四月,願所有的深情不被辜負,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看淡世事滄桑後,內心依舊鏗鏘有力。
3、三月再見,四月你好!往事不回首,未來不將就!
4、做一個溫柔的人,淺淺笑,輕輕愛。四月,你好!
5、你不必逞強,不必說謊,懂你的人自然會知道你原本的模樣。三月再見,四月你好!
6、眼中有美,心中有愛,遇見美好,撞見幸福,每一天都是春暖花開!三月再見,四月你好!
7、餘生很長,你別慌,2022,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如果沒有,願你成為自己的太陽。三月再見,四月你好。
8、時間不會停下來等你,我們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餘生中最年輕的一天。四月你好!
9、把臉一直向著陽光,這樣就不會見到陰影。四月你好!
四月你好圖片唯美句子
四月你好唯美句子:
1、四月,你好啊,在最美的時光里,希望你成為最好的自己。放下昨日的煩惱和憂愁,努力往前走,迎接嶄新的四月。
2、分手了就做回自己,一個人的世界同樣有月升月落,也有美麗的瞬間,把他歸為記憶。你好四月,再見三月!
3、失去的東西,其實從來未曾真正地屬於你,也不必惋惜。三月再見,四月你好!
4、十最美的你不是生如夏花,而是在時間的長河裡,波瀾不驚。四月你好!
5、我們不小心跌倒時,不要急著爬起來,既然已經摔倒了,就在原地享受一下摔倒的滋味。三月再見,四月你好!
6、世上最累人的事,莫過於虛偽的過日子。三月再見,四月你好!
7、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對所以你應該這樣想,那些冷漠和刻薄是理所當然,那些溫柔相待才更應該珍惜。四月你好!
8、做一個安靜細微的人,於角落裡自在開放,默默悅人,卻始終不引起過分熱鬧的關注,保有獨立而隨意的品格,這就很好。三月再見,四月你好!
9、我哪有能力,顧全所有人的感受,我自己的心情感受,我都照顧不好。四月你好!
10、你可以有一段糟糕的愛情,但不能放縱自己過一個爛透的人生。願你陽光下像個孩子,風雨里像個大人。四月早安!
四月的朋友圈怎麼發?
如下:
1、四月的電車沿線,除了春天和可愛禁止入內。
2、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3、帶著三月的未完成,在四月奔跑起來,即使道路泥濘,也會收獲遍野的爛漫。
4、四月我是太陽系第三顆行星上代號M124的小可愛,請多多關照。
5、四月要更加努力啊,為了想要的生活,為了人間的煙火氣,為了今天的風和月。
6、你喜歡四月嗎?關於你我能想到最適合的就是四月了。春日剛剛復甦,太陽還是溫暖的,有微風還有花草香,就像你的感覺,淡淡的,溫柔的,卻格外明亮的。